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立春养肝多吃2绿、1白
1)2绿:荠菜、韭菜
南宋大诗人陆游吃荠菜后吟诗道“春来荠美忽忘归”。荠菜算得上是时令佳蔬,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葡萄糖、蔗糖以及乳糖等营养成分,营养非常丰富,味道很鲜美。荠菜属于野生菜蔬,每年初春食用最佳,食用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到了四月开花抽茎,就没有人吃了。荠菜可以用来做饭、煮稀饭、做汤、做菜,老少都咸宜,是立春时节阳气生发的理想食品。
韭菜有着“春天第一菜”的美名,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糖类、脂肪、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还含有抗生素物质,有调味杀菌等作用。韭菜是美食佳蔬,不过食用得讲究时令,俗话说得“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因此,春天多吃韭菜可以养护肝脏,还可增强脾胃之气。其中,韭菜炒鸡蛋是春天非常好的选择,不仅味道好,还可以养护肝脏。
2)1白:莲子
莲子的营养非常丰富,不仅可以药用,还能作为食物,是特别适合立春时节吃的食物,这是因为莲子中富含莲心碱、异莲心碱等多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不仅能清热、泻火,而且还可以安神、补脑,对于在春天容易失眠的人,不妨经常吃。
立春养肝要保持心态平和,忌口舌之争
立春养肝特别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这一点说起来容易,有一些人脾气急躁,很难做到,特别立春恰好春节前后,家庭或单位各种琐事都很繁杂,如果不能以良好心态应对各种压力,难免会情绪急躁,甚至做出极端行为,这就不利于肝脏养护。因为古语云“怒伤肝”,愤怒会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从而损伤肝脏功能。因此,立春时节,一定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结语
总之,立春后的节气里,大家可以吃吃荠菜、韭菜这“2绿”以及莲子这“1白”,同时以平和、淡泊的心态应对各种人和事,顺应时节,这样自己和全家人才会都跟着受益。
#健康2021#
讲解专家:彭康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教授(中药学)、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导师、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调剂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性病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副会长。
▲图/子珂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气渐升而阴寒未尽,人体内的阳气也在向上向外升发。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故立春养生应疏肝理气,助阳气升发。
调理情志中医认为“肝主情志”,人有七情变化,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升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因此护肝的第一步就是要力戒暴怒或忧郁,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以使肝气顺达。
梳头百下《养生论》有言:“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头为诸阳之会,每日清晨多梳头有利于通达阳气、平肝熄火、疏通气血。先从前额梳起,经过前发际线,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梳头次数起码要在50次以上,上限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梳子最好选择牛角梳、玉梳、木梳。
晨起运动经过了冬季的收敛藏伏,迎来了阳气升发的春季,人体内的活力也重新萌发。立春是运动养生的好时机,运动过程中,肝脏的血液循环更加充足,有利于调节肝脏功能。建议清晨外出慢跑、散步、郊游、登山及骑脚踏车等。
饮食调养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的特点,尽量清淡,选择一些有助阳气升发、疏肝理气的食物,如萝卜、菠菜、春笋、茼蒿、银耳、韭菜等。油腻及刺激性的食物,如烧烤、火锅、羊肉、油炸食物等尽量少吃。
★推荐食疗方:韭菜虾仁粥▲补益肝肾滋阴助阳(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配料】鲜虾、韭菜各30克,粳米150克,生姜和盐适量。【做法】鲜虾洗净切蓉,韭菜洗净切段,生姜洗净切末备用;粳米洗净后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将粳米放入,先用旺火烧沸;加入虾蓉,改用小火熬煮;粥将熟时,放入姜末、韭菜段、盐,稍煮片刻即可食用。【功效】补益肝肾,滋阴助阳。
(羊城晚报岭南名医工作室出品)
了解更多
现如今人们对于吃的要求早已不只是为了充饥,如何吃得健康,吃得养生成了更多人的追求。
一日三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几乎都是从食物中获取的。所以一日三餐吃什么就是个关键问题,吃得好吃得科学就能帮助大家健康长寿,吃得坏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季食物相对匮乏,而到了春天,蔬菜水果鸡鸭鱼禽都在快速生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食物,所以春天是食补的最好时机。
如果此时能够注意饮食养生的要点,可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春季食补养生规矩多!
