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在路上丢了钱会怎么表现。美国人会兴师动众地报警,英国人会满不在乎继续赶路,德国人会在原地仔细寻找再寻找,日本人会马上回家面壁思过,自我反省,耿耿于怀,而中国人会说,谁捡到钱,只能回家买药去! 这个笑话影射的精神胜利法,并不单单是中国才有,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内都是存在的。
而说到精神胜利法,自然就说到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故事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流浪雇农形象。
阿Q姓甚名谁?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根红苗正的贫农,靠打短工度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阿Q姓甚名谁?阿Q是无姓、无名、无籍贯的三无之人,他本以为他姓赵,但是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
通过以上种种,我们便知道阿Q的生活现状有多么的悲惨,但是他也是有自己的主角光环的,那就是他在精神上常处优胜,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
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他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被别人打败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他胜利了;当别人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生”时,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打虫豸,好不好?”
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他又胜利了.遇到各种“精神胜利法”都应用不上的时候怎么办呢?
有一次,他赌钱幸运赢了一回,不过好容易赢的钱却被连打带抢地夺走了。说被儿子抢走了,说自己是虫豸,还是快乐不起来,这一次他觉得他真的尝到了失败的痛苦,于是就自己打自己,觉得好像自己打了对方一样,又满足地睡去了。
阿Q受着他人的欺负的弱者,但面对处于无告地位的人他还是想要扮演者豪强的。有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阳下捉虱子,阿Q便也捉起了虱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少,而且咬起来也没有王胡的响,阿Q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找茬打仗。但是却输给了以为不是自己对手的“王胡”。
正在这时, “假洋鬼子”—走过来了。平常阿Q看到他常常躲着走,可是今天阿Q正在气头上,为了撒气,就骂了一句秃驴儿,于是遭到了少爷一顿哭丧棒的痛打。这时,小尼姑走了过来,这下好了,阿Q对她又是骂脏话又是掐脸蛋,终于觉得刚才的憋气都散了,又充满了自豪感。气的小尼姑哭着跑了,并骂了一句:断子绝孙的阿Q!
不过阿Q那掐过小尼姑脸蛋的手指总是有股滑腻的感觉,让他总是念在心里放不下。“断子绝孙的阿Q!” ——小尼姑的骂声在耳边挥之不去,他觉得自己是想女人了。于是他就勾引赵老太爷家的女佣吴妈,在惊吓和羞愧的刺激下,吴妈差点上吊自杀,被大家知道后,阿Q的全部财产都被压了,而且又向赵老太爷赔罪,才化解此事。
那以后,阿Q每在街上走,村里的女人就远远躲开了。却不知道为什么。也没人雇他打短工了。阿Q非常不理解。后来他终于打听到,原来人家都雇佣小D,不再要他了。于是他就找敌人小D打架,不分胜负。身无分文的他饿得受不了,可却没人愿意赊给他,于是他到了离村子很远的尼姑庵偷萝卜,吃完了萝卜他决定离开未庄。
接着便是阿Q的中兴之路了,半年之后,阿Q悄无声息地回到了未庄,这次因为兜里有了好多钱,村里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说他在城里举人老爷家里打工,博得了人们的尊敬。他得意地和人们谈起在城里看到杀革命党的头的事。因为阿Q有很多衣服,以前都躲着阿Q的女人们也都来买。赵太爷也要买。
不过他觉得阿Q有些可疑,让大家当小偷提防着他。这样在村里他就被敬而远之了。一些闲人追求真相,阿Q就毫不隐瞒地和他们说了,他其实不是小偷,只是给小偷打下手,那些东西是偶然才到他手的。于是那些对他敬而远之的人又开始嘲笑他竟然连小偷都做不成。
他的精神胜利法,让他是永远得意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Q这个“革命党”。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睡过去了。第二天起来,到了尼姑庵去革命,才知道假洋鬼子已经来过了,把像样的东西“革命”去了,这让他很失望。
虽然革命了,但却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只是人们走到街上都被剪掉辫子,哭着回家了。阿Q十分不满意。一打听才知道假洋鬼子当了革命党的大官。他也想请假洋鬼子他们让他加入革命党,但是正在演讲的假洋鬼子却把他撵了出去。有一天晚上,赵太爷家遭遇抢劫了。阿Q出去看热闹,看到那些革命党正在进进出出地搬东西。阿Q感到特别遗憾。他认为这是因为假洋鬼子不让自己革命,所以革命党才没有来叫自己。
赵家遭抢事件引起了未庄的恐慌。事件第四天,阿Q住的土谷祠被军队包围,阿Q被轻而易举抓了起来。他被送到了城里的监狱,可是他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被抓。被带到法庭,看到一排排好多大人物,他不自觉地腿软。他因为赵家的抢劫事件受审。他向人陈述革命没有让自己入伙的愤恨,于是头目让他在一张纸上签名,阿Q不认字。
