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个人的代称,或者说是“名片”,是为了区别自己与他人的必备要素。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名字所带来的影响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很多人的财富与利益都是与自己的姓名直接挂钩。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名字他们很可能会失去稳定的生活,这也是为何说“名字”是受法律保护的。
姓名不仅作为一个人的符号,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而且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伴其一生,具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
而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最初接触到的就是对方的姓名,一个好的姓名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一个一般的姓名往往留不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个名字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的蒙古族的人口数为6290204人。“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据考证,蒙古族姓氏有560多个。有将近160多个,已演化为汉姓。
而我们在起名的过程中。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寓意。蒙古族中常见的人名有好多。
比如:阿迪雅,梵语意思为太阳或者是星期日、日曜日。
阿尔泰意思为有花纹。
阿尔泰、阿拉泰、阿勒泰。意思为金,常用于山的名字。
阿拉坦宝力格,合起来的意思为京泉
阿拉坦毕力格合起来的意思为金子般的天资。
阿拉坦意思为金海。
阿民乌日图意思为长寿。
阿西达意思为永恒。
阿云嘎意思为雷。
奥日格勒意思为涌泉或山顶。
巴达玛意思为莲花。
巴日意思为老虎。
巴特尔意思为英雄。
巴图意思为坚固牢固。
巴图布赫意思为坚实的。
巴图朝鲁意思为坚硬的石头。
巴雅尔图意思为有喜庆。
巴音杭盖意思为富饶的山林。
宝音达来意思为福海。
毕利格意思为天赋天资。
布仁巴彦尔意思为全喜。
布仁满来意思为全部领先。
布仁特古斯意为完美。
查干意为洁白,白色。
策勒格日为辽阔、晴朗。
查日温意思为能干。
朝鲁、朝伦意为石头。
朝鲁门、朝洛濛意思为启明星。
道尔吉意思为金刚。
道日娜意思为东方。
(未完待续)
建立于13世纪的元朝,境内囊括了蒙古、汉、女真、契丹、畏吾儿等诸多民族。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契丹、女真等族在内的为数不少的广义上的“汉人”(即北方人),主动放弃了原民族姓名,改用蒙古姓名,甚至一些人还主动给自己的子女起蒙古名字。
蒙古汗国疆域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为什么改用蒙古姓名?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蒙古统治阶层的“赐名”纵观元朝百年,汉人改用蒙古姓名者可谓不胜枚举,而改用的方式以及目的也不尽相同。其中,蒙古统治阶层“赐(姓)名”的案例,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其中,元世祖忽必烈赐姓赐名人数最多,甚至对某些人“数次更名”,以示重视。
在今天看来,蒙古统治阶层“赐(姓)名”操作的背后,蕴含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具备着很强的“”内涵。
1) 赐名“拔都”,褒奖进取和有功之人
实际上,“拔都” 即“巴图”的另一个音译,是古代北方民族流传已久的用来赞扬勇敢的美称。早在蒙古汗国建国之初,蒙古统治阶层屡屡将此名号赐予英勇善战的汉人。
在元朝,可以看到很多“异样”的面孔
《元史·张拔都传》:“张拔都,昌平人。岁辛未,太祖(成吉思汗)南征,拔都率众来附,愿为前驱,遂留备宿卫。从近臣汉都虎西征回纥、河西诸蕃,道陇、蜀入洛,屡战,流矢中颊,不少(退)却。帝闻而壮之,赐名拔都....”
