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公解梦

1196年多少岁(1196年)

发布时间:2024-05-26 03:43:52作者:误到人间来源:网友整理

1196年多少岁(1196年)

本文目录一览:

被多次击败的铁木真是如何统一蒙古的?1271年12月23日元朝建立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被多次击败的铁木真是如何统一蒙古的?1271年12月23日:大蒙古国可汗忽必烈下诏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上,完颜洪烈曾经这样评价铁木真:这家伙虚伪狡诈,恐怕将来会成为我们大金国的强敌。

显然,完颜洪烈没有说错。

铁木真之所以统一蒙古成功,其实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结果。

如果单凭打仗,一个扎木合就能打垮铁木真无数次。

但铁木真的政治能力,可以说是蒙古第一。

我们从头来说。

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中,秦始皇对爱将蒙天放说:长城之外,就是危机四伏啊!

以秦始皇之凶悍好战,也对长城之外的蒙古高原感到恐惧。

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面积高达260万平方公里。

除了西北部多山以外,是连绵的丘陵、戈壁地形,平均海拔不过1500米。

蒙古高原的气候恶劣,冬季漫长又严寒,经常出现暴风雪。其中北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30多度,相当可怕,南部地区也有零下十度。

蒙古高原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气温,而是年平均降水量仅不到200毫米。而农耕的最低降水量是不能低于350毫米到400毫米的。以农耕民族的眼光,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地区,毫无价值,不能种地。

不过,蒙古高原也不是不毛之地,它的大部分地区都被草原覆盖,森林覆盖率也有10%。

这样的一个地区,比较适合游牧民族的生存。

这里多说一句古代蒙古人的日常生活。

很多人认为,古代蒙古人整天就是吃烤羊肉、烤牛肉,喝着烈酒,幸福度过一生。

当然不是如此。

蒙古人的主要食物,其实是各种奶制品,他们很少吃肉。

蒙古人的食物分为红食、白食。

所谓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专指牛、羊、马、骆驼的奶制品。在蒙古族看来,白色表示纯洁、吉祥、崇高。鲜奶、酸奶、奶茶、奶酒,都是蒙古族的上等饮品。奶制品不仅用来喝,还能变着花样吃,比如:奶粉、奶糕、奶片、奶酪(奶蛋子)、奶皮子、奶豆腐、奶汁驼髓。

在蒙古人看来,白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牲畜活着,就可以不断挤奶。

至于红食,蒙古语叫“乌兰伊德”,就是各种野生动物以及家畜的肉、血、内脏、骨等。

但是,古代蒙古人放牧的牛羊骆驼的数量有限,不可能整天杀了吃肉。他们平时吃的肉食,多是狩猎而来,而并不是屠宰自己的牲口。

十三世纪曾经出使过元朝的南宋官员彭大雅,在其所著《黑鞑事略》中这样描述他所目睹的当时蒙古草原牧民们的饮食选择:“其食肉而不粒。猎而得者,曰兔、曰鹿、曰野彘、曰顽羊、曰黄羊、曰野马、曰河源之鱼。牧而庖者,以羊为常,牛次之。非大宴,不刑马。火燎者十八九,鼎烹者十二三。其饮,马乳与羊牛酪。其味盐一而已。”

彭大雅认为,蒙古人吃的肉食主要是打猎获得,是野兔、野鹿、野猪、野羊、野马、河鱼等等。屠宰自己的牲口时,首先是杀羊,其次才是杀牛,以烧烤为主,很少煮食。

当时蒙古人很少吃蔬菜,饮食并不健康。

不过,蒙古人也逐步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可以大大减少狩猎和放牧的强度。蒙古人也会用毛皮和牲畜向汉人交换大量粮食,作为稳定的食物来源。

