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对婆媳九不和。”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世纪难题,让不少女性深受困扰,而家住杭州萧山的张女士却恰恰相反,前后和两任婆婆都处得十分融洽。周围人都觉得张女士是个幸运儿,不用被婆媳矛盾困扰。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只是浮于表象的和谐,因为一场征迁,“后”婆婆和她翻了脸……
资料图 王金辉 制图事件聚焦人生一波三折的儿媳悉心照料孤身“后”婆婆2005年,张女士嫁到了同在萧山的李家,丈夫李某与公公一起勤勤恳恳办厂,生活上也对张女士照顾有加。次年,张女士就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
“当时觉得自己很幸运,嫁了这么好的人家,所有人都对我很好。”张女士回忆说。
可是好景不长,当张女士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时,张女士的婆婆就因病去世了。为了能让公公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张女士和丈夫张罗着为公公重新找一个老伴儿。
邻村的陆阿姨早年丧夫,膝下育有三个儿子,张女士觉得和自家情况差不多,便把陆阿姨介绍给了公公。陆阿姨见李家经济状况不错,张女士的公公也对自己千依百顺,于是两人就结成了半路夫妻,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又步入了正轨。
本想着解决好了公公的“终身大事”,一家人就能其乐融融,谁曾想,张女士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劫难”。丈夫和公公在一次外出谈生意的途中遭遇车祸,两人在同一天去世了,“我当时觉得天都塌了,但是我不能倒下”。
这个家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张女士的肩上,她一边要照顾尚未成年的孩子和身体每况愈下的“后”婆婆,一边还要盯着厂子里的生意。
好不容易熬到女儿成家立业,张女士也攒够了钱在城区买房搬离了老家,把老房子留给了“后”婆婆单独居住。张女士不仅每个月时不时回来看望她,还支付了全部生活费。这样和谐的关系一直持续到今年街道征迁,“后”婆婆陆阿姨一下子对张女士翻了脸,警告张女士拆迁赔偿款跟她没关系,让她不要打主意。
张女士顿时觉得心灰意冷,自己十多年对婆婆的尽孝却换来婆婆对自己的防备,“老家说到底是我老公的家,陆阿姨自己还有三个儿子,不能就这样给了外人”。考虑到种种情况,张女士迫不得已找到了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希望能够解开“后”婆婆对自己的误解。
和事佬上阵“后”婆婆扬言儿媳命硬一朝征迁情分尽散了解事情的原委后,调解员吕国校决定先把张女士叫到老家的房子来,双方一起先聊一聊。为壮声势,陆阿姨把自己的大儿子也叫了过来。
“这么多年来,我自认为对陆阿姨尽心尽力,她不用担心没钱花,也不用担心家里的事情。”一开始,吕国校看“后”婆婆不愿理人,就让张女士先开了口,“家里两个顶梁柱没了,厂子和家务都是我在操持,可是一说到拆迁款,陆阿姨就这么着急和我划清界限。”
“你命这么硬,克死了自己的丈夫和公公,我想他们也不愿意把钱分给你一点。”本以为张女士的一番话能够唤起一点“后”婆婆对她的情意,没想到她却语出惊人,一下子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十多年来是谁起早贪黑在照顾你,是谁供你吃穿用度,你的三个儿子管过你几回,你怎么能用这种话说我。”张女士哭诉道。
“你现在都搬城里去,现在房子是我妈在住,她是李家名正言顺的媳妇,该她得的钱你一分也别想动。”陆阿姨的大儿子跳出来帮腔。
眼见双方越吵越厉害,吕国校劝说道:“说到底陆阿姨和张女士你们二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张女士尽孝这么多年也都是出于本心的,陆阿姨你要多想想你儿媳是怎么对你的,一家人不要因为钱财伤了和气。”
