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小说里面动辄几十万大军的古代战争,究竟存不存在?383年9月20日:淝水之战:前秦百万大军从长安出发攻打东晋。
这种规模的战争,在古代是很罕见的。
几十万古代大军的碰撞,主要是战国时期。
秦灭六国时,韩国兵力为10万人,赵国50万人,楚国40万人,魏国10万人,燕国10万人,齐国30万人。
秦国为什么会获胜?主要是兵力较多。
秦军攻打楚国,最初只用了20万人,结果被40万楚军打得大败。
后来秦军倾全国之力,出动60万大军,终于打败了40万楚军,大获全胜。
在战国以后,中国战场出现几十万人大战,就不太多了。
有人问,为什么战国时期要出动这么多人马?
当时的军事技术非常落后,兵力的多少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研究秦弩会发现,它使用青铜而不是铁作为箭头,而且箭头是落后的三棱形。
这也就说明,秦弩的杀伤力不足,尤其难以射穿铠甲。
另外,秦弩分为很多种,但大部分秦弩的有效射程不过是80到180米之间。更重要的是,秦弩主要是直射武器,以直瞄射击为主,射程多在80到100米。
那么问题来了,秦弩似乎并不强,射程不远,杀伤力有限,怎么能作为秦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军队主要的冷兵器都是青铜器,而青铜的韧度不好,铸造的兵器不能太长。
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只有0.5米的长度,还不如今天的西瓜刀。而勾践剑是国宝级的剑,尚且如此,其他的武器也就可想而知。
骑兵自然也没有马镫,一旦肉搏就很容易坠马死伤,只能在马上射箭。
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的骑兵,在当年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能用于侦察、骚扰,被赵军、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经常一战就损失十几二十万人。
军事技术太落后,10万人的装备再好,在当年遇到20万人甚至15万,也是必败无疑的。
低技术时代一旦开战就要倾全国之力,能用的男人都要上战场。
在这种大规模作战中,杀死一千自损八百。
以长平之战为例,虽然60万秦军俘虏45万赵军,自己伤亡高达20万人。如果不是赵括乱指挥,赵军也不会因为断粮而投降,双方伤亡不会相差太大。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拼得同归于尽,都损失40万人,秦军还有20万,赵军则只剩5万,肯定是秦国赢了。
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这种单纯依靠人多的人海战术,就逐渐过时了。
汉朝末年的三国时期,黄巾起义的人马前后有百万之众。而东汉政府军加上地方武装,一共也就十多万人,不到9月就将黄巾军主力歼灭,张角病逝,张宝、张梁被杀。
为什么会这样?此时军事技术已经有很大进步,训练有素的正规即便人数较少,可以轻松击败武器训练低劣的农民军。
兵在精而不在多,只有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才能作战。乌合之众即便数量再多,也不堪一击,而且还会拖垮后勤补给线。
从汉始,几十万规模的大战就越来越少。
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有11万人,曹操只有4万人。
虽然袁绍兵力占绝对优势,由于曹操的军队比较精锐,正规对抗并没有吃亏。
到了赤壁之战,曹操集中了20多万军队,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刘表荆州部队,并不可靠。曹操自己的部队大约十八九万人,只有六七万是骨干青州兵。
而东吴则有5万人,直接参战的为3万,还有2万尚且没有赶到战场。
刘备大约有2万人,不过嫡系也只有1万人。
可见,赤壁之战的规模已经是空前的,双方总兵力不超过30万人。
随后的时代中,几十万规模的战役就越来越少。
比如著名的野狐岭大战,这是决定金国和蒙古人命运的战略决战。
金国拿出了30万军队,而蒙古人倾全国之力拿出了10万。
事实证明,乌合之众即便有3倍兵力优势,也是没用的。蒙古集中10万大军,连续作战三次,对手都是金军10多万规模的军队。
双方战斗力差距明显,加上蒙古人战术得法,士气高昂,三战都以金军迅速溃败而告终。
最终金军伤亡20多万人,30万大军死的死,散得散,主帅完颜承裕只身逃走。
