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手相准不准是真的吗 人的命运看手相准不准

发布时间:2024-06-05 20:22:02作者:旧事重提来源:网友投稿

手相准不准是真的吗 人的命运看手相准不准

本文目录一览:

看手相为什么能从众多算命法中脱颖而出且延绵不绝?它真的不靠谱吗?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6期,原文标题《看手相靠谱吗?》

文 袁越

真心相信算命的现代人已经不多了,大家顶多把它当作饭桌上的谈资而已。但有一种算命法例外,那就是看手相,因为有很多科学家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据统计,仅在最近这20年里就能检索到1400多篇关于手相的论文,且都是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的。

这里所说的手相指的是食指和无名指的长度之比,以下简称2/4指比。最早发现这个比例有猫腻的是一位德国解剖学家,他在19世纪70年代首次撰文指出2/4指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要比女性小一些。但那篇论文发表后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很快就石沉大海了。

最早让这件事变得家喻户晓的是英国斯旺西大学的约翰·曼宁(John Manning)教授,他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时和利物浦的一家生殖诊所合作,研究胎儿的左右对称性与子宫内荷尔蒙含量的关系。他隐约记起曾经在哪里看到过2/4指比的说法,便利用职务之便测量了一批利物浦当地人的右手2/4指比,结果发现女性的平均值为1,男性为0.98,确实存在一个极其微小的差异。

曼宁教授又测量了男性顾客们体内的睾酮含量,发现2/4指比越低的人睾酮含量越高,这个结果似乎说明造成2/4指比差异的原因就是雄激素。他又去测了孩子们的2/4指比,发现两岁大的小孩的2/4指比就已经能看出性别差异了,说明睾酮的影响肯定从子宫里就开始了。

1998年,曼宁教授将这个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后立刻引起了轰动。人类本来就热衷于算命,颅相和面相算命法曾经在欧洲红极一时,日本人则发明了血型算命法,也红过一阵子。这些都属于人体的生理特征,听上去似乎要比生辰八字之类的靠谱一些,可惜后续研究证明这些算命法都不靠谱,公众的兴趣也就渐渐消失了。

2/4指比法测的同样是人的生理特征,而且此法方便易测,结果明确,背后的科学道理似乎也挺靠谱,于是此法迅速成为科学界的热门话题,从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到不同的性格特征都有人研究过。体育圈还用它来筛选运动员,有好几篇论文证明2/4指比小的人更有体育天赋。

甚至连考古界也来掺和了一下,有人专门去研究了史前人类留在洞壁上的手印,希望能依靠2/4指比计算出手印主人的性别。

那么,手相算命真的靠谱了?且慢!美国资深科普作家米奇·莱斯利(Mitch Leslie)在2019年6月7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指出了手相算命法的三大疑点。

首先,莱斯利收集到了多篇相关论文,发现2/4指比在不同的族群当中差别非常大,远比性别的差异要大得多,这说明被算命者的遗传背景极大地影响到了测量结果。相比之下,2/4指比和性激素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其次,因为抽取胎儿血的难度太大,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实验室能够直接比较胎儿在子宫内接触的睾酮浓度和2/4指比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动物实验来寻找间接证据。佛罗里达大学的一家实验室曾经拿小鼠做过实验,证明子宫内的睾酮浓度确实和小鼠的2/4指比有关联,但这个结论很快就被另一家实验室所做的类似实验给否定了。

再次,一些生物统计学家认为,凡是用某种比值来作为性状指标的研究方法都不太可靠,因为这个方法很容易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位美国生物统计学家道格拉斯·库兰-埃弗里特(Douglas Curran-Everett)就曾经指出,男性的2/4指比之所以比女性的小,原因很可能在于男性的手掌比女性的大。当一个人的手越长越大时,无名指增加的长度很可能会比食指更多些,其结果就是两只手指的比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道格拉斯·库兰-埃弗里特运用数学方法把手掌大小的影响排除掉之后,男女之间的差异就消失了。

总之,那些想靠看手相来算命的人,还是先缓一缓吧。

看手相为什么能从众多算命法中脱颖而出且延绵不绝?它真的不靠谱吗?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6期,原文标题《看手相靠谱吗?》

文 袁越

真心相信算命的现代人已经不多了,大家顶多把它当作饭桌上的谈资而已。但有一种算命法例外,那就是看手相,因为有很多科学家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据统计,仅在最近这20年里就能检索到1400多篇关于手相的论文,且都是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的。

