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作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国文化上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作为唯一的一款泥质砚台,澄泥砚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然而,澄泥砚中的“澄”字,十之八九的人都将其读做“cheng”,这就错也。
翻开《新华字典》,“澄”字在读作“cheng”时,有两义:其一,指的“很清”,比如澄澈等。其二,指的“使……清楚,使……明白”,比如澄清谣言等。“澄”读“chéng”的组词还有:澄黝、澄泊、澄沧、澄怆、澄澹(1.dàn。1)恬静、安然。2)水波纡缓。2.tán。澹台tán tāi复姓)、澄定、澄芬、澄廓、澄霁、澄净、澄静、澄镜、澄靖、澄襟、澄峻、澄空、澄岚、澄醪、澄冽、澄漠、澄谧、澄神离形(用心太专,如痴如呆)、澄省、澄肃、澄渟、澄心堂纸(.南唐后主李煜所造的一种细薄光润的纸,以澄心堂得名)、澄序、澄阳、澄漪、澄莹、澄幽、澄远、澄湛、澄坠。
而“澄”在读作“deng”时,也有两义:其一,使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比如澄清、澄泥沙等。其二,同“滗”,挡着渣滓或泡着的东西,把液体倒出。
那么,澄泥砚中的的“澄”字,涉及到澄泥砚的制作过程。史载,澄泥砚最初的制作地主要分布在山西新绛、河南三门峡、山西晋城、山东潍坊等地,其中,以新绛(古绛州)和三门峡(古虢州)最为著名。黄河上游中的泥沙本来颗粒很大,但在随黄河水几经波折后,体积大的颗粒因为太重早已沉淀下来,到达洛阳一带的时候,水中只剩下最轻最细的泥沙。洛阳河畔岸低水阔,水流缓慢,黄河水携带的那些细沙便沉积下来,历经千百年来的淘洗,这些珍贵的泥沙便成为了制作澄泥砚的难得原料。 实际上,这应该称之为泥沙被“澄”(deng)的过程。
另外,澄泥砚的制作工序也可以明确“澄”(deng)的含义。古时候,工匠们要先到黄河沿岸进行采泥,将采来的泥料淘洗后放入绢袋之中,对泥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口袋在空中不断地晃动,最细致的泥料便留在了袋中,再将绢袋抛入河水,继续受河水冲洗。如此,两三年之后,绢袋中的泥沙越来越细。这种对泥料不断筛选的过程,被人们称为“澄”(deng)泥。“澄”读“chéng”的组词还有:澄泓(沉积)、澄结、澄浆、澄滤、澄泥、澄窨、泥砚、澄沙、澄浊、澄沙汰砾(除去杂质,使之纯洁)、泥澄、淘澄飞跌(澄清后吹去上浮的淡色)。
然而,今人十之八九读错为“cheng泥砚”。鄙人听到凡有提及“澄泥砚”的,无一例外地清一色读作“cheng泥砚”。下边举几个误例:误例:
①“澄(dèng)泥砚”误读成“澄(chéng)泥砚”:1.橘明逸在《中国钢笔书法》(2014年第5期)载文《“澄泥砚”的“澄”怎么读?》,写道:“友人送来澄泥砚,他把‘澄泥砚’说成了‘cheng泥砚’。”2. 360问答、汉语词典等新型媒体均将“澄泥砚”的“澄”误读为“chéng”。
②“澄(chéng)清”误读成“澄(dèng)清”:刘冬清在《咬文嚼字》(2012年第2期)载文《澄清吏治:“澄清”如何读》,称:“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2012年9月30日)播出王立群讲述的《宋太祖》(三十八)——《双面胶皇帝》。解说词开篇道:“这对大宋的政治澄清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就与太祖的澄清吏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立群至少两次将用于吏治的“澄(cèng)清”,读成了澄(dèng)清。
