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温生才烈士(温生才)

发布时间:2024-06-30 02:10:02作者:君心似我心来源:网友整理

温生才烈士(温生才)

本文目录一览:

刺客列传·辛亥篇(下)

刺客的故事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

【刺客列传·温生才当街刺杀广州将军】

温生才,广东嘉应人,1870年出生。

正如几乎所有刺客都有着悲惨童年一般,温生才自幼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

幼年的他被人诱拐至南洋荷兰殖民地做童工,归国之后在富贵人家做过仆役,随后参军。

1907年,随着革命掀起的轩然大波,温生才响应了号召,加入到反清阵营之中。

自幼被封建大山凌虐的他与华侨李佐汉等人成立了一股刺杀势力,立志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他们以汪精卫行刺中央大员的行动为榜样,制定了相当周详的计划,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那就是没钱。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1911年4月8日的下午,华侨飞行家冯如在广州东门外举行飞行表演,温生才带着儿子前来观看。

谁想好巧不巧,竟撞见了广州将军孚琦乘着绿呢大轿出城。

这孚琦本是个不学无术之辈,然而却衷情于打压革命势力,早早就被革命党人列上了榜单。

温生才知道机会来了,他赶忙回到家中揣上一把手枪,埋伏在了回城的必经之路上。

约莫黄昏之时,孚琦在数十个清兵的拥簇之下打道回府,一路上是呼来喝去,好不威风。

温生才见状直接从茶馆之中冲出,拨开护卫,直奔大轿而去。

还未等一众清兵反应过来,温生才已然扯下轿帘,照着孚琦就是一枪。

只听嘭的一声枪响,孚琦额头中弹,随后就是杀猪般的惨叫传来。

周围的清兵听着枪声,不仅没有上来追捕温生才,反倒各个如惊弓之鸟,作鸟兽散。

温生才一人一枪,在十众清兵之前如入无人之境,颇有当年常山赵子龙之风,不由痛快大骂:“将来对付起外人,你们这些无用的朽兵,必不可靠!”

随后,对着孚琦又连开三枪,慢慢看着眼前这个素来不可一世的将军断了气,方才从容甩掉手枪,向城东逃去。

最终,温生才还是被巡警缉拿归案。

饱受酷刑之后,两广总督张鸣歧亲自审讯温生才:“为什么要?”

温生才不卑不亢:“不是,是明杀!”

“清政府昏庸无道,已久,民不聊生。我只恨我没有车船费,不然待我杀到京都,必成大事!”

张鸣歧见温生才如此嚣张,揶揄道:“一将军死,一将军来,于事又有何济呢?”

温生才正气凛然:“杀一个孚琦固然无济于事,但借此为天下倡,杀一儆百!”

4月15日,温生才英勇就义,行刑途中,他放声高喝:“今日,我代同胞复仇,各位同胞还须发奋做人为好!”

温生才的事迹震动寰宇,南洋华侨以此为据创作出《温生才新剧》,广州光复后,温生才的遗体与林冠慈等四人共葬于红花岗上,史称“红花岗四烈士”。

【刺客列传·彭家珍除掉鹰派干将】

彭家珍,四川金堂人,1888年出生。

不同于其他刺客,彭家珍的少年时期意气风发。

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之后,彭家珍来到日本进修学习军事。

自幼深受黄宗羲,文天祥思想熏陶的他有着很强的民族主义观念。

在日本留学期间,彭家珍结识了国内革命的有志之士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中,成为了革命者的一员。

归国之后,彭家珍任职于奉天讲武堂,并接触到了讲武堂中的监督崇恭。

彼时,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方各省也纷纷宣告独立,各国侨领驰名致电,要求清廷改变国体,安定大局。

此时的清廷之中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皇帝年少,太后受惊,朝廷内于是分化出主战和主和两个阵营。