这里所说的手相指的是食指和无名指的长度之比,以下简称2/4指比。最早发现这个比例有猫腻的是一位德国解剖学家,他在19世纪70年代首次撰文指出2/4指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要比女性小一些。但那篇论文发表后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很快就石沉大海了。

最早让这件事变得家喻户晓的是英国斯旺西大学的约翰·曼宁(John Manning)教授,他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时和利物浦的一家生殖诊所合作,研究胎儿的左右对称性与子宫内荷尔蒙含量的关系。他隐约记起曾经在哪里看到过2/4指比的说法,便利用职务之便测量了一批利物浦当地人的右手2/4指比,结果发现女性的平均值为1,男性为0.98,确实存在一个极其微小的差异。

曼宁教授又测量了男性顾客们体内的睾酮含量,发现2/4指比越低的人睾酮含量越高,这个结果似乎说明造成2/4指比差异的原因就是雄激素。他又去测了孩子们的2/4指比,发现两岁大的小孩的2/4指比就已经能看出性别差异了,说明睾酮的影响肯定从子宫里就开始了。

1998年,曼宁教授将这个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后立刻引起了轰动。人类本来就热衷于算命,颅相和面相算命法曾经在欧洲红极一时,日本人则发明了血型算命法,也红过一阵子。这些都属于人体的生理特征,听上去似乎要比生辰八字之类的靠谱一些,可惜后续研究证明这些算命法都不靠谱,公众的兴趣也就渐渐消失了。

2/4指比法测的同样是人的生理特征,而且此法方便易测,结果明确,背后的科学道理似乎也挺靠谱,于是此法迅速成为科学界的热门话题,从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到不同的性格特征都有人研究过。体育圈还用它来筛选运动员,有好几篇论文证明2/4指比小的人更有体育天赋。

甚至连考古界也来掺和了一下,有人专门去研究了史前人类留在洞壁上的手印,希望能依靠2/4指比计算出手印主人的性别。

那么,手相算命真的靠谱了?且慢!美国资深科普作家米奇·莱斯利(Mitch Leslie)在2019年6月7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指出了手相算命法的三大疑点。

首先,莱斯利收集到了多篇相关论文,发现2/4指比在不同的族群当中差别非常大,远比性别的差异要大得多,这说明被算命者的遗传背景极大地影响到了测量结果。相比之下,2/4指比和性激素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其次,因为抽取胎儿血的难度太大,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实验室能够直接比较胎儿在子宫内接触的睾酮浓度和2/4指比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动物实验来寻找间接证据。佛罗里达大学的一家实验室曾经拿小鼠做过实验,证明子宫内的睾酮浓度确实和小鼠的2/4指比有关联,但这个结论很快就被另一家实验室所做的类似实验给否定了。

再次,一些生物统计学家认为,凡是用某种比值来作为性状指标的研究方法都不太可靠,因为这个方法很容易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位美国生物统计学家道格拉斯·库兰-埃弗里特(Douglas Curran-Everett)就曾经指出,男性的2/4指比之所以比女性的小,原因很可能在于男性的手掌比女性的大。当一个人的手越长越大时,无名指增加的长度很可能会比食指更多些,其结果就是两只手指的比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道格拉斯·库兰-埃弗里特运用数学方法把手掌大小的影响排除掉之后,男女之间的差异就消失了。

总之,那些想靠看手相来算命的人,还是先缓一缓吧。

《易经》占卜为什么很准,那是你愿意活成它所描述的样子

视频加载中...

很多人觉得易经占卜是个神秘事物,非内行高人不得玩占,其实《易经》有神秘的一面也有它朴素的一面,《易经》其实就是占卜工具书,就像新华字典一样,对中华汉字给出解释和答案,只不过《易经》给出的答案更加宽泛,可以说无所不包,生产、生活、军事、政治、天气、疾病等等,只要生活中所未知的事情,都能通过《易经》占卜进行预测。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困惑的时候,总愿意找个大师算一卦。现在算卦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梅花易数、六爻纳甲、四柱八字、大六壬、奇门遁甲、紫微斗数、手相、面相、阴阳宅风水、抽签等,上述预测方式在其深层次道理上都根源于《易经》,上述经典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可以上升到《易经》中来,在《易经》朴素的象数理的描述中可以找到一切问题的答案。