人家就让他画圈。他平生第一次握笔,自己想画一个圆圆的圈,但是手一抖,却画成了瓜子模样的。他觉得这是他一生的屈辱,遗憾得不行。但是转念一想,孙子才能画好呢,便又放心了。
有一天,他被叫出去,穿上了白衣服,坐上了有警卫的车,他很得意。突然他意识到这是要去被砍头,于是眼前一片黑暗。可是马上又泰然了:“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难免要杀头的。”
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久违的吴妈,不过吴妈却没有看他,而是看着士兵们的洋枪。这时他发现那些看热闹的人的眼睛,很像四年前那匹一直追着他的狼眼睛。那些眼睛都在一起好像咬他的“灵魂”。他耳朵听到枪声,觉得全身迸散了。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人孤零零的,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
然而阿Q却没有这样想,他的精神胜利法,让他是永远得意。这就是阿Q精神。
阿Q精神的存在,始终都在我们身边鲁迅一生以笔为刀,解剖国民灵魂,阿Q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胜利法,是他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彻底的暴露和批判,他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进而唤醒国民,面对列强掠夺倍受豪强欺压时能够勇敢的挺身而出投身革命,而不是麻木不仁任人宰割仍无动于衷。
其实万物皆有来源,当时国民的精神胜利法,是从封建统治者身上继承来的。 1840年战争之后,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
这一点在阿Q身上就有体现的很彻底,他一边受人欺负,一边又去欺辱弱者,阿Q和赵太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都是一类货色,假如阿Q得势,将是个赵太爷,假如赵太爷失势,则又会是活脱脱一个阿Q,比如在革命来临时,赵太爷低声下气地把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阿Q叫成“老Q”,这时候的赵太爷和阿Q俨然换了一个位置。
但任何事情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当初鲁迅先生批判精神胜利法,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饱受欺压,中国民众如果沉溺在精神胜利法中的自欺欺人,活在自己营造的安全环境中不思进取,中国怎么会有希望,鲁迅先生的初衷是希望唤醒“沉睡”中的大众而对精神胜利法进行辛辣的讽刺。
但精神胜利法也有其积极一面,在于它的自我减压自我减负,对于现代精神高度紧张,生活节奏急剧加快的我们,精神胜利法也是一味减压良药,只是不可常食,毕竟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积极向上,拼搏努力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精神气质,正如巴尔扎克说:“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人生没有坐等出来的璀璨,只有奔跑出来的辉煌。
曾经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在路上丢了钱会怎么表现。美国人会兴师动众地报警,英国人会满不在乎继续赶路,德国人会在原地仔细寻找再寻找,日本人会马上回家面壁思过,自我反省,耿耿于怀,而中国人会说,谁捡到钱,只能回家买药去! 这个笑话影射的精神胜利法,并不单单是中国才有,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内都是存在的。
而说到精神胜利法,自然就说到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故事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流浪雇农形象。
阿Q姓甚名谁?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根红苗正的贫农,靠打短工度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阿Q姓甚名谁?阿Q是无姓、无名、无籍贯的三无之人,他本以为他姓赵,但是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
通过以上种种,我们便知道阿Q的生活现状有多么的悲惨,但是他也是有自己的主角光环的,那就是他在精神上常处优胜,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
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他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被别人打败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他胜利了;当别人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生”时,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打虫豸,好不好?”
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他又胜利了.遇到各种“精神胜利法”都应用不上的时候怎么办呢?