其中主战派由良弼,铁良,载涛等顽固亲贵组成,他们自诩为“宗社党”,气焰嚣张,一心主战,想要和革命党决一高下。

良弼其人祖上是努尔哈赤的弟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素有大志,也算的上是齐人之中少有的军事人才。

清末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包括改军制,连新兵都是良弼运筹帷幄一手策划的。

说来巧合,我们前文提到的彭家珍讲武堂中的监督崇恭恰与良弼私交甚深。

如此一来,刺杀良弼的重任就落在了年方二十四的彭家珍身上。

彭家珍首先通过绝密渠道打听到了良弼将于1月27日出席重要军事会议的消息,随后印制了崇恭的名片,决定次日混入宫中。

做完这一切,彭家珍返回公寓取出早已备好的炸弹和手枪反复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后,来到皇宫外东华门静候。

不久,良弼结束了会议准备出宫,彭家珍观察一番后,发现卫队森严实在没有下手机会,只得乘着马车尾随至良弼家中。

来到府前,彭家珍抢布取出了提前准备的名片求见。良弼听说崇恭求见,遂下车端详。

这一端详,发现来者不是崇恭,心想大事不妙,转身想跑,却为时已晚。

彭家珍掏出怀中的炸弹,奋力掷出。

登时天崩地裂,护卫队死伤无数,彭家珍被弹片击中头部,当场死亡,而良弼直接被炸断左腿,抢地求救。

经过日本军医两天的治疗,良弼虽是截了肢,但终究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吵闹一时的宗社党也就此原地解散。

2月12日,也就是良弼死后不到半月,隆裕皇后颁布退位诏书。

历史总有千姿百态的展现形式,有国之兴衰、年代跨度、诗书礼记,自然也有生命的过程。

当岁月的长流洪涌而至时,权力、政治、道德习俗等众多因素纠缠的人们,用生命之弦所弹奏出的铿锵之音,既振聋发聩,又成空谷绝响......

刺客列传·辛亥篇(下)

刺客的故事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

【刺客列传·温生才当街刺杀广州将军】

温生才,广东嘉应人,1870年出生。

正如几乎所有刺客都有着悲惨童年一般,温生才自幼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

幼年的他被人诱拐至南洋荷兰殖民地做童工,归国之后在富贵人家做过仆役,随后参军。

1907年,随着革命掀起的轩然大波,温生才响应了号召,加入到反清阵营之中。

自幼被封建大山凌虐的他与华侨李佐汉等人成立了一股刺杀势力,立志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他们以汪精卫行刺中央大员的行动为榜样,制定了相当周详的计划,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那就是没钱。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1911年4月8日的下午,华侨飞行家冯如在广州东门外举行飞行表演,温生才带着儿子前来观看。

谁想好巧不巧,竟撞见了广州将军孚琦乘着绿呢大轿出城。

这孚琦本是个不学无术之辈,然而却衷情于打压革命势力,早早就被革命党人列上了榜单。

温生才知道机会来了,他赶忙回到家中揣上一把手枪,埋伏在了回城的必经之路上。

约莫黄昏之时,孚琦在数十个清兵的拥簇之下打道回府,一路上是呼来喝去,好不威风。

温生才见状直接从茶馆之中冲出,拨开护卫,直奔大轿而去。

还未等一众清兵反应过来,温生才已然扯下轿帘,照着孚琦就是一枪。

只听嘭的一声枪响,孚琦额头中弹,随后就是杀猪般的惨叫传来。

周围的清兵听着枪声,不仅没有上来追捕温生才,反倒各个如惊弓之鸟,作鸟兽散。

温生才一人一枪,在十众清兵之前如入无人之境,颇有当年常山赵子龙之风,不由痛快大骂:“将来对付起外人,你们这些无用的朽兵,必不可靠!”

随后,对着孚琦又连开三枪,慢慢看着眼前这个素来不可一世的将军断了气,方才从容甩掉手枪,向城东逃去。

最终,温生才还是被巡警缉拿归案。

饱受酷刑之后,两广总督张鸣歧亲自审讯温生才:“为什么要?”

