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今 x 澎湃问吧
健忘、焦虑、拖延,都和大脑运作有关吗?为何说脑是一个主动的器官?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与计算机相似吗?漫长历史中,人类对脑的认知始终在曲折中进步。从心智源自心脏的观点到把脑视作机器的机械观,从把脑看作一成不变的电路到把脑视作一个具有可塑性的网络,人类从未停止探索大脑。澎湃问吧邀请神经科学硕士、医药研发者张今,聊一聊人类大脑运作的奥秘。
大脑如何运作与休息
@xiaopengyou2021:有没有类似冯诺依曼模型的人脑工作模型?
张今:冯·诺伊曼是为人类发明了数字计算机的天才数学家,可他却跟脑科学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关联,这本身就令人赞叹。事实上,冯·诺伊曼发明数字计算机正是受到了脑科学研究的启发,他基于简化的神经网络提出了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逻辑控制的设想。
但后来,冯·诺伊曼意识到神经系统并不以数字方式运行,真实的神经系统要比计算机复杂很多,他认为成功构建出人脑工作模型是不太可能的。虽然大神已经去世超过半个世纪,但他的观点至今仍然有效。神经科学界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有效的人脑工作模型,顶多是有了对一个简单神经系统整体的粗略模拟,或是对一个复杂神经系统某个极小部分的粗略模拟,十分潦草。
@子非鱼啊:人类的大脑会有休息的时间吗?学习累了怎样休息比较合理?
张今:这要取决于如何定义休息。肌肉在静止时跟在运动时相比,消耗的能量相差极大,可达十几倍之多,如果你保持肌肉松弛静止不动,可以说你的肌肉在休息。
但大脑不是这样的器官,大脑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本能冲动——获取信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无法让大脑真正陷入什么都不去想的状态,我们无法真正让大脑停机。人类大脑的运行方式更接近于在不同的模式之间切换。有些模式是你能清晰感受到的,比如做数学题时的专注或看悬疑小说时候的烧脑感。而有些模式是你不太容易感受到的,比如你在放空、发呆时仍然在辛勤劳作、思绪不停运行的“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又比如你在睡觉时大脑也在抓紧时间“清洗”掉白天积攒的代谢废物。大脑在进行高强度思维活动和在放空发呆甚至和进入睡眠的时候相比,消耗的能量相差不大。单纯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讲,很难说大脑有休息的时候。
学习累了怎样休息效果好,其实已经有人不断试错找到了很好的方法——切换。无论你在执行一个什么具体的任务,都不太可能调用整个身体的全部资源,只能是调用一部分。切换的要点,就是让先前已经调用出来并且陷入疲劳的资源停下来,换一个需要调用其他之前闲置资源的任务来执行。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大学生,坐在图书馆学了一天的高等数学,休息时可以换成在校园里尝试选个没走过的路径慢慢溜达回宿舍,在路上仔细观察道路两旁都种植了哪些树木。如果你听了很久的有声书,休息时不妨试试逮住一个舍友或好朋友,跟ta展开探讨你刚学到的知识。有效的切换需要你对下一个休息性任务也有一定强度的注意力投入,这样才能让你在前一段任务中一直紧绷的那部分“神经”彻底松懈下来。
@darkingLI:感觉每天会有一个大脑的临界点,到达之后今天不论剩余多少时间都无法再学进去。请问这种情况我该如何调节?