《北虏风俗》一书中有如下记载:蒙古人吃肉“皆半熟,以未熟者耐饥,且养人也。肉之汁即以煮粥,又以烹茶,茶肉味相反,彼亦不忌也。……食肉不用筷,手持肉一大片,半入口中,余以刀切断而食之。用刀之巧与汉民之用筷无异也。蒙古人食兽肉,饮羊酪,其量之多实可骇,一餐羊数斤者,常量也,多者一昼夜食羊一只。又能绝食者数日不见饥色,一旦就食,则一人兼数人之食,至其一人一日之食料,必羊腿一只是为常例。”

意大利传教士约翰·普兰诺·加宾尼的《出使蒙古记》一书中有明白无误的记载:“他们把小米放在水里煮……他们每个人在早晨喝一二杯,白天他们就不再吃东西;不过,在晚上,他们每人都吃一点肉,并且喝肉汤”。普兰诺·加宾尼的记述,在另一位西方传教士鲁不鲁乞写的《游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一路上,在早晨他们给我们一些喝的东西或小米粥。不过,在傍晚,他们经常给我们羊肉(前腿带肩膀肉、排骨)吃,而且可以尽量喝肉汤。”

蒙古人的饮食如此,生活更是可怕。

蒙古草原从来就是流血的战场,各民族时刻都在备战中。

在这里,弱肉强食是唯一的法则,每个男人都必须是战士,女人要么同样作为战士,要么只能选择逆来顺受。

为什么这么说?

在这里,部落之间的互相攻打和吞并,是寻常之事。

一个上百人的部落去攻打另一个上百人的部落,一方一旦战败,不但牲口和财产全部被抢走,男人不是被杀就是沦为奴隶。这种奴隶可不是仆人,而是世世代代的奴隶,永远不可超生。

这些奴隶本质上同牲畜没有什么不同,是蒙古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可以随意杀死,更别说施以各种酷刑和日日艰苦的劳动。至于女奴隶,随时会被主人糟蹋蹂躏,成为发泄的工具。而且这些女奴隶还会被主人随意买卖,一旦失去新鲜感就将她卖掉,往往一生会被多个男主人蹂躏。

所以,对于蒙古男人来说,如果不能战斗也就无法生存。

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骑马、射箭、套索、摔跤等作战技能。到了少年时期,蒙古男人基本都成为优秀的骑手和射手,到成年时就要经历多次惨烈的战斗。

可以这么说,蒙古草原可以看做一个优胜劣汰的修罗场,能够在这里生存下来的基本都是强者。

至于蒙古人除了擅长弓箭以外,他们也能够熟练使用冷兵器搏斗。

蒙古的军队中,大部分的士兵是穿着皮甲的轻骑兵,以骑射作为主要的作战手段。

敌人同蒙古骑兵交战时,首先就要对付轻骑兵射来的密集箭雨,其中的金属箭头可以射穿铠甲。

更要命的是,敌人步兵集团如果对付不了蒙古轻骑兵,连逃走都难以做到,因为机动性的差距太大。

早期的蒙古骑兵基本都是轻骑兵,随后也出现了一些重骑兵。

到了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重骑兵已经占到骑兵总数的三成。通过一系列的战争缴获,蒙古重骑兵大多穿着各种铁甲,有的还穿着重甲,马匹也有铠甲,用于正面冲击敌阵。

大家如果震惊于蒙古骑兵集团的纵横欧亚,其实在当年这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

蒙古骑兵的总数达到20多万,铁木真在野狐岭同金国30万大军决战,就使用了10万主力。

放眼全球,当年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拿出10万骑兵,甚至能拿出1万的也是寥寥无几。