然而,一心想着三个儿子利益的陆阿姨根本不听劝,怎么也不肯让步。
“既然这样,我也无话可说,以后陆阿姨就让她三个儿子负责吧,我一概不过问了。之前‘错付’的赡养费也请如数还给我。”张女士心灰意冷,撂下话就走了,第一次调解不欢而散。
另辟蹊径寻突破口法与情相融化干戈经过上一次接触,吕国校知道陆阿姨的做法已经让婆媳缘尽,要想让双方和好如初已是不可能,因此,解决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张女士要求返还的赡养费以及如何合理分配拆迁款。
几个月后,吕国校考虑到双方已经过一段时间冷静,就主动电话联系张女士、陆阿姨以及陆阿姨的儿子来调委会再次协商解决问题。
“孩子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张女士和婆婆不是直系母女关系,从法律上来说,没有明文规定儿媳有赡养公婆的义务。”吕国校吸取第一次调解的经验,直接通过法理将情况说于陆阿姨知晓,“赡养是在血缘和抚养关系的基础上成立的一种回报式的义务。赡养的含义基本上符合我们通常说的孝顺,在我国法律中,没有公婆对儿媳的抚养义务,也无儿媳对公婆的赡养义务。与之相反,陆阿姨的三个亲生儿子并不能因为母亲改嫁就不承担相应的赡养义务。”
听了一番解析的陆阿姨若有所思,没有提出异议。
“调解员,我回去也想了很久,陆阿姨现在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这些年我做生意赚了些钱,生活还算宽裕,我想公公也希望陆阿姨可以安享晚年,之前的赡养费我可以不再追究。”听了调解员的一番法律解析,张女士下了决心,“但是她说的话让我难以释怀,以后就让她自己的儿子照顾她吧,我就不插手了。”
陆阿姨听到儿媳要断绝关系并不再赡养自己,禁不住掉下了眼泪。“我心里也知道儿媳这些年把我照顾得很好,基本没让儿子们操过什么心,但我是一个做母亲的,总有私心要为孩子们争取点什么。之前是我鬼迷心窍,说了那些不着边的话,我赔不是。”
对于陆阿姨的儿子,吕国校则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法定义务,不论老人再婚与否,子女都要尽赡养义务。面对大度的张女士,受了教育的三个儿子对自己先前的不管不顾行为羞愧难当,表示以后一定尽心照顾母亲。
吕国校说,至于拆迁款,也不存在陆阿姨说的她自己独占的可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陆阿姨和张女士两人可均等分配相关拆迁款项。
经过几轮的说法明理,当天,双方就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陆阿姨最终拿出5万元作为对儿媳的补偿,之后陆阿姨的一切生活均由三个儿子负责。两人也根据相关政策,平均分配到了拆迁款项。
网友评论(原标题:“你命硬,克死了自己丈夫和公公,不配分房子!”继婆婆说完这番话后傻眼了……)来源:综合江法制报、杭州交通918、网友评论流程编辑:TF017我叫赵雷,今年35岁,算命的说我命硬“克父克母”,是姥姥养大了我。
我出生三天,爸爸和爷爷出车祸去世了,满月的时候有个会算命的亲属看到我说:“这个孩子克父克母,命硬,命还不好,以后怕是孤独终老。”
奶奶和妈妈听到了算命说的话,在联想到爷爷和爸爸的事就相信了,想要把我送人,姥姥听说了就找到奶奶,和奶奶说:“我不怕,你们不养我养。”
妈妈说啥都不同意姥姥养我,可姥姥说:“你们迷信,我就不信邪,我命硬不怕克。”
就这样姥姥就把我抱回家了,因为这事妈妈也和姥姥断绝了关系,没几年妈妈就嫁到了外地,也失去了联系。
姥姥养我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姥爷上班,家里还有舅舅没结婚,说实话带着我也挺难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舅舅结婚了,姥姥为了我,就和舅舅说让他们出去单过,舅舅和舅妈也是好样的,没和姥姥计较就搬了出去。
上高学时,无意中听到了亲属和姥姥聊天,才知道了当年的真相,我哭着问姥姥是真的吗?
