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钟离牧三国杀 钟离牧让稻

发布时间:2024-05-30 11:24:32作者:心软是病来源:网络

钟离牧三国杀 钟离牧让稻

本文目录一览: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钟离牧篇——东吴末期的边疆柱石

三国良将系列之钟离牧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要讲的恐怕是系列文章中最冷门的一位东吴将领,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未被提及,又因为活跃在三国末期,如果不是对三国历史特别有兴趣的朋友应该对此人都很陌生。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钟离牧,名字陌生没关系,我提一下在《三国志》中与他合传的其他人,您大概就知道钟离牧在东吴的地位了——贺齐、吕岱、全琮、周鲂,再加上钟离牧,这五人合为一传。其他四人笔者都已经开篇讲过,今天就来聊聊这最后一位的故事。

钟离牧重大事件之一——古人之风

钟离牧(生卒年不详),字子干,会稽郡山阴县人,是东汉初年名士钟离意的七世孙。钟离意是东汉初年的孝廉,官至尚书仆射,后因主动替属下承担过错而被外调至鲁国担任丞相,相当于一郡之太守。钟离牧的父亲钟离绪官至楼船都尉,是太守部下的主要武将,钟离牧的哥哥钟离骃则为上计吏,负责统计汇总郡内的粮食产量、税赋多少、人口数量等内政各方面主要数据的官员。

可以说钟离氏不算豪门望族,但在会稽郡内也小有名望。钟离骃年少时与同郡的谢赞、吴郡顾谭齐名,都是远近皆知的青年才俊。谢赞史料不详,但顾谭来头可不小,他是东吴丞相顾雍之孙,其父顾邵亦颇受孙权重用但早亡,顾谭在祖父顾雍去世后直接以太常、录尚书事身份接替了顾雍。所以钟离骃是当时公认的明日之星。

当时年纪尚幼的钟离牧可能发育迟缓,并不善于言辞,加上有个名士兄长,对比之下当地人都戏称钟离牧为“迟讷”,是个反应迟钝的傻小子。钟离骃却常常对别人说:“我弟弟以后一定会胜过我,你们可别瞧不起他。”其他人只认为这是做兄长的维护弟弟,都没人相信。当然从后续历史来看,可能钟离骃确实发现了钟离牧的优秀潜质。

年幼时钟离牧被人认为愚钝,而他扬名的方式也与其性格有关,用更加褒义的词语来形容则是“古人之风”。

少年的钟离牧曾在永兴县暂居,亲自开垦了二十亩稻田地。稻子成熟时,突然跑出来一个当地人声称这块土地是他的。这事明摆着是讹人,从开垦荒地到种植水稻,这么长的时间里不来认领,等到要收割时突然来索取,显然居心不良。钟离牧却也不争辩,只平淡地说了句:“我本来以为是没人要的荒地,才把这里开垦了。”然后就把水稻收割好交给了来人。

但是,钟离牧又不是真正的农民,好歹是士家子弟,父兄都在郡里做官,当地县长可不敢怠慢。听说此事的县长赶紧派人把那个县民抓进监狱,准备按律惩罚,钟离牧却为县民求情。

县长说道:“您效仿古人美德,愿意做仁义之事是不错;但我的职责是为民做主,理应申明法律以维护秩序,怎能因为您个人的意愿而损害国法的威严?”

钟离牧回应道:“这里还是会稽郡境内,我是因为您的邀请才搬过来住的。可如今您仅因为一点稻米便要杀人,我还怎么在这里继续住下去?”

《三国志·钟离牧传》载:牧曰:“此是郡界,缘君意顾,故来暂住。今以少稻而杀此民,何心复留?”遂出装,还山阴,长自往止之,为释系民。民惭惧,率妻子舂所取稻得六十斛米,送还牧,牧闭门不受。

钟离牧很生气,立刻收拾行李准备回山阴家中。县长不敢得罪他,亲自上门劝止,并立即释放了那个贪图便宜的县民。县民自觉惭愧,带着那些水稻舂好的六十斛米,全都送还给钟离牧,但钟离牧闭门不收。县民没办法,就把这些米放在了钟离牧家门口的路边,谁也不敢拿。通过这件事钟离牧名声传开,赢得了许多声望。

