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封圣旨,南明,长205厘米、宽30厘米,丝质,贴金轴。现藏南召猿人博物馆。
诰封圣旨
该圣旨是南明永历三年二月南明皇帝封赠贺自镜夫妇的诰封圣旨。通体绣满祥云图案;起首处为织绣的“奉天诰命”四字,竖读,篆书;“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八个字顶格书写,两侧围以两条织绣的的银龙,上下翻滚,动态十足。正文为墨书,楷体。正文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介绍了贺自镜的主要事迹及封其为中大夫的诰命,后半部分介绍了贺自镜妻戴氏品德操守及封其为宜人的诰命;最后落款为永历三年二月,加盖“制诰之宝”玺印。
永历三年二月封贺自镜圣旨起首图
南明永历三年二月封贺自镜圣旨尾部图
古代圣旨为皇帝下发的命令,多由翰林院草拟,内阁大臣审阅后加盖皇帝玺印下发。因出自翰林学士之手,自然文采飞扬,读来朗朗上口、顿挫激扬,然而用典太多,又难免晦涩难懂。现录原文以同诸爱好者共赏。
正文原文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从来策名之士,卓斚自树,标映一时,若夫德及民生,则发祥自远,功在社稷,则食报必隆。尔累封中宪大夫原任陕西按察司副使贺自镜乃兵部职方清史司主事加一级贺康年之父,气概横秋,风标绝俗,擢魁蘃榜,鸿才冠五百之英。被渥花封,荒政活亿千之众。啣纶守郡,黄堂砥不屈之标。捐奉垦田,菜土腾具瞻之咏。迨宪临乎西蜀,琴鹤自随。至御侮於关中,鲸鲵讯扫。有此前徵,宜兴来喆。兹以覃恩,晋赠尔为中大夫。上天报德,流光及乎后人;朝陛酬功,锡类原其所自。教孝之恩既普,作忠之义宜明。
制日,朕观太任胎教,孟母迁居,益信坤德之贞所成綦钜,思齐之美厥係攸隆。尔累封恭人戴氏乃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加一级贺康年之母,温恭淑慎,端一诚庄。弋宜戒勉於鸡鸣,襄治朂成乎凤哕。俭勤备至穆然覃葛之风,教诲式严俨乎断机之训。肆延尔子,克典国枢。兹以覃恩,封尔为淑人。辉煌笄佩益增翟羽之光,烜赫纶章永贲泉台之庆。
永历三年二月
圣旨正文的简单译读:
皇帝上承天命,推广圣德。认为从来投身仕途的人,如果只知自我标榜,只能显名一时,若能德及民生,则能美名传久远。若功在国家,那么朝廷回报也必然更加丰厚。累封为中宪大夫的陕西按察司副使贺自镜乃是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加一级贺康年之父。气慨横秋,风姿卓越,学识渊博,执政有为。灾荒之年采取措施拯救万民,而得到皇帝的赞赏。受命做地方守郡,秉持原则,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堪称为官之典范。在莱州捐出俸禄鼓励垦田,此举万民瞻仰;及至到西蜀任职,只有琴鹤相随,身无长物。关中防御盗贼,迅速安定地方。有这样的作为,其后来者也一定有所作为。现推恩加封贺自镜为中大夫。上天回报有德之人,光彩照耀后世;朝廷酬劳有功之臣,只为弘扬忠义。
皇帝说:我观太任胎教,孟母迁居,更加相信母德高尚,能够成就修身齐家之作为。多次受封的恭人戴氏乃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加一级康年之母,温和娴淑,仪态端庄,严格教育后代,鼓励支持丈夫,勤俭持家,有覃葛之风;教育有方,有孟母之态。现推恩封为淑人,曾其生前身后之荣耀。
圣旨作为皇帝所专有特发的宫廷文牍,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读圣旨就是在读史书。本通圣旨为南明朝廷所发,南明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许多人并不了解这段历史。所谓南明就是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后,明皇室及大臣在南方及西南所建临时政府,史称南明。本文所介绍的圣旨是崇桢帝堂弟朱由榔在云南建都后颁发。朱由榔也曾励精图治,企图中兴大明。因此需要褒奖一批忠勇大臣,以激励臣民士气,此时一生清廉,刚正不阿的贺自镜进入了南明朝廷的视线。