温生才不卑不亢:“不是,是明杀!”

“清政府昏庸无道,已久,民不聊生。我只恨我没有车船费,不然待我杀到京都,必成大事!”

张鸣歧见温生才如此嚣张,揶揄道:“一将军死,一将军来,于事又有何济呢?”

温生才正气凛然:“杀一个孚琦固然无济于事,但借此为天下倡,杀一儆百!”

4月15日,温生才英勇就义,行刑途中,他放声高喝:“今日,我代同胞复仇,各位同胞还须发奋做人为好!”

温生才的事迹震动寰宇,南洋华侨以此为据创作出《温生才新剧》,广州光复后,温生才的遗体与林冠慈等四人共葬于红花岗上,史称“红花岗四烈士”。

【刺客列传·彭家珍除掉鹰派干将】

彭家珍,四川金堂人,1888年出生。

不同于其他刺客,彭家珍的少年时期意气风发。

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之后,彭家珍来到日本进修学习军事。

自幼深受黄宗羲,文天祥思想熏陶的他有着很强的民族主义观念。

在日本留学期间,彭家珍结识了国内革命的有志之士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中,成为了革命者的一员。

归国之后,彭家珍任职于奉天讲武堂,并接触到了讲武堂中的监督崇恭。

彼时,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方各省也纷纷宣告独立,各国侨领驰名致电,要求清廷改变国体,安定大局。

此时的清廷之中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皇帝年少,太后受惊,朝廷内于是分化出主战和主和两个阵营。

其中主战派由良弼,铁良,载涛等顽固亲贵组成,他们自诩为“宗社党”,气焰嚣张,一心主战,想要和革命党决一高下。

良弼其人祖上是努尔哈赤的弟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素有大志,也算的上是齐人之中少有的军事人才。

清末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包括改军制,连新兵都是良弼运筹帷幄一手策划的。

说来巧合,我们前文提到的彭家珍讲武堂中的监督崇恭恰与良弼私交甚深。

如此一来,刺杀良弼的重任就落在了年方二十四的彭家珍身上。

彭家珍首先通过绝密渠道打听到了良弼将于1月27日出席重要军事会议的消息,随后印制了崇恭的名片,决定次日混入宫中。

做完这一切,彭家珍返回公寓取出早已备好的炸弹和手枪反复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后,来到皇宫外东华门静候。

不久,良弼结束了会议准备出宫,彭家珍观察一番后,发现卫队森严实在没有下手机会,只得乘着马车尾随至良弼家中。

来到府前,彭家珍抢布取出了提前准备的名片求见。良弼听说崇恭求见,遂下车端详。

这一端详,发现来者不是崇恭,心想大事不妙,转身想跑,却为时已晚。

彭家珍掏出怀中的炸弹,奋力掷出。

登时天崩地裂,护卫队死伤无数,彭家珍被弹片击中头部,当场死亡,而良弼直接被炸断左腿,抢地求救。

经过日本军医两天的治疗,良弼虽是截了肢,但终究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吵闹一时的宗社党也就此原地解散。

2月12日,也就是良弼死后不到半月,隆裕皇后颁布退位诏书。

历史总有千姿百态的展现形式,有国之兴衰、年代跨度、诗书礼记,自然也有生命的过程。

当岁月的长流洪涌而至时,权力、政治、道德习俗等众多因素纠缠的人们,用生命之弦所弹奏出的铿锵之音,既振聋发聩,又成空谷绝响......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光辉历程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同志为核心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一次全党性的重大教育、立意深远,意义重大。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954年,为纪念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广州市政府在红花岗兴建了富有民族风格的纪念性公园,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祭奠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按功能分为陵区和园区两部分。陵区为纪念瞻仰区,园区为休憩游览区。陵区建筑庄严肃穆,绿化以苍松翠柏和红花为基调;园区则是典型的岭南园林风格,以简洁自然的绿化配置和园林造景为特色。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建造富有民族特色。陵区主要纪念性建筑物有正门门楼、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之墓、纪念碑、四烈士墓。园区为游憩区,纪念性建筑物有血祭轩辕亭、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园内主要建筑物有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深情的墨迹寄托后人的哀思,缅怀革命先烈的崇高品格和献身精神。