这说明,兵力的优势并不见得能够转换为胜利。
朝代越是向后,就越少有大规模的作战了。
明代无论是萨尔浒战役、松锦战役,明军不过十多万人,就已经是用尽全力了。
到了清代,这种情况就更少了。
太平军时代,第一次江南大营战役中,清军不过15万人,而太平军几乎能上的男人都上了,也不过10万军队。
此战以清军溃败而告终,收拢了残兵败将只有5万人。
至于最好的反例,就是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的前秦军队名义上有80多万,实际上只有20多万赶到了战场,其余各部还在赶路中。
而东晋精锐的8万北府军抓住战机,趁着敌人没有集结完毕就果断引诱对方,进行战略决战。
而前秦军队表面上强大,其实内部问题极为严重,很多军头都试图拥兵自重、自立为王,普通士兵则非常厌战,是被迫来打仗的。
前秦由于兵力有10倍优势,导致苻坚等人有了严重轻敌心理。由于兵力太多,后勤补给困难,军队集结速度缓慢。
双方在淝水刚刚交战,北府军就重创前秦先锋部队。由于作战不利,加上前秦的军头们本来就不想打仗,纷纷带着部队向后溃逃,脱离战场。最终就是兵败如山倒,拥有80万大军的前秦竟然一败涂地。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淝水之战。
在那一年,天下,乱世纷争,从长安的宫阙到健康的江岸,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即将上演。这是383年,一场关乎南北朝命运的较量,淝水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苻坚前秦的雄楚拥有覆盖四川盆地之汉中的广袤疆域,其手下麾下百万大军如同汹涌澎湃的洪流,自长安出发,南下之势震撼四方。步兵60万,骑兵27万,加之万艘粮船,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更有裴元略指挥的水军7万,从巴蜀东向气势如虹,直逼东晋的心脏监控。
而冬季此事件能动员8万兵力,其中以魏兵为班底,这些曾经流亡江南的北方汉族人将成为抵御外敌的中坚力量。在西安的统筹之下,谢全父子扛起了抗击强敌的大旗,决心在淝水一线书写不屈的传奇。
秦军的先锋苻坚之地芙蓉领军30万大军先行抵达营口,出战告捷,攻占寿阳,慕容垂部更是攻占云城,形势对秦军极为有利。然而东晋的救援军虽被包围,但并未失去所有希望。就在这时,朱旭的投降与转变为东晋军带来了转机。谢玄决定不再坚守,而是选择主动出击,与秦军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较量。
淝水之战,刘老知瑾率领5000北府精兵强渡洛水,竟然大败秦军5万,斩杀其大将梁成。这不仅仅是一场战斗的胜利,更是晋军士气的巨大提振。随后在淝水边,谢玄巧妙地利用福建的骄傲和轻敌,又是秦军后撤创造出战机。
就在秦军退却之际,秦军内部士气动摇,而谢玄率领的8000骑兵抢渡淝水,以雷霆之势击溃秦军。苻坚在背后高喊秦军以败,这也喊声成为了秦军溃败的最后一击。秦军全线崩溃,苻坚战死沙场,符坚负伤逃走。前秦的百万大军溃不成军,淝水之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东晋以极其悬殊的兵力差距击败了前秦的百万大军,保住了将来的安宁,也为汉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这一战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策略心理和人心向背的胜利。
淝水之战,谢安的远见卓识、谢玄父子的英勇决断、北府兵的坚强战斗以及朱旭等人的关键转变,共同编织了这场胜利的史诗。
淝水之战不只是一场战役,它是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是策略与命运的交锋,更是中华民族在乱世中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小说里面动辄几十万大军的古代战争,究竟存不存在?383年9月20日:淝水之战:前秦百万大军从长安出发攻打东晋。
这种规模的战争,在古代是很罕见的。
几十万古代大军的碰撞,主要是战国时期。
秦灭六国时,韩国兵力为10万人,赵国50万人,楚国40万人,魏国10万人,燕国10万人,齐国30万人。
秦国为什么会获胜?主要是兵力较多。
秦军攻打楚国,最初只用了20万人,结果被40万楚军打得大败。
后来秦军倾全国之力,出动60万大军,终于打败了40万楚军,大获全胜。
在战国以后,中国战场出现几十万人大战,就不太多了。
有人问,为什么战国时期要出动这么多人马?