有一次,他赌钱幸运赢了一回,不过好容易赢的钱却被连打带抢地夺走了。说被儿子抢走了,说自己是虫豸,还是快乐不起来,这一次他觉得他真的尝到了失败的痛苦,于是就自己打自己,觉得好像自己打了对方一样,又满足地睡去了。
阿Q受着他人的欺负的弱者,但面对处于无告地位的人他还是想要扮演者豪强的。有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阳下捉虱子,阿Q便也捉起了虱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少,而且咬起来也没有王胡的响,阿Q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找茬打仗。但是却输给了以为不是自己对手的“王胡”。
正在这时, “假洋鬼子”—走过来了。平常阿Q看到他常常躲着走,可是今天阿Q正在气头上,为了撒气,就骂了一句秃驴儿,于是遭到了少爷一顿哭丧棒的痛打。这时,小尼姑走了过来,这下好了,阿Q对她又是骂脏话又是掐脸蛋,终于觉得刚才的憋气都散了,又充满了自豪感。气的小尼姑哭着跑了,并骂了一句:断子绝孙的阿Q!
不过阿Q那掐过小尼姑脸蛋的手指总是有股滑腻的感觉,让他总是念在心里放不下。“断子绝孙的阿Q!” ——小尼姑的骂声在耳边挥之不去,他觉得自己是想女人了。于是他就勾引赵老太爷家的女佣吴妈,在惊吓和羞愧的刺激下,吴妈差点上吊自杀,被大家知道后,阿Q的全部财产都被压了,而且又向赵老太爷赔罪,才化解此事。
那以后,阿Q每在街上走,村里的女人就远远躲开了。却不知道为什么。也没人雇他打短工了。阿Q非常不理解。后来他终于打听到,原来人家都雇佣小D,不再要他了。于是他就找敌人小D打架,不分胜负。身无分文的他饿得受不了,可却没人愿意赊给他,于是他到了离村子很远的尼姑庵偷萝卜,吃完了萝卜他决定离开未庄。
接着便是阿Q的中兴之路了,半年之后,阿Q悄无声息地回到了未庄,这次因为兜里有了好多钱,村里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说他在城里举人老爷家里打工,博得了人们的尊敬。他得意地和人们谈起在城里看到杀革命党的头的事。因为阿Q有很多衣服,以前都躲着阿Q的女人们也都来买。赵太爷也要买。
不过他觉得阿Q有些可疑,让大家当小偷提防着他。这样在村里他就被敬而远之了。一些闲人追求真相,阿Q就毫不隐瞒地和他们说了,他其实不是小偷,只是给小偷打下手,那些东西是偶然才到他手的。于是那些对他敬而远之的人又开始嘲笑他竟然连小偷都做不成。
他的精神胜利法,让他是永远得意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Q这个“革命党”。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睡过去了。第二天起来,到了尼姑庵去革命,才知道假洋鬼子已经来过了,把像样的东西“革命”去了,这让他很失望。
虽然革命了,但却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只是人们走到街上都被剪掉辫子,哭着回家了。阿Q十分不满意。一打听才知道假洋鬼子当了革命党的大官。他也想请假洋鬼子他们让他加入革命党,但是正在演讲的假洋鬼子却把他撵了出去。有一天晚上,赵太爷家遭遇抢劫了。阿Q出去看热闹,看到那些革命党正在进进出出地搬东西。阿Q感到特别遗憾。他认为这是因为假洋鬼子不让自己革命,所以革命党才没有来叫自己。
赵家遭抢事件引起了未庄的恐慌。事件第四天,阿Q住的土谷祠被军队包围,阿Q被轻而易举抓了起来。他被送到了城里的监狱,可是他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被抓。被带到法庭,看到一排排好多大人物,他不自觉地腿软。他因为赵家的抢劫事件受审。他向人陈述革命没有让自己入伙的愤恨,于是头目让他在一张纸上签名,阿Q不认字。
人家就让他画圈。他平生第一次握笔,自己想画一个圆圆的圈,但是手一抖,却画成了瓜子模样的。他觉得这是他一生的屈辱,遗憾得不行。但是转念一想,孙子才能画好呢,便又放心了。
有一天,他被叫出去,穿上了白衣服,坐上了有警卫的车,他很得意。突然他意识到这是要去被砍头,于是眼前一片黑暗。可是马上又泰然了:“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难免要杀头的。”
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久违的吴妈,不过吴妈却没有看他,而是看着士兵们的洋枪。这时他发现那些看热闹的人的眼睛,很像四年前那匹一直追着他的狼眼睛。那些眼睛都在一起好像咬他的“灵魂”。他耳朵听到枪声,觉得全身迸散了。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人孤零零的,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
然而阿Q却没有这样想,他的精神胜利法,让他是永远得意。这就是阿Q精神。
阿Q精神的存在,始终都在我们身边鲁迅一生以笔为刀,解剖国民灵魂,阿Q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胜利法,是他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彻底的暴露和批判,他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进而唤醒国民,面对列强掠夺倍受豪强欺压时能够勇敢的挺身而出投身革命,而不是麻木不仁任人宰割仍无动于衷。
