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数罗汉怎么数 数罗汉是虚岁还是实岁

发布时间:2024-04-21 16:43:23作者:脾气很大来源:网络

数罗汉怎么数 数罗汉是虚岁还是实岁

本文目录一览:

《数罗汉》中的姜琴秋是尼姑?还是道姑?

陕西省传统秦腔流派传承发展中心第五期传承班在经过大半年的紧张训练之后,日前进行了毕业汇报演出!十二位学员着装统一,同唱《数罗汉》。小编用快手小视频的方式记录了演出的精彩片段,大家都在评论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期许!

可就是在众多的评论中,有几位的评论很是跳脱,他们说姜琴秋是道姑,因为姜琴秋蓄着头发,包着大头,身穿道姑服饰,是地道的道姑的打扮!那么姜琴秋到底是尼姑还是道姑?咱们今天的较真儿就和大家来聊聊吧!

李淑芳《数罗汉》剧照

《数罗汉》是《双锦衣》中的一折。讲的是姜琴秋因家遭变故和未婚夫遇难,她逃至尼姑庵抛弃红尘出家为尼,在罗汉堂看到数尊罗汉,面对空寂的佛堂她心情忧郁,倾诉情怀,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悲愤与抗争!

熟悉这个戏的朋友都知道,姜琴秋是出家为尼而非道姑。那么她为什么是道姑的装扮呢?其实,不仅仅是姜琴秋,舞台上王志贞等也是道姑的装扮,就连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妙玉也是这样的打扮描述。她们这样穿是什么原因呢?

电视剧《红楼梦》妙玉角色

其实,梅兰芳先生在排演昆曲《思凡》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想较较真儿。因为唱词中“削发为尼实可怜”“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反复的强调了小尼姑最痛心的事情:满头的乌发被师父削去,变成了光头。而戏文中对小尼姑身上穿的也有交代“腰系黄绦,身穿直裰,奴把袈裟扯破”。梅兰芳先生根据这几种矛盾,就总想改换小尼姑的扮相。

他先请教了多位京剧界的老前辈和研究昆曲的朋友,他们都说小尼姑向来都是这样打扮的。表达的是她早就抱定还俗之心,如果扮成一个很难看的光头的尼姑,于她的性格很不合适。后来,梅兰芳先生在他的舞台表演中也逐渐悟出了其中的缘故:“在舞台上,是处处要照顾到美的条件的。像这种一个人演的独幕歌舞剧,要拿真实的尼姑姿态出现在舞台上,那么脸上当然不可能擦粉抹胭脂、画眉点嘴唇。这就跟种种美的身段、唱腔、表情都不能够调和融洽了……

高腔班的白建桥曾经反串过《丑思凡》。头上是剃的光光的,连帽子都不戴,脸上只抹了粉,稍微擦了点胭脂,加上了几个黑点子。这个在观众看来叫做‘丑扮’而不是‘丑演’。不管他的这种扮相有没有前辈示范的根据,比起我们的‘俊扮’来,似乎更能顾到真实性,符合了曲文,可是观众看了那样的《思凡》,容易当作一种滑稽闹剧。一出富有反抗性的好戏,这样一来就完全给糟蹋掉了。虽然片面的照顾到了‘真实’,却影响到我们对戏剧所预期造成的效果。岂不弄成‘削足就履’了吗?这件事可以告诉我们,在戏剧演出方面,有时候不免存在着一种难以解决的矛盾,那就只有权衡轻重,再加处理了。”(摘自《舞台生活四十年》)

梅兰芳《思凡》剧照

尼姑道扮,前人从剧情解释“尘缘未断”而“烦恼丝未除”;梅兰芳先生则是从美学角度出发,认为是为了照顾舞台的美而把尼姑装扮成包大头的道姑的样子。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可能。