一般我们在街上看到的多为批八字、手相、面相、抽签居多等等,但都是《易经》的延伸和发展,很多表象其实都脱离了高深的易经彖爻辞句,变得更为直观易懂,也更为简单易学,你只需要懂得简单的表象知识,便可以为人看相算命、指点人生,如果要进阶,要变成真正的“武林高手”,则需要在源头上学习,即是学习《易经》,其实《易经》表象上看是占卜,其实深层次上是对道和本源的不同角度的描述。即便如此,古今高人智者、仁人志士无不对《易经》深摹揣学、玩占不缀,最高智慧的人都会探求生命的源头,都会思索人生的根源,《易经》不外是一大捷径,上通天地,内达人世,古人修行无不通其易者。

可见,《易经》能够得到广泛运用,除了是宇宙自然、社会生命的大道总纲之外,还在于其预测效果的准确率之高,实际应用十有九验分不开,就我的个人经验而言,能够被《易经》占卜预测的准确率至少能够达到80%以上,而结合本人人生经历,玩占结果更是达到了100%。为什么占卜会有这么高的准确率?可以说,这是《易经》最为神秘的地方,也是最为吸引大众的地方,自古以来论述不绝。

首先,众所周知,万事万物都在联系之中,没有能脱离周边环境条件和物质而单独存在的事物,对于社会人来讲,没有谁能够脱离社会和环境而单独存活,我们人身所需要的物质消耗和供给,均来自于他人创造和宇宙自然的供给,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和专业,你完全可以通过他人获取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力量,你不可能一个人单独创造你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我们所有人都在自然和社会这张大网中,无数纵横交错,无数节点链接,无数条块网眼,你仅仅是其中一个,但你却同这张大网紧密联系。

在宇宙层面来讲,世间一切皆是宇宙创造,你的人身和意识只是宇宙的微尘,也只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是宇宙自然自我认识的一个触须,可以把宇宙比喻为一个八爪鱼,应该是千千万万只爪的八爪鱼,你只是它的一个触须,一个感觉细胞。作为触须,你脱离不了八爪鱼大脑的控制和使唤,你的使命就是盲目地听从安排,同周边的触须协同一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体验和创造。作为渺小的你来讲,作为执行繁杂指令和处理事务,是你的工作,你无法看到全局,你无法体验到宇宙在思考什么,你也不知道未来如何发展,你在局中迷,也在局中死,你所看到的做到的仅仅是不停的当下变成过去。一切难道就无解吗?没有,宇宙通过古圣先贤的智慧留下言语和解密的钥匙,《易经》就是其中的一把,你想要知道大门后未知的故事,就必须用这把钥匙打开这扇亘古禁闭的大门,就像你渴望知道和解答未来,想要知道你这只触须下一步要完成什么动作,那么你必须同这只八爪鱼的大脑连接,与他同步,下载它的信息,自然,未知就摆在你面前,你就会做到先知先觉,一览无余。

这个与他链接的过程,即为修行得道的过程,一般人而言,则可以通过诚心的祈祷和他连接,通过《易经》占卜的过程,其实就是问卜者,诚心祈祷,静心合一,同宇宙或者高我连接,下载宇宙信息,此刻的你不再是你,你带着高维的信息,顺手一点,随意而为,皆是高维信息的显现,即通过占卜得到的卦爻,通过卦爻的解读,我们就会知道答案,即反应你的未来,从而预测未知,之所以占卜能够预测的准确,主要是他联系了你与天地宇宙,他向你展示了天地要传达给你的规律和信息,通过对规律和信息的有效解读,从而获得答案。这就是《易经》占卜准确率高的原因。

但,也有一个反面。人要成就,必然受外因和内因共同影响。外因,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切它其实是《易经》占卜能够告诉你的信息;内因,是你的执行力和意识,这是你的内因,这是《易经》占卜所不能告诉你的,它也占卜不出来。《易经》占卜它无法告诉你,是你的个人因素,《易经》之所以能够占卜的准,是《易经》告诉你所有的外因,如果说《易经》占卜的不准,只能是《易经》所无法告诉你的你的个人因素。它只能告诉你天时地利人和,它只能告诉你外因。