张今:这种情况其实是常见现象。学习的过程需要调动注意力、启动感知系统、激发想象力、激活过去的记忆、产生新的记忆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消耗身体和大脑的资源,资源不是无限的,更不是能够不间断供应的,所以你需要休息来补充能量。
有效学习是指少量新的知识整合进过去已存在的知识网络里。想象一下这个过程,你的大脑需要提取和调用老知识,给新的知识安排一个位置,如果新知识和老知识有冲突,还需要综合判断是否需要去伪存真,此后还得经过很多轮重复输入进行巩固,你才算是学会了新的知识。这在大脑中可是实实在在的生物学过程,是需要建立新的神经连接的,需要花些时间,最起码也得是睡上一晚。所以,也无需太担忧“临界点”、“无力感”、“一片空白”、“发呆”这些感觉,这正是你的大脑在告诉你,今天就学这些吧,多了就难受了。
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每天学习新东西的容量,有一些前人尝试过的方法的,不妨借鉴一番。例如从资源供给侧进行优化,用更均衡的饮食得到更多能量和原材料,用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能量和原材料的输送效率,用提高睡眠质量来增强记忆巩固的效果。也不妨试试在学习的过程中更科学地使用大脑,这个方向已经有科学家得到了很不错的方法,比如芭芭拉·欧克利开展的《Learning How to Learn》课程,简短易学,且有配套的书出版。
@永眠之梦:请问智商(IQ)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到什么样的程度?是否有比较有效和可以应用于更广泛人群的训练方法?
张今:IQ的本质,是用一种测试方式所得的综合分数来表征大脑某方面智能的一种算法。作为一种测试,IQ测试跟广大常见的各种标准化测试(比如高考)一样,其目的虽然是筛选出具备某种高智能者,但经过足够的专门化针对性训练,同一个人的分数是可以得到提高的。但值得思考的是,个体经过训练后分数提高了,这有什么现实意义呢?能表明这个人具有更高智能了吗?很值得怀疑。
IQ测试已经出现了100多年了,人们通常认为它测试的关注点是这几样: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等。然而当前科学界更倾向于认为,这只能代表人脑智能的一小部分。在这里我姑且引用Howard Gardner于1985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来给大脑智能强行分一下类: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很显然传统的IQ测试只关注了人脑智能的某些方面而非全部。如果你回头考察IQ测试诞生和应用的年代和地区,你就会发现IQ测试关注的智能模块很有时代特色。至于IQ测试所关注的智能类型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更重要的是具体个人的现在和未来)是否仍旧有重大价值,都应该打个问号。
在训练这方面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已经走上社会,不妨功利主义一点,你当前所处的具体环境对你的大脑智能的哪个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你就去相应地训练哪个方面,越具体越好。因为过去的许多年里,人们在提高所谓“通用智能”的方法的探索上,并没有结出什么果实。
健忘、焦虑、拖延,与脑有关?
@谁家那小Sui:健忘,焦虑,拖延我都有,请问是和自己的不良习惯有关还是天生的,有什么方法克服么?
张今:健忘、焦虑、拖延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与大脑有关,但很遗憾的是,这些问题究竟来自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环境、如何克服甚至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克服,以目前脑科学甚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水平,没办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更没办法给出一个一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天生的,我的译作《大脑传》中有句评论放在这里:“为精神健康问题找到精准的、可识别的主要遗传因素,在现实中还没有成功的案例。”这一点我个人的经历也可以佐证。我目前在医药研发领域工作,过去的几十年间,中枢神经系统的新药研发简直如同制药界的坟场,雄心勃勃进场的药企不知凡几,大部分折戟沉沙,几十亿研发投资打水漂,即便有个别药物能够上市,疗效也只能算是十分勉强。这足以说明硬核科学目前对人脑的理解还非常粗浅,遗传因素到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人脑的功能,根本没有定论。
至于健忘、焦虑、拖延这些问题是否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目前的科学研究只能给出一些相关性的结论和模糊的解决方案,并不能肯定哪一种生活习惯一定会引发出某个问题。原因同上:科学发展水平还不足以破解大脑运行的全部原理。但我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个小小的建议,尝试用低成本建立一个很多人亲测有效的好习惯,比如发展一个能令人沉浸其中的健康小爱好(学个简单小乐器、种花种菜等),一点一滴间找回更多对生活的掌控感,也许就是建立心理健康良性循环的起点。
《大脑传》,[英]马修·科布著,张今译,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2022年3月。
@咨询顾问123:三十岁以后的突然有一天,感觉记忆力很差。是因为年龄到了吗?