有人说,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和当时戏班条件所限,服装往往会有借用有关。戏班的衣箱本就是一个戏一个戏累积起来的,特制的一件衣服往往被借用到剧情人物相似的同类剧目。或许这个班子只有一套道姑衣而没有尼姑衣,阴差阳错将就着塑造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而渐渐被引为成规。比如之前提到过某团《拾玉镯》中小生戴不符身份的学士巾,就是一个条件所限,不得已而为之的将就之举。

还有一种说法,戏曲舞台之所以有尼姑和道姑基本一样的行头,是因为封建时代,中国普通老百姓把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文化都掺杂在了一起,模糊了这几者之间的区别。信啥都是为了祈求平安喜乐,不管道姑还是尼姑,都应当是清心寡欲、吃斋供神的出家人,生活中都差不多,舞台上则更是随意,具体穿啥对普通观众而言没有实质性差别。与《数罗汉》相类似,《五台会兄》里的杨五郎,穿道袍还是袈裟,对剧情影响不大,一直以来也是混穿。不说观众分不清、只是看个热闹,演员自己也分不清更是觉得没有必要分清佛道二者差别,从而造成了戏曲舞台上尼姑道姑傻傻分不清楚的现象!

秦腔《五台会兄》剧照

川剧《逼侄赴科》剧照

鉴于以上原因,道姑衣打扮或尼姑衣打扮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其本意而成为了一种“程式”,用尼姑衣服还是道姑衣服往往含有褒贬、美丑、庄谐之意。一般而言,老的丑的滑稽的用尼姑衣服,比如前文提到的丑《思凡》,还有《数罗汉》里面的那个刚入庵的小尼姑,打扮就是尼姑本来应该有的样子,而她在《数罗汉》中却是一个插科打诨、少不经事的滑稽形象,为这折“悲戏”增添上了一抹喜剧色彩。而更为典型的是川剧、秦腔等剧种《逼侄赴科》里的潘必正姑母,虽是金陵女贞观观主,是个千真万确的道姑,却因为年纪较大且在剧中充当棒打鸳鸯的“坏人”,竟也被赋予了一身尼姑打扮。而如姜琴秋、王志贞、陈妙常等较为年轻漂亮的正面人物、端庄形象,无拘道姑尼姑,统一作道姑打扮,这也正体现出中国戏曲离形求似,一切以传情达意为目的的“写意美”特点。

所以姜琴秋、王志贞们在戏曲舞台上身份是尼姑,但是约定俗成蓄发包大头、穿皎月、湖、白色三色道背心,与道姑陈妙常一样的打扮了。一是为了舞台的美感,另一原因也是为了与和尚区分开来!她们可不是道姑哦!

编辑:袁博、小孟、妍薇

审核:王梅

武汉归元寺:为什么游客都要去数罗汉

我国民间有数罗汉的习俗,数到与自己年龄相符的罗汉,可以根据这尊罗汉的尊号、面貌、动作、习性与修为,卜测未来凶吉与命运。数罗汉一定要去香火旺的寺庙罗汉堂,例如,北京碧器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和成都宝光寺是中国四大罗汉堂。而在中南地区,以武汉归元寺最为有名,“归元禅寺”匾额还是康熙皇帝御赐的,今天说说归元寺怎么数罗汉。

如果回老家,总会去武汉汉阳古琴台边上的归元寺,去烧香拜财神数罗汉。这座清代建立的寺庙,经过358年依然香火旺盛,奶奶经常跟我说,我爷爷当年就是去归元寺数过罗汉,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都应验了当年数罗汉所感知的命运。

清朝的时候,白光、主峰两位法师在武昌弘法,率领信众买了汉阳诗人王章甫的私家葵园,修建了归元寺。虽然几经战乱,一些建筑被毁损,但是很快就被修复,现在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并称武汉四大丛林,但归元寺却是武汉名气最大的寺庙,也是武汉旅游最有名的景点之一。

归元寺里最有名气的还是罗汉堂,这个匾额是光绪年间的书法,罗汉堂有500尊罗汉的塑像,罗汉的塑像都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黄陂的两位师傅用9年的时间塑造而成。