以步兵集团去对付数万蒙古骑兵军团,被打的惨败是正常现象。

甚至可以这么说,铁木真只要能够统一草原上的百万人口游牧部落,就具备纵横世界的能力。

从古至今,先后有很多强大的游牧民族,在蒙古草原崛起。

在公元前后,该地区为匈奴汗国。匈奴被西汉击溃之后,蒙古地区先后为鲜卑、柔然、突厥汗国、继而回鹘汗国、辽朝。中国宋金后期,蒙古人开始建立。

蒙古人的祖先是古老的东胡民族,中国西周的文献就记录了这个民族,可能早在商代就存在了。

大概在秦朝末年,东胡被强大的匈奴击败。一部并入匈奴族群,一部北移,慢慢演变为乌桓和鲜卑两个民族,后来又出柔然。

这三个民族从汉朝开始,骚扰汉人一直到唐代。随后乌桓和鲜卑慢慢消亡,尤其南北朝时期鲜卑人逐步同汉人融合,最终整个民族消失。柔然则建立了草原帝国,不过最终被崛起的突厥人击败。

柔然一部逃到东北,成为契丹人的祖先。一部分则逃到高原的东北部,慢慢形成了蒙古民族。

到了宋代,突厥人衰败,成吉思汗祖先的蒙古各部,开始慢慢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黑鞑靼。

不过,此时契丹又强大起来,随后又是女真,他们建立的辽国和金国都成为蒙古各部的统治者。

在十三世纪,蒙古草原已经慢慢具有统一的条件。本来分散无数中小部落的草原民族,逐步形成了几个大型部落。

蒙古草原最东部的克鲁伦河和中兴安岭之间,生活着游牧的塔塔尔部。

在塔塔尔部的西北,即克鲁伦河和斡难河上游之间,生活着真正的蒙古人,即铁木真所属的乞颜部。

还有住在塔塔尔人的东边,捕鱼儿湖边上的弘吉剌部(也叫作扎只刺部)。

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兀良哈人,住在贝加尔湖南边。

另外,就是色楞格河下游的蔑儿乞人,以及更西边的斡亦剌部(瓦剌的前身)。

以上的大型部落,都是蒙古人。

除此以外,还有属于突厥的克烈人、乃蛮人,盘踞蒙古草原的西部和南部。其中克烈人的位置比较近,住在斡难河和克鲁伦河之间游牧。

乃蛮人被认为是蒙古化的突厥人,居住在杭爱山西部和阿尔泰山的乌布沙泊以及科布多地方,一直到额尔齐斯河。

还有蒙古最南边的汪古部,他们是操突厥语的混合部落,人种复杂。

汪古部同金国关系密切,作为拱卫金国北方的外围防御力量。

铁木真也不是什么草根出身。他的父亲为乞颜部孛儿只斤氏的酋长,也速该。

蒙古的制度是世袭制,那么严格意义上来说,也速该被塔塔尔部后,部落是由儿子铁木真来继承。

虽然铁木真年轻时候很潦倒,老婆被蔑儿乞部抢走还搞大了肚子,但他仍然是落难的贵族,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军事潜力。

很快,铁木真就利用了自己的关系。

当时草原上最强大的力量,是克烈部酋长王汗。

克烈部是蒙古一个强大的部落,对于他的起源目前还有争论。一般认为克烈部是唐朝中期受到突厥压迫后,被迫西迁的九姓鞑靼后裔,是蒙古人。

克烈部当然不只是蒙古人,还有乃蛮、汪古、畏兀儿等各色民族融入其中,一些部落成员是白种人或者混血人种。

克烈部在公元10世纪就已经比较强大,遭到辽国契丹人打压后才臣服于南方大国。随后的200年,克烈部一直是草原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

王汗同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是结拜兄弟(安答)。当年王汗同叔叔古尔汗争夺大权,战败逃走。