贺自镜,南召县城北漁池村人。曾仕明三朝皇帝,以忠孝、刚正闻名,曾不畏权奸,勇斗阉党。圣旨称赞其为“不屈之标”。贺自镜不但为官清廉,而且十分爱民,慎用刑罚。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家面临危难时,不避刀斧,请缨杀敌,这些在圣旨中都有表述。一位清廉、忠直的大臣跃然“旨”上。通过研读,我们可对明末、清初那个动荡的时代有更多的了解,对王朝的兴衰有更多的思考。
比较研究南召博物馆现存的六道圣旨,其中四通是南明王朝颁赐给南召贺家的诰封圣旨,其他两通是清代圣旨。
1.南明永历三年五月南明永历三年五月追封贺自镜夫妇的圣旨
南明永历三年五月追封贺自镜夫妇的圣旨
南明永历三年五月追封贺自镜夫妇的圣旨(局部)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苏辙论列元封,一时朝野肃然,风望籍籍,虽鲠节之可怀,亦其父洵有以教之也。故庭训有自,則褒德宜隆。尔赠中大夫原任陕西按察司副使贺自镜,乃湖广道监察御使贺康年之父,允文允武壮一国之干城,曰猛曰宽雨吾民之膏液。祥刑绝岛,慈仁不减敦颐;艾贼雄关,抚戢有如辛简。尝照覆盆之枉,爰钟珥笔之英,式榖有方,溯源尤濬。今以覃恩,晋赠尔为通议大夫。丝纶锡类颂孝子之家声,台座生风美良臣之硕画。显褒黄壤,辉奕紫泥。
制曰:欧阳四岁画地教书,孟母三迁守经懋学。自古博硕之才惟胎教,贤母实加赖焉。尔赠淑人戴氏,乃湖广道监察御使贺康年之母。撷芳兰蕙,柔顺昭维则之仪;比德珩璜,绩纺体承乾之象。易殽醑客门多长者嘉言,和胆诲儿家有名贤喆胤。厥母金鱼杖碎,乃男黑豸冠峨。今以覃恩,仍赠尔为淑人。龙章贲泉壤之荣,燕喜衍云仍之祉。
永历三年五月
2.南明永历三年二月封贺康年及其妻的圣旨
南明永历三年二月封贺康年及其妻的圣旨
南明永历三年二月封贺康年及其妻的圣旨局部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 国运当承平之际,首重铨衡事机,值抢攘之秋,尤严枢密。苟得知兵之吏而任之,则运筹制胜克有济焉。是帷幄之克承宜龙章之先贲。尔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加一级贺康年,捧日家声,昂宵国干。蜚英上苑群推八斗之才,制锦衡阳独凛四知之节,盘丝不事噢咻,起残土之遗黎;雉碟屹然版筑,巩危疆之围牧。尤所难者,单骑而入贼巢,解散临蓝巨寇。馨产以招乡寨,集联义兵。弘济时艰,师在中吉。兹以覃恩,授尔阶奉直大夫,锡之诰命。尔其克广德心,大舒壮略。誓兵选将,务成全胜之谋;外攘内安,聿作中兴之盛。尔其懋哉!
一任湖广衡州府衡阳县知县
二任今职
制曰 自古英谊之辟必有忠蓋之臣,繇来喆俊之夫必获贞良之妇。睠中让之名德,宜首锡以恩綸。尔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加一级贺康年妻郭氏,高门毓秀硕士媲休。伴夜读于篝檠,机丝映月。肃晨趋于縏袠,綦缟辞云,唯家人敦中馈之宜,肆君子遂悬弧之志。兹以覃恩,封尔为宜人,锡之诰命。既璋美于副笄,尚慇懃于杂佩。
永历三年二月
3.南明永历三年五月封贺康年圣旨
南明永历三年五月封贺康年奉直大夫圣旨
南明永历三年五月封贺康年奉直大夫圣旨局部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 朕考周官,援有御使之名,战国则皆记事之职,秦、汉为纠察之官,唐封监察御使重行。宋沿唐制,设三院而监察御使隶焉。号为雄职,目为紧官,非得其人鲜克厥称。尔湖广道监察御使贺康年才干砚滴,胸徹壶清。墨授初除,余种柳植花之致;枢曹晋擢,壮佩萤拥蚪之威。既懋勲庸籍司宪席,青囊震肃,笼街载道。风声白笔,抨弹侧陛盈庭;俊采瞋顽,铁面突兀班心。诛楚客之奸,岂顾彼豺党当道;弹新忝之袖,孤雄一隼横秋。叱伛偻如辕下驹,群避易如殿上虎。耻作呈身御使,岂知识面台官,原封奉直大夫,兹以覃恩,仍封尔为奉直大夫,锡之诰命。尚其滤丹沥胆独批径尺之鳞,严气直情恒指触邪之角。永虞朝端无阙,庶几封事日稀。
一任湖广衡州府衡阳县知县
二任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
三任今职
制曰,朝希蹇谔之臣,谁匡君阙,家乏敬规之妇,孰相夫纲。故家箴与朝政共传,贞妇与直臣并重。尔湖广道监察御使贺康年妻郭氏母仪是式,内则夙娴。妇容无取瞪瞪,女餙必期委委。旧怀对月忍令大夫之雉孤飞;新绿盈襜不甘君子之魚独钓。牛衣追念,漆室同悬。原封宜人今以覃恩仍封尔为宜人。折俸助厨,咸谓有人未可玩;敬旦闻鸡,永襄夫子以成名。
永历三年五月
4.清嘉庆二十四年封黄之澜父母诰封圣旨
清嘉庆二十四年封黄之澜父母诰封圣旨
