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父母命,行勿懒”是对父母的态度,也是执行力的培养。父母让我们去做的事,要马上行动起来,切莫偷懒。
活学活用:
“父母命,行勿懒”对于父母所吩咐的,要及时去执行,绝不拖延,这种良好的习惯将陪伴孩子的一生。从小践行“父母命,行勿懒”,上学之后对老师的要求,也会做到“行勿懒”,比如能主动、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无须家长的催促。
“父母命,行勿懒”也是执行力,成年人对长辈落实“行勿懒”,再扩展出去,对领导、对下属、客户也是如此,就是一切大众都可是“行勿懒”,尽心尽力来工作、来待人,不仅是对人的恭敬,也是尽忠职守,做好自己的本分,以勤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
内容来自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弟子规》里还有一句:“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在责备子女的时候,子女必须老老实实地听着,而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或者反抗。有人或许又该问我了,这一句又怎么了呢?难道这一句说的也不对?父母教训子女,子女难道还能反抗?我要说的是,对与不对,不可一概而论,有时候父母之责,需要顺承,有时候则未必!
我这里还是先举一个正面的例子,再举反面的例子。话说当年孟子年幼的时候,也是非常调皮的孩子。据说有一次调皮的孟子不好好学习,孟子的母亲干脆就把织布机上的梭子给折断了。孟子一看,觉得很纳闷,“母亲您这是怎么了呢?”孟母则是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最终成为亚圣。
这就是《三字经》里提到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的真伪无法考证。但是在可靠的文献里,也的确记载了孟母教导孟子的故事。据说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坐姿不雅,被孟子看到了,孟子非常生气,就要把妻子休掉。孟子要休妻,被孟母知道了,她就把儿子叫过来对儿子进行了一番教导,“你妻子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没有别的人,人家爱怎么坐就怎么坐。你进门的时候不先敲敲门,也没有问屋里有没有人,是你失礼在先,你怎么还能责备妻子坐姿不雅呢?”孟母的一番教导,使得孟子放弃了休妻的想法。
孟子墓
孟母深明大义,教导儿子要努力学习,要遵守礼法,善待妻子,这样的父母之责,当然是须要顺承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如孟母一样开明,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反面的典型。
东汉末年,昏聩的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公卿百官明码标价。幽州名士崔烈历任二千石高官,还想更进一步。当时汉灵帝的标价是,三公一千万,九卿五百万。崔烈不想掏那么多钱,于是就通过汉灵帝的乳母以五百万成交,被任命为司徒。
《三国演义》中的崔钧
在崔烈的任命仪式上,汉灵帝心生懊悔,对身边的亲信说道:“后悔没有再坚持一下,一千万就可以到手了!”乳母程夫人恰好在身边,听到汉灵帝这话就不乐意了,她对汉灵帝说:“崔公是冀州名士,岂肯买官?要不是我从中说合,他连这五百万也不肯出。不仅得了五百万,而且还为朝廷赢得了门面,陛下怎么还不知好歹呢?”
崔烈当上司徒以后声望就大不如前了,他自己也有点心虚。有一次崔烈问自己的儿子崔钧说:“我出任司徒以后,外界有什么评论没有?”崔钧说道:“大人论资历和声望,出任司徒都是胜任的,别人倒也无话可说。就是略嫌其中有点铜臭的味道!”
影视作品中的崔烈
崔烈一听,羞愤难当拿起手中的拐杖朝着崔钧就打了过去,崔钧狼狈地逃开了,崔烈还说道:“你老子打你,你还跑,能说是孝子吗?”崔钧则答道:“当初舜的父亲瞽叟用小棍打舜,舜就受着。瞽叟用大棍子打舜的时候,舜就逃开。我现在逃开,也是以舜为榜样。”干脆把父亲比成了荒唐贪婪的瞽叟。
对于崔烈这样的父母之责,显然没有顺承的必要!
当然,这里所举的两个例子都有点儿极端。我并不是非要鼓励子女反抗父母,如今我也已为人父。我想说的是,父母应该平等对待子女,而不是一味地用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子女,强迫子女服从自己的意志。即便子女有过,也应当是以理服人。而不是说,我是你的父亲,我说的你就必须听。一味地强调父母责,须顺承,只能是扼杀孩子的个性,最终教出来的也只能是个充满奴性的窝囊废!