陵园介绍

为配合纪念性建筑主体,运用园林造景,以各类植物配景使纪念建筑物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陵区遍植松柏,木棉,相思,罗汉松,形成浓绿林带,曲径通幽的气势。在园区侧种南洋杉,红花楹,大王,椰子,鱼尾葵等辅以低层灌木丛,组成丰富多彩,绿化层次,使人置身于竹林青青,花满径的感受。园内石拱桥、亭、榭散落在绿树葱茏的园林之中,木棉挺拔、楹树花红、翠竹丛生、鸟语花香。这里每年还举办各种内容的活动、展览,是人们接受传统教育或游览休息的好地方。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还结合自身的特点,提高公园的景观效果和文化内涵,园内主要景观有:

红陵旭日——清晨,红日从陵墓东方冉冉升起,霞光万道,绿树芳草闪耀着金色的朝晖,流光溢彩,瑰丽非常。曾入选“羊城八景”。

四季飞花——根据陵园的特点,在不同季节引种个性各异的花卉,使园内四季都有各具特色的鲜花开放,如冬季的玉堂春,春季的杜鹃花和龙船花,夏季的荷花以及秋天的洋紫荆。娇艳的花朵将陵园装点得格外美丽,为蕴含历史沧桑和英雄故事的公园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荷香蝉鸣——每逢夏季荷花盛开时,园内下湖荷花池 10000多平方米的湖面上铺满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荷香阵阵,蝉鸣声声,让游客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鱼戏荷香动,蝉鸣柳色飞”的意境。

碧波流影——园内上湖,碧波荡漾,当清风徐来,明净的湖面轻轻晃动着亭阁、拱桥、绿树和蓝天的倒影,自然、宁静而优美。

正门。正门两边是两座巍然分立的花岗岩石和汉白玉石砌成的照壁,对称布置琉璃瓦殿顶,照壁两边是别具风格的疏花围墙,两旁照壁上有周恩来同志题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金色大字。中间是庄严端正的铁栅门,红柱矛尖,金漆辉煌,气魄宏伟。正门大道宽30米,两旁苍松翠柏,其间布置20个花坛,红花吐艳蔚为壮观,象征革命火焰熊熊燃烧,世代薪火相传。

广州起义纪念碑。筹建于1985年,1987年揭幕。早在50年代陵园兴建时,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以及人民群众便建议建广州起义纪念碑。曾于1956年登报公开征求建碑图案。到1957年4月收集了308份,图纸883张,征集人员包括国内各地建筑师、美术家。后来选定了广州市设计院总工尹积昌的设计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陵园建造纪念碑,投资154万元,于1984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57周年举行奠基仪式。1987年12月11日,时任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同志主持揭幕仪式,宋任穷、林若、、朱森林等中央、省市领导同志参加揭幕。

当人们进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或从正门经过,远远便能望到陵园大道北端出现一座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近处看,它是一个石刻的巨手高擎步枪冲破三块大石直指穹苍的雕塑,三块大石四面刻有浮雕,人们自然联想到广州起义的英雄们高举武装起义的旗帜,冲破三座大山的压迫,去夺取,形象地说明“枪杆子里出“的真理。三块大石上面有4幅浮雕为:起义前的准备、攻打伪公安局、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和观音山之战向农村转移。