清嘉庆二十四年封黄之澜父母诰封圣旨局部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 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励资敬之忱,聿隆褒奖。尔黄绳宗乃现任四川绥定府渠县知县加四级黄之澜之父,禔躬淳厚,垂声端严。业可开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兹以尔子克襄王事,封尔为奉政大夫,於戏!克承清白之风,嘉兹报政;用慰显扬之志,异以殊荣。
制曰 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凛冰渊之操,教本慈帏。尔余氏乃现任四川绥定府渠县知县加四级黄之澜之母,淑慎其仪,柔嘉维则。宣训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庆泽于门闾,式被自天之宠。兹以尔子克襄王事,赠尔为宜人,於戏。仰酬愿复之恩勉思抚字,载煥丝綸之色允贲幽潜。
四川渠县知县
嘉庆贰拾肆年拾贰月十三日
加四级黄之澜
5.清光绪三十年彭树棠之父母诰封圣旨
清光绪三十年彭树棠之父母诰封圣旨
清光绪三十年彭树棠之父母诰封圣旨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宣猷服采,中朝抒报最之忱;锡类殊恩,休命示酬庸之典。尔彭述乃内阁中书加四级彭树棠之父,令德践修,仪方夙著。诗书启后用章式榖之风,弓冶传家克作教忠之则。兹以覃恩赠尔为奉直大夫,赐之诰命,于戏!笃生杞梓之材功归庭训,丕焕丝纶之色光耀泉台。
制曰:壶教凝祥,懋嘉猷于朝宣,国常有惠,播休命于庭闱。尔薛、张、胡氏乃内阁中书加四级彭树棠之母,勤慎宜家,贤明训后。相夫以顺,含内美于珩璜。鞠子有成,树良材于桢干。茲以覃恩,封赠尔为宜人,於戏!昭茲令美之声荣施勿替,食尔劬劳之报庆典攸隆。
光绪三十年正月十五日
通过如上对比,可以大概了解明清两代圣旨的差异,其主要体现存两个方面:首先明代圣旨是单一的黄色,而清代圣旨为多色,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凡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家属都用多色,级别超高,色彩越丰富。其次,明代圣旨为汉文一种文体,而清代圣旨则是满、汉两种文体对照,汉文从右向左书写,满文从左向右书写,到中间对接处加盖“制诰之宝”满汉两种文体印,其它方面则基本一致。可以说到了明、清,作为圣旨这一特殊文体,其格式已基本固定。
作者简介贾齐超,男,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毕业,现任南召县猿人博物馆馆长,致力于古籍版本方面的研究。
宣聖頌
(宣圣颂)
大哉宣聖
(大哉宣圣)
道德尊崇
(道德尊崇)
維持王化
(维持王化)
斯民是宗
(斯民是宗)
典祀有常
(典祀有常)
精純並隆
(精纯并隆)
神其來格
(神其来格)
於昭聖容
(於昭圣容)
邺仙秋水
译文:唐代李泌双目如秋水,清澈明亮;
邺仙,即唐朝李泌,字长源,七岁能文,张九龄称之为小友。贺之章见之曰:“此稚子目如秋水,必拜卿相。”玄宗驰召之,命与张说观棋。说试之曰:“方若棋局,圆如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皇帝大为高兴。命其家“善视养之”。后来官至宰相,封为邺侯。因其好仙术,故称为邺仙。
宣圣春风
译文:孔子的道德思想,就像春风一样,滋养着万物。
宣圣,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西汉平帝元始元年追尊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人方称孔子为宣圣、宣尼、宣父等。
《尚友录》卷二十二称:“汉武帝谓东方朔曰:孔颜之道德何胜?’方朔曰: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
汉武帝曾经让东方朔评价一下孔子和颜回的德行。东方朔说:“颜渊的德行就像一棵桂树一样,能让一座山都染上香味;孔子的德行就像春风,春风吹过,万物生长。”
#头条创作#
#我要上微头条#
#国学新知识#
#龙文鞭影#
#国学经典#
□ 牛谦才
与府学街相接,紧依汉滨区初级中学(原安康师范)北围墙有条不显眼的窄小陋巷,名曰:黉学巷。巷西口路标赫然标着“红学巷”三个大字。前标的是“洪学巷”。红与洪,都不合规范,实为一讹传讹。