张今:大脑是身体的一个器官,但它不是独立运行的,它是你整个生命系统的一个部分,会和身体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也不可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对于你的提问,我的答案是:可以说是,但不完全是。
如果说仅仅是年龄增长到30岁这个单一因素导致记忆力明显变差,并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点。但是年龄增长可不仅仅只是人存在了更长时间而已,它往往代表着生活模式的转变,生活复杂度大大提升,各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不会特别关注的事情,都不可避免地压在了一个成熟社会人的身上。责任变得更多,要做的事一件接一件,这对一个30+成年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带来改变。当然,目前也还没有学者对这种改变进行精确的量化研究。不过我举一个你一定有亲身体会的小例子:注意力的涣散。明天要向领导汇报工作、下周要带家人去医院看病、早上出门时家里的垃圾似乎还没倒不知道晚上会不会发臭、中午要参加同事的聚餐但有点心累不想社交、手机上一直有客户断断续续发来的询问……你的注意力被扑面而来的各种琐碎搅得支离破碎。而注意力偏偏又是你进行有效学习记忆不可或缺的有限资源。除此之外,良好的记忆形成、巩固和再提取也需要良好睡眠、平衡营养、多元化信息联动输入、有节奏地复习来支持,而这一切几乎对30+成年人来说都不太容易实现。
“永生的意识”可能实现吗
@薄荷蛋壳:请问人类目前算是已经实现脑机接术了吧?只是还没有普及罢了?
张今:如果您是指用装置直接读取大脑的一点点电信号,并与外部电子设备实现简单信息交换,那么这种脑机接术其实早已经实现了。早在1969年,就有科学家实现了让一只猴子用它的神经元直接控制仪表盘。现如今,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找到类似“盘点最受关注的Top 10脑机接口公司”这样的文章,足以说明脑机接术已经开始走向商业化。
然而,如果评价一下当前脑机接口这门技术的本事,请参见本回答的第一句话,关键词是“一点点”和“简单”。它能捕获的信息只能算全脑信息里的沧海一粟,能实现的功能对身心健全的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对人类的日常生活还无法产生实质上的影响。脑机接口想要走进普通人的日常,还需要花许多年去发育,更需要克服伦理、立法等来自社会的重重考验。
脑机接口的运行原理
@ 柒星:未来是否有可能把人的意识上传到机器,实现永生?
张今:技术难点是:根本就还没有这个技术。神经科学的发展水平其实远低于科幻作品里描绘的那样炫酷。目前,其实脑科学家连意识究竟是怎么产生出来的都还没有定论,也很难说清意识具体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更谈不上找到个方法能够直接读取出人的意识。所以你看,这条路遥遥万里,而我们一来没有可靠的地图,二来还没有可靠的交通工具,想要达到那个目的地,是不是还有得等?
责任编辑:鞠文韬
校对:栾梦
5月23日晚,iQOO Neo8系列正式发布,iQOO Neo8标准版用两千元档的价位带来旗舰性能表现,而iQOO Neo8 Pro更进一步,全球首发天玑9200+旗舰处理器,一跃跻身至顶尖性能旗舰阵营中。
如果你错过了这场发布会,来看看我们为您总结的主要配置一览,看完决定买不买。
1 性能/散热
iQOO Neo8搭载第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搭配增强版LPDDR5+超频版UFS 3.1,至高16+512GB大内存版本;
iQOO Neo8 Pro全球首发天玑9200+芯片,其采用台积电4nm制程工艺,1+3+4丛集,CPU、GPU相比天玑9200都有10%左右的提升。内存方面与标准版不同,采用了增强版LPDDR5X+UFS 4.0的旗舰标配,安兔兔V9跑分可超136万分。
根据我们的实测,该机在《原神》须弥城30分钟的战斗测试中仍可保证59.4的平均帧率,再搭配上自研芯片V1+带来的游戏插帧、屏下双控压感、自定义振感、游戏视效增强等功能,沉浸感极强。
iQOO Neo8 Pro《原神》帧率实测