食补,有利于提高免疫力,抵御外邪入侵!
所谓食补,中医称为饮食调补学,是利用食物本身的作用来维护人的身体健康,《千金要方》中专门有一卷为“食治”,分类介绍了果实、蔬菜、谷米、鸟兽及虫鱼的性能以及对人体的作用。
人们常说“药食同源”不是讲药与食物同吃,而是说很多食物本身具有食物和药物的双重功效。
如何补?中医讲究因时养生,顺四时而进补,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春季食补具体原则不外乎以下八个大字:春季食补,不怕“辛”“苦”;健脾疏肝,少“酸”多“甘”。
具体怎么做?我们得根据不同的阶段来看,春季一共分为三段,早春、仲春、晚春,每个阶段的饮食重点又有些许不同。
早春:易升阳,多吃辛
早春时节,寒冬刚过,阳气上升,但天气还比较冷,这个时候适当吃些温热食物有助祛寒升阳,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上述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的功能。
但羊肉太过温补的食物一般宜在冬天大寒时节吃。
为了满足机体春季阳气升发的新陈代谢需要,可以多吃些葱、姜、蒜、韭菜、香菜等带有辛味、温性的食品,来通阳气,祛阴寒,运气血,使春阳上升。
注意,肝火旺的人不适合食用辛味食物。
推荐:韭菜炒虾仁
原料:虾仁30克,韭菜200克,鸡蛋1个,食盐、酱油、淀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虾仁洗净,韭菜摘洗干净,切3厘米长。
2、鸡蛋搅拌均匀加入淀粉、虾仁倒入拌匀待用。
3、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油热后下虾仁翻炒,蛋糊凝固住虾仁放入韭菜同炒,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即可起锅。
适用人群:痰湿体质人群。
仲春:养脾肝,多吃甘
这时候气温进一步上升,万物复苏,肝气随万物升发,肝气渐旺并逐步偏于亢盛。根据中医理论,肝气渐旺必然影响脾胃功能的运行,所以我们在饮食上可以增加些平补脾胃的食物,如大枣、蜂蜜、山药等,这些食物性甘,还有健脾的效果。
还可以多吃应季的蔬菜瓜果,如芹菜、菠菜、黄豆芽、胡萝卜等,应季的新鲜蔬菜瓜果有助于补充人体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机体内环境稳定。
另外,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所以这个时候要少吃酸味食物。少食具有酸味的食物并不是不能吃,因为酸味食物中含维生素C比较多,在春季适当地吃一些,但不要多吃。
推荐:山药茯苓炖瘦肉
原料:山药30克,扁豆50克,茯苓20克,瘦肉500克,生姜1片,大枣10克。
做法:
1、将山药、扁豆、茯苓洗净浸泡60分钟,大枣洗净拍扁、去核。
2、瘦肉切小块。
3、将所有原料及沸水1200毫升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加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利湿,很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晚春:宜清淡,多温补
晚春气温逐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应该常食用黄绿色蔬菜及水果,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及蔬果等维生素类食物。
气温不断升高,还会让人体进入易烦躁、体热较盛的状态,这时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清热解暑、养阴除烦的食物和汤饮,例如绿豆汤、酸梅汤等。
另外,还可以适量吃一些带苦味的食物,为即将到来的夏季做准备!
老年人春天进补需注意
老年人胃肠功能易紊乱,神经衰弱时有发生,因此要多休息,多食瓜果蔬菜、蜂蜜、枸杞子,力争改善疲劳状态,益智强脑,还应多吃鳝鱼、鸡肉,补充营养物质。
饮食不宜过饱,多吃易消化食物,不可多食浓茶,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和失眠,影响休息和体力的恢复。
“春困”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态,而是“生物钟转换”的生理变化所致。所以不应贪于睡觉,而应积极参加体育、文娱活动,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脑部供血,减轻或消除春困。
不是所有骨刺都需要手术
但这两类要注意
来源: 约见名医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调养身体的好时节。①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②适当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晒太阳、踏青赏景等;③不过早减衣,穿衣注意下厚上薄;④注意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多喝水……春季养生要注意什么?详戳
来源: 中国新闻网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