多亏也速该带兵来救援,赶走了古尔汗,王汗才捡了一条命。

后来,王汗的兄弟额儿客合剌联合乃蛮部反叛,将王汗打的打败。关键时候,也速该再次出兵帮助王汗夺权,将敌人击溃。这两次大救驾的恩情,让王汗一直念念不忘。

铁木真聪明的利用这个关系搞政治投机,获取了王汗的信任,成为铁木真的大靠山。

有了强大的王汗做义父,铁木真自然一帆风顺。

他同蒙古最强的将领扎木合结拜为兄弟,也得到巨大的好处。

铁木真开始一步步的计划,第一个对手就是给自己戴了绿帽的蔑儿乞部。

严格来说,蔑儿乞部抢了铁木真的老婆,只是报仇罢了。

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本来是嫁给蔑儿乞部的新娘,就是他的父亲也速该抢来的。

蔑儿乞部是野蛮部落,将杀人、抢劫、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善于使用弓箭,杀死敌人后甚至生吃他们的肉。

过于残暴的表现,让蔑儿乞部失去了盟友。

铁木真打着报仇的旗号,在王汗和扎木合的帮助下,一举打败蔑儿乞部,抢回了老婆,扩大了实力。

那么,王汗为什么要帮助铁木真?

因为他同蔑儿乞人和塔塔尔人也有冤仇。

在幼年时,王汗曾经被他们掠走成为奴隶,受到很大的羞辱,最后被自己的部落重金赎回。

此战让铁木真瞬间成为名人,加上他有王汗的关系,1182年,铁木真被推举成为蒙古乞颜部的大汗。

乞颜部本来是蒙古大部落,实力很强,即便也速该也没有成为该部落领袖。而铁木真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一举成为草原的霸王之一。

成为领袖以后,一直同乞颜部保持良好关系的部落,如兀良哈部,纷纷开始投靠铁木真,他的实力迅速扩大。

相反,蔑儿乞部被击败后,残部向西溃败,投靠了乃蛮部,最终在1206年被追杀殆尽,铁木真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有了实力以后,铁木真开始吞掉好兄弟扎木合的部队,部下扩大到3万兵力。

整个蒙古草原只有20多万成年男人可以作战,拥有3万兵力非同小可,已经是草原的几大霸主之一了。

札只剌部酋长扎木合不是傻子,迅速同铁木真决裂,也出动3万兵马发动了十三翼之战。

此战中,铁木真不是结拜兄弟扎木合对手,被打得惨败,损失1万人,元气大伤。

事实证明,身经百战的扎木合就军事上来说,绝对可以做铁木真的师傅。

只是,扎木合会打仗却不懂政治。

胜利以后,扎木合得意忘形,竟然大肆战俘,炫耀自己的武力。

扎木合将战俘用70口大锅,丢在热水里活活煮死,还将肉酱摆成宴席。

目睹战俘在开水中惨叫哭喊,最终化为一滩肉泥,任何人都会动容。

这种让扎木合的盟友心寒,深感恐惧。盟友不愿意同如此残暴的扎木合继续合作,搞不好下一次铁锅里面的就会是自己。

反而铁木真一向假仁假义,收买人心(其实他比扎木合要狠得多),扎木合的很多盟友和部下反而倒戈投靠过去了。

扎木合打赢了仗却丢了人心,实力大大减弱,无法主动挑战铁木真。

随后铁木真仍然利用政治手段,尽量扩大自己实力。

1196年,塔塔尔部首领蔑兀真笑里徒,突然反抗金朝。

金朝丞相完颜襄,要求王汗的克烈部和铁木真联合出兵进攻塔塔尔部。

当时塔塔尔部是草原上另一个强大的力量,也是铁木真的宿敌,曾经毒死了他的父亲也速该。

而幼年的王汗也被塔塔尔人掠走后大肆侮辱,一直将他们当作仇敌。

铁木真感觉是个好机会,联合王汗大举进攻。

塔塔尔部实力虽强,也架不住王汗和铁木真的夹攻,更别说还有金国的支持,最终惨败。

蔑兀真笑里徒被杀,塔塔尔人遭受重大损失,从此一蹶不振。

此战后,铁木真被金朝封为“札兀惕忽里”,也就是部落高官,开始成为金朝认可的蒙古顶尖人物。

接着铁木真四面出击,吞掉很多中小部落,实力越来越强,一跃成为仅次于王汗的草原第二大力量。

1201年,其他各部落感到巨大危险,泰赤乌部、塔塔尔部、蔑儿乞部等11部推举札只剌部的领袖札木合为“古儿汗”,联兵攻打铁木真。

铁木真的实力不足以和他们对抗,只得再次联合王汗一同出兵。

此时的王汗,就体现了政治和军事能力的匮乏!