《弟子规》里面的这些言论,且不论其似是而非的具体观点,比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父母对子女关系的绝对性。而这显然不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里。今天我说这些话,其实都是在重复新文化运动之中那些前辈们早就说过的了。之所以去烫别人的剩饭,就是因为数十年过去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在流失。甚至于,一些数十百年前的沉渣又在泛起,奴性教育又在回头。孟子说:“吾岂好辩也哉?不得已也!”
“父母命,行勿懒”,命就是命令,行就是行为,懒就是懒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孩子听到父母的命令,马上行动起来,不要懒惰。
父母命 行勿懒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父母叫孩子做事,孩子要马上行动起来,不要懒惰拖拉。这个习惯要从小、从最初开始培养。父母第一次教孩子做事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不管他做的效果如何?首先要行动起来。
老师陪伴成长
万事开头难。如果第一次叫孩子做事他赖着不动,或是装做听不见,父母就听之任之,不去管教。第一次偷懒得逞,第二次也就自然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注重对孩子的第一次良好行为养成的培养。
孩子在家里养成了“父母命,行勿懒”的好习惯,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后,对老师的命令,也会“行勿懒”,老师叫做的事,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他都会马上行动去做;同学有需要帮忙,叫到他,他自然也会去。这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表现。
老师命 行勿懒
推而广之,孩子长大走入社会后,单位或公司领导有任务安排,同事亲朋好友需要帮忙,他都会“行勿懒”积极主动去帮忙做。这样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他享受到了“父母命,行勿懒”给他带来的幸福快乐的人生。
文 | 猴小爸
来源:孔子学堂(ID:kzxtdy)
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老子《道德经》中曾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意思是:天下的道理,不争往往会经常取胜。
可很多人觉得,不争是窝囊,不争得不到,不争心不快。
人世间,是你的,你不必争。不是你的,你争不来。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不与这五种人相争。
不与父母争胜负
《三字经》中曾写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意思是说:父母呼唤我们,我们不应迟缓;父母命令我们,我们不应懒惰;父母教导我们,我们需要静听;父母责备我们,我们需要顺从。
可当我们成年以后,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懂的道理也越来越多,在面对父母的谆谆教导时,觉得他们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总是想反驳他们。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就是因为我们强于父母,所以在有些事情上才觉得父母做得不够完美。
父母年龄已大,何必跟他们争个胜负呢?
他们时常跟我们唠叨,还不都是为了我们好吗?
父母对子女的爱没有错,只是他们的方式或方法欠妥当,何必跟他们争出个胜负,虽然你胜利了,可父母会伤心会失落。
孟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不与爱人争得失
《道德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妻之间,唯有不争得失,天下将没有人可以拆散他们。
杨绛在《我们仨》中曾写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次,杨绛跟钱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吵架,原因就是一个法文的读音。
钱钟书说杨绛的读音有家乡味,杨绛不服,最终两个人吵了起来。
随着争吵越来越激烈,两个人对彼此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
无奈之下,两个人找来一个能说英语的法国人断公。
最终,杨绛对了,钱钟书错了。
杨绛在取胜后说,虽然我赢了,可我并不觉得开心,反而觉得非常地无趣。
夫妻相处之中,哪有舌头不碰牙的。
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也许你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但结果有那么重要吗?
夫妻之间,感情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不与朋友争贫富
《论语》中讲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可以安于贫穷,而小人在贫穷时就会胡作非为。
生活中,有些人看到跟自己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在几年时间里变得比自己富有。
于是,他内心就开始不安。
凭什么他住的房子比我大,凭什么他开的车比我贵,我凭什么他吃的穿的比我好。
好生活是自己挣来的,而不是争来的。
你看到别人人前显贵,却没有看到人家背后受罪。
真正的朋友,是我看你生活得比我好我高兴,我看你生活得不如我我伤心。
与其浪费时间羡慕朋友比你富有,不如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因为只有自己值钱,你的生活才能更加富足。
不与自己争快慢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早点达成自己的目标,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我们会选择走捷径,选择透支自己的身体来多争得更多时间。
最终,捷径把我们带进死胡同,透支身体换来了各种疾病。
曾国藩就是一个不与自己争快慢的人。
在很多人眼里,曾国藩是一个很笨的人,一天黄昏,他在背《岳阳楼记》。
一个小偷爬上他家房顶,准备等这家人睡着了再偷东西。
小偷睡了两觉,看曾国藩还没背下来,气急的小偷跳下来说:你真笨。
随后,小偷把古诗背完,一甩门就扬长而去了。
面对小偷的侮辱,曾国藩并没有被他所影响,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学习,最终成就了他自己。
做人做事,不要被任何人和事所迷惑,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终有一天,你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不与合伙争多少
古语道:身先足以率人,轻财重义聚人。
跟别人合伙做生意,唯有你把利益让给对方更多,你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
李嘉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他之所以能把生意越做越好,是因为他不跟合伙人争利益的多少。
当你跟他人做生意时,获利后公平说应该是五五分,可很多人却很难做到五五分,经常是四六或三七分。