姥姥说:“以前你小不懂事,我也就没说,既然都听到了也就告诉你吧,亲属说的都是真的。”
可是姥姥又说:“她们都说你命不好我不信,你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就把你抱了回来,到现在我和你姥爷不都好好的吗,别听他们瞎说,命好不好都在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有好运的。”
听着姥姥的话我也释然了,既然都说我命不好,那我就让他们看看,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高中三年我拼命的学习,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当时给姥姥高兴的逢人就说,都说我大孙子命不好,你们看看吧,我大孙子考入了北京大学县都来人了。
当时我的成绩是全县第一,县里给送的锦旗和学费补助。
上大学的时候姥姥也年岁大了,虽然和姥爷都有退休金,也能供得起我上大学,但我也出去做家教,发传单赚一些生活费减轻姥姥的负担。
大学毕业后我可以留在北京,可是我想姥姥养我小,我也应该养她老,姥姥这些为了我付出了很多,我应该回到姥姥身边照顾她。
于是我就回到了姥姥身边,一边照顾姥姥一边考公,第一年就考上了,在县里的高中当语文老师。
姥姥又张罗我的婚事,工作两年后结婚了,妻子是医生。
现在有了儿子,看着可爱的儿子我有时候就想,妈妈当初为什么能不要自己的孩子呢?难道算命的一句话就能扔下自己的孩子,我真的想不通。
在大家的印象里,四世同堂都是其乐融融的幸福,人们还流传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幸福语录,这是上千年来中国文化中关于孝道文化的一个引导,可是生活中并不是家家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也并不是每个家庭的内部都是和睦相处的,古人说过一句“老人长寿克子孙”,这老人长寿是会对子孙不利吗?
引导子孙后代
《淮南子》说“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在古人的思想里,当一个人到了知命之年以后,他身上最宝贵的就是人生的阅历,可以给与后来人无数的经验予以教导,《后汉书》里说“克己奉公”,这个“克”是克制和制服的意思,《小城春秋》里说“他们三个还联合起来克了四敏”,这里的“克”是教训的意思,所谓的“老人克子孙”首先是克制自己的子孙后代和教育他们。
许多人在看三国那段历史的时候,都觉得司马懿是捡了便宜的人,可是一个人能成功,光活得久是不行的,还得有智慧和教育好子孙,不然是无法取得改朝换代的成就的,当司马懿赋闲在家被皇帝冷落时,告诫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为人大度,有“周公吐哺”的气量才能吸引天下豪杰聚在自己的身边。
当司马氏在曹魏内部和曹爽成分庭抗礼之势时,也正是司马懿的隐忍才有了后来的高平陵之变,像司马师那样暴躁沉不住气,没有司马懿这位好父亲克制他,或许司马氏也不无法夺了曹魏的江山,家里老人的智慧,会成为帮助家族成长的经验。
老而不死是为贼
一个家里的老人,不仅仅都是有智慧的,荀子说“性本恶”,有些人天生就是会捣乱的那种人,即使到了老年依旧是作怪作坏,孔子曾说自己的朋友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位叫原壤的人,年幼的时候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成就,老了在家里还作威作福,不能给子孙做表率,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害人虫。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个家庭的作风如何,一定和长辈们的教育有脱不了的关系,子孙们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响下,不仅是能学到好的东西,更能学到那些不好的东西,这就是家里老人的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安禄山和史思明他们反叛大唐,他们俩也都是被自己的儿子背叛杀死的,这就是上行下效的后果,也是“老人克子孙”的一种情况。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那些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一定是家里面经济条件还可以的,在古代就是那些富贵家庭才会出现的,像朱元璋一家人,饿死的不知凡几,哪里会有四世同堂的情况出现,贫穷是这世上最难治疗的疾病,在大家的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长寿,但是晚年常年卧榻,需要人照料,对于家人来说,总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吧!
古人说“五行相生相克”,这里的克有损害的意思,当一个老人生病需要人长期照顾时,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大家内心的善会让你一直赡养老人,可是这样时间一长,对于子孙后代何尝不是一种损害,尤其是那些生活负担较重的子孙后代。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世间众生自然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是作为普通的我们来说,不论是出于内心的善,还是外人的言语,大多数人无法突破那伦理的枷锁,那样的老人长寿从某种方面来说不是在克子孙吗?
结语
生活中有许多经验或许都是一语双关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方式,可是你不能说他错,《天道》里的英在面对自己的父亲时,那种做法是有违伦理纲常和大众的认知的,可是真有错吗?那是不为对也不为错,只是人们的考量不一样,然而人世间许多事情都是残酷的,大家无法改变什么。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