这件事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是一件无可争议的道德之举。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槽点很多,比如县长要依法办事,钟离牧非要求将其释放,而不是减轻惩罚,确实让县长很难办。县长起初不同意,钟离牧立马搬出名士的架子,毫不留面子地直指“我当初是你请来才答应暂住的”,情况虽然如此,可这种话已经蛮不讲理,依仗的是自家在本郡的势力而不是讲道理。再者,县民自感惭愧而把米全部送还,钟离牧拒不接受。先把人救出来又拒不接受对方的道歉或回报,而且长期让稻米晾在路边,不管钟离牧怎么想的,那位县民肯定从此以后都笼罩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

东晋著名史学家徐众就对此事提出过批评,“今牧犯而不校,还而不取,可以为难矣,未得为仁让也。夫圣人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而牧欲以德报怨,非也。”意思是钟离牧让对方犯了错却未受惩罚,主动归还也不收取,这是让对方为难,不是仁德退让之举。孔子主张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而钟离牧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表面看很仁义,实质上完全不仁义,是把对方架在火上烤的行为。

当然,会想到这么深层次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只会关注到钟离牧“以德报怨”,水稻被夺也不争,还帮助对方脱罪,这不是仁义,什么是仁义?

不管怎样,钟离牧的行为让他在当地出了名,对他今后步入仕途是极大的帮助。

钟离牧重大事件之二——屡定山贼,恩威并施

后来钟离牧入朝成为郎中,也就是朝廷高级官员的助手。赤乌五年(242),钟离牧补缺太子辅义都尉,后出任南海郡太守。

当时在高凉县有个叫仍弩的山贼首领聚众作乱,掳掠附近百姓。钟离牧作为南海太守,带兵越界进入高凉县所在的合浦郡讨伐,仅用十几天便平定。不过钟离牧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真正的目标其实在他所管辖的南海郡境内。当时南海揭阳县有个贼帅叫曾夏,聚众数千人,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山大王,因为这里地处偏僻,东吴朝廷也难以调动大规模军队远道而来,所以之前的当地太守也没什么办法。

钟离牧跨境破贼的举动意在立威,连邻郡的山贼都敢打,本郡的还会放着不管?然而钟离牧更加高明,携得胜之军凯旋后立即派使者去安抚曾夏,表示只要他们愿意投降,以前的不法行为既往不咎。曾夏很受震动,率众归顺重新做起百姓。

《会稽典录》载:始兴太守羊衜与太常滕胤书曰:“锺离子干吾昔知之不熟,定见其在南海,威恩部伍,智勇分明,加操行清纯,有古人之风。”

这段话评价钟离牧有古人之风,结合他年少时的种种行为,可见他确实就是这样做事的人,可能有时德行上过于拘泥古风,但从他做太守期间恩威并施赏罚分明的做法,还是值得高度评价。

赤乌九年(246),钟离牧因身体患病而辞去南海太守,回到建业,担任丞相长史,后又升为中书令。期间建安、鄱阳、新都三郡的山越又发生叛乱,钟离牧作为监军出兵将其讨平,然后从贼军中挑选精锐补充到军队中。钟离牧因功封秦亭侯,拜越骑校尉。

山越

钟离牧重大事件之三——力挽狂澜定武陵

永安六年(263),蜀汉被魏国灭亡。当时武陵郡的五溪蛮夷居住在吴蜀边境地区,东吴朝廷议论纷纷,对于西部边境的这些少数民族部落是否会趁机叛乱非常担忧。最后决定以钟离牧为平魏将军、武陵太守前往镇抚。

果不其然,魏国派出汉葭县长郭纯为武陵太守,带领一些涪陵百姓由原蜀地进入武陵,驻扎于赤沙,招揽五溪蛮各部落投魏。有些部落被煽动起来,响应郭纯的命令进攻酉阳县。消息传来,郡内一片恐慌。

钟离牧召集部下开会商议对策,众人都认为,目前蛮夷叛军还在山区,易守难攻不便征剿,而且出兵有促使其他部落聚集起来对抗朝廷的风险。应该按兵不动,并派使者前去安抚慰劳。

钟离牧当即表示:“不对。现在不光是部落叛乱,而是有外敌入侵诱导当地人,我们必须趁其根基未稳时迅速出击,这是救火贵速的道理。”于是钟离牧下令集结部队准备出发,郡内官员再有非议者军法处置。下属们不敢再多说,抚夷将军高尚还有不同意见,劝道:“当年潘太常督兵五万之众,花费数年才讨平五溪蛮。何况当时蜀汉还作为盟友存在,许多部落也支持东吴。如今外既无盟友,内又有魏军入境,而您手中只有三千兵力,孤军深入风险太大了。”

