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最著名的大概就是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茱萸要怎么插?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当你登高望远时,可曾想过这些问题?
如今传统节日复兴,重阳节开始走入大家的视野,但大多数人只知道重阳节要登高、敬老,却不知道这些习俗的来源和背后的含义。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解答了其中几个问题。
中科院北京植物园。图为山茱萸果。人民视觉 资料图
小朋友与家长手工制作茱萸花作品。人民视觉 资料图
重阳为什么要登高?
“秋天浊气下沉,天高气清。高处空气爽朗,干净,登高心情好,饮酒赋诗,诗意人生,是美好生活的体现。如果在低洼处,毒气聚集,易得疫病。”田兆元表示,“秋高气爽”是重阳登高最根本的原因。古人顺应节气,自然不会错过秋天这个气候适宜、万物丰收的季节。也因此,登高也并非重阳一日之举,而是深秋宜高处立,高处居。
另外登高还有一个有趣的讲究,是最好带上家里的动物。这个说法出自梁朝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传说桓景重阳登高回来,家里畜牲都死了。所以登高,要把动物都带上。”田兆元说。
社区老人在制作茱萸花卉喜迎重阳节。IC 资料图
重阳该如何插茱萸?
田兆元介绍,插茱萸有几种形式。
一是标准型,用红色布袋盛茱萸多颗,以双数为宜。最低四颗,最好八颗。缝做香囊,佩戴于手臂,男左女右。
二是将茱萸枝插于头上、身上、任何可插之处。
三是插在居住环境中任何地方。
四是摘下茱萸,固定在发簪、徽章、挂件等处,然后佩戴。
插茱萸与端午插艾叶有相似之处,有辟邪保健康之意。
社区老人在展示制作的茱萸花卉。IC 资料图
为什么九九叠数和节庆关联?
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中国几个重要节庆都是“叠数”,例如一月一元旦,三月三上巳,五月五端午,七月七乞巧,九月九重阳。
“日月叠数是中国节庆形成的主要形式之一。”田兆元提醒大家注意,叠数的节庆全部是单数相叠,双数日月叠数一般不成节日,“四四”“八八”“十十”,是很大的忌讳。
“叠数比较好记,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崇尚‘阳’,单数是阳数,双数是阴数,所以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把单数的日月叠数都占满了。”
其中,“一月一”和“九月九”最为重要,一月一是元旦,九月九则是重阳。“九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又还留有余地,所以是吉祥的数字,‘十’就不行。也因此,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九为老,所以重阳节也是敬老节。”
除了日月叠数为节,中国传统的另外两种节日生成方式来自太阳和月亮历法。太阳节日主要是二十四节气,月亮节日则主要是月圆节,如正月十五上元,五月十五大端午,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叠数节、太阳节、月圆节,还有多少重要节日?所以重阳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九月九是最大的一个叠数节,也是最快乐的一个节日。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九九重阳也是一个最为吉祥的节日。”田兆元说。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九”是最大的阳数,所以农历的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又叫“重九”。重阳节在古代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了,在这一天有很多习俗,比如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登高等,都和今天相似。
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即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也记载南宋都城临安饮菊花酒和佩戴茱萸的风俗:“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而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则记载了北宋都城开封赏菊和登高的习俗: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
关于这几样习俗的产生,很早就有相关的传说。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人桓景跟随得道仙人费长房游学,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这一天,汝南会有大灾厄,让桓景赶紧让家人缝制布囊盛茱萸系于臂上,并且登山饮菊花酒,则此祸可消。桓景如他所言,举家登山。傍晚回家的时候,看见家里的鸡犬都已经暴死。费长房解释说:“这是为了代替人来受难。”传说这就是世人九日登高、佩戴茱萸并饮菊花酒习俗的起源。
关于饮菊花酒,还有一个有名的“白衣送酒”的故事。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陶渊明有一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没有酒可以饮,徒然在宅边菊丛中徘徊,摘菊盈把,在菊丛边坐了很久,这时候他看见有一个身着白衣的官府小吏到来,是奉王弘之命来送酒了。于是陶渊明就醉而后归,可谓名士风流了。