《元史·杨杰只哥传》:“杨杰只哥,燕京宝坻人,家世业农....进攻徐州,金将国用安拒战,杰只哥率百余骑突入阵中,迎击于后,大败之,擒一将而还。皇太弟国王(拖雷)驻兵河上,见之,赐名拔都,授金符,命总管新附军民。”
《元史·王昔剌传》:“王昔剌,保定人。初事世祖,以其有勇略,遂赐名昔剌拔都。从攻钓鱼山及阿里不哥,累功赐金符,授武卫亲军千户。”
《元史·张弘范传》:“至元十二年(1275),次瓜州,分兵立栅,据其要害....宋将张世杰、孙虎臣等率水军于焦山决战,(张)弘范以一军从旁横冲之,宋师遂败。追至圌山之东,夺战舰八十艘,俘馘千数。上其功,改亳州万户,后赐名拔都。”
拓展阅读:中原汉人的魔幻漂流:维系伊尔汗国的“东方力量”
蒙古汗国的炮兵中,有很多来自中原的能工巧匠
有趣的是,一些汉人武将得到的“拔都”赐名中,还会添加诸如“也可”(大)、“哈剌”(黑)等修饰词,以示忠勇。
《元史·郑温传》:“郑温,(河北)真定灵寿人....宪宗(蒙哥)征西川,温四月不解甲,天泽以温见,具言其功,帝曰:‘朕所亲见也。’赐名也可拔都,赏以鞍勒。”
《元史·攸哈剌拔都传》:“攸哈剌拔都,渤海人,初名兴哥。世(代)农家,善射,以武断乡井....从木华黎攻通州,献计,一夕造炮三十、云梯数十,附城,州将惧,出宝货以降。木华黎命兴哥恣取之,兴哥独取良马三,以赏兵士。木华黎以其功闻太祖,赐名哈剌拔都。”
细密画中的蒙古军队
对于这些出身普通的汉人而言,蒙古统治阶层赐名“拔都”以示褒奖的举措,得到了极为正向的反馈。
《元史·攸哈剌拔都传》:“丁亥(1227)五月,奸人夜献太原东门于武仙,仙引兵入,哈剌拔都鏖战。仙兵大至,诸将自城外呼曰:‘攸哈剌拔都,汝当出!’哈剌拔都曰:‘真定史天倪,平阳李守忠,隰州田雄,皆失守矣,我又弃太原,将何面目见主上及国王乎!家属任公等所俘,哈剌拔都誓与城同存亡。’遂殁于阵。”
《元史·杨杰只哥传》载:“己亥,宋兵至,已登归德城,杰只哥率众拒战,败之。率舟师追击,转战中流,溺死,年四十。子孝先、孝友。孝先,佥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事。孝友,镇江路总管。”
实际上,诸如黄州人管如德、唐兀人昔里铃部、云中人按竺迩等得“拔都”赐名者,其命运也与上面二位大同小异,可谓惨烈。
元朝的贸易经济,在当时是非常发达的
2) 赐名“蒙古歹”等,有意“蒙古化”
蒙古势力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大量任用汉人儒士,实行“汉法”。不过,他们并未像北魏孝文帝一般“全盘汉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汉人胡化”的举措。其中,给汉人赐名“蒙古歹”的行为,就是具体表现之一。
实际上,“蒙古歹”中的“歹”,在蒙古语中有“部族”、“姓名”等多重内涵。如“塔塔儿歹”,就有“塔塔儿部人”之意。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他就赐予了契丹人耶律留哥之子善哥此名。“庚辰,留哥卒,年五十六。....(留哥妻子)姚里氏奏曰:‘留哥既没,官民乏主,其长子薛阇扈从有年,愿以次子善哥代之,使归袭爵。’帝曰:“薛阇今为蒙古人矣,....不可遣,当令善哥袭其父爵。....薛阇弟善哥,赐名蒙古歹,命从亲王口温不花。”
在当时的蒙古统治阶层看来,饱受好评的薛阇“已经成为蒙古人”,而善哥也紧随其后“被视为蒙古人”。
古代契丹人形象
窝阔台和蒙哥等人,也有将此名赐给汉人的记录。
《元史·石天麟传》:“天麟好学不倦,于诸国书语无不习。帝命中书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务,选贤能为参佐,天麟在选,赐名蒙古台。”《元史·信苞传》:“丙辰(1256)大理国王室后裔信兴智献地图,归顺。宪宗赐名摩诃罗嵯(蒙古人)。”《元史·太平传》载:惠宗(元顺帝)对贺惟一“赐姓蒙古氏,名太平”。一言概之,以“蒙古歹”为代表的蒙古姓名,一定程度上与“国姓”无异。在蒙古统治阶层看来,尽管他们不是“血统上”的蒙古人,但已被“划入”进了“蒙古圈子”。
对于获得“国姓”的汉人将官而言,能获此殊荣自然是感激涕零,荣耀无比。在今天看来,这种赐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化他族、实行同化的作用。