解卦占卜很准,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对方精通数术、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智慧觉察。他能够从卦爻当中,结合你的人生经历,准确地对你进行定位,如同数学中的坐标定位,你的当下即是坐标轴上的一点,他能够准确的知道你在哪一个点位,他知道你过去的发展以及当下所处的位置,自然根据占卜卦爻所反应出来的规律,他能够判断解答你未来的走向,占卜得到你所处的一个点,通过这个点的过去和当下特性规律,自然可以得到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自然算得准。

另外,你的意识层级较低,你跳不出过去人生命运、自我意识所给你画的圆圈,即是你的业力,业力如山,不可撼动。你的内因给你画的圆圈,你跳不出去,也就是你的先天性格和潜意识。你没有意志力和多余能量改变自己的先天局限,所以跳不那个划定的圆圈,人家一算一个准。有极少数人,能重塑自己的性格。他能够打破,打破这一切,打破先天的自己,蜕变成一个全新的、不同的自己。重塑性格,是很痛苦的,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人,则能跳出先天格局限制,占卜就占不准新生后的你以后的样子。但是极大多数人还是受先天和后天的因素控制,大多数人依旧在《易经》占卜示现框定之中。

王阳明为何要龙场悟道?心学讲了些什么?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不一样

王阳明是个超级有意思的人,现在很多人把王阳明捧成圣人,我觉得有点不妥。我认为王阳明是真正活过的那种人。

他从来不假装,不趋炎附势,只愿意做自己,并且根据自己的思考深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一种哲学高度。

王阳明更像一个标准的人,他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形象:喏,就按照这个样子活一遍,算你没白活一场。

一、王阳明的有趣,从少年时就表现出来了。

12岁那年,王阳明到私塾去读书。先生还没教他四书五经,他就开始反问先生:何为第一等事?

先生皱了皱眉,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因为他从来没有思考过这种事情。所以他只是给了一个普罗大众都会回答的答案:学而优则仕,金榜题名自然是第一等事。

王阳明却摇了摇头,他认为金榜题名一点儿也不重要,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读好书,学习圣贤之道。小毛孩儿就开始谈论圣贤之道,看来这娃娃将来铁定不简单。

15岁那年,王阳明居然骑着马跑到草原上晃悠了一圈。蒙古人不要面子的么?让你这小毛孩儿来刺探军情?你别说,王阳明不仅要来见见世面,还要跟蒙古人比赛骑射。这哪里像个普通读书人的样子?显然是个儒将嘛!

到了17岁,王阳明总算要成亲了,这个时候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新娘子等得直跺脚,这家伙居然还没有出现。

那么王阳明跑哪儿去了?原来他看到一个道士摔倒在道观之中,感到有点好奇,所以就跟道士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就把新娘子给忘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大家才在道观中发现正在打坐的王阳明。这婚还能结成,可见他媳妇儿脾气有多好了。

18岁那年,王守仁遇到了理学家娄谅,娄谅向他介绍了格物致知的道理,把王守仁给迷得神魂颠倒。这家伙回到家里以后,就开始格物。

格什么东西好呢?要不就格家里的竹子好了。于是乎他就不眠不休地在后院格了7天7夜的竹子,直到把自己给格倒了。家里人不知道,还以为这货被了呢!

那么王阳明为啥非要格竹子呢?其实他当时是真的被了。娄谅告诉王阳明,通过学习可以成为圣人,使得王阳明自此立下了成为圣人的志向。

二、龙场悟道,使王阳明只剩下了生死未能参透。

自从格竹子格出病以后,王阳明就开始怀疑朱熹那一套是不是不管用啊?这个疑问也就一直藏在了自己的心里。

不管怎么说,读书人都要想办法考取功名吧?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再次出现在了王阳明的脑海中。结果呢?在备考的时候,也不知道谁给王阳明看了一两本兵书,这家伙的小心思居然转移到了兵法奇谋上去了。

真的是让人操碎了心,所以说头两次科举,王阳明全部名落孙山。27岁这一年,王阳明甚至有了归隐山林,不再参加科举的想法,这不就是躺平吗?