在历代诗词中,有很多关于重阳节的作品,也有很多流传至今的名篇。诗圣杜甫就留下了十多篇重阳诗。这些诗作于老杜人生的不同阶段,记录着他的人生感受。就让我们来通过这些重阳诗,来一窥杜甫的几个重阳节吧。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四十二岁的杜甫在长安,住在曲江南杜陵一带。这一年的重阳节连日苦雨,杜门不出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寄给他在长安的好朋友诗人岑参(《九日寄岑参》)。在诗中他描写当时的雨大到简直要把终南山冲走了(“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在这样的状况下,住在曲江头的他无法去与岑参相聚来共度重阳节了(“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也无法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一饮菊花酒了。
其实他曲江住所的庭前就有一丛甘菊花,但因为栽种太晚,这一年重阳节的时候还无法采摘。他在《叹庭前甘菊花》诗中写道: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叹庭前甘菊花》)
他感叹道,即使重阳过后这丛甘菊花开得再好,只恐怕芳期已过了。而篱边野外有一些花朵此时开得正好,倒是可以采摘到堂中。这丛甘菊徒然长得枝叶高大,只因为托根失所就只能为风霜所败了。其实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寄托着杜甫的感慨。《杜诗详注》中说:“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可谓一语中的。杜甫三十五岁(天宝六载)时到长安,这一年已经是第七年了。在这七年中,他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忌惮文人批评朝政,故声称“野无遗贤”因而竟无人及第。他还给皇帝献过赋,也给权贵当过宾客,总之并没有实现自己“再使风俗淳”的志愿,反而一直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卑微而贫穷的生活。所以这首重阳咏菊诗中寄托着杜甫在当时境遇下的感怀。
乾元元年(758),杜甫离开长安,在华州任司功参军。华州离蓝田比较近,这一年重阳节,杜甫到蓝田崔氏的庄园做客,写了一首有名的重阳诗《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此诗的颔联运用了东晋孟嘉重阳落帽的典故。孟嘉做桓温的参军,重阳节的时候桓温带领诸僚一起登龙山,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却没有发觉。桓温想观察孟嘉在这样囧状下的反应,就让左右不要告诉孟嘉,等到孟嘉上厕所的时候把帽子捡回来放到孟嘉的座位上,并让孙盛写了一篇嘲笑孟嘉落帽不觉的文章。孟嘉回来后,见到帽子和文章十分淡定地写了一篇文辞优美的答文,令四座嗟叹。这个与重阳节有关的典故是古典诗词中很常见的,但杜甫这里却化用得很好。诗中说,虽然像孟嘉一样帽子为风吹落,因此露出了年老稀疏的头发,未免感到羞耻;但随即淡定下来,让别人帮着重新戴好。态度从自嘲自然地转到潇洒儒雅。颈联写蓝田山水之壮观,正衬托这诗人心情之豪迈。尾联言暂且珍惜眼前的欢愉,明年哪里知道大家都是否依然强健呢?
在华州做了一年的司功参军之后,杜甫辞官转徙到秦州,又从秦州到同谷,又历尽艰难入川到成都,后又因为成都兵乱而来到位于东川的梓州。宝应元年(762)和广德元年(763)两年重阳,杜甫都是在梓州度过的。宝应元年九月,杜甫登上梓州城墙,写下一首五律: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朝廷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九日登梓州城》)
年轻时每逢重阳节,诗人与家人朋友常常共饮菊花酒,如今只能独饮了。白发成丝的诗人感到已经没有精力来作昔日的欢会了,世路的艰难已经让诗人身心俱疲。弟妹为烽火所阻隔,用一双醉眼眺望朝廷也是远在天边。连年不断的战火和边塞的羁旅之愁,让诗人感到无限的感怀。第二年的重阳,杜甫又写了一首七律: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九日》)
郪县即梓州州治所在地,有涪江流经。“白发”与“黄花”的对仗,在前一年重阳诗中也可以见到。大概这样鲜明的颜色对比让诗人难以为怀吧。诗人想起了十年前,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年头。国运与身世,自那时起,就同其飘零了。
杜甫在梓州和阆州漂泊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成都,在好友严武的幕府中任职。本以为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可是严武忽然去世了。杜甫只好沿江而下,漂泊到了夔州。大历二年(767),杜甫已经五十五岁。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写了五首诗,名为《九日五首》。历代版本中都只有四首,所以有人认为著名的《登高》即第五首。杜甫在第二、三、四首中怀念往日重阳节与朋友共聚饮菊花酒和在樊川故园与亲人共同登高的情景,感慨而今却“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这五首诗最著名的当属第一首与《登高》一首。《九日五首》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诗人抱病登高,回忆往日重阳多与亲朋相聚,如今却只能独酌。因此颔联说,既然不能与人同饮,那么菊花的开放又有什么意义呢?颈联以景结情。殊方二字言人在风俗异类之天涯,思乡之情可想而知,何况又听到了凄凉的猿猴叫呢。《水经注》中载三峡船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猿叫向来之凄凉之象征。更何况,此时又是“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天呢!自宋玉以来,肃杀之秋天一直是古典诗词中苍凉悲哀之象征,悲秋因此也成为一种传统。尾联两句,诗人又想到了远在天边的弟妹家人,而战乱和衰老让诗人更加感到悲哀。这首诗在技法上也很高明,首联的第二句“起”字处本来应用平声,这里用仄声的“起”字,显得十分有力。而颔联两句既是一气而下的流水对,又是借对,即表面上是竹叶对菊花,而实际上“竹叶”是一种酒的名字。