3)赐予“技术人员”和士人以蒙古姓名,以示褒奖
对于以武力夺天下的蒙古统治阶层而言,武器与装备制造尤为重要。因此,蒙古人每征服一地,都会大肆搜罗工匠等“技术人员”,并委以重任。为了彰显对他们的重视,统治阶层会赐予里面的佼佼者以蒙古姓名。
《元史·列传卷九十(方技)》:“孙威,浑源人。幼(年)沉鸷,有巧思。....善为甲,尝以意制蹄筋翎根铠以献,太祖亲射之,不能彻,大悦。赐名也可兀兰,佩以金符,授顺天安平怀州河南平阳诸路工匠都总管。”这里的“也可兀兰”,有“大工匠”之意。
《元史·张荣传》:“....庚辰八月,至西域莫兰河,不能涉。太祖(成吉思汗)召问济河之策,(张)荣请造舟。太祖复问:“舟卒难成,济师当在何时?”(张)荣请以一月为期。乃督工匠,造船百艘,遂济河。太祖嘉其能而赏其功,赐名兀速赤。”这里的“兀速赤”,有“善水者”的内涵。
伊尔汗国的龙,带有明显的中原游龙风格
除了工匠,像服务于蒙古汗庭的厨师、医生等“技术人员”,同样颇受统治阶层的重视,也是赐蒙古姓名的重点对象。
《元史·贾昔剌传》:“贾昔剌,燕之大兴人也。本姓贾氏,其父仕金为庖人(厨师)....遂从睿宗(拖雷)于和林(蒙古汗国首都),典司御膳,以其须黄,赐名昔剌,俾氏族与蒙古人同,甚亲幸之....帝(窝阔台)复思之曰:‘昔剌在吾左右,饮食殊安适。’....年老,谢事,病笃....追封闻喜郡侯,谥敬懿。”
《元史·刘哈剌八都鲁传》:“刘哈剌八都鲁,河东人,本姓刘氏,家世业医(医生)。至元八年....世祖谓其目有火光,异之,遂留侍左右,初赐名哈剌斡脱赤....(至元二十五年)更其名曰察罕斡脱赤,赐以钞五千贯....(至元二十九年)帝曰:‘然则哈剌八都鲁可也。’复赐以绣衣、玉带,及钞五千贯....”
视察大运河工程的忽必烈
另外,对于一些颇受器重的知识分子,蒙古统治阶层也会赐其蒙古姓名。
《元史·移剌捏儿传》:“太祖对契丹人移剌捏儿,赐名赛因必阇赤(好文人)。”《元史·李祯传》:“李桢,字干臣。其先,西夏国族子也....入为质子,以文学得近侍,太宗(窝阔台)嘉之,赐名玉出干(幼弱者)必阇赤。”《元史·燕公楠传》:“世祖对南人儒士燕公楠,赐名赛因囊加带(好的南方人)。”实际上,与赐名“拔都”一样,赐予这些“技术人才”和知识分子蒙古姓名,其本质就是使其诚心诚意地为建立和巩固元朝的统治服务。
4) 赐予绰号,以示亲近
有趣的是,蒙古统治者还会根据一些汉人的容貌特征,赐予绰号。
《元史· 刘敏传》:“刘敏,字有功,宣德青鲁里人....兵至,父母弃敏走,大将怜而收养之。一日,帝(成吉思汗)宴诸将于行营,敏随之入,帝见其貌伟,异之,召问所自,俾留宿卫。习国语,阅二岁,能通诸部语,帝嘉之,赐名玉出干,出入禁闼,初为奉御。”
《元史· 耶律楚材传》:“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遂呼楚材曰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盖国语长髯人也。”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
坦诚说,这种带有一定戏谑成分的绰号,绝无取笑和嘲讽之意,而是大有“拉近彼此关系”的含义,使他们更好地为统治阶层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汉人改用蒙古名字,在蒙古化的道路上向前迈步,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元朝汉人“蒙古化”的进程。
汉人蒙古姓名与入仕之途坦诚说,能得到赐蒙古姓名的汉人,可谓凤毛麟角。实际上,大部分汉人的蒙古姓名,都是“自取”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自己的仕途着想。
元朝官员服饰
在元朝,中央以及地方官员的任命,“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元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的最高长官“”、非蒙古人不授”。纵观整个元朝,担任中书省右、左丞相之职的,仅有史天泽和贺惟一二人而已。至于路、府、州、县等地方统治机构中执掌实权的“达鲁花赤”,唯蒙古人、色目人才能担任。
拓展阅读:有一说一,元朝真的有“四等人”吗?
