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清明养生保健(清明养生)

发布时间:2024-07-09 16:54:02作者:饕餮少女来源:网络

清明养生保健(清明养生)

本文目录一览:

清明时节,顺时养生注意这几点→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乃自然界天清地明之意。此时养生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在此,小编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科张晓天主任医师、韦硕硕,为清明节气养生划重点~

来源: 健康上海12320

清明养生 记住这7个要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梁译尹、高三德)正值清明节气,虽然这个节气已属春季,但天气仍是乍暖还寒,阴晴不定。中医理论认为:春天在脏属肝之所主,阳气慢慢增加,但寒湿之气仍存,疫病热邪容易侵袭人体。

如何养生?邓铁涛中医医学奖获得者、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吴维城教授表示,此时养生最宜调养肝气,也是清除体内湿气的好时机,以下这7个要点要谨记。

要点一:

饮食多辛甘,不宜过食酸物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宜选辛甘之味,不宜过食酸物。

吴维城指出,辛甘的食物可以调养肝脾之气,如肉类、鸡蛋、麦片、牛奶、新鲜蔬菜、萝卜、菠菜、山药、荞菜及水果、菇类、姜、葱、蒜等食物,忌食煎炸油腻、寒凉生冷、容易过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汤水,以保养脾胃之气。也可以适量吃一些花生、芝麻、枸杞来温补养肝。这3个食疗方请收好:

1.绵茵陈鲫鱼汤

材料:茵陈30~50克,鲫鱼500克,姜3片、蜜枣3粒。

做法:茵陈洗净,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烧沸,转用中火熬煎20分钟,去渣。鲫鱼洗干净,煎至两面金黄,加姜片、蜜枣、茵陈药汁,用中火烧沸30分钟,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利水退黄。

2.党参淮山瘦肉汤

材料做法:党参10克、云苓10克、淮山15克、芡实15克,这四味药材中选择1至2味煲瘦肉汤喝。

功效:脘腹痞闷、饮食不消化、肢体困重、尿少、苔厚腻等可喝此汤,有助健脾祛湿。

3.茯苓薏苡仁瘦肉汤

材料做法:茯苓15克、薏苡仁15克煲瘦肉汤喝。

功效:适用于湿气停留体内所致的小便不利、泄泻或水肿、淋浊、痰饮等证。服用后可使小便畅利,尿量增加。

要点二:

调养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清明时节是万物生长的节气,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但致病的湿热邪毒、细菌、微生物等也容易生长繁殖,感染人体。因此春季也是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调养肝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具体如下:

1.多锻炼身体,不要过于疲劳,不要熬夜,以利肝气的恢复和充盈。

2.要多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多晒太阳,吸收大自然的阳气以暖肝阳。

3.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有发热咳嗽要及时找医生诊治。

要点三:

早睡早起,防“春困”

宜早睡早起,衣着宽松,舒缓形体,心情开朗,克服倦懒思眠的状态,尽快适应季节的变化。

要点四:

防“倒春寒”

这个时节气温变化大,乍暖乍寒,而寒气最易伤肝阳之气,所以春天不要骤减衣衫。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应审慎。衣着宜上薄下厚,保持腰腹下肢的温暖,防止感冒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要点五:

防梅雨潮湿天气

清明时节湿气重,湿浊易伤肝脾阳气,亦可伤肺。当你感到头晕、懒言、肢体困重、疲倦乏力、嗜睡、没有胃口等不适时,这说明你很有可能体内惹湿了。

吴维城指出,清明时节应多吃些健脾胃、去湿的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不能吃霉变不洁和生冷食物;少吃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多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保持均衡营养、清淡饮食,就可以避免消化系统的疾病。

此外,梅雨天气地面湿滑,老人应慎防跌倒导致骨折及脏腑的损伤。

要点六:

注重锻炼,多享受阳光

春属木,与肝相应。要热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多运动,多锻炼形体,多享受阳光、陶冶性情。老年人的活动则应在天气和暖,春气盎然的时候进行,以打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及散步运动为主,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要点七:

心态要平和,舒缓心理压力

疫情期间,宅家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倦怠、心情郁闷、焦躁、烦恼等情志波动,因此舒缓心理压力尤为必要。心态要平和,避免不良的情志刺激,如过度兴奋、忧虑、悲伤、恐惧,遵守各项防疫规定,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工作、娱乐,是调养肝气的好办法。

清明时节,顺时养生注意这几点→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乃自然界天清地明之意。此时养生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在此,小编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科张晓天主任医师、韦硕硕,为清明节气养生划重点~

来源: 健康上海12320

清明时节气候多变,记住四大养生口诀,伴您度过愉快假期!

清明时值暮春,气候多变,且常阴雨绵绵。在人们户外活动频率骤然增加的时候,稍有不慎,即会损体伤身。因此,清明期间,更应注意养生。

注意保暖:

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人们脱去臃肿的冬装,任凭“吹面不寒杨柳风”拂抚全身。然而,在享受轻松与温暖的同时,可别忘了一句俗话:“二、四、八月乱穿衣”。四月气温尚不衡定,仍必须随天气变化而及时增减衣着,如果贪图轻简方便,穿着过于单薄,则易受凉而染疾。

重视防湿: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不少人都非常耳熟的唐诗,简练而又生动地叙述了清明前后细雨飘飘、连绵不断的情景。正是这些“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大大地增加了空气湿度。医学专家指出,空气湿度过大,能使人困乏无力、心胸郁闷、食欲不振,很不利于健康。因此,此时需视天气情况,加强防湿工作,即晴天时适度开窗,使住处通风;阴天回潮时,要关窗;有条件(如空调等)时,可提升室内温度、除湿,以保持干燥;外出要随身携带雨具,防止淋雨。若遭淋雨或运动出汗时,要及时更衣,以防遭寒湿侵袭而致病。

调理饮食:

清明是春天里的节日。传统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即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清明期间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调养肝脏为主,以使人体气机通畅,气血和谐。调养肝脏有“养肝”、“清肝”之分。所谓“养肝”,即根据中医养生学所说的“以脏补脏”方法,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如肝肾阴虚、视物昏花及夜盲者,可常吃“枸杞猪肝粥”、“猪肝汤”等;所谓“清肝”,即用清泄肝火的方法预防肝气太过或肝火上炎,如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可常吃“芹菜豆腐干”、“木耳炒洋葱”等菜肴。根据清明多雨湿、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饮食宜温,忌油腻生冷之物,可多吃此时盛产的偏温蔬菜,如韭菜、菠菜、大白菜、芹菜、薤头,既芳香鲜嫩,又温胃祛湿,调养脏腑,有益健康。

外出防病: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病毒、致病菌等微生物随之繁殖、传播,最易发生流感、流脑、腮腺炎、白喉、肝炎、百日咳、肺结核等疾病。而且清明的习俗活动多在室外进行,祭奠、聚会、娱乐、踏青等等,大大地增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接触。因此,必须加强防病工作。如:踏青时不要随意拈花惹草,携带一些抗过敏药,以防花粉、柳絮、浮尘等过敏原所致的哮喘、皮肤过敏症等;为防止春季传染病,老、弱及儿童应少参加集体活动或少去公共场所,少聚餐,不在路边小摊点吃东西等。为防止劳累过度致身体内虚而引入时令之邪,应重视自身保健,注意外出活动中的衣食住行调摄,做到劳逸适度、生活有节、心理平衡。

文/周冰 尹琪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