一向人称古人之风的钟离牧这时却当机立断:“非常之事,何得循旧?”立即带兵出发,沿着山间小路日夜兼程行军两千里直抵边境,向叛乱的部落发起突然袭击,斩首一千余,击退了魏国的武陵太守郭纯,以迅雷之势平定叛乱。

对于上面提到的潘太常领兵五万平定五溪蛮一事,在潘浚篇已有介绍,就像高尚所言,当年西边是盟友,魏国也并未进攻,潘浚还带着五万大军历尽艰辛才平定五溪蛮,钟离牧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兵力只有三千,简直自寻死路。但是钟离牧的果敢最终成功了,所有人都认为东吴会接受现实,钟离牧正是抓住这一心理出其不意,趁魏国立足未稳而将其赶出了武陵。

看起来钟离牧品行尚古,做事可一点不古板。钟离牧因此功升迁公安督、扬武将军,封都乡侯。不久改任濡须督。

钟离牧重大事件之四——锋芒暗淡濡须督

濡须督这个职位非常重要,有多位东吴名将曾担任此职。只是钟离牧这时面对的局势与此前大有不同,蜀汉已灭亡,东吴已被魏晋包围,而且经过多年内斗,东吴朝野都不再有强烈的进取心。

钟离牧在濡须治军,认为完全有机会北伐,但东吴政局太复杂,即便有良策,也不敢轻易表露。在《会稽典录》中有一大段记载,钟离牧与好友侍中朱育在酒宴上的谈话,可谓大倒苦水。其中有几句话很重要:“大皇帝(孙权)时,陆丞相讨伐鄱阳,我手里只有两千兵;潘太常讨伐武陵有五万人,而我讨武陵只有三千兵。可结果呢,却惹来朝廷非议,把我遗弃在那里,还命令沿江各路都督不准发兵支援我。多亏老天保佑,我才全身而退。如果我现在再轻易把进兵策略向朝廷陈述,恐怕我又将被人陷害啊!”

《会稽典录》载:牧曰:“向使吾不料时度宜,苟有所陈,至见委以事,不足兵势,终有败绩之患,何无不成之有?”

史料原文非常长,这里节选最后一句。钟离牧的意思是,假如我不审时度势低调做人,一旦我把北伐方略向朝廷建言,结果肯定是朝廷委任我出兵,但又不给我足够的支持,最终结局是兵力不足而失败,然后就有人追究责任来打击我。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钟离牧所言不虚。自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开始直至东吴灭亡,东吴内部的君臣之间、各派大臣之间甚至后宫与官员之间等等各种矛盾就未曾间断,到后期连续出现几位德不配位的权臣,进一步恶化了东吴统治阶层的裂痕。官员们主要经历都放在勾心斗角上,重要岗位的人员都是士家大族裙带关系,有能力的人要么卷入纷争像陆逊、全琮等人,要么像钟离牧委曲求全,不敢再出风头。

钟离牧在濡须平淡地渡过一段时光,又被调回武陵,以前将军、假节的身份领武陵太守继续镇守西部边境。钟离牧最终死于任上,因为平日得来的钱财都分给了将士们,去世时家里没有余财,百姓与士兵都非常怀念他。其子钟离祎承嗣,接替其父领兵。

钟离牧不仅道德上追求与古人看齐,为将时深谙用兵之道,正是他的当机立断挽救了东吴西部没有崩溃。而从后续记载来看,钟离牧内心很有建功立业的想法,然而面对东吴内部纷乱的政局,他非常不得志。钟离牧并非出身名门,而他又为人端正,这在东吴后期决定了他的职业生涯上限不会太高。所以,他的理想抱负注定无法实现。一个道德上追求极高的人,最终却被逼成畏首畏尾以保全自身的人。这样的东吴,灭亡已经是定局。

东吴后期将领钟离牧到这就讲完了,按照计划,东吴阵营还有最后一位名将要讲,此人在正史上地位相当高,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话敬请点赞关注吧,同时也欢迎翻阅往期三国人物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钟离牧,垦荒田而让稻,县长召民系狱,一尚德,一执法,弘...