就王汗来说,他应该知道干儿子铁木真的威胁和野心。

相比铁木真,11部联军对王汗的威胁是有限的。

那么,正确的战略选择应该是,让这两股势力自相残杀,等待两败俱伤以后,王汗坐享渔人之利。

然而王汗却真的把铁木真当作同桑昆一样的亲儿子,不惜代价的予以支持。

克烈人连续2次出兵支持铁木真大军,最终彻底打垮11部。

铁木真迅速了宿敌泰赤乌部(夺走了幼年时铁木真部落的牲口和部署,还囚禁折磨过他),又将身高超过车轮的塔塔尔部男人全部杀光(没杀的孩子则成为奴隶),这两个部落基本灭族。

而铁木真母亲所在的弘吉剌部,以及其他一些中小部落,再也没有对抗铁木真的实力,纷纷宣布归顺。

至此,铁木真的实力超越王汗,同克烈部王汗、乃蛮部太阳汗并称蒙古三巨头。

到了这个时候,王汗才发现养虎遗患的道理。

铁木真的实力超越王汗以后,毫不掩饰的将义父当作敌人。

乃蛮人的实力较弱,已经不可能同王汗、铁木真争夺草原霸权。

那么,自古一山不容二虎,王汗和铁木真必须有一场死战,胜者王侯败者寇。

在扎木合的建议下,王汗认为铁木真的势力还在扩大,必须尽快决战。

随后,两军在合兰真沙陀决战。

王汗这次倾全力出兵,还先发制人的进攻,一度击溃了铁木真的军队。铁木真数万大军被击溃,他只带着19个骑兵逃走,随后跟上来的只有2000多人。

不过,此战王汗的部队也有较大损失,他的独生爱子桑昆还中箭受伤。

此时王汗又体现了自己军政能力的不足以及妇人之仁。

除了对干儿子铁木真的保持三分情谊以外,王汗竟然认为铁木真大败以后已经无力和自己对抗,只能乖乖的做个臣子,放弃了乘胜追击。

可惜,铁木真的实力已经非常雄厚,很快重整兵马,恢复了实力。另外,铁木真毕竟是王汗的干儿子,对克烈人内部的种种矛盾是非常了解的。

此时,铁木真又开始使用政治手段,挑拨克烈人内部叛乱。在铁木真的煽动下,王汗的部下答里台、阿勒坛、忽察儿甚至札木合都试图,夺取王汗的权力。王汗也不傻,立即出兵镇压,双方杀得血流成河。

此战王汗虽然胜利,克烈大酋长答里台及其他三个从属于克烈的部落改向铁木真称臣,札木合、阿勒坛、忽察儿等人率领残部西逃到乃蛮去了。

至此,王汗因为内部叛乱而实力大损,已经不是铁木真的对手。

这边,铁木真看到时机成熟,率兵突袭王汗的指挥中心窝鲁朵城(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尔和林之北)。

经过激战,实力较弱的克烈部连战连败,最终彻底崩溃,王汗和桑昆都在逃亡路上被杀。

此时,蒙古大部分地区已经被铁木真控制,只剩下盘踞西部的乃蛮部太阳汗。

就连太阳汗也知道,自己绝非他的对手。

况且乃蛮部同其他蒙古部落不同,一直被认为是外族。

乃蛮部说的是突厥语,部落里面有很多黠嘎斯人。黠嘎斯人早在唐代就很强盛,是一个军事力量强大的突厥部落。突厥帝国垮台以后,黠嘎斯人也曾在蒙古高原作了近百年的主人。直到924年辽太祖阿保机率部挺进蒙古,将黠嘎斯人驱逐到叶尼塞河上游和西方草原。

