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常规体检,还是因为不舒服到医院检查,我们可能都要做一个尿常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尿蛋白。有些人一看到尿蛋白出现了加号,就十分紧张,担心自己得了肾病。
那么,尿蛋白到底从何而来呢?尿蛋白出现加号就一定是得了肾病吗?
今天,我就跟大家详细说一说尿蛋白。
尿蛋白到底从何而来?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蛋白或者仅有微量的蛋白,这主要归功于肾小球。
我们的肾脏是由肾单位、肾小球旁器、肾间质、血管及神经组成的。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都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的。肾小体又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具体到肾小球,它是由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等细小动脉组成的一个团状的血管结构,具有“半透膜”的性质,通俗来说就是像一个滤网,把人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去,并阻止各种中、大分子量蛋白漏出。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滤网破了,蛋白就会漏出,这时在尿中就会检出蛋白质。
尿蛋白阳性一定是得了肾病吗?首先,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尿蛋白阳性不一定就是得了肾病,有可能是生理性的蛋白尿。当然,也不能排除肾病,所以一旦出现尿蛋白阳性,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明确原因。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1.生理性蛋白尿
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发热、受凉、精神过度紧张等都可能导致蛋白尿,一般见于青少年。有些体型瘦高的人可能会出现性蛋白尿,也就是在直立状态下会出现蛋白尿,而平卧时则恢复正常。此外,如果在留取尿液时混入了血液或分泌物,也可能导致蛋白尿。
2.蛋白来源于肾小球
来源于肾小球的蛋白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般由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等引起。这种类型的肾病往往漏出的蛋白量很大,大于3.5克/天。
3.蛋白来源于肾小管
这种类型的蛋白量一般小于2克/天,可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及重金属中毒引发的肾损害。
4.溢出性蛋白尿
前面我们讲到,肾小球能阻止各种中、大分子量蛋白漏出,而血液循环中存在着能从肾小球自由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这些小分子蛋白能够被肾小管重吸收而不排出体外。当因为疾病的原因导致小分子蛋白的量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的极限,多余的蛋白就会随尿液漏出,这种情况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
5.组织性蛋白尿
这种类型的蛋白量一般比较低,大都小于0.5克/天,可见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
出现了蛋白尿,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因为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而且可能会受到标本污染的影响,所以一次检查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想要明确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查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结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来综合判断。
尿泡沫是许多肾友最开始发现的异常表现。刚发病时,经常是因为尿泡沫增多而去医院检查,发现蛋白尿、确诊慢性肾脏病。
不过,不止是蛋白尿,糖尿、泌尿感染、出汗太多、喝水太少、拉肚子、性兴奋导致尿道内分泌物多、便池中有洗涤剂、膀胱结肠瘘等原因也可导致尿泡沫增多的现象。
所以,通过目视尿泡沫多少来判断尿蛋白,准确性较低,可以作为未确诊人群需要去医院检查的一种“提醒”,而不能用于“诊断”。
2、尿常规检查与家用试纸尿常规中包含尿蛋白定性,家庭中使用的尿蛋白试纸也可检查尿蛋白定性。定性分为阴性和阳性,其中阳性分为1+~4+,以及仅有提醒意义的弱阳性(+-)。
定性检查排除了尿蛋白以外的干扰因素,比看尿泡沫准确,而且比较方便、便宜,很适合家庭以及门诊进行快速检查,对病情进行初步诊断。
但定性检查只是粗略地划分了几个等级,而且只检查随机尿(单次容易波动),只对白蛋白敏感,所以准确性也不算高,不能进行精确诊断,故其结果不能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也不适合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
3、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白蛋白肌酐比也是检查随机尿,不能作为评价尿蛋白的金标准。
不过它加入了尿肌酐的数值来进行校正,提高了准确性,检验数值也有了更多的有效数字,更加接近真实的尿蛋白排泄率。对于留尿不方便的患者,尤其是难以配合留尿的幼儿,检查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可能是最优方式。
4、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价尿蛋白到底有多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金指标。这项检查需要留下患者的肾脏在24个小时内过滤出的所有尿液,所以无论患者喝水多少、出汗多少、几点钟活动身体,它的结果都是准确的。
大部分情况下,蛋白尿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都是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准。
5、尿蛋白组分尿蛋白的总量可用于诊断肾小球疾病,但是不能反映肾小管的损伤,也不能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具体损伤位置——它需要看尿蛋白中的各种成分各有多少。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需要通过尿蛋白组分检查,确定肾脏损伤的具置,为精准治疗提供指导。