《兴安州志》载:“儒学在文庙西,元(代)至元年间知州唐天骥建,至正十年(1368)达鲁花赤买闾重修。”文庙于明伦堂相依,清代的县学称儒学,明代称伦堂。是教谕掌管全县生员的政教合一机构。文庙即孔庙,孔庙也称黉宫。“黉”释为古时的学校,亦为官学,属科举制度的附庸。它与启蒙教育在家私授或村馆、祠堂里办的私塾有严格的区别。红与洪都与黉沾不上边。
上述的孔庙、伦堂均在老城,即现市群艺馆范围,馆内文安楼后边有一巷子也叫黉学巷。明万历年建新城,孔庙并未迁建,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的122年间,汉水三次淹没旧城,孔庙才不得不迁建新城。准确地说新城孔庙只是保持了老城废圮孔庙的元代建筑风格,尽管孔庙大部分附属建筑遭毁,其主殿尚存。
弄清上述历史,新城黉学巷的历史就理清了。确切地说,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新城孔庙,也就顺理成章地有了黉学巷。不过今天的黉学巷在位置上与旧时有区别。进巷口四十米向北直达黉宫(孔庙)即原老巷子,这也是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府署官员率生员祭祀孔子的正道巷子。1956年孔庙周围由于机关单位建房,黉学北巷就不存在了。人民公社成立初期,城墙开口子,方便社员过往,与今文昌路相接,此段不属原旧巷范围。
黉学巷既然是黉宫的主行道,必然要提及孔庙。明代《坛庙祀典》:孔庙为“正位南向行进学宫。”历代谥号:汉称“褒成宣圣公”,隋称“先师尼父”,唐称“文宣王”,宋称“至圣文宣王”,元称“大成至圣文宣王”,明称“至圣先师”,清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搞批林批孔称“孔老二”,只能算作千古笑料。
大成殿正祀孔子严格按《坛庙祀典》规定:台高三尺,广一丈三尺;龛高一丈二尺;神牌七尺二寸,广四尺;神牌座高一尺二寸,广四尺五寸,红底金书。
依序立位的是孔子的弟子、先儒、地方名宦、乡贤等。乾隆年,朝廷令各地孔庙统一悬挂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匾。
嘉庆年间,入户黉学巷的是岚皋籍祝姓。祝垲,又名爽亭,生于道光六年(1826),道光二十七年(1847),21岁考中进士,曾任大顺广道、长芦盐运使等职,一生著作颇丰,战功获二品顶戴。其弟祝爽濂,生于道光十年(1830),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科拔贡,19岁入国子监。
祝垲7岁能属文,9岁府试摘冠。7岁时,祝垲被父亲驾在肩上到考院(今安师)天生堂投考,考官日:“子骑父作马”,祝垲从容对道:“父盼子成龙”。
祝垲之子嘉庸,亦7岁入考院投考,考官拿来一块纸,说:“你若能从一写到万,把万数容入纸块,准你入考。”纸块仅口杯大,嘉庸提笔:“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道光二十九年(1849)祝嘉庸与其叔父祝爽濂同考己酉科拔贡入国子监,嘉庸任直隶延津县知县,一门三才子,父子两神童,且学位档次高,兴安学署引以为荣很多年。
近现代,小小黉学巷不乏佼佼者。1905年停科举后,宣统元年(1909)己酉生员荆风翔,又名仞千,书法造诣很深,是名噪陕南的书法大家,家里悬荆仞千书法作品,在当时被看作是引以为豪的事。荆著有《安康县乡土志》被以地方志馆藏。
黉学巷的郭治善是年陕西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今安师)高材生。二十一年(1932)代表安康赴西安参加陕西省举办的秋季运动会,获撑杆跳全省第二名,今天看似平常,但在非常封闭,新项目体育竞技尚未传入安康的情况下,当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同时,郭治善的书法是继荆仞千后的又一名流。
郭治善的堂弟郭治贞,是国家的水利专家,享受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待遇,1983年特大洪水,他随总理来安视察灾情,土生土长于黉学巷的郭治贞,未回故居与郭氏兄嫂侄儿晤面,其投身救灾的敬业精神以及因他熟悉故土,为灾后重建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中肯。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