一直到了弘治十二年,28岁的王阳明总算是勉强考上了进士。这一届的考生中,牛人很多。比如说有新科状元伦文叙,他被称为广东神童,是大明朝第一位广东状元。还有名满天下的苏州才子唐伯虎。此前唐伯虎已经连中两元,就等着考个状元,得一个连中三元的美名。结果他却因为卷入了徐霞客的高祖徐经的作弊案,连考试资格都被剥夺了。

王阳明本人自然也是超级大牛人,他这次考上了以后,并没有多高兴,因为他无心官场。做了一系列小官以后,他居然主动辞职了一回。

33岁时,王阳明重新归来,这时候他依旧无心官场,可能是为了混口饭吃吧。结果却在2年后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贬谪到了贵州龙场驿。

王阳明收拾包袱,加上一路颠沛流离,走了2年时间才到龙场。估摸着他是希望皇帝挽留一下他,所以走得慢,可惜皇帝没这么干。

龙场这地方,到处都是打家劫舍的山贼,而且又有毒蛇猛兽,险象环生。可是王阳明却好像发现了神仙地方一样,好不自在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他开始在这里静心思考一系列的哲学问题,终于参透了人生真谛,当时的王阳明认为,自己已经参透了宠辱得失的真谛,唯一没有看透的,或许就是生死。

三、王阳明龙场悟道,都参透了哪些高深的哲学道理?

很多人对王阳明的心学十分感兴趣,甚至因为日本的一个将军崇拜王阳明,所以近代有关王阳明的书,多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

那么真实的王阳明先生,究竟参透了哪些哲学道理呢?其实刚才我们介绍了其中一种,那就是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道理。除了生死以外,其他的都参透了。

有一天,王阳明在半夜之中忽然惊醒,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叨着一堆话,把宿舍里的朋友们差点给吓傻了。原来王阳明在大半夜做梦的时候,领悟到了朱熹格物致知的真谛。这也是龙场悟道的成果。

其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在心中。过去王阳明一直格物,把重点放在了具体事物上,却忽略了本心。因此不光格不出个名堂来,反而容易焦躁不安。

可是现在他明白了,一切都要从内心出发,心就是理,存天理就是要把心放在第一位。可是真正能领悟到心底所思所想的人并不多,因此王阳明的弟子们,都跟着他一起打坐,搞得俩屁股都是湿疹。

四、平定宁王叛乱,让王阳明悟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道理。

王阳明龙场悟道以后,这脑袋瓜子就跟买了外挂一样,想啥问题一下子就通透了。此后王阳明无论是做小知县也好,做大巡抚也罢,亦或是成为布衣也未尝不可,他始终都觉得内心没有波澜,而且这一路走来,他从来没有停止思考。

直到有一天,48岁的王阳明遭遇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这事儿可把皇帝朱厚照高兴坏了,这个贪玩的皇帝正愁无聊呢,有御驾亲征的机会多好啊!

结果朱厚照走到半道上,王阳明的捷报就传来了。他凭借自身的机智,居然只身平定了朱宸濠的叛乱,这可让天下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了。唯一不高兴的可能就是朱厚照了,毕竟扫了他的兴致。

王阳明还没等来封赏,就被人家诬告为木偶反,差点被朱厚照给剁了。经历了这场事变以后,王阳明终于又有了心得体会,那就是他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知行合一是告诉我们,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去做。根据自己思考的深度,去做相应的事情。这样思考出来的东西才有价值。

致良知则是更高一层次的知行合一。因为知在不同人看来,有好有坏,致良知就是要分清孰优孰劣,孰好孰坏,孰是孰非后,再去根据你的思考去做事。

总结:心学的关键在心。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概括起来有这么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什么意思呢?具体来说就是人的心内本来是干净的,没有善恶之分。可是意念稍微动摇了一下,善恶也就跟着来了。人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可以区分善恶的能力,这便是良知。

最后王阳明还参透了当初朱熹的格物论,他终于明白作为一个人,应该通过实践活动,去不断壮大自己的内心,懂得善恶之分以后,做善事不做恶事,从而达到真正的格物境界。

难怪那么多大咖崇拜王阳明,因为他是个不避世的理学大师。自古以来学问高的人,有很多都曲高和寡,从而避世山林。比如说水镜先生、庞德公等人。

可是偏偏还是有那种学问又高,又愿意出来做事的人,比如说诸葛亮、庞统这类人。王阳明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他的论调,让后来人找到了在社会拼搏向上的精神动力!这种动力源泉心学,堪称中华文化瑰宝。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王阳明全集》、《传习录》

读王阳明的作品,还是要从《知行合一》和《传习录》入手,原汁原味,自己体会,体会多少?全看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