《唐书》记载:“黠戛斯,古坚昆国也。身长大,皆是赤发,皙面,绿瞳。”

也就是说,嘎斯人身材高大,红色头发,白皮肤,绿色眼睛,可见他们有很多白种人的特征。

1204年,铁木真在纳忽崖之战,彻底击败乃蛮大军,太阳汗当场被杀。

至此,大局已定。此时还保持独立的斡亦剌、汪古部等部落,自知无力对铁木真,纷纷选择归顺,或者向西迁移离开草原。

铁木真又花费2年时间扫平草原其他残部,在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

铁木真统一蒙古自然是依靠军事,但政治上更为出色。

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铁木真一直利用义父王汗作为靠山,尽全力扩大自己的实力,直到超越王汗才反咬一口。

每当己方实力弱于敌人时,铁木真绝对不会一味硬拼,而是利用政治和外交手段尽量从内部瓦解对方,坐享渔人之利。

同时,对于其他部落,铁木真尽量利用政治手段给予笼络,收归自己麾下。至于不愿意合作的敌人,铁木真则联合其他部落,一个个将他们消灭。

自然,当时蒙古的形式也利于铁木真的统一。

经过多年征战,蒙古已经形成了类似于三国时期的多股强大军阀力量,不再是混乱的一盘散沙。

王汗和太阳汗,可以说已经帮助铁木真统一了半个蒙古,为铁木真做了嫁衣裳。

铁木真只需要消灭这些数量并不多的军阀,也就统一了蒙古,所以用的时间并不算长。

如果还是之前那种大漠上几百个部落混战的局面,怕是铁木真这一生也不可能统一蒙古的。

自然,成吉思汗的丰功伟业,说通俗点只是血腥的战争和兽性的,是一部野蛮的征服史。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被多次击败的铁木真是如何统一蒙古的?1271年12月23日元朝建立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被多次击败的铁木真是如何统一蒙古的?1271年12月23日:大蒙古国可汗忽必烈下诏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上,完颜洪烈曾经这样评价铁木真:这家伙虚伪狡诈,恐怕将来会成为我们大金国的强敌。

显然,完颜洪烈没有说错。

铁木真之所以统一蒙古成功,其实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结果。

如果单凭打仗,一个扎木合就能打垮铁木真无数次。

但铁木真的政治能力,可以说是蒙古第一。

我们从头来说。

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中,秦始皇对爱将蒙天放说:长城之外,就是危机四伏啊!

以秦始皇之凶悍好战,也对长城之外的蒙古高原感到恐惧。

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面积高达260万平方公里。

除了西北部多山以外,是连绵的丘陵、戈壁地形,平均海拔不过1500米。

蒙古高原的气候恶劣,冬季漫长又严寒,经常出现暴风雪。其中北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30多度,相当可怕,南部地区也有零下十度。

蒙古高原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气温,而是年平均降水量仅不到200毫米。而农耕的最低降水量是不能低于350毫米到400毫米的。以农耕民族的眼光,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地区,毫无价值,不能种地。

不过,蒙古高原也不是不毛之地,它的大部分地区都被草原覆盖,森林覆盖率也有10%。

这样的一个地区,比较适合游牧民族的生存。

这里多说一句古代蒙古人的日常生活。

很多人认为,古代蒙古人整天就是吃烤羊肉、烤牛肉,喝着烈酒,幸福度过一生。

当然不是如此。

蒙古人的主要食物,其实是各种奶制品,他们很少吃肉。

蒙古人的食物分为红食、白食。

所谓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专指牛、羊、马、骆驼的奶制品。在蒙古族看来,白色表示纯洁、吉祥、崇高。鲜奶、酸奶、奶茶、奶酒,都是蒙古族的上等饮品。奶制品不仅用来喝,还能变着花样吃,比如:奶粉、奶糕、奶片、奶酪(奶蛋子)、奶皮子、奶豆腐、奶汁驼髓。