一言概之,汉人要想在中央和地方统治机构中担任要职,可谓难上加难。或者说,汉人要想进入元朝的最高权力机构,只有“获得”蒙古人资格,并改用蒙古姓名后,才能实现。
以元末年贺惟一为例,“六年,拜御史大夫。故事,台端非国姓不以授,太平因(此)辞(职),诏特赐(蒙古)姓而改其名。”也就是说,贺惟一有了“钦赐”的蒙古姓名后,才有了担任御史大夫的“权限”。
忽必烈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占据着大多数的汉族知识分子,为了谋取官职或其他某种利益,纷纷改用蒙古姓名,混迹于蒙古人中,升官晋职,登上政治舞台。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奉元路陈望叔伪称燕帖古思太子,伏诛”。
当然,我们不能说,汉人“改蒙古姓名”的行为,都是为了升官发财。但史料中不少汉人改用蒙古姓名的记录,大多跟仕途升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元史·成宗纪》记载,“各道谦访司必择蒙古人为使,或缺,则以色目世臣子孙为之,其次参以色目、汉人。”但实际情况是,在不少地区,改用蒙古姓名的汉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充任此职。
如根据《元秘书监志》的记载,蒙古名为朵列秃的仪阳人师克恭,于泰定二年(1325)由工部尚书出任为江西廉访使;蒙古名为忙哥不花的汉人吕元臣,于至正元年(1341)出任广西廉访使。
拓展阅读:读书笔记:元朝法律中的“多元特色”和“厚此薄彼”
狩猎的忽必烈
元朝的统治阶层,屡次颁布法律法规,严禁汉人“未经授权”便改用蒙古名字,“冒充蒙古人”担任达鲁花赤等职的行为。
大德八年(1304)三月,成宗铁穆耳下诏:“诸王、附马所分郡邑,达鲁花赤唯用蒙古人,三年依例迁代,其汉人、女直、契丹名为蒙古者皆罢之”。至大二年(1309),“各投下多是汉儿、契丹、女真做蒙古人的名字充达鲁花赤。今后委付蒙古人者,若无呵,于有根脚色目人内选用,钦此。”延佑三年(1316),“有姓汉儿达鲁花赤追夺宣敕, 永不叙用。”一言概之,对于不少汉人而言,“蒙古姓名”对于入仕朝政,能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
元朝汉人的“蒙古化”进程随着不同地域民族间的频繁来往和密切接触,元朝的民族融合也就随之而生。实际上,“汉人蒙古化”和“蒙古人汉化”,是同时存在且并行的。作为本文重点的“汉人蒙古化”进程,与元朝蒙古语的“全民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拓展阅读:读书笔记:元朝不同民族知识分子的“中华认同”
脱脱草书《题璇玑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开始,蒙古语的地位可谓逐步攀升。到了忽必烈时期,蒙古语作为统治阶层使用的母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元朝皇帝皆说蒙古语、用蒙古文。一些皇帝要想听取汉族高级官员的工作汇报,必须借助翻译才能实现;“诏令皆用蒙古字”, 再译成汉文之后颁布于全国各地;元朝皇帝要想欣赏汉文古典名著,同样依靠专业的翻译人员,将之翻译成蒙古语文本。
其次,元朝皇帝都很重视蒙古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成吉思汗在建国之前,就命畏吾儿学者塔塔统阿“依畏吾字书国言”;到了忽必烈时期,他命八思巴制蒙古新字,并规定“译写一切文字,....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布)降(旨)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
八思巴文字母表
第三,元朝统治阶层创办蒙古语学校,鼓励汉人学蒙古语。据史料记载,到了元末时期,福建一带的民间书坊,还数次刻印销售蒙汉对译小册子《至元译语》。其序言云:
“至元译语,犹江南事物绮谈也。当今所尚,莫贵乎此。分门析类,附于绮谈之后,以助时语云。记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通。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狄鞮,北方曰译,译者,谓辨其言语之异也。夫言语不相通,必有译者以辩白之,然后可以达其志,通其欲。今将详定译语一卷,刊列于左,好事者熟之,则答问之间,随叩随应,而无驮舌鲠喉之患矣。”
这里的“绮谈”,就是美艳言辞。简单地说,在当时汉族和汉文化汇聚传承中心地带的江南地区,蒙古语颇受世俗崇尚并风靡一时,甚至以之为美,以之为荣,到了“当今所尚,莫贵如此”的地步。汉族知识分子们学习蒙古语的热情,可见一斑。
在这种重视蒙古语的大环境下,不少汉人精通蒙汉双语,并主动改用蒙古姓名。如宣抚司译史入仕的契丹后裔萧君弼,其父爱纳霸突儿精通蒙古语,本人“素练国典,且闲译语”,或为父子传授。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文艺皇帝”元顺帝的文化修养,到底怎么样?读书笔记:明朝日常生活中的“蒙古风”《元朝灯戏图》 ,描绘杭州元宵庙会的场景
文章临近尾声,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元朝汉人使用蒙古名字的主观原因:
一是冒充蒙古人,意在混入怯薛或便于谋求达鲁花赤等非汉人官职。这一类人往往隐瞒汉姓,使用单一的蒙古名字。如大都路匠人常山儿改名也先帖木儿,“敬受济王令旨”充当滨州达鲁花赤。
