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对东西南北的称呼又叫“子午卯酉”,并将此对应时辰、月份和方位。
“子午卯酉”见载于《灵枢·卫气行》:“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阳,阳为昼,阴为夜。”
释义:
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十二辰,即十二支也,在月为建,在日为时。)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象定者为经,动者为纬。子午当南北二极。居其所而不移。故为经。卯酉常东升西降。列宿无已。故为纬。)
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天分四面,曰东西南北,一面七星。如角亢氐房心尾箕,东方七宿也,斗牛女虚危室璧,北方七宿也,奎娄胃昴毕觜参,西方七宿也;井鬼柳星张翼轸,南方七宿也,是为四七二十八星。)
房昴为纬。(房在卯。昴在酉。)虚张为经。(虚在子。张在午。)(房在卯中,昴在酉中,故为纬。虚在子中,张在午中,故为经。)
是故房至毕为阳。(其位在卯辰巳午未申。)昴至心为阴。(其位在酉戌亥 子 丑寅)
阳主昼,阴主夜。(自房至毕,其位在卯辰巳午未申,故属阳而主昼。自昴至尾,其位在酉戌亥子丑寅,故属阴而主夜。)
这在中医属于“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以子午线和卯酉线的分法。子午卯酉属于十二地支中的四支。
子、午、卯、酉是依据赤道二十八宿等分为四。所以这四方与一岁的四季直接对应。
古代由“地中”划分出来的东南西北既是地球整圈赤道365又1/4度的四等分,也是整个天地的四等分;立竿测影测出来的“十二地支”是天赤道365又1/4度的十二等分。
而赤道大圆是以“极”为中心,古人就是用晷表、浑仪来测定天置,建立起以北天极为上,以南天极为下,以二十八宿为圆形天道的“赤道坐标系”的。
所以,十二地支对应一年的十二月,又对应一天的十二时辰。
正如《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的记载:“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昂为纬,虚张为经。” 所谓“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就是依据赤道坐标系“上北下南”的原则,从“天极”处俯视“子北午南为经,卯东酉西为纬”的。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从空间的方位上讲,子是正北;午是正南;卯是正东;酉是正西。
从时间上讲,具体到一天之中,十二地支分别代表了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具体到一年之中,十二地支代表了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份。
所以,“子午卯酉”是十二地支中的四个地支,代表四个方向,加上五行,分别表示为:子是北,五行是水。午是南,五行是火。卯是东,五行是木。酉是西,五行是金。
子午卯酉与时辰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图 十二时辰对应现代时间
子、午、卯、酉是十二时辰中的四个时辰,分别对应半夜、中午、早晨、傍晚,跟现代时间的转换如下:
子午卯酉四正时
1、子时(23时至1时)
子时指23时至1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
2、午时(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3、卯时(5时至07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
4、酉时(17时至19时)
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鸡开始归巢。如白天乐《醉歌》云:“黄鸡崔晓丑时鸣,白日催怿西前没。”故酉时又叫日入。
图 夜半“子时”
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
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仅做参考)
图 十二地支+时辰图
将十二地支配一天十二时辰,这就是太阳周日视运动,每天从东方升起,经过南方,到西方落下,这东,南,西是地球北半球人们观察得到的方位,此处还有一个观察不到的“北方”。
天地东南西可见,独北不可见。
(因为我们在北半球,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缘故。日照影为东南西啊,北方在下方不可见!)
将太阳周日视运动在平面上表示时就是左为东,上为南,右为西,下为北。加十二时辰,为日出之卯,日入在酉,日中在午,夜半在子。这就会出现一副天圆图。
图 太阳周日视运行图
从日出到日入为昼为阳,从日入到日出为夜为阴,即卯酉连线将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道一分为二,昼为阳为明,夜为阴为暗。这是以昼夜明暗把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圆道分为阴阳两部份。
又从夜半最冷时到日中最热时,气温由低到高为阳,从日中最热时到夜半最冷时,气温由高到低为阴,即子午连线又将太阳周日视运行圆道分为阴阳两部份。
这样,子午线和卯酉线又是地平的坐标线,将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圆道分为四部分,即一日之四时,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即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以一天的气温而言,同一经度,纬度不同气温不同,所以定者为经,动者为纬。子午当南北二极,居其所而不移,所以“子午为经”;卯酉居于东西两端,东升西降,列宿无已,所以“卯酉为纬”。
子午卯酉与方位
经纬:
《左传》昭二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疏:“言礼之于天地犹织之有经纬,得经纬相错乃成文”。
卯酉为纬指东西方位的连线为纬线。《灵枢-卫气行》:“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因在十二地支所分属的方位中,卯在东,酉在西。
《周礼体国经野疏》:“东西之道为纬。”
《大戴礼记·易本命》:“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
依照《灵枢•五乱》 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
子午卯酉与月份
古人将十二月份也同十二地支一一对应(其中十一月份为第一个月):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而子午卯酉分别对十二月份中的十一月、五月、二月和八月。
图 十二地支对应四方图
十二地支,又可以表示地平方位,亦即《六微旨》所问的“地理”方位,亦即天文图上的十二月的月建方位。
日出的地平方位,冬至日最北,夏至日最南。用圆图表示,又以二十四节气分配四方,则冬至正北,春分正东,夏至正南,秋分正西。以四时的中气(即二分二至),居于四正方。
这样,子午线和卯酉线又是地平的坐标线。
因而“子午卯酉”对应一年的话,就是“二分二至”了,子午对应冬夏至,卯酉对应春秋分。
在罗盘中,方位是用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亥”(从北方数起),风水学上称为十二山,其中:
子=北方; 午=南方; 卯=东方; 酉=西方。
而且罗盘上东南西北的次序,是南方在上,北方在下,这是风水学计算方位的次序,要小心不要搞错。
因为将太阳周日视运动在平面上表示,也就是测日影时所观察到的方位,即:
左为东,上为南,右为西,下为北。加十二时辰,为日出之卯,日入在酉,日中在午,夜半在子。
所以,罗盘上的方位是南方在上,北方在下,对应太阳视运行方位。
这就是“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的由来了。罗盘中也遵循“定者为经,动者为纬”,在中医里则属于“五运六气”。
另外,子、午、卯、酉在四柱八字中叫做“四正”。因为子是正北方是阳水,午是正南方,是阳火;卯是正东方是阴木,酉是正西方是阴金。他们位居正中,气专而纯。
什么是“定者为经,动者为纬”?
子午当南北二极,居其所而不移,所以“子午为经”;卯酉居于东西两端,东升西降,列宿无已,所以“卯酉为纬”。
图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月、二分二至图
(来源网络,图不能完全表示内容,仅做参考)
因为太阳日影方向是南北方位,是不会受到太阳一年中从南北半球之间来回运转,而导致太阳东升西落的位置产生变化。
也就是说,东西方位是会因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并不固定。
但是,南北方位是固定不受影响的,所以,才称之为“定者为经,动者为纬”。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