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处暑的意思解释词语(处暑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4-06-14 14:19:26作者:痴人痴梦来源:网友上传

处暑的意思解释词语(处暑的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处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处暑,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chǔ),《说文解字》解释:“止也”。有人解释为“出”,是不准确的,虽然读音近似。暑,热的意思,尤其是湿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暑气至此而止矣。”形象一点说,就是老天爷这个工程师把热气断供了。“暑”和“寒”相对,是气温的两极。一年四季的温度,说到底都是二者配比的不同罢了,老天爷还是个化学家。《千字文》说“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西晋文学家陆机说“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都是讲大自然四季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每个节气都分三候。处暑第一候,“鹰乃祭鸟”。鹰感受到大自然的肃杀之气,开始大规模地捕捉飞鸟补充能量。鹰在捕杀之后把猎物整整齐齐放在前面,仿佛先要祭祀一番。古人认为鹰是“义禽”,据说鹰不捕杀正在哺育幼鸟的鸟儿。所谓“义”,这是把人类的伦理观投射到大自然身上。鹰处在食物链顶端,不能无差别地捕杀一切,才有源源不断的食物,这是大自然的选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写鹰的诗词都充满了力量。第二候,“天地始肃”,阴气上升,天地开始肃杀起来。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有“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的名篇。王安石很少写词,甚至有人怀疑他善于文和诗,不擅长写词。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让大家叹服,苏轼叹服“此老乃野狐精也”,意思是他千变万化、无所不能。这首词慷慨悲凉,扭转了词坛纤细香软的词风,为豪放派开启了先声。第三候,“禾乃登”。禾是农作物的统称,“登”是成熟的意思,成语“五谷丰登”是农耕民族最大的祝福。我小时候,父亲给人家写春联,总喜欢用“人寿年丰”“五谷丰登”这些做横批。“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是范成大写秋收的诗,跟我儿时所在的那个皖西南小山村十分相似。四十年来,每年秋收的喜悦,一直刻画在我的脑海里。

古人认为,秋天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属“金”,金气肃杀,处暑三候,都跟肃杀联系在一起。古代有一个刑罚制度叫“秋后问斩”,就跟这个有关。古人认为人要顺应自然而不能悖逆自然,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类也不能杀戮,只能奖赏;秋冬有肃杀之气,所以要把犯人关到秋天之后才处决。因为不是“斩立决”,也给了很多人以申诉乃至翻案的机会。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环节叫“乡试”,常常在八月举行,所以叫“秋闱(wéi)”——有人说,这也相当于审判。中榜落榜之间是霄壤之别,范进中举,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处暑节气可以用“一出一入”来理解。“一出”是出伏,今年7月16日入伏,8月25日出伏,整整四十天,一天一天这么熬过来了。今年的江南伏天还特别热。“一入”是入秋。对于苦于酷暑的人们来说,立秋节气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精神的寄托,但是“秋老虎”依然咄咄逼人,一点也不让人好受。直到处暑节气,才真正送来了第一份完整的清凉。宋代词人辛弃疾有名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虽然意思是说人到中年才知道愁苦,但凉毕竟是让人舒适的、愉悦的:“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蝉声未用催残日,最爱新凉满袖时。”秋高气爽,从处暑才真正开始。如果秋天是大自然的一场华丽丽的演出,那么处暑才真正揭开了这场大戏的序幕:我们所期盼的、真正的、无比美好的秋天到来了。

作者:韩可胜

来源: 新民晚报

处暑还热吗气温多高?处暑的意思含义及读音怎么念

[闽南网]

处暑还热吗气温多高

2018年处暑还热不热,要根据情况来定,一般南方还热,北方就凉意渐起了。

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节气是什么意思

处暑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这个节气到来的时候,天气会慢慢转凉了,这个时候大家也要注意自己身体,因为夏秋交接之际,气温变化对身体总归有些影响。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读音怎么念?

[chǔ shǔ]

处暑的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处暑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 ,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处,

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还有放河灯、开渔节和泼水的习俗活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