每天一个历史因果故事:中犁木。

中犁木就是汉中里的,中犁木是牧羊的木,中犁木少居永兴,公子耕垦田,种稻二十余亩,临熟县民任之。木曰:本以天荒,故垦之而随稻,欲之县长文之,招民细玉,玉神以法木,利就之,民乃豁免。

随冲稻米得六十胡,环木木不受民殊,至道旁莫有曲折,由此得名千南海太守,丰都香侯。中犁木,名士中犁木年轻的时候住在永兴,永兴是哪?现在是浙江杭州萧山区这一块,他自己啃田,当时战乱有荒田,他啃了田种稻,种了二十亩的稻田。

稻田要稻子要熟的时候,县里的县民过来有人说这个地是我的,对我的,这个道子当然得给我,这时候种一幕就说本来是个荒田,所以把它开垦种上稻谷,既然是你的,那就给你,连田园稻子都给县民了。

这边县长听到了,昭明细知现场停留把县名逮过来,把他关到监狱里,要处罚他。为什么处罚他?古代农业社会,农耕非常重要,有些荒地政府是鼓励一起开荒的,长期包荒的地不种,谁种了算谁的,所以想要就要绳之以法,对县民。

中犁木尽这力救者就是很大的,尽很大的力把县民救下来了,而县民没被处罚,没做监狱。冲稻米得六十胡,环木,六十胡多说点六十胡,胡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在唐朝之前一胡就是一十,一十就是十斗,湿度是一百二十斤,一百二十斤得了六十胡,七千二百斤种了二十亩地。

当时这是正式记载,种了二十亩地得了七千斤,二十多亩地也是看当时的社会产量,丰收一亩地好产三百五十斤左右,二十亩地三百五十斤是七千斤,二十多亩地三四百斤左右,可见古代为什么人珍惜粮食,古代确实产量比较低一些,把稻谷收下来,收了七千多斤稻,大米。

县民就来把米给中犁木,中犁木不收,不要,还是给县民,县民野兽感化是把米放到哪里?放到钟犁木家门口的大路上,大路旁边就放在门口,米在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取,当时道德是可以教化的,现在没自己都说,别说放到道边了,不看着也不行,家里地里东西还有人偷道德的滑坡,这是不能否认现实,天天唱高调,人道德品质多高。那瞎扯,你自己信吗?这现在人的道德品质和古人一比差远了。

然后钟离木因此名声很好,后来迁南海太守当高官了,封诸乡侯封侯了。这个就是有大德人必有大魏。这个有个正有个评论,木质无争三昧,故千秋景仰。然倘无县长昭明细玉必顽耕不化者,未必能一时回心。这个墓,这个众里墓,无争三昧就是跟别人没有争,值得人千求敬仰。

但是如果没有县长把这个县民逮起来,要让他坐牢,那么这个民这个顽耿不化者就是冥顽不化的人,未必能够历史回信回心可能没那么快。故古人云:绳之以法,法力则之恩。狗国法不利则无赖者切以掠夺而自明得意也。知恩文乎哉,故木与县长以尚德,一知法食两得之。

若古人说绳之以法,连我做律师的这个绳之一法什么古代这个绳,为什么叫绳?绳它这个计量单位用绳来量这个东西,直绳代表的是直的意思,不弯曲,就是说你执法要公正,要公平。你看你这个执法,你这个法立了以后,法怎么立的不是写到条纹上,不是写到对你法立是在哪里?在你公证上,让老百姓相信这个公正,所以这个法就立了。

你条纹写的很多,这个法律你都老百姓都不相信你,你这个法立不起来叫公正,说你这个法律就知恩,知道你很公正,但知道你很公正,相信这个法律,但是你这个他犯了错,法律没有处罚他他就知恩,有法有恩。

如果国法不利,那个国法如果不利不利怎么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则无赖者且以掠夺而自明得意这个无赖人占了便宜你看,占了便宜了,我也没受处罚,大伙都会变成无赖。也就是现在为什么人倒了服不服,这个服不服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是法不利,你否认他讹你,他讹你呢。

这个时候那个法立起来了才好,这个法倒了不立,就是那个为什么这几十年这个这么厉害,就是那个彭于晏是吧,那个案子不管他是真状假状,你这个司法要立起来,但是那个是那个案子的判决让司法倒了一地,没人敢扶了,认为说你不撞他,你能扶他吗?你看那以后谁还敢扶人,是吧?

