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汉族岁时娱乐活动。流行较广,苏北等地较盛,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晚举行,也有在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日晚举行的。河灯用彩色纸糊成.精巧玲珑,形状各异,装上蜡烛,置于木板或所制作的船形物上,将其浮于河水之上,任其随波逐流,五光十色,煞是好看。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8月22日,在暑气将退,凉意渐渐袭来的日子里,中元节,民间俗称为“七月半”就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说到中元节,不少人可能要倒吸一口冷气。一句俗语“七月半、鬼乱蹿”,给这个节日镀上了一层阴森可怕的底色。但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元节也曾是个热闹游玩的节日,古时人们夜游出行、放河灯、祈丰收……这个节日,不仅是中国传统祭祖的日子之一,其文化核心更是敬祖尽孝。
放河灯(图源网络)
在这一天,追思逝去的先人,适逢小秋农作物收获,人们就把丰收的喜悦一同与祖先分享。旧时民间还相信,祖先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这个节日能延绵至今,也是因为缅怀先人、追念前贤的情感。
秋尝祭祖 “敬祖尽孝”的文化内核
据悉,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其产生的原因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指古代天子与诸侯于秋季举行的宗庙之祭。《周礼·春官·司尊彝》有载:“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
而在汉代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四祭》中,也能看到相关记载:“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从文献来看,秋尝祭祖逐渐发展到民间,不再是天子诸侯之事。而“七月半”恰逢农历孟秋七月,此时作物成熟,古人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同时,古代民间也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而“七月半”时节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东京梦华录》有载:“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从中能够看到,“七月半”阐扬的是怀念祖先的孝道。
《东京梦华录》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道教的说法。“秋尝”祭祖的时间并不一定是在七月十五,后来由于佛教和道教的介入,才固定在这一天。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个节日融合了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并逐渐兴盛。
放河灯、赏月景……古代中元节热闹非凡
“西湖七月半……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在晚明文人张岱所著的散文《西湖七月半》中,能够看到当时节庆的盛况。七月半游湖之人千千万万,月圆之际人们赏月观景,好不热闹。
中元节还有放河灯的习俗,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在古代中元之夜,放河灯的盛况更是空前。明代古籍《帝京景物略·春场》有载:“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清代潘荣陛所著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元》也写道:“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在清人庞垲所著的一诗中,也能看到在中元之日,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虽经过岁月变迁,当下的中元节已不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一般为众人所知,但在这一天,人们追思前贤、缅怀祖先,仍能看到“敬祖尽孝”的文化内核,在当代延绵不绝。
元 颜庚 《钟馗嫁妹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互动编辑 曹蕾
2月14日,“壹粉00163525”向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发来情报,昨日,济南平阴县翟庄古渡口河灯节在黄河边拉开大幕,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敲锣打鼓、排舞蹈、做河灯,忙得不亦乐乎。
2022年平阴县黄河河灯文化艺术节,现场男女老少站成一排,将一盏盏河灯从摆放处传递到黄河岸边,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入黄河水中。“人们在河边放荷花灯祈福祝愿,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平安吉祥,幸福永远。”情报员说。
据了解,放河灯也叫荷花灯,传承自中国民间彩灯艺术,是华夏文明多年以来的传统习俗。平阴县翟庄村放河灯活动历时悠久,自清始就有此项习俗,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
恭喜以上情报获得今日最佳情报,“壹粉00163525”将获得由情报站工作人员发出的5元红包奖励!一起用镜头记录、捕捉身边的美好吧!
【参与方式】下载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在情报站发帖+文字/图片或视频上传即可。找记者,上壹点!快来@在线记者吧~
忆放河灯二首
一
青芦遮岸小波澄,
润腑荷香感不胜。
明月在天星在水,
有人清夜放河灯。
二
红香烛焰望中微,
独立深宵久忘归。
检点别来烟水梦,
清风明月不相违。
关于作者
郭宝国
河北省作协会员,安新作协副主席、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半亩塘诗社理事。
创作者言:诗抒怀抱,诗写生活,以诗会友。
读诗小知识
放河灯,亦称放荷灯、渔灯会,是淀区渔民祈求吉祥的传统习俗。雄安新区民俗活动丰富多彩,除了放河灯还有高跷技艺表演等,你知道吗?
安新县邵氏高跷表演现场。王京卓 摄
白洋淀永生高跷艺术团成立于1922年,高跷演员把蛇行、空翻、倒立这些街舞动作“嫁接”到了传统高跷上,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高跷街舞”,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深受百姓喜欢。
我想去放河灯,带去我对妈妈的思念。
妈妈给我做好吃的晚饭,妈妈给我洗好我的衣服,妈妈拿着抹布在收拾屋子,妈妈呆呆地站在门前,望着远方--我知道她在等我回家。
我想去放河灯,带去我对爸爸的怀念。
爸爸拿着铁皮水壶在浇菜园子,爸爸干完活抽着烟看着院里的果树,爸爸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他喘着粗气坐在火炕边上看电视,妈妈去世后爸爸流着泪向我诉说关于妈妈的事情。
我想去放河灯,带去我对哥哥的想念。
我看到哥哥骑着二八自行车带着我在马路上飞一样的穿梭,我看到哥哥流着满头汗在野外割草,我看到哥哥蹬着人力三轮车载着客人在费力的上坡,我看到他酒精中毒后的胡言乱语,我看到他喝了最后一口酒后带着满腹遗憾离开了他并不喜欢的世界。
我想去放河灯,带去我对爷爷奶奶的挂念。
爷爷永远不说话,他的目光总是那台黑白电视机。奶奶踮着小脚和别的老太太在闲聊。
我想去放河灯,带去我对外公外婆的惦念。
姥爷永远在发火,姥姥永远在忙碌。姥爷只有在喝酒的时候不发火,姥姥只有在炉灶前生火的时候才不忙碌。姥爷喝完最后一杯酒,发了最后一通火才离去,姥姥给孙女织完最后一件毛衣,才算忙完了这一直忙碌的一生。
曾经在梦中看到妈妈站在我的床边静静的看着我,似乎说着什么话,我却再也听不见。听不见妈妈的唠叨,也听不见妈妈的思念。
看见儿子尽情跑跳的时候,总是想起小时候依偎在父亲的腿边,抬起头看着高大的父亲;如果此时他还活着,他一定在拉着孙子的手遛弯,父亲的手很大,似乎握着全世界。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