二是追逐以统治民族为尊的时尚。因为他们没有冒充蒙古人的动机,因此自行使用蒙古名字。即简单模仿蒙古人常用名字,且与原有汉姓相拼合。如行省平章刘二拔都、中书参知政事吕合剌、中书平章萧拜住、秘书少监史也先不花等等。
小结许有壬在《大一统志序》中,概括“元朝盛世”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这说明,元朝虽然“地有南北、人分华夷”,但有着趋同的文化精神,这便是多元一体、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
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制作的简仪
客观地说,中华文化中“多元一体”的特质,不仅是团结中国各民族同胞深度交往的纽带,更是消除文化隔阂的“粘合剂”。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包容、理解、尊重和珍惜“他族”文化,是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大前提。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称,或者说是“名片”,是为了区别自己与他人的必备要素。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名字所带来的影响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很多人的财富与利益都是与自己的姓名直接挂钩。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名字他们很可能会失去稳定的生活,这也是为何说“名字”是受法律保护的。
姓名不仅作为一个人的符号,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而且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伴其一生,具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
而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最初接触到的就是对方的姓名,一个好的姓名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一个一般的姓名往往留不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个名字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的蒙古族的人口数为6290204人。“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据考证,蒙古族姓氏有560多个。有将近160多个,已演化为汉姓。
而我们在起名的过程中。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寓意。蒙古族中常见的人名有好多。
比如:阿迪雅,梵语意思为太阳或者是星期日、日曜日。
阿尔泰意思为有花纹。
阿尔泰、阿拉泰、阿勒泰。意思为金,常用于山的名字。
阿拉坦宝力格,合起来的意思为京泉
阿拉坦毕力格合起来的意思为金子般的天资。
阿拉坦意思为金海。
阿民乌日图意思为长寿。
阿西达意思为永恒。
阿云嘎意思为雷。
奥日格勒意思为涌泉或山顶。
巴达玛意思为莲花。
巴日意思为老虎。
巴特尔意思为英雄。
巴图意思为坚固牢固。
巴图布赫意思为坚实的。
巴图朝鲁意思为坚硬的石头。
巴雅尔图意思为有喜庆。
巴音杭盖意思为富饶的山林。
宝音达来意思为福海。
毕利格意思为天赋天资。
布仁巴彦尔意思为全喜。
布仁满来意思为全部领先。
布仁特古斯意为完美。
查干意为洁白,白色。
策勒格日为辽阔、晴朗。
查日温意思为能干。
朝鲁、朝伦意为石头。
朝鲁门、朝洛濛意思为启明星。
道尔吉意思为金刚。
道日娜意思为东方。
(未完待续)
名字是每个人的第一张名片,可能很多人认为它只是个文字符号,不过很多时候拥有一个好名字往往有利于人的社会交往,提高人的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没有名字,就无法上学,无法购买机票、火车票,无法办理房产证、结婚证。一个好的名字,应该响亮、抑扬顿挫、容易上口,读起来好听;字要好写、易认,写出来好看,最重要的是还要带有正能量的含义。
每个字都富有一定的含义,下面今天吉生起名给大家介绍带“蒙”字的名字。
一、与“蒙”字相关的解释1. 出处
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李密《陈情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易·蒙》
2. 解释
广大、茂盛、启蒙、朦胧意指繁花似锦、胸怀宽广、温柔善良。
3. 寓意
勤劳勇敢、砥砺名节、才德兼备、繁花似锦、胸怀宽广、温柔善良
4. 汉字本源
本文由 吉生起名 宝宝科学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整理创作。
二、带蒙字贤惠端庄的女孩名字1. 柳蒙
柳:杨柳依依是也。——《小雅》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温文尔雅的优秀品质,做一个气宇轩昂的人。
2. 蒙迪
迪:启迪后人。——《书·太甲上》