李嘉诚跟别人做生意都是四六分,自己拿四对方拿六。
就是因为他把更多的利让给了合作伙伴,才导致有更多的人愿意跟他合作,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在这个商品透明的信息化社会,对于利润的分配,对方心里非常清楚。
这次你拿得多,对方心里一定很清楚,一个人一旦被定义太能算计,将没有人愿意跟你合作。
为他人谋取最大的利益,就是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人生是一场修行,如果凡事都要计较,都要跟人争个高低,最后只会赢了辩论,输了人心,还会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把与人做无用争论的时间花在值得的事情上,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猴小爸,文章来源:孔子学堂(kzxtdy),以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道德精神为宗旨的公益性、大众化的社会文化教育基地。文章已授权转载,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大家也许都明白,阅读是一个人认知事物的一条有效途径。读一本有益的书,能给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能培养孩子具有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的心灵,能促进孩子增强求知的欲望。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弟子规亲子共读家长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
弟子规亲子共读家长心得体会1
十月我们班开展了亲子共读《弟子规》的活动,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这一个月中,使我对《弟子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有许多是对儿童行为的规范,比如尊重长辈,坐立有序,生活方面讲究卫生,待人礼貌,讲诚信,珍惜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对儿童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点:当我们学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孩子有些惭愧地说:“妈妈这点我做的不好,你经常叫我的时候,我都没有及时答应,有时你叫了我三四遍我才回应你,这点我今后一定改正。
当学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时,孩子有些小自豪地说:“这个我都有做到,有好吃的我都让爸爸妈妈先尝,坐公共汽车时,看到爷爷奶奶我都赶紧把座位让给他们。”
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有趣的时刻,比如有学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时,她感慨到原来古代人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呀!妈妈我告诉你个秘密靳老师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虽然我以前也挑食,但是我已经在慢慢改正了,在学校不管爱吃不爱吃的我都吃。我要努力做个不挑食的孩子!
学习弟子规也给了她教育爸爸的机会,其中有讲到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他说:“爸爸这点做的不好,他就在喝醉酒的时候,确实爸爸喝醉的样子还挺丑的。我要好好给爸爸讲讲道理,让他少喝酒更不能喝醉,要不他就是最丑的爸爸!”
通过学习《弟子规》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做人应该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诚信友善,培养孩子的思想美德要践行在实际生活当中的意识。
弟子规亲子共读家长心得体会2
当拿到老师发给我的《弟子规》亲子读本时,如获至宝。说实在的,我本来对文科就发怵,更何况之乎者也就更不感兴趣了。但这本书老师解释得浅显易懂,并结合了孩子的实际,非常适合儿子和我的共同学习,所以打心眼里喜欢。
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遇到王东这位老师后,深感自己的差距很大。再从孩子身上折射出的种种不足,经常使自己无地自容。于是决定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和孩子共成长。
圣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面对太贪玩、甚至经常玩起忘记回家的缺点,分析原因,第一,家人忙,没时间管 第二,家里除了电视、电脑能吸引他外,基本没别的吸引点。面对这种情况,我禁不住拿起了久违的课本,参加有关证书的考试。耳熏目染,他也喜欢上了读书,尤其近期能一口气读完《三国演义》的上下部,这是他有史以来的读得最快、最完整的一本书。特别是看书的内容及感想能在期中考试中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可想而知,他受益匪浅。我真的为孩子高兴,因为他从书中找到乐趣了。看到他的进步,我真的太高兴了,这也更坚定了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让孩子和我共同分享成功总是在苦苦攀登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喜悦。
面对孩子的个性鲜明,非常任性,脾气大的缺点,我深深地认识到,这他的成长是极其不利,非常着急。当孩子发作时,我会提醒他,《弟子规》是怎么说的来?他就会立刻背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时我会自然成为合格的学生,摇头晃脑地来上几句。这时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这也是对他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我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对孩子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孩子同龄朋友多多,不孤单,玩得很快乐;不利的一面,孩子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在孩子不能明辨是非的的情况下,出现了污言秽语比较多的坏习惯。我非常头疼,为此,我制定了家庭管理条例,相互监督,现在初见成效,看到孩子的进步,沉重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一些。
《弟子规》在约束我们改正陋习时,可能感到没必要,其实这是在放纵自己,改掉坏习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包括孩子和我们自己,这时我都会想到孩子的双眼时刻在盯着自己,就在不断地进步。《弟子规》能时刻约束着自己和孩子,并且能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认为是很幸运的事,常诵常读,经常反思,会受益终生的。让我们共同学习,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吧!