③“澄(dèng)清”误读成“澄(chéng)清”:在白燕升主持的“第一访谈”栏目,京剧梅派名家李胜素,讲及早年在县剧团下乡之苦时,说:“鞋被泥沾掉,赤脚走几十里路;存在泥沟里的雨水chéng(澄)一下就喝。”
④新兴媒体清一色的把下边词语中“澄”应读“dèng”的词语错注成为“chéng”。即:澄泓(沉积)、澄结、澄浆、澄滤、澄泥、澄窨、泥砚、澄沙、澄浊、澄沙汰砾(除去杂质,使之纯洁)、泥澄、淘澄飞跌(澄清后吹去上浮的淡色)。
成(读作xíng或jiá或xiá)
虾米意术(什么意思):完成、成功;成器、成才;意思是几成,比例多少。
造句:两位年轻人去见面了,不知能不能成。
哇嘎理共(让我告诉你)
每当人们说到闽南话读音的复杂性时,总喜欢举“成”为例,这是因为“成”字通俗易懂,它的几种读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
读作xíng的时候,意为完成、成功。如:这件事情能成吗?画成啊(画完成了)、大功告成、他们两成了(他们两在一起了)。
读作jiá的时候,一指为成器、成才。如:成人(孩子成材的意思)、不成款(不成样子);二是加在数量词前头,表示将近达到某一数量:成十个(将近十个)、成个月(将近一个月)、成万银(万把块)。
读作xiá的时候,意思是几成,比例多少,如:八成金(指成色是八成的黄金)、五成新(形容某事物是五成新)。
“成”的读音,你清楚了吗?
(张一清 著 / 梁 艳 读)
“紫”上面的“此”表示字的读音,紫下面的“糸”表示它的意思与丝有关;上下合在一起表示丝织物蓝色与红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说文解字》对“紫”的解释是:“帛青赤色。”《说文解字注》则进一步解释说:“青当作黑。”
看起来,“紫色”就是红色同蓝、黑一类颜色混合后再往深往暗变化的颜色。
紫色缎绣云龙纹龙袍 清
按照现代科学,紫色在电磁波可见光谱中,波长约为380纳米至420纳米,明显是波长为610纳米至760纳米的红色和波长,是450纳米至485纳米的蓝色融合之后,在色度特别是亮度上变深变暗的一种颜色。
晋文公复国图 (局部) 南宋 李唐
紫色虽然比不上红色鲜亮、耀眼,但是它更加沉稳、内敛,属于一种默默彰显低调的高贵与奢华的色彩。
因此,古今中外,它都曾经是与皇家相关的一种颜色。
例如南朝梁沈约的《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中“陪龙驾于伊洛,侍紫盖于咸阳”,其中“紫盖”指的就是一种用作皇家仪仗的紫色车盖,后来也专门表示帝王的乘辇。
刺绣罗夹衫 元
在古罗马,紫色是供贵族专享的一种衣物色彩;在古希腊,则只有城邦祭司才可以穿着紫色长袍。
另外,紫色也是教推崇的神圣色彩,代表至高无上和来自圣灵的力量,教堂的窗帘、圣器等往往都用紫色。
还有人认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穿的就是紫色衣装。
因而,复活节、降临节一般都会使用大量的紫色装饰,如桌布、蜡烛等等多为紫色。
五星二十八宿(局部) 清 丁观鹏
紫色也是爱情的象征,比如薰衣草,那一望无际的紫色和淡淡的花香既代表着对爱情的期待,也表露出像英国民谣所唱的那样“爱你一生、此情不渝”的誓言。
而且就连爱情中的绝对主角——玫瑰花,它的花色其实绝大多数也都是紫红色。
故宫 (林京 摄)
当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紫色也有受到贬抑的一面,其根源是紫色并非“正色”,而是“间色”,即混合色。
例如刘熙《释名》 :“ 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大致意思就是紫色并无正统地位。
因此,孔夫子也曾对紫色颇有微词,例如《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他老人家把紫色与有悖正统的郑国乐音和损害邦国利益的胡言乱语完全并列在一起了,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