寓意孩子在以后人生旅途中能具有开拓事业的优良品质,真正做一个气宇轩昂的人。
3. 舸蒙
舸: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三国志》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勇往直前的良好品格,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4. 蒙燕
燕:燕燕于飞。——《诗·邶风·燕燕》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冰雪聪明的良好品格,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5. 芳蒙
芳:和致芳些。——《楚辞》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冰洁玉清的珍贵品质,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6. 嘉蒙
嘉:嘉,善也。——《尔雅》
寓意孩子在以后人生旅途中能具有吉祥如意的优良品质,真正做一个气宇轩昂的人。
7. 蒙夕
夕:夕,莫也。——《说文》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金玉满堂的珍贵品质,做一个气宇轩昂的人。
8. 蒙古
古:古,久也。——《玉篇》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返朴归真的良好品格,做一个气宇轩昂的人。
9. 晓蒙
晓:晓,明也。——《说文》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光明磊落的优秀品质,做一个气宇轩昂的人。
10. 蒙娟
娟:娟, 婵娟也。——《说文》
寓意孩子在以后人生旅途中能具有如花似玉的优良品质,真正做一个聪慧伶俐的人。
三、与“蒙”字相关的成语1. 土偶蒙金
【发音】tǔ ǒu méng jīn【解释】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2. 狐裘蒙戎
【发音】hú qiú méng róng【解释】狐裘的皮毛凌乱。用以比喻国政混乱。蒙茸,蓬乱的样子。【出处】《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示例】或曰,~,指卫大夫,而讥其愦乱之意。 ★朱熹集传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称,或者说是“名片”,是为了区别自己与他人的必备要素。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名字所带来的影响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很多人的财富与利益都是与自己的姓名直接挂钩。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名字他们很可能会失去稳定的生活,这也是为何说“名字”是受法律保护的。
姓名不仅作为一个人的符号,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而且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伴其一生,具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
而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最初接触到的就是对方的姓名,一个好的姓名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一个一般的姓名往往留不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个名字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的蒙古族的人口数为6290204人。“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据考证,蒙古族姓氏有560多个。有将近160多个,已演化为汉姓。
而我们在起名的过程中。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寓意。蒙古族中常见的人名有好多。
比如:阿迪雅,梵语意思为太阳或者是星期日、日曜日。
阿尔泰意思为有花纹。
阿尔泰、阿拉泰、阿勒泰。意思为金,常用于山的名字。
阿拉坦宝力格,合起来的意思为京泉
阿拉坦毕力格合起来的意思为金子般的天资。
阿拉坦意思为金海。
阿民乌日图意思为长寿。
阿西达意思为永恒。
阿云嘎意思为雷。
奥日格勒意思为涌泉或山顶。
巴达玛意思为莲花。
巴日意思为老虎。
巴特尔意思为英雄。
巴图意思为坚固牢固。
巴图布赫意思为坚实的。
巴图朝鲁意思为坚硬的石头。
巴雅尔图意思为有喜庆。
巴音杭盖意思为富饶的山林。
宝音达来意思为福海。
毕利格意思为天赋天资。
布仁巴彦尔意思为全喜。
布仁满来意思为全部领先。
布仁特古斯意为完美。
查干意为洁白,白色。
策勒格日为辽阔、晴朗。
查日温意思为能干。
朝鲁、朝伦意为石头。
朝鲁门、朝洛濛意思为启明星。
道尔吉意思为金刚。
道日娜意思为东方。
(未完待续)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