其实万物皆有来源,当时国民的精神胜利法,是从封建统治者身上继承来的。 1840年战争之后,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
这一点在阿Q身上就有体现的很彻底,他一边受人欺负,一边又去欺辱弱者,阿Q和赵太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都是一类货色,假如阿Q得势,将是个赵太爷,假如赵太爷失势,则又会是活脱脱一个阿Q,比如在革命来临时,赵太爷低声下气地把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阿Q叫成“老Q”,这时候的赵太爷和阿Q俨然换了一个位置。
但任何事情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当初鲁迅先生批判精神胜利法,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饱受欺压,中国民众如果沉溺在精神胜利法中的自欺欺人,活在自己营造的安全环境中不思进取,中国怎么会有希望,鲁迅先生的初衷是希望唤醒“沉睡”中的大众而对精神胜利法进行辛辣的讽刺。
但精神胜利法也有其积极一面,在于它的自我减压自我减负,对于现代精神高度紧张,生活节奏急剧加快的我们,精神胜利法也是一味减压良药,只是不可常食,毕竟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积极向上,拼搏努力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精神气质,正如巴尔扎克说:“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人生没有坐等出来的璀璨,只有奔跑出来的辉煌。
曾经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在路上丢了钱会怎么表现。美国人会兴师动众地报警,英国人会满不在乎继续赶路,德国人会在原地仔细寻找再寻找,日本人会马上回家面壁思过,自我反省,耿耿于怀,而中国人会说,谁捡到钱,只能回家买药去! 这个笑话影射的精神胜利法,并不单单是中国才有,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内都是存在的。
而说到精神胜利法,自然就说到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故事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流浪雇农形象。
阿Q姓甚名谁?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根红苗正的贫农,靠打短工度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阿Q姓甚名谁?阿Q是无姓、无名、无籍贯的三无之人,他本以为他姓赵,但是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
通过以上种种,我们便知道阿Q的生活现状有多么的悲惨,但是他也是有自己的主角光环的,那就是他在精神上常处优胜,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
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他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被别人打败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他胜利了;当别人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生”时,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打虫豸,好不好?”
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他又胜利了.遇到各种“精神胜利法”都应用不上的时候怎么办呢?
有一次,他赌钱幸运赢了一回,不过好容易赢的钱却被连打带抢地夺走了。说被儿子抢走了,说自己是虫豸,还是快乐不起来,这一次他觉得他真的尝到了失败的痛苦,于是就自己打自己,觉得好像自己打了对方一样,又满足地睡去了。
阿Q受着他人的欺负的弱者,但面对处于无告地位的人他还是想要扮演者豪强的。有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阳下捉虱子,阿Q便也捉起了虱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少,而且咬起来也没有王胡的响,阿Q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找茬打仗。但是却输给了以为不是自己对手的“王胡”。
正在这时, “假洋鬼子”—走过来了。平常阿Q看到他常常躲着走,可是今天阿Q正在气头上,为了撒气,就骂了一句秃驴儿,于是遭到了少爷一顿哭丧棒的痛打。这时,小尼姑走了过来,这下好了,阿Q对她又是骂脏话又是掐脸蛋,终于觉得刚才的憋气都散了,又充满了自豪感。气的小尼姑哭着跑了,并骂了一句:断子绝孙的阿Q!