当时的军事技术非常落后,兵力的多少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研究秦弩会发现,它使用青铜而不是铁作为箭头,而且箭头是落后的三棱形。
这也就说明,秦弩的杀伤力不足,尤其难以射穿铠甲。
另外,秦弩分为很多种,但大部分秦弩的有效射程不过是80到180米之间。更重要的是,秦弩主要是直射武器,以直瞄射击为主,射程多在80到100米。
那么问题来了,秦弩似乎并不强,射程不远,杀伤力有限,怎么能作为秦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军队主要的冷兵器都是青铜器,而青铜的韧度不好,铸造的兵器不能太长。
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只有0.5米的长度,还不如今天的西瓜刀。而勾践剑是国宝级的剑,尚且如此,其他的武器也就可想而知。
骑兵自然也没有马镫,一旦肉搏就很容易坠马死伤,只能在马上射箭。
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的骑兵,在当年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能用于侦察、骚扰,被赵军、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经常一战就损失十几二十万人。
军事技术太落后,10万人的装备再好,在当年遇到20万人甚至15万,也是必败无疑的。
低技术时代一旦开战就要倾全国之力,能用的男人都要上战场。
在这种大规模作战中,杀死一千自损八百。
以长平之战为例,虽然60万秦军俘虏45万赵军,自己伤亡高达20万人。如果不是赵括乱指挥,赵军也不会因为断粮而投降,双方伤亡不会相差太大。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拼得同归于尽,都损失40万人,秦军还有20万,赵军则只剩5万,肯定是秦国赢了。
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这种单纯依靠人多的人海战术,就逐渐过时了。
汉朝末年的三国时期,黄巾起义的人马前后有百万之众。而东汉政府军加上地方武装,一共也就十多万人,不到9月就将黄巾军主力歼灭,张角病逝,张宝、张梁被杀。
为什么会这样?此时军事技术已经有很大进步,训练有素的正规即便人数较少,可以轻松击败武器训练低劣的农民军。
兵在精而不在多,只有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才能作战。乌合之众即便数量再多,也不堪一击,而且还会拖垮后勤补给线。
从汉始,几十万规模的大战就越来越少。
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有11万人,曹操只有4万人。
虽然袁绍兵力占绝对优势,由于曹操的军队比较精锐,正规对抗并没有吃亏。
到了赤壁之战,曹操集中了20多万军队,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刘表荆州部队,并不可靠。曹操自己的部队大约十八九万人,只有六七万是骨干青州兵。
而东吴则有5万人,直接参战的为3万,还有2万尚且没有赶到战场。
刘备大约有2万人,不过嫡系也只有1万人。
可见,赤壁之战的规模已经是空前的,双方总兵力不超过30万人。
随后的时代中,几十万规模的战役就越来越少。
比如著名的野狐岭大战,这是决定金国和蒙古人命运的战略决战。
金国拿出了30万军队,而蒙古人倾全国之力拿出了10万。
事实证明,乌合之众即便有3倍兵力优势,也是没用的。蒙古集中10万大军,连续作战三次,对手都是金军10多万规模的军队。
双方战斗力差距明显,加上蒙古人战术得法,士气高昂,三战都以金军迅速溃败而告终。
最终金军伤亡20多万人,30万大军死的死,散得散,主帅完颜承裕只身逃走。
这说明,兵力的优势并不见得能够转换为胜利。
朝代越是向后,就越少有大规模的作战了。
明代无论是萨尔浒战役、松锦战役,明军不过十多万人,就已经是用尽全力了。
到了清代,这种情况就更少了。
太平军时代,第一次江南大营战役中,清军不过15万人,而太平军几乎能上的男人都上了,也不过10万军队。
此战以清军溃败而告终,收拢了残兵败将只有5万人。
至于最好的反例,就是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的前秦军队名义上有80多万,实际上只有20多万赶到了战场,其余各部还在赶路中。
而东晋精锐的8万北府军抓住战机,趁着敌人没有集结完毕就果断引诱对方,进行战略决战。
而前秦军队表面上强大,其实内部问题极为严重,很多军头都试图拥兵自重、自立为王,普通士兵则非常厌战,是被迫来打仗的。
前秦由于兵力有10倍优势,导致苻坚等人有了严重轻敌心理。由于兵力太多,后勤补给困难,军队集结速度缓慢。
双方在淝水刚刚交战,北府军就重创前秦先锋部队。由于作战不利,加上前秦的军头们本来就不想打仗,纷纷带着部队向后溃逃,脱离战场。最终就是兵败如山倒,拥有80万大军的前秦竟然一败涂地。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