《登高》诗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堪称唐人七律中苍凉悲壮之极品。此诗前四句写景极其壮阔苍凉,悲秋之情自在其中了。“万里”、“百年”的空间和时间跨度都极大,万里作客,百年独登,用大力度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和悲哀。如此心情,却因为生病而不能饮酒消愁,可以说更显悲哀了。
在杜甫的重阳诗中,欢聚为少而离乱为多。诗人在战火和动荡中漂泊,往往在重阳这一天想到以往重阳亲朋欢聚时饮酒赏菊登高的欢乐,总是无比感喟。重阳是秋天的节日,而老杜的诗也充满了秋天苍凉的况味。读这些诗,我们会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时代,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与友情吧。(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讲师 中华好诗词第四季擂主、总决赛四强 李明)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78课,仍然是讲“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具体如图:
(今天所要讲的六个汉字)
1、芘。这个字有两个读音。(1)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音pí。给的解释是:“艸也。一曰芘茮木。”“艸也”,是一句,说明这是一种草,但没说明是什么草,所以暂时存疑;“芘芣木”好说,《诗经.东门之枌》里说:“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毛传说:“荍,芘芣是也”。郑玄笺注:“美如芘芣之花。”孔颖达疏引陆机的说法:“芘芣,一名荆葵”。芘芣就是锦葵,锦葵科。二年生草本,花淡紫色,有紫脉,为园艺栽陪品,供观赏,二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分枝多,疏被粗毛。叶圆心形或肾形,具5-7圆齿状钝裂片,两面均无毛或仅脉上疏被短糙伏毛。样子如图:
(锦葵)
(2)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作bì。这个读音跟《说文》里的另一个字有关,《说文》里的“荫”,解释说“或作芘”。《庄子.人间世》:“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陷将芘其所藾”陆德明释文说“‘蒋芘’,本亦作庇。”也就是说,读这个音时,通“庇”,就是荫蔽,庇护的意思。
芘的小篆写法如图:
(芘的小篆写法)
2、蕣。读作shù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木堇,朝華暮落者。从艸舜聲。《詩经》里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用“舜”来形容一个女孩子的美丽的容颜,实在太合适了,它的花极美,又会朝开暮落,女子的容颜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看:舜就是“蕣”,即木堇,就是木槿,锦葵科,落叶灌木,叶菱状卵圆形,常三裂。夏秋之际开淡紫、红色或白色花,开白色花的经常可以作蔬菜;另外,它可以全株入药,古称其花朝开暮谢。它的样子如图:
(木槿)
蕣的小篆写法如图:
(蕣的小篆写法)
3、茱。 读作zhū。《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茱萸,茮属”可见这个字就是指茱萸这种植物。茱萸又称“吴茱萸”。芸香科,落叶小乔木。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绿白色小花,圆锥花序。果实红紫色,裂开。未成熟果实入药,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可温中止痛,杀虫。古代有重阳节佩茱萸囊、饮菊花酒健身去邪的风俗。比如唐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西京杂记》卷三里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茱萸除吴茱萸外,还有芸香科落叶乔木食茱萸,果实可以吃;山茱萸科的山茱萸,果实可供药用。茱萸的样子如图:
(茱萸)
茱的小篆写法如图:
(茱的小篆写法)
4、茮。这个字有两个读音。(1)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音jiāo。给的解释是:“茮莍。”茮莍,本义同椒,就是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茎干上有刺,枝有短刺,当年生枝被短柔毛,叶轴常有甚狭窄的叶翼;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稀披针形,叶缘有细裂齿,齿缝有油点。花椒也可用作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呕吐、泄泻、血吸虫、蛔虫等症。又作表皮麻醉剂,比如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里喜来乐曾有拿花椒治牙痛的偏方,用的就是它的麻醉功效。花椒植株的样子如图:
(花椒植株)
当然,最重要的,花椒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样子如图:
(花椒)