汉阳归元寺的香火一直很旺,经常会做一些大型法事,我去的时候,刚好遇到在做水陆道场,游客们都在一旁围观。

归元寺里,除了去武汉旅游的游客,还有许多专程赶来烧香拜佛的香客,这些虔诚的信众认为归元寺十分灵验。

寺庙之所以取名“归元”,据说缘自《易经》“元者善之长也,乾元资始,坤元资生,而易行其乎其间,此万法归一”。

罗汉堂里的罗汉成“田”字形排列,走进罗汉堂会觉得像是进入迷宫一般,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一尊罗汉开始数罗汉呢?首先,罗汉堂是男左女右进入,这个说的是进门的方向。

进入之后,看自己的左右脚哪只先进去,如果是右脚先进的,就从自己的右边一排罗汉数起,如果是左脚进入的,就从自己的左边一排罗汉数起。

至于从哪一尊罗汉开始数,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你喜欢从哪一尊罗汉,就可以从那一尊罗汉数起,按照自己的年龄数,假如你是26岁,就数到第26尊罗汉。这样即使都是同一个年龄的人,每人数到的罗汉,结果是绝对不相同的。

归元寺每一尊罗汉容貌表情、高矮胖瘦均不相同,每人所持法器物件,所做动作,都有很大的区别,据说也许都会暗示你的命运与前程,所以要记住。每一尊罗汉都有尊号,例如,第26尊是“伽耶伽叶尊者”,是一位举起右手,浓眉大眼,威猛刚强的尊者,你可以记住标号与尊号,然后可以去寺庙求签,解析你的命运相关问题。因为归元寺罗汉堂是禁止拍照的,这些罗汉不是归元寺的。

数罗汉是免费的,但是和尚解签等要收费,在罗汉堂的边上,就有卖对应罗汉的书签一样的介绍、偈语,可以对应偈语,自己去感悟,当然,也可以自己去深度了解尊者的故事,慢慢去参透。

也有人纠结数罗汉到底是周岁还是虚岁,寺庙写着是按照周岁(实岁),而不是虚岁去数。不过也有一种说法,中国自古多以虚岁为准,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去数了,一切在于随缘。

对于数罗汉到底灵不灵这件事,有信与不信的,还有很多人不解。也不用过于迷信和执着,大部分游客主要是老归元寺参观古遗址,了解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将数罗汉作为一种民俗,算是参观的之余的一件趣事。

归元寺至今藏有不少的佛教的珍贵经书,藏经阁内藏有清代《龙藏》等经书, 《龙藏》有近有四万块的木板刻着经文,714盒装在48个柜子里储藏,是全国最全的。还有宝贵的《华严经》、《法华经》,据称是当年一位叫做妙荣的僧人,用自己的鲜血调金粉誊抄出来的藏品。

武汉市佛教协会的办公室也在归元寺里,归元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院子中间的盛水防火的大鼎,应该也是光绪年间铸造的,也算是文物了。

这尊巨大双面观音铜像,重20吨,高18.8米,但这是2003年新修建的,随着规模的扩大,后来归元寺在西园新修建了许多建筑。

去归元寺参观,少不了去斋菜馆吃一次斋,归元寺里面的斋菜馆是寺庙的和尚在1958年开办的,很有些年头呢。

去归元寺数罗汉要有豁达的心态,不要过于纠结命运,归元即归真,就是超出生灭之界,还归于真寂本源,归元寺就是让你看透。 归元寺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下联是“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据说有好多种念法,怎么念怎么想,犹如数罗汉,就看你的悟性了。