为了让用户玩起来不烫手,iQOO Neo8 Pro内置5K冰瀑VC立体散热系统,塞入了一块5002mm2的VC均热板,加快热量导出,重度游戏也足够“冷静”。
值得注意的是,iQOO Neo8 Pro还支持屏下双控压感、封闭式立体双扬、3D全景音频、对称式双X轴线性马达等一系列游戏配置,想要更强沉浸感就选它。
2 外观/屏幕
iQOO Neo8系列两款机型均有三款配色以供用户选择:“赛点”版本采用荔纹素皮后盖,手感舒适,独有定制“Time to play”字符;“冲浪”采用瓷釉玻璃后盖,明亮色彩十分夺目;“夜岩”后盖采用岩晶玻璃,轻微磨砂质处理同样手感舒适。
iQOO Neo8 Pro赛点配色
可以看到,Neo8系列仍延续了家族的云阶后摄模组设计,“赛点”版本还在影像模组处采用了炭纤维纹理,彰显酷玩风范。
翻到机身正面,iQOO Neo8系列两款机型均采用6.78英寸的2D柔性大直屏,2800×1260分辨率带来了细腻的画面表现、144Hz的屏幕刷新率则保证丝滑的流畅体验、2160Hz PWM高频调光带来了暗光下更加舒适的观感。
为了减轻用户久玩游戏的视觉疲劳,iQOO Neo8系列支持“VICO 2.0抗疲劳亮度调节”功能,开启后系统会结合屏幕持续亮起的时长与?眼疲劳程度,逐渐调节屏幕亮度,1.6万级调光过渡更丝滑。
3 影像
不仅带来优秀的性能表现,iQOO Neo8系列的影像实力同样不容小觑。iQOO Neo8 Pro配备了旗舰vivo X90同款IMX866 VCS仿生光谱主摄,支持OIS光学防抖,配合vivo计算光谱技术能记录下与人眼所见相同的画面;该机的另一颗镜头是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能记录下更宽广的画面。
iQOO Neo8 Pro 主摄样张
为了提升夜景拍摄效果,iQOO Neo8系列支持RAW HDR 3.0、暗光运动抓拍等算法,环境昏暗时拍出的画面同样清晰。
iQOO Neo8同样配备5000万像素主摄,不过超广角镜头换成了景深镜头。
4 续航
在续航表现上,iQOO Neo8系列均支持5000mAh电池+120W超快闪充,随手机还附赠了一块氮化镓C口充电头。
根据我们的实测结果,iQOO Neo8 Pro仅需27分钟就可将电量从0%充至100%;5小时重度续航测试后该机还可剩余51%电量,应对一天的使用需求无压力。
5 总结
总的来说,iQOO Neo8系列的定位比较明确,标准版起售价较低,主打两千元市场,是一款适合年轻群体入手的性能好机;iQOO Neo8 Pro则是配置拉满,旗舰芯片加持挑战行业性能第一梯队,适合对极致性能有需求的的用户入手。
目前两款新机都已开始预售,你认为哪款更香一些?
iQOO12到手使用了一天,给大家聊一聊使用感受,续航、手感、拍照等!
第一:首先是续航,我早上九点半左右充满的,一直看视频到下午两点半左右,电量还剩下75%这样,然后就一直拍视频3个小时这样,如果按照日常使用来讲,出门不用带充电宝是可以满足一天的使用的!第二:手感方面个人觉得一般,我是比较喜欢中规中矩的类型,像小米14和苹果那样的就拿起来很舒服,所以要对比小米14的话,iQOO12手感确实没有小米14好(个人喜好仅供参考)
第三:拍照方面的话,个人觉得够用,但是对于专业人士来讲的话,对比iPhone来说,拍视频方面还是没有iPhone那么好,拍照方面的话比iPhone亮一点!
总结:iQOO12续航还是很给力,不满意的就是手感方面,单手操作很累!
#了不起的中国智造#
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有多聪明,十道智商测试题做完一遍就知道你的智商有多高了。每道题会有15秒的答题时间,尽量不要暂停视频。准备好了吗?
·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爸爸妈妈有4个儿子,每个儿子有一个妹妹。请问这个家里有多少人?马铃薯与花生就像苹果与苹果。
·找规律,下图问号处应该填入()。根据图形的规律,问号处应该填入下方的哪个图形?
·一元钱一瓶汽水,喝完后两个空瓶换一瓶汽水,问: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10000的五分之一的一半是多少?
·下图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
·下图哪个杯子先装满水?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