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2024年的夏至是几月几号(夏至是几月几号)

发布时间:2024-07-08 10:35:59作者:君心似我心来源:网友分享

2024年的夏至是几月几号(夏至是几月几号)

本文目录一览:

节气|夏至

小夏至

盛夏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夏至为五月中。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天。

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节”。民间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面条、食粽子等习俗。

夏至已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 至》

[宋] 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

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

老翁闲伴儿嬉。

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4年三伏天时间表,又是难熬的40天,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揭秘2024年三伏天:40天的“烤炉”模式,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渐远,我们告别了那段寒冷的时光,但别急,因为接下来,我们将迎来一年中最热、最考验人的“三伏天”。2024年的三伏天,你知道它有多长吗?没错,整整40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40天“烤炉”模式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到底从哪天开始,又在哪天结束。

说到三伏天,其实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相关记载。三伏天,其实就是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认知中的长夏阶段,也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叫“三伏”呢?其实,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伏”,在古代文化中,有着避藏的意思。按照阴阳五行的理论,夏天属火,火势旺盛。而庚金则会被火克制,因此在最热的天气里,庚金要藏起来,这就是“伏”的由来。所以,三伏天,其实就是庚金避藏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热、最需要避暑的时候。

那么,2024年的三伏天到底是从哪天开始,哪天结束呢?别着急,让我给你慢慢道来。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传统历书的规定:“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找到三伏天的具体时间,关键要看“夏至”和“立秋”这两个节气,以及“庚日”的出现。

具体来说,2024年的夏至是在公历6月21日。我们从这一天开始往后数,找到第三个带有“庚”字的日子,那就是初伏的开始。经过计算,我们发现,2024年的初伏是从公历7月15日开始的,一共持续10天。

接下来是中伏。中伏的开始时间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经过计算,我们得知中伏是从7月25日开始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伏的天数并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这是因为中伏的结束时间必须在

立秋之后。2024年的立秋是在公历8月7日,因此中伏需要延长至8月13日,共计20天。最后就是末伏了。末伏是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的,持续10天。2024年的末伏是从8月14日开始的,到8月23日结束。

综上所述,2024年的三伏天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怎么样,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对2024年的三伏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40天的“烤炉”模式,你准备好了吗?别忘了提前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夏天的挑战吧!

每年的夏至都是在6月21日吗?

“夏至占据几个‘之最’?”“每年的夏至一定都是在6月21日吗?”“哪些成语和夏至有关?”……夏至即至,当你吹着空调、扇着扇子、吃着冰棍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科普专家林愿介绍,今年夏至的时间是6月21日17时14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夏至占据多个“之最”:

是最早被确定包括春分、秋分和冬至在内的四个节气之一;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的一天;

是北半球在一年中,正午太阳的地平高度最高的一天;

是北半球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一天;

是太阳运动轨迹的转折点,这天以后,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

海报制作:冯娟

二十四节气是把黄道分为24段,太阳在黄道上视运动每转15度定为一个节气。因为太阳在黄道上视运动并不均匀,所以各节气的时间长度也不相等。二十四节气属公历,各节气的公历日期相对固定,但会有1至3天的偏差。

“虽然从2016年至2047年的夏至都在6月21日,这表明大多数年份的夏至日都在6月21日,但也有可能在6月20日或6月22日。比如,2048年的夏至日是6月20日,而2015年的夏至日为6月22日。”林愿说。

海报制作:冯娟

很多成语也与夏至有关,如立竿见影、日修夜短、长天老日、四时八节等。“立竿见影最为公众所熟知,指的是把竹竿竖在太阳光下,立刻就能看到影子,比喻收效非常迅速。但对于地处北回归线地区来说,却可看到‘立竿不见影’的有趣现象。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专门设有‘窥阳孔’,人们可以在此验证夏至中午阳光是否直射向地面,是否‘立竿无影’。”林愿说。

海报制作:冯娟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

来源: 新华视点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