不过阿Q那掐过小尼姑脸蛋的手指总是有股滑腻的感觉,让他总是念在心里放不下。“断子绝孙的阿Q!” ——小尼姑的骂声在耳边挥之不去,他觉得自己是想女人了。于是他就勾引赵老太爷家的女佣吴妈,在惊吓和羞愧的刺激下,吴妈差点上吊自杀,被大家知道后,阿Q的全部财产都被压了,而且又向赵老太爷赔罪,才化解此事。
那以后,阿Q每在街上走,村里的女人就远远躲开了。却不知道为什么。也没人雇他打短工了。阿Q非常不理解。后来他终于打听到,原来人家都雇佣小D,不再要他了。于是他就找敌人小D打架,不分胜负。身无分文的他饿得受不了,可却没人愿意赊给他,于是他到了离村子很远的尼姑庵偷萝卜,吃完了萝卜他决定离开未庄。
接着便是阿Q的中兴之路了,半年之后,阿Q悄无声息地回到了未庄,这次因为兜里有了好多钱,村里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说他在城里举人老爷家里打工,博得了人们的尊敬。他得意地和人们谈起在城里看到杀革命党的头的事。因为阿Q有很多衣服,以前都躲着阿Q的女人们也都来买。赵太爷也要买。
不过他觉得阿Q有些可疑,让大家当小偷提防着他。这样在村里他就被敬而远之了。一些闲人追求真相,阿Q就毫不隐瞒地和他们说了,他其实不是小偷,只是给小偷打下手,那些东西是偶然才到他手的。于是那些对他敬而远之的人又开始嘲笑他竟然连小偷都做不成。
他的精神胜利法,让他是永远得意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Q这个“革命党”。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睡过去了。第二天起来,到了尼姑庵去革命,才知道假洋鬼子已经来过了,把像样的东西“革命”去了,这让他很失望。
虽然革命了,但却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只是人们走到街上都被剪掉辫子,哭着回家了。阿Q十分不满意。一打听才知道假洋鬼子当了革命党的大官。他也想请假洋鬼子他们让他加入革命党,但是正在演讲的假洋鬼子却把他撵了出去。有一天晚上,赵太爷家遭遇抢劫了。阿Q出去看热闹,看到那些革命党正在进进出出地搬东西。阿Q感到特别遗憾。他认为这是因为假洋鬼子不让自己革命,所以革命党才没有来叫自己。
赵家遭抢事件引起了未庄的恐慌。事件第四天,阿Q住的土谷祠被军队包围,阿Q被轻而易举抓了起来。他被送到了城里的监狱,可是他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被抓。被带到法庭,看到一排排好多大人物,他不自觉地腿软。他因为赵家的抢劫事件受审。他向人陈述革命没有让自己入伙的愤恨,于是头目让他在一张纸上签名,阿Q不认字。
人家就让他画圈。他平生第一次握笔,自己想画一个圆圆的圈,但是手一抖,却画成了瓜子模样的。他觉得这是他一生的屈辱,遗憾得不行。但是转念一想,孙子才能画好呢,便又放心了。
有一天,他被叫出去,穿上了白衣服,坐上了有警卫的车,他很得意。突然他意识到这是要去被砍头,于是眼前一片黑暗。可是马上又泰然了:“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难免要杀头的。”
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久违的吴妈,不过吴妈却没有看他,而是看着士兵们的洋枪。这时他发现那些看热闹的人的眼睛,很像四年前那匹一直追着他的狼眼睛。那些眼睛都在一起好像咬他的“灵魂”。他耳朵听到枪声,觉得全身迸散了。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人孤零零的,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
然而阿Q却没有这样想,他的精神胜利法,让他是永远得意。这就是阿Q精神。
阿Q精神的存在,始终都在我们身边鲁迅一生以笔为刀,解剖国民灵魂,阿Q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胜利法,是他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彻底的暴露和批判,他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进而唤醒国民,面对列强掠夺倍受豪强欺压时能够勇敢的挺身而出投身革命,而不是麻木不仁任人宰割仍无动于衷。
其实万物皆有来源,当时国民的精神胜利法,是从封建统治者身上继承来的。 1840年战争之后,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
这一点在阿Q身上就有体现的很彻底,他一边受人欺负,一边又去欺辱弱者,阿Q和赵太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都是一类货色,假如阿Q得势,将是个赵太爷,假如赵太爷失势,则又会是活脱脱一个阿Q,比如在革命来临时,赵太爷低声下气地把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阿Q叫成“老Q”,这时候的赵太爷和阿Q俨然换了一个位置。
但任何事情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当初鲁迅先生批判精神胜利法,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饱受欺压,中国民众如果沉溺在精神胜利法中的自欺欺人,活在自己营造的安全环境中不思进取,中国怎么会有希望,鲁迅先生的初衷是希望唤醒“沉睡”中的大众而对精神胜利法进行辛辣的讽刺。
但精神胜利法也有其积极一面,在于它的自我减压自我减负,对于现代精神高度紧张,生活节奏急剧加快的我们,精神胜利法也是一味减压良药,只是不可常食,毕竟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积极向上,拼搏努力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精神气质,正如巴尔扎克说:“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人生没有坐等出来的璀璨,只有奔跑出来的辉煌。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