这5种查看尿蛋白的方式,哪种最好?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各有其适合的应用人群与应用场景,在特定情况下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1)功能性蛋白尿 :系指在健康人的尿中出现了暂时性、轻度、良性的蛋白尿。这种蛋白尿通常发生于运动后或发热时,高温作业、过度寒冷、情绪紧张、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等应激状态。这些因素引起短暂的肾内血液循环变化,可能是造成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也可由于体内某些因素使肾血管痉挛或充血,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因而导致了蛋白尿的发生。一旦诱发因素消失,蛋白尿也消失,这是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特点。剧烈的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后,促使健康人的尿蛋白排泄增加,影响肾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的能力,这种现象,临床上称之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休息后可迅速消失。蛋白尿的程度与运动量、运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成分以白蛋白为主。这种蛋白尿并不反映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因此不能作为肾脏病变看待;但应注意与原有的肾脏病变由于运动、发热等,使尿蛋白量增加的情况相区别。
(2)直立性蛋白尿又称性蛋白尿 是在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出现的蛋白尿。其特点为清晨在卧位时尿蛋白排泄量正常,而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直立、行走或活动时,尿蛋白增多;但平卧休息后可转阴性。24小时尿蛋白含量一般<1克。 直立性蛋白尿可分为间歇性及持续性2种。间歇性蛋白尿常见于生长发育迅速的青少年,一般多有循环系统不太稳定的表现,如性低血压及指端青紫。间歇性蛋白尿的预后是良好的。近年来发现少数持续性蛋白尿患者,存在轻微的肾小球病变,因此持续性的性蛋白尿一般预后较差。 直立性蛋白尿确切的临床意义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有争论,一般认为它是良性的、暂时的状态,并无肾脏病变存在,这是符合多数人的实际情况,但也有一些是肾脏疾患的早期表现,不要忽视。因此对有直立性蛋白尿的患者应作具体分析,认真检查。在平卧后尿蛋白检查阴性才能考虑直立性蛋白尿,并且还要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以明确有无肾脏疾病。
(3)无症状性持续轻度性蛋白尿: 指尿蛋白不受体力影响,多次检查均阳性。蛋白尿常≥150mg/d;持续性蛋白尿都是病理性的,表示有肾脏疾病,不伴有临床症状者,临床上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对这些病人要进行有进步详细的检查。应对其进行尿蛋白定量及组成成份分析,并结合临床进一步鉴别是肾实质损害引起的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循环因素引起的蛋白尿(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至肾瘀血),或是血循环异常蛋白由尿排泄(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凝溶蛋白)等。
(4)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各种因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或滤过屏障孔径增大,甚至断裂,使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因肾小球的损伤而引起的蛋白尿。多因肾小球受到感染、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损害后,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破裂,滤过膜孔径加大,通透性增强或电荷屏障作用受损,使血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血浆蛋白(以清蛋白为主)滤出原尿中,若损害较重时,球蛋白及其他少量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增多,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的常见病因是: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②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肾淀粉样变等;③遗传性肾炎;④功能性蛋白尿和性蛋白尿。
(5)肾小管-间质性蛋白尿:肾血管性蛋白尿的蛋白量一般<1g/24h。圆盘电泳检查显示小分子区带增加。在肾血管疾病受损时,因为小分子蛋白重吸收障碍,因而尿中小分子蛋白突出的增多,为蛋白尿的主要组成部分。尿内溶菌酶和微球蛋白增加,有助于肾小管受损的诊断。
肾血管性蛋白尿的常见病因是:①慢性肾盂肾炎(反流性肾炎);②不明原因的慢性间质性肾炎;③铅、汞等重金属中毒;④失钾性肾脏病;⑤马兜铃酸肾病;⑥止痛药性肾脏病;痛风性肾脏病;⑦抗生素引起的肾血管-间质性肾炎;⑧肾髓质囊性病变;⑨放射性肾炎等。
(6)周本氏蛋白尿:又称本-周蛋白、本琼氏蛋白、本斯·琼斯氏蛋白(Bence-Jones protein(BJP)),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有含κ轻链和λ轻链两种,游离轻链又称本周氏蛋白(BJP),分子量约4万,在PH4.9的酸性环境中加热至40℃~60℃凝固,温度上升到90℃~100℃时溶解,冷却至40-60℃又出现凝固现象,又称凝溶蛋白,分子量小,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原尿。当血浆中BJP大量增加,滤入原尿中的BJP超出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即形成本-周蛋白尿。阳性: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产生大量本周蛋白,阳性率可达35%~65%。本周蛋白量反映了产生本周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数,对观察骨髓瘤病程和判断化疗效果有意义。本周蛋白阳性也见于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恶性淋巴瘤、慢性肾炎、转移癌等。摄入如氨基水杨酸、氯丙嗪、大剂量青霉素等药物可出现假阳性。
(7)淋巴性蛋白尿:由于位于肾盂和输尿管部位的淋巴管破裂,淋巴液进入尿中,如果淋巴液含有较多脂质,则表现为乳糜尿,临床易于鉴别。如果含脂质较少,则称为淋巴尿,因没有乳糜尿样表现,内含大量的蛋白和红细胞成分,容易误诊为肾实质疾病引起的蛋白尿。其鉴别诊断要点为:此蛋白尿的尿沉渣镜检虽有不少红细胞、白细胞,但无管型,圆盘电泳所见类似血清,亦有助于鉴别。
(8)混合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mixed proteinuria)主要是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发生的蛋白尿称混合性蛋白尿。其特点是低分子量的微球蛋白和中分子量的白蛋白同时增多;大分子量蛋白质依病情而变化。可见于增生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伴有间质性病变,慢性肾盂肾炎继发肾小球病变,以及多发性骨髓瘤伴有肾血管损害的同时又累及肾小球,临床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大多数属于此类的蛋白尿。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