中国保存最完好“五百罗汉”,父子倾注9年心血,至今宛若新生

大家都听说过十八罗汉,电影中经常出现十八罗汉,就连阿里巴巴的马云、蔡崇信、孙彤宇等18位创始人也被称为“十八罗汉”。

可是你听说过五百罗汉吗?在湖北武汉一座寺庙里,就藏着一整套“五百罗汉”,这座寺庙就是湖北武汉的归元禅寺,而五百罗汉就藏在归元禅寺的罗汉堂。

所谓五百罗汉,就是500尊罗汉塑像。归元寺的五百尊罗汉,造型优美、形态各异,或坐或躺,或沉默不语,或开怀大笑,或讲经说法,或闭目打坐,没有一尊雷同。

实际上,我国存有五百罗汉的寺庙有五座,分别是湖北武汉的归元寺、四川成都的宝光寺、云南昆明的筇竹寺、江苏苏州的戒幢律寺、北京海淀的碧云寺。

不过从品相来看,武汉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可以说是保存最为完好,即便历经了170载沧桑,依然是金光闪闪,仿佛最新打造,让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国最美五百罗汉。

为何归元寺的五百罗汉至今完好如新?而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根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公元1850年,也就是清道光三十年,归元禅寺准备修建罗汉堂,于是广招雕塑师,最终选定了黄陂泥塑艺人王氏父子——王煜与王胤。

父子两人遍访名山古刹,先后到达宝通寺、龙华寺、栖贤寺、灵隐寺等诸多寺庙,认真揣摩高僧大德的行住坐卧,并进行提炼加工,才有了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的形象。

历史上诸多罗汉塑像,往往经历数十年就残破不堪,而归元寺的五百罗汉至今保存完好,得力于独特的“脱胎漆塑”的工艺,那就是第一步用泥胎塑成模型,第二步用葛布生漆逐渐沾巾套塑,第三步再饰以金粉。最终,王氏父子历时九年,才完成了归元禅寺五百罗汉的塑像。

这样的雕塑,不但能抗潮湿,而且能防虫蛀,因此罗汉堂虽几次受水灾侵袭,但罗汉仍完好无损。尤其是1954年,武汉爆发特大洪水,洪水漫过了整座罗汉堂,一尊尊罗汉漂浮在水上,而在洪水退后,五百罗汉却安然无恙,而这也为五百罗汉增添了一股神奇色彩。

今天,每天都有无数游人来到归元寺做一件同样的事,就是走进罗汉堂去数罗汉。

实际上,“数罗汉”很早就成为我国很多地方的一种节日风俗,每年正月初一,人们就争先恐后赶往寺院数罗汉。据说,数罗汉一年只能数一次。而归元禅寺罗汉堂几乎成了很多武汉人新年祈福必去的地方。

而且数罗汉还有方法讲究,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方法是,需要记住自己是哪只脚先进门,如果是左脚先入门就从左边数起,如果是右脚先入门就从右边数起,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按照顺序往下数到自己的现在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就代表着自己的命运。

当然,“数罗汉”更多的是一种民间风俗与娱乐活动,在于为生活增添一番喜乐气氛。

今天的人们早已听惯了罗汉,也习惯了数罗汉,可是究竟什么是罗汉,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

罗汉实际是“阿罗汉”的简称,被称为“自觉者”,是修证的果位,类似于大学的“学位”,仅次于佛与菩萨。如果说佛是博士,那么菩萨就是硕士,而罗汉就是学士。当然修证罗汉果位,要比考学士、硕士、博士难得多。

实际上最初只有“十六罗汉”,是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是佛陀的杰出弟子,都有明确的名号,比如阿氏多、因揭陀、啰怙罗。

不过后来,十六罗汉在中国又演变成了十八罗汉,继而演变成了五百罗汉。

为什么后来又有了五百罗汉呢?因为经典常常出现“五百比丘、五百阿罗汉”这样的说法,但其实这里的“五百”与经典的“八万四千”一样,都是用来形容很多,而并非一个确切的数字,所以实际上并没有确切的“五百罗汉”。

后人出于对罗汉的尊崇,于是主观上造出了五百罗汉的名字,而五百罗汉的形象更是“存乎一心”。在宝光寺的五百罗汉,其中的阇夜多尊者就是康熙皇帝,而直福德尊者就是乾隆皇帝,而筇竹寺的五百罗汉还出现了耶稣的形象,而听说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还有“雕塑者”王氏父子的形象。

不过,无论是多少尊罗汉,无论是谁的形象,都是为了时刻告诫世人,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数罗汉》中值得推敲的一句唱词,您选哪个版本?

