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豆面 豆苗

发布时间:2024-05-30 07:22:44作者:孤单的城来源:网友整理

豆面 豆苗

本文目录一览:

俗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什么意思?许多人深有体会!

如今的我们生活过得更好了,可是相较过去而言,我们却又丢失了一些东西。从小我们被教育,做人要善良,对人要真诚。可是长大后,当我以真诚待人时,换来的却是无尽的伤害!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的事,老人摔倒,好心人去扶,却反被老人家属要求赔偿,这样的事不在少数,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总有人利用我们的善良将我们伤的遍体鳞伤。

民间有一俗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句话道尽了人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快要饿死时,你给他一斗米,他会对你感恩,若你给了他一担米,他就会抱怨你为什么不能给的更多点,反而会因此对你心怀不满。也可以理解为在一个人危难时,你给他一点帮助,他都会感恩戴德,但是如果你给他的帮助太多,让他渐渐养成依赖时,如果你突然停止帮助,他就会对你心怀忌恨。我们因为善良,所以施以援手,但是要知道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就拿现在的娱乐圈来说,有的明星酬劳很高,但是无论挣了多少,怎样处理这些钱,这都是人家自己的事,我们都不过是吃瓜群众,可是总有一些人喜欢道德绑架,认为他们赚了那么多钱就该掏出一部分做慈善,可是凭什么呢?要不要做慈善不该是由自己决定的吗?为什么要受到他人的逼迫啊!还有就是有的人会将父母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父母生养我们已是大恩,当我们长大了,应该想着如何去孝顺他们。父母心疼子女,想帮他们分担一些,所以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帮子女带孩子,可是总有些人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父母若是不愿帮忙带孩子就会心生不满,可是父母已经为自己奔波半生,那为什么他们就不能选择自己年老后的生活方式呢?我们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更要学会感恩。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相互帮助是很平常的事。朋友有难,我们伸出援手拉他一把,乃是道义,帮完之后,功成身退,亦是本分,但是切记过犹不及,他人的命运自由他人自己去把握,我们无需过多插手,帮助要有个限度。我们的善良要有点锋芒,对于那些不知感恩,反而将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的朋友,趁早远离,当然,自己也要做知恩感恩的人。了解更多民间俗语,请关注颠覆历史,带你领略俗语的魅力,感受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

豆面

前几天,我和侉侉去薛家湾办事,顺便去农贸市场转了一圈,期间看到一个圪蹴在农贸市场大门口的老汉在卖手擀豆面。期间不时地有当地亲亲们过来你五把,他十把地在买豆面。不难看出,这些人都是常客,吃豆面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舌尖上忘不了的情怀。我急了,把剩下的半箱子豆面全部买断了,总共是24把子,每把子2元,花了48元。

下午,我在群里晒了晒买好的豆面,不想到有好多人想要。于是,第二天就又去那个农贸市场去买豆面,碰到的是另一个老汉在卖豆面。我问他,昨天那个卖豆面的老汉怎么没过来?他告诉我:“昨天卖完了,新的豆面还没有擀出来了,隔一天上来卖一次。”这样我又把这个老汉剩下的豆面全部买了。回到呼市分别给亲人、邻居和同事每家送了十把子,图的就是吃一个稀罕、绿色和健康。

俗言说:“油荞面,醋豆面。”这意思告诉人们,吃荞面得油大些、肉多些,我的印象猪肉羊肉臊子都可以。吃豆面当然就离不了老陈醋了。有人说,豆面煮好捞出来后,放点儿炝锅、辣椒和葱花就很好吃了。其实不然,那是过去在少吃没穿的年代,人们创造的最佳标配,其实还是肉臊子豆面好吃。

我们家祖上是从陕北老神木走西口来到伊盟梁外地区,因此,记忆中父亲最喜欢的食物还是羊肉、豆面、荞面和山药糜米焖饭这些五谷杂粮,可以说是一辈子痴心不改。我们也在潜移默化地从小吸取了这些食物的精华,到了如今这个岁数了,越是发现这些食物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口感味觉之中了,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我们有一个本家老姑姑擀豆面擀的最好了,每一次她来我们家都要给父亲带来她亲自擀的豆面。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她和老姑父来呼市到我们家走串,拿出她老人家擀的豆面,父亲见后脸上露出了一种久违的天真渴望,忙着让母亲给他赶快煮一碗。一边吃一边说:“擀好了,薄薄的,真筋道。”那时父亲已经是如今我这个年龄58岁了。说起来老姑父还是父亲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听父亲说,解放初期的1950年,父亲还在包头上师范学校,暑假开学准备背着两张羊羔子皮做学费,在大树湾黄河渡口准备去包头上学。这时一个人走过来问他是不是姓杜?说咱们是亲家,接着问你想参加工作不?那个时候,老姑父已经是达拉特旗记不清楚是几区的区长了,就这样父亲参加了工作。在漫长的工作和生活中,父亲一直对他这个姑姑、姑父有所感恩,姑姑、姑父也以他为骄傲。

有民谣唱道:“长长的豆面软软的糕,想亲亲想成个半吊吊。”这是说豆面和油糕是绝佳的搭配。擀豆面用的原料是豌豆、绿豆、黄豆、黑豆和大豆等,尤其是以豌豆豆面最好。记得过去吃豆面也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吃上的,只有过年,婚丧嫁娶和坐月子的媳妇儿才能吃上豆面,现在看来还是食物短缺,物资匮乏。豆面是很有营养价值的食物,但它有个缺点就是不耐饿,因此也就有了“三十里荞面四十里糕,十里豆面饿断腰”的说法。

我小时候见过人们擀豆面,把家里闹得一泡黄尘,擀豆面的人简直就像是一个面人人。手擀豆面,从和面、擀面以至切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这也是检验一个家庭主妇本事的参照物。豆面所用的面,是纯净的自磨各种豆类面,要细磨细箩,达到精粉标准。所用的工具,是专门制作的。擀面杖有五尺长,案板有尺五宽、七尺多长,需各备有一块儿大油布和摆放面条的茭秆箅子。切面刀长二尺、宽三寸,如同方头小铡刀。擀面时,要关门闭窗,防止风吹雨淋。

对和面的要求是,硬硬实实,不能软了。擀面的动作,吃力而麻利,快速而匀称,一拉一擀,“唰唰咚咚”的响声,尚有一种悦耳的节奏感。因此,看擀面是一种享受,吃这种手擀面更是一种享受。不过现在想亲眼看一看擀豆面的情景再现,那也是一种奢侈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