广州起义纪念碑高45米,三块大石下方是一片红色草地,碑座用花岗石砌成2500平方米的方形平台,四角有四个一米高的石座分别置有四个铁铸火盆。纪念碑正面有同志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十个金色大字,向人们展现广州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广州公社烈士之墓。这里是当年广州起义烈士殉难和埋葬的地方。陵墓建筑根据中国传统形式,采用大型土堆,圆丘直径为43米,高10.5米,墓冢种上绿草,四季常青,象征烈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环绕墓园砌白花岗石挡土墙,白花岗石矮墙。环绕墓园的四十条柱顶雕有四十只石狮子守灵。东西墓道各设四段白花岗石阶,两旁植有罗汉松及福建茶绿篱,铺上大叶油草。墓西边白花岗石上有朱德同志题词“广州公社烈士之墓”。清晨,红日从陵墓东方冉冉升起时,霞光万道,绿树芳草间闪耀着金色的朝晖,流光溢彩,瑰丽非常,是著名的旧“羊城八景”之一——“红陵旭日”。

同志纪念碑。1987年10月建成,纪念碑用青灰色天然花岗石雕凿而成,高4.6米,上面雕有同志身穿元帅服的巨幅浮雕半身像和同志题写的“”三个金色大字。

四烈士墓园。这里安葬辛亥革命前后牺牲的同盟会会员温生才、陈敬岳、林冠慈、钟明光四位烈士。4人均为同盟会会员,温生才、林冠慈、陈敬岳是在1911年刺杀清朝水师提督李准时牺牲的,钟明光则是在1915年刺杀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广东都督龙济光时牺牲的。该墓建于时期,1954年由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建,解放后多次维修。墓为花岗石建筑,墓道成曲尺形,先向南,后向西。墓道前有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坊额横刻“红花岗四烈士墓道”隶文。坊后为一水泥平台,东面竖一“红花岗四烈士之碑”,林森撰文,记述四烈士牺牲事迹;平台北面为石级墓道,拾级而上,就是四烈士墓。墓冢呈半球形,两边分别是休息亭,墓前置一条长石板作祭台,墓正面拾级而下置有碑石碑文。陵墓气氛庄严肃穆,于1963年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血祭轩辕亭。此亭为纪念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周文雍、陈铁军,位于湖心,是纵轴线的连接点,亭为琉璃重檐屋顶, 上檐四角, 下檐八角,南面檐上有董必武同志题写的横匾“血祭轩辕”。亭的东、南、西三面有三座石拱桥互相连系,湖面拱桥倒影,构成优美的景色。

中苏人民血谊亭。建于黄庄岗上,平面呈“∏”字形,采用中国古建筑形式,对称布局,中间主体部分双重檐,面阔三间,钢筋混凝土结构,前置书卷形卧碑,碑上左边有陈郁同志题词“中苏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古常青!(一九年十月一日)”。

中朝人民血谊亭。建于1964年,建筑风格具有朝鲜民族特色,亭檐有金达来花和红棉花组成的图案意为“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古长青”,主亭中央置有碑石。

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广场。2007年12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广场以园林式的休闲空间和纪念雕像相结合,陈列有张太雷、苏兆征、叶挺、、陈郁、澎湃、杨殷、恽代英、周文雍等九位广州起义领导人的雕像。雕像以前放置在位于起义路的广州起义纪念馆内,后迁移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起义80周年之际,在这里兴建了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广场,旨在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宣扬他们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甘用热血和生命探索革命道路的大无畏精神,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激励人们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周文雍与陈铁军”雕像纪念广场。为纪念“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和陈铁军烈士而创作修建,2009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主体雕塑高2.9米,宽1.3米,由曾任广州雕塑院院长的唐大禧创作,还原了周文雍烈士和陈铁军烈士在最后时刻相互依偎就义的场景,在周围苍松翠柏,绿树红花的衬托下,整个纪念广场气氛庄严肃穆,伴着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令人更加感慨那场特殊婚礼的悲壮,景仰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

开放时间:6:00-22:00

联系电话:020-83828521

交通指南:

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D出口

公交:烈士陵园站 1、102、107、108、183、211、222等线路

来源:广州政法

更多精彩资讯 关注天河政法

觉得好看就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