在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编的《传统剧目汇编》第二十二集中收录的《双锦衣》的剧本中,我们看到这个戏一共有二十八回,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十多个,我们现在常看到的“数罗汉”一折是这个本子里的第十二回“会女”。在这场经典的戏中有一段这样的唱词:而今他无恋,志在守;一心除孽缘,念佛坐禅关。

目前的演出版本都是这样唱,据已故的全巧民老师生前回忆,她小时候学习这一段的时候,原句应该是“一心赴涅槃”。当时她因为年龄小不明白什么是“涅槃”,还专门跑去问高培支先生,她说高爷告诉她“涅槃就是修成正果了,死了,成佛了”。因此在她的演出版本中,我们听到她唱的就是“赴涅槃”。

肖若兰《数罗汉》剧照

据全巧民老师推测,后来易俗社给肖若兰老师排这段戏时,可能也是因为不清楚“涅槃”是何意,就错念成了“一心除孽缘”,全巧民老师认为,可能之后的演员也就顺着这个唱法沿唱下去了。意思倒也说得过去,但与原句的“涅槃”相比,无论是从语言的通顺程度,更或是意境上讲,都不如原句情感表达得更加准确、到位。

关于这个问题,小编又采访了曾经在《双锦衣》中既扮演过大小姐又扮演过二小姐,同时又是复排版本的导演之一,表演艺术家张詠华老师。老人家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张詠华老师认为“这里应该是除孽缘,因为姜琴秋是被她爸逼得,以一种郁闷的心情出家,但出家并不是她的本意,她也不是非出家不可,到这里也是缓缓情绪而已,不是真正的要绝自己的红尘之缘。”

和张老师沟通的过程中,她还提及到了“双探监”和《镇台念书》中唱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许有人也发现了,在“而今他无恋,志在守”这句唱词中,虽然全巧民老师以及书中的唱词都是“他无恋”,但这个词现在有很多演员唱的是“无贪恋 ”,这些问题小编也在求索当中,且待我们在以后的“戏曲也较真儿”中慢慢为大家细细道来!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小编和秦剧学社的陇上一痴老师进行了一番沟通,作为资深的戏迷,他对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理解:他感觉两个词在这里的意思都一样,都是表明要坚持修行,任何一个都没有改变原剧情节,因此无论怎样唱都可以。“除孽缘”和“赴涅槃”都是修行都说得通,就没必要深究了。

三位老师,有三个观点,您支持哪一位的呢?是全巧民老师说的“赴涅槃”还是张詠华老师说的“除孽缘”还是陇上一痴老师认为的无关大碍,二者皆可呢?

罗汉堂数罗汉

汉地佛教寺院一般来说,比较大型的寺院才有罗汉堂。罗汉堂里罗汉造像中,有怒目的金刚,沉思的比丘,赤足的行者,降龙的阿罗,伏虎的行者,读书的弟子,扑蝶的沙陀等。

罗汉堂数罗汉是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民俗活动,进罗汉堂数罗汉是有讲究的。

一、数罗汉方向,男左女右或哪只脚先踏进去就从哪个方向开始。

二、方向确定后随心所欲从任意一尊罗汉开始,只到数到与自己岁数(虚岁)对应的罗汉。

三、罗汉堂布局多成“田”字型格局,进罗汉堂数罗汉,走过之后就不要原路返回了,忌讳走回头路。

四、记住数得罗汉编号,出罗汉堂门口领取一张罗汉卡看上面的表述,但罗汉卡是要收费的。

数罗汉是按年纪岁数去数罗汉的,因此有机会可以每年都去数。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数罗汉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