昨天有人确实有人捣乱捣乱讹你讹你能讹着钱,就是法不利的,就是法不利会造成很严重的结果,法越不利打官司的越多,为什么呢他不相信你,是吧?你一审判了不行二审二审判了不能再审,不行再给你跟头轱辘往下折腾,法力定了就完。

大伙都相信一审就结束了,都都服,现在不是,现在还有进步的空间,这个法不能让善人吃亏而无赖得利,这是个根本的原则,这个原则又颠倒了,那你这个社会就没道德,就就就会有各种的乱象出现。

钟离木与县长,钟离木尚德性谦让,县长秉公执法,两个在一块,好,这个效果就非常好,这个公正是人底线。现在你说这个司法官,司这个这个从古到今我看这个考验一个司法官或者一个官员最大的就是谁他有道德,而不是发条背的多,多好。也不是说各种虚假的考核,那个东西,这评判有道德,有道德你就公正,你怕报应,没道德了,那就什么也别说了,你看是吧?打开一个法官,搜出多少钱来,要命这才是要命。

你这河里的水浑点不要紧,源头要污染了,那需要大清洗,需要大的水量才能改变,需要下大力气改变,一个是尚德,一个是施法,法律要公正,信仰,对道德的信仰要坚固,这个社会就是大同世界和谐社会。

钟离牧:每位郡守都不容小觑

由来牧守重,英俊得荐延。汉末战乱频仍,不提群雄割据阶段,哪怕到了魏国、季汉、吴国鼎立的时期,他们各自境内都有叛乱,贼寇遍地。本篇要聊的是钟离牧,字子幹gàn。

钟离牧是扬州会稽郡山阴人,他的同乡有:谢夫人、阚泽、丁览、丁固、朱育、贺齐、贺邵、黄龙罗、周勃等人,既然身处扬州境内这些人也大多都在吴国阵营中,只有黄龙罗、周勃这两位是山阴贼寇。虽然卢植的表字也是“子干”,但钟离牧和他似乎没有产生交集的机会。

钟离牧是钟离意的后人,他的父亲钟离绪担任过楼船都尉,兄长钟离骃yīn担任过上计吏,这都不是什么显赫的职务,但好歹世代为官。钟离骃年少时就与谢赞、顾谭齐名,而钟离牧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人物,换句话说他在小时候并不被人看好,甚至当时人们认为他比较木讷迟钝。

但是哥哥钟离骃对钟离牧还是很有信心的,他经常对别人说“钟离牧一定会超过我的,不能轻视他哦”,但是听到这一说法的人都不以为然。钟离牧的性格比较宽仁,他年少时在永兴种了20多亩地,稻田临近成熟的时候有人跑来说这是自己家的地,钟离牧也没过多计较“本来以为这是块荒地,所以我才开垦的”,随后钟离牧就连粮食都没收就走了。

钟离牧不计较不代表所有人都当作无事发生,永兴县长听说这事后,直接把抢夺钟离牧田地的县民抓起来了,钟离牧还特地跑去求情。这让县长挺为难的,他本来打算把犯错的县民绳之以法,他就问钟离牧是不是想效法当年的承宫,钟离牧表示自己就是不想因为一点粮食害人丧命。

随后钟离牧就打算返回山阴县了,但永兴县长特地跑去阻止,还将收系的县民放了出来,县民出来后坚决要把稻米送还给钟离牧,虽然钟离牧不开门,但米就放在他家门口也没人去偷拿,至此钟离牧收获了一定名声。

赤乌五年(242年),钟离牧出仕吴国,从郎中一路升到了南海太守。每一位站得住的太守都有其过人之处,钟离牧也不例外,他在任上平定了高凉贼的叛乱,又让作乱十余年的揭阳贼弃暗投明。为此羊衟dào特地写信给滕胤téng yìn夸赞钟离牧,认定钟离牧能恩威并施且智勇双全,不过钟离牧在南海太守任上只坚持了4年就因病辞官了。

等钟离牧返回朝中,他被任用为丞相长史,此后迁任中书令。当建安、鄱阳、新都三郡有贼寇作乱时,朝廷派人征讨时钟离牧作为监军使者也在军中,凯旋归来后就凭功被封为越骑校尉。

永安六年(263年),武陵五溪蛮又开始作乱,这时魏国任命了一个武陵太守郭纯,吴国这边让钟离牧去担任武陵太守。郭纯暗地里煽动武陵蛮作乱,而这时钟离牧中只有3000兵马,郡中官吏都觉得应该以安抚为主,但钟离牧坚定地认为应该迅速扑灭这次叛乱,领兵辗转千里后终于让武陵蛮消停了。

接下来钟离牧又被调任公安督、濡须督,能出现在这些位置也说明朝廷比较信任钟离牧。钟离牧在濡须督任上还琢磨着主动向魏国发起进攻,但是钟离牧又不敢主动提,就在私下与同乡朱育抱怨,他认为孙权在的时候还有进取之心,孙权逝世后朝廷都快把他们忘了,何其悲哀。最终,钟离牧在前将军、武陵太守任上逝世,又一个家无余财者。

钟离牧的子嗣也较为优秀,同样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