弟子规亲子共读家长心得体会3
我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已经让我读过《弟子规》了,可我没有感悟到什么。
这次爸爸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索达吉堪布”写的《弟子规另解》我读过之后倍感万分。
“索达吉堪布”用了七个问题来解释,而且解释得非常透彻:
第一讲:“孝”在古代,对孝的重视程度很高。所谓“百善孝为先”。可我在这点却做得不是很好,特别是在母亲教导我的时候,我有时不仅不听、还会还嘴,我现在想起来简直就无地自容。
第二讲:“悌”,就是要友爱兄弟姊妹,我在这点上自己认为做的还可以,特别是同学和朋友之间还处得不错。
第三讲:“谨”,我认为这点讲得太好了!讲每个人所作所为都要小心翼翼、认真对待。做任何事不要任意妄为、敷衍了事,而应该认真谨慎。
第四讲:“信”,就是诚实、做什么事都得守信用。看到这点我就有点脸红,主要是在学习上,我答应过爸爸妈妈各科成绩至少达到九十五分以上,有时候有点懒散,搞得不是很守信,不过我一定会慢慢改变过来的。
第五讲:“泛爱众”,这是一种广泛的爱,类似于佛教中的以慈悲心关爱一切众生。
第六讲:“亲仁”,“亲”,是亲近;“仁”,是仁人志士,也就是要亲近所有人、亲近自己的师长。“出必告,反必面。”让我更加地亲近自己的家人。每天我只要一出门都会向家里的每个人说再见。回到家,我就会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因为爸爸妈妈给我取名叫“杨理德”就是要让我懂道理、讲品德。因此我时时刻刻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举止。所以“泛爱众”和“亲仁”当中,爸爸妈妈经常夸我在这两点上做得最好的了。
第七讲:“有余力,则学文”,古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有了这个基础后,才要求学习文化知识。所谓“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就是说每个人要先学好品德后,再学习其它的文化知识。
让我感悟到在物质文明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因为智慧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虽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她不仅赋予人类生命、又带来光明和希望。古圣先贤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寰宇,带给人类幸福、美满。
弟子规亲子共读家长心得体会4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浅比如总序就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还有泛爱众、则学文!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善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亲子共读家长心得体会5
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仅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他虽然只有三字一句,但读起来却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弟子规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家中,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读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有一些羞愧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叫我打扫一下房间,我装作没听见,心里却在想:“真是的!难道他们自己就不会做吗?偏偏要我亲自出马来扫!”然后嘴巴里使劲嘀咕埋怨爸爸妈妈!等他们来到我房间看着我然后重复说要我打扫房间时,我才及不情愿地站起身来,并且谎称要喝水了,于是便走到客厅,慢慢地喝水,喝完水后,又走向厕所,说要上厕所,于是我便在厕所里蹲了5、6分钟才走出来,刚一出门,便看见妈妈站在我前面紧皱眉头然后火冒三丈的说:“你怎么就这么懒啊?”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教导和训斥,讲完后妈妈便自己拿着扫把去打扫了!从这句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颗孝心,这颗孝心让我知道要听父母的话,不要让父母伤心!要让父母开心、快乐!《入则孝》中我还很欣赏几句,有一句是:“冬则温,夏则?酰?吭蚴。?柙蚨ǔ霰馗妫?幢孛妫?佑谐#?滴薇?rdquo;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以前我总是淘气调皮,爸爸妈妈哄着我给我穿衣服我都不听话!现在我知道,我不仅不能调皮捣蛋了,还要有一颗孝心,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冬天也要让父母感到暖和!以前我总是喜欢自己一人出去玩,并且从来都不向爸爸妈妈讲,因为我认为这是我的秘密,不能告诉父母,看了这句弟子规我觉得自己是错误的,应该跟父母讲!有时我从外面玩完回家后我回家后,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念头,就是与父母玩躲猫猫,我会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声,等到爸爸妈妈急得不行了我在悄悄溜出来吓他们一跳!现在我知道这样做十分不好!
弟子规虽然只有三字一句,但是他给了我一颗真挚的孝心!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