茮的第二个读音是niǎo。读音出自《集韵》,组成词汇“苭茮”具体见“苭”字。《玉篇.戏艸部》:“草长貌。”意思就是“草长的样子”。
茮的小篆写法如图:
(茮的小篆写法)
5、萸。读作y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茱萸也”,具体见上面的“茱”字。萸的小篆写法如图:
(萸的小篆写法)
6、莍。读作qi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茮、樧實、裏如表者。”《尔雅.释木》释文引作:“樧,椒实,裹如裘也。”盖古本如是,“如裘”所以从求。今本“裹”、“表”二字乃传写之误。意思就是椒类果实表皮上生的疙瘩,我们看花椒的样子:
(花椒果实表皮的“莍”)
莍,有“裘”的意思,按照《说文解字》就是“皮衣”的意思。“莍”的意思就是茮一类的果实外皮密生的疣状突起的腺体,如上面放大的花椒果实的样子。莍的小篆写法如图:
(莍的小篆写法)
我们说,汉字的造字法,现在来说,都是基于《说文解字》的“六书”,但实际上,远古的人们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出一个一个汉字的,更多源自实用。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系统,那时还没有系统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许慎把汉字系统分析之后归纳出来的造字方法。重要的是,当有了“六书”造字系统之后,人们实际需要中又要再造新字时,基本都以这套系统为依据。,所以,学习《说文解字》的六书系统依然有相当价值,这也是我们学习《说文解字》进而系统了解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
(【说文解字】之78课,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丨三石
来源丨喜马拉雅FM超级制作的精品课《多多读书·24节气的秘密》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是寒冷的寒,露是露水的露。光听这个名字,“寒冷的露水”,是不是就感到有点冷飕飕的?那就对啦,寒露就是这样一个节气。
在寒露这个气温迅速下降的节气,古人用很多谚语提醒人们关注季节的变换。比如“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说的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着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还有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白露节气一过,光着膀子可能就要着凉了,寒露节气一过,就要注重双脚的保暖,不能再穿凉鞋了。
重阳节的来历寒露之后,有一个传统佳节,叫重阳节。在这个节日,古人会登高远眺,还会赏菊花、摘菊花,甚至还会把菊花戴满头。
重阳节的来历还有个传说,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它蹂躏百姓,令百姓苦不堪言。有个小伙子叫恒景,为了拯救百姓,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
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收留了恒景,并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教授他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在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
瘟魔脸色突变,正要逃时,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
从此以后,每到这一天,全家人都要一起登高。登高有步步高升、高寿,和躲避灾祸的吉祥寓意,还要把茱萸佩戴在身上。茱萸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可以杀虫消毒、逐寒祛风。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这个习俗在三国时候就已经明确记载,每天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在这个丰收的季节,用最好的食物祭祀祖辈,敬献长者,祈求长寿。
除了敬老、登高、插茱萸,重阳节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风俗,比如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还有莲藕、石榴和梨子,这几样东西都是秋天新收获的应季食物,而且滋阴润肺,最适合风干物燥的秋天。
所以,寒露之后就是重阳节,到了这个时候,天气越来越凉,就要记得把夏天的薄衣服收起来,到了穿秋裤的时候啦。
关于主播:
二十四节气是老祖宗的智慧,是孩子身边的自然科学。每周两天,早上跟多多一起晨诵关于节气的诗词童谣,学习国文经典,重拾母语之美;晚上听多爸讲每个节气的物候知识、自然变化、传统民俗和传说故事。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最著名的大概就是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茱萸要怎么插?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当你登高望远时,可曾想过这些问题?
如今传统节日复兴,重阳节开始走入大家的视野,但大多数人只知道重阳节要登高、敬老,却不知道这些习俗的来源和背后的含义。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解答了其中几个问题。
中科院北京植物园。图为山茱萸果。人民视觉 资料图
小朋友与家长手工制作茱萸花作品。人民视觉 资料图
重阳为什么要登高?
