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三候)

发布时间:2024-07-10 14:03:14作者:万物皆甜来源:互联网

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三候)

本文目录一览:

夏至 |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女子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温泉沐浴

摄影:JACK BRAUER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摄影:SCOTT SADY, ALAMY STOCK PHOTO

夏至既不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不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节气,“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火烈鸟在盐滩的小水池里享用盐水虾,这种饮食使它们拥有明亮的粉红色。

摄影:PRIA BY DUKAS, UNIVERSAL IMAGES GROUP/GETTY IMAGES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会迎来最热的天气了。

夏至·三候

初候,鹿角解。

夏至阴气生而阳气衰,

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摄影:VERONIKA KOLEV, MY SHOT

二候,蜩始鸣。

雄性的蝉在夏至后,

感阴气之生鼓翼而鸣。

2004年,一只成年的17年周期蝉——Brood X蝉栖息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木栅栏上。

摄影:DARLYNE MURAWSKI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图源:维基百科

夏至·养生

夏至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休躺。

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

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

摄影:REBECCA HALE, NGM STAFF

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

注意,晚睡早起不是无限制熬夜,而是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一只年轻的北极熊睡觉时鼻子上沾满了雪。

摄影:NORBERT ROSIN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饮食清淡多吃点“苦”

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夏至宜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六种口味:酸味(罗望子),苦味(苦瓜),涩味(未成熟的香蕉),咸味(岩盐),辛辣味(芥末花),甜味(枣)。

摄影:Lauren Ladov

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夏天气温高,容易使人烦躁或倦怠,所以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

人们在美国塔斯马尼亚州的海洋农场享用牡蛎

摄影:COURTESY SAFFIRE FREYCINET

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

若运动过激,导致大汗淋漓,出汗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并且易中暑。

一个韩国女孩和她的父亲正在玩耍。

摄影:BLUE JEAN IMAGES / GETTY IMAGES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2005年6月21日,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人们看着仲夏的太阳升起在巨石阵的巨石纪念碑上。人群聚集在古老的石圈庆祝夏至,这是北半球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摄影:PETER MACDIARMID, GETTY IMAGES

消夏避伏

《酉阳杂俎·礼异》记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防生痱子。在古代,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

每年,蒂基(Tiki)爱好者和收藏家都会在棕榈泉的卡琳特热带酒店度假,度过一个周末。

摄影:JENNIFER EMERLING, NATIONAL GEOGRAPHIC

夏至节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2011年,俄罗斯弗拉基米尔斯科的人们庆祝夏季节日

摄影:JONAS BENDIKSEN, NATIONAL GEOGRAPHIC

漠河市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因此人们称漠河市为“中国的不夜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因此,自1989年以来,漠河市把“夏至”定为旅游节。

摄影:BABAK TAFRESHI,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夏至·饮食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

山东各地夏至也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西瓜、空调、冰啤酒都准备好!

(以上三样务必不能贪多贪凉)

夏至说:我来啦!

于是北半球迎来最漫长的白天。

夏至——时夏方长,盛暑将至

岁逢夏至,一年过半,时光苍绿,岁月悠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经过立夏、小满、芒种的不断蓄积,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大自然笼罩在一片炎热之中。那么此时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又分别是怎样的呢?

夏至时节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气候特点?

夏至日正午时分地表由阳光获得的热量达到最多,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此时节典型的天气特点。

夏至节气吐鲁番盆地为全国温度最高的地区,华中、华东、华南平均气温普遍高于25 ℃,最高温度可达40℃,高温热浪开始侵袭各地。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近30年夏至节气全国最高气温升高了0.61℃,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变化更显著。夏至日虽然白昼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气温仍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小暑节气)才开始进入“三伏”天的“初伏”,迎来全年最热的时期。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引自:二十四节气农耕系列视频—夏至)

夏至时节,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冷、暖空气团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易形成高温潮湿,阴雨连绵的天气。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俗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时节需要进行哪些农事活动?

“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夏至时节处于梅雨季的长江流域气温高、雨水充沛,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水热同季的有利环境。双季早稻处于成熟时期,双季晚稻即将栽秧,贵州等地的玉米、高粱抽穗吐丝。此时,早稻需要看苗施肥,对于拔节期已经出现叶色褪绿的早稻田,后期适量追施氮肥可以提高结实率。夏至时节新疆棉花大多进入现蕾开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枝打杈,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果树方面,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成熟,湖南靖州杨梅正当季,葡萄、梨等果树的果实开始膨大,处于第一次迅速膨大期。因此,在果树种植培育上,在保果之余要及时补充树体营养,注意稳果,施肥上结合根施和叶面喷施,健壮树势,促果膨大。在收果时要适时采收,坚持分期分批、采红留青、先熟先采的原则。

广西南宁隆安县农业种植基地(引自:二十四节气农耕系列视频—夏至)

“三夏”时节,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抢抓雨歇天气收割小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三夏”麦收繁忙景象,同时,这也标志着北辰区4万多亩小麦陆续开镰丰收。连日来,天津市东丽区2023年\"三夏\"小麦开镰收割。今年东丽区小麦播种面积1.97万亩,亩产预计达850-900斤左右,\"三夏\"期间,东丽区农业农村委将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组织和调度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夏玉米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农业机械投入作业,突出一个\"抢\"字,立足一个\"快\"字,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适时播种。

阳光明媚,草木葳蕤。四时有序,夏至生辉。忙碌的时节里,以炽烈的心,写下盛夏里的第一笔绚烂。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钱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胡琦(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高级实验师 硕士生导师)

校对/AI海报设计: 涂子怡

来源: 光明网

节气|夏至

小夏至

盛夏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夏至为五月中。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天。

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节”。民间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面条、食粽子等习俗。

夏至已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 至》

[宋] 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

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

老翁闲伴儿嬉。

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