“秋天浊气下沉,天高气清。高处空气爽朗,干净,登高心情好,饮酒赋诗,诗意人生,是美好生活的体现。如果在低洼处,毒气聚集,易得疫病。”田兆元表示,“秋高气爽”是重阳登高最根本的原因。古人顺应节气,自然不会错过秋天这个气候适宜、万物丰收的季节。也因此,登高也并非重阳一日之举,而是深秋宜高处立,高处居。
另外登高还有一个有趣的讲究,是最好带上家里的动物。这个说法出自梁朝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传说桓景重阳登高回来,家里畜牲都死了。所以登高,要把动物都带上。”田兆元说。
社区老人在制作茱萸花卉喜迎重阳节。IC 资料图
重阳该如何插茱萸?
田兆元介绍,插茱萸有几种形式。
一是标准型,用红色布袋盛茱萸多颗,以双数为宜。最低四颗,最好八颗。缝做香囊,佩戴于手臂,男左女右。
二是将茱萸枝插于头上、身上、任何可插之处。
三是插在居住环境中任何地方。
四是摘下茱萸,固定在发簪、徽章、挂件等处,然后佩戴。
插茱萸与端午插艾叶有相似之处,有辟邪保健康之意。
社区老人在展示制作的茱萸花卉。IC 资料图
为什么九九叠数和节庆关联?
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中国几个重要节庆都是“叠数”,例如一月一元旦,三月三上巳,五月五端午,七月七乞巧,九月九重阳。
“日月叠数是中国节庆形成的主要形式之一。”田兆元提醒大家注意,叠数的节庆全部是单数相叠,双数日月叠数一般不成节日,“四四”“八八”“十十”,是很大的忌讳。
“叠数比较好记,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崇尚‘阳’,单数是阳数,双数是阴数,所以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把单数的日月叠数都占满了。”
其中,“一月一”和“九月九”最为重要,一月一是元旦,九月九则是重阳。“九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又还留有余地,所以是吉祥的数字,‘十’就不行。也因此,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九为老,所以重阳节也是敬老节。”
除了日月叠数为节,中国传统的另外两种节日生成方式来自太阳和月亮历法。太阳节日主要是二十四节气,月亮节日则主要是月圆节,如正月十五上元,五月十五大端午,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叠数节、太阳节、月圆节,还有多少重要节日?所以重阳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九月九是最大的一个叠数节,也是最快乐的一个节日。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九九重阳也是一个最为吉祥的节日。”田兆元说。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编辑丨三石
来源丨喜马拉雅FM超级制作的精品课《多多读书·24节气的秘密》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是寒冷的寒,露是露水的露。光听这个名字,“寒冷的露水”,是不是就感到有点冷飕飕的?那就对啦,寒露就是这样一个节气。
在寒露这个气温迅速下降的节气,古人用很多谚语提醒人们关注季节的变换。比如“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说的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着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还有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白露节气一过,光着膀子可能就要着凉了,寒露节气一过,就要注重双脚的保暖,不能再穿凉鞋了。
重阳节的来历寒露之后,有一个传统佳节,叫重阳节。在这个节日,古人会登高远眺,还会赏菊花、摘菊花,甚至还会把菊花戴满头。
重阳节的来历还有个传说,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它蹂躏百姓,令百姓苦不堪言。有个小伙子叫恒景,为了拯救百姓,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
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收留了恒景,并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教授他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在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
瘟魔脸色突变,正要逃时,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
从此以后,每到这一天,全家人都要一起登高。登高有步步高升、高寿,和躲避灾祸的吉祥寓意,还要把茱萸佩戴在身上。茱萸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可以杀虫消毒、逐寒祛风。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这个习俗在三国时候就已经明确记载,每天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在这个丰收的季节,用最好的食物祭祀祖辈,敬献长者,祈求长寿。
除了敬老、登高、插茱萸,重阳节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风俗,比如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还有莲藕、石榴和梨子,这几样东西都是秋天新收获的应季食物,而且滋阴润肺,最适合风干物燥的秋天。
所以,寒露之后就是重阳节,到了这个时候,天气越来越凉,就要记得把夏天的薄衣服收起来,到了穿秋裤的时候啦。
关于主播:
二十四节气是老祖宗的智慧,是孩子身边的自然科学。每周两天,早上跟多多一起晨诵关于节气的诗词童谣,学习国文经典,重拾母语之美;晚上听多爸讲每个节气的物候知识、自然变化、传统民俗和传说故事。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朗诵:余思琦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诵读者简介:
余思琦,7岁,成都市天涯石小学二年级学生,喜欢画画、琵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