在蒙古人看来,白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牲畜活着,就可以不断挤奶。

至于红食,蒙古语叫“乌兰伊德”,就是各种野生动物以及家畜的肉、血、内脏、骨等。

但是,古代蒙古人放牧的牛羊骆驼的数量有限,不可能整天杀了吃肉。他们平时吃的肉食,多是狩猎而来,而并不是屠宰自己的牲口。

十三世纪曾经出使过元朝的南宋官员彭大雅,在其所著《黑鞑事略》中这样描述他所目睹的当时蒙古草原牧民们的饮食选择:“其食肉而不粒。猎而得者,曰兔、曰鹿、曰野彘、曰顽羊、曰黄羊、曰野马、曰河源之鱼。牧而庖者,以羊为常,牛次之。非大宴,不刑马。火燎者十八九,鼎烹者十二三。其饮,马乳与羊牛酪。其味盐一而已。”

彭大雅认为,蒙古人吃的肉食主要是打猎获得,是野兔、野鹿、野猪、野羊、野马、河鱼等等。屠宰自己的牲口时,首先是杀羊,其次才是杀牛,以烧烤为主,很少煮食。

当时蒙古人很少吃蔬菜,饮食并不健康。

不过,蒙古人也逐步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可以大大减少狩猎和放牧的强度。蒙古人也会用毛皮和牲畜向汉人交换大量粮食,作为稳定的食物来源。

《北虏风俗》一书中有如下记载:蒙古人吃肉“皆半熟,以未熟者耐饥,且养人也。肉之汁即以煮粥,又以烹茶,茶肉味相反,彼亦不忌也。……食肉不用筷,手持肉一大片,半入口中,余以刀切断而食之。用刀之巧与汉民之用筷无异也。蒙古人食兽肉,饮羊酪,其量之多实可骇,一餐羊数斤者,常量也,多者一昼夜食羊一只。又能绝食者数日不见饥色,一旦就食,则一人兼数人之食,至其一人一日之食料,必羊腿一只是为常例。”

意大利传教士约翰·普兰诺·加宾尼的《出使蒙古记》一书中有明白无误的记载:“他们把小米放在水里煮……他们每个人在早晨喝一二杯,白天他们就不再吃东西;不过,在晚上,他们每人都吃一点肉,并且喝肉汤”。普兰诺·加宾尼的记述,在另一位西方传教士鲁不鲁乞写的《游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一路上,在早晨他们给我们一些喝的东西或小米粥。不过,在傍晚,他们经常给我们羊肉(前腿带肩膀肉、排骨)吃,而且可以尽量喝肉汤。”

蒙古人的饮食如此,生活更是可怕。

蒙古草原从来就是流血的战场,各民族时刻都在备战中。

在这里,弱肉强食是唯一的法则,每个男人都必须是战士,女人要么同样作为战士,要么只能选择逆来顺受。

为什么这么说?

在这里,部落之间的互相攻打和吞并,是寻常之事。

一个上百人的部落去攻打另一个上百人的部落,一方一旦战败,不但牲口和财产全部被抢走,男人不是被杀就是沦为奴隶。这种奴隶可不是仆人,而是世世代代的奴隶,永远不可超生。

这些奴隶本质上同牲畜没有什么不同,是蒙古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可以随意杀死,更别说施以各种酷刑和日日艰苦的劳动。至于女奴隶,随时会被主人糟蹋蹂躏,成为发泄的工具。而且这些女奴隶还会被主人随意买卖,一旦失去新鲜感就将她卖掉,往往一生会被多个男主人蹂躏。

所以,对于蒙古男人来说,如果不能战斗也就无法生存。

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骑马、射箭、套索、摔跤等作战技能。到了少年时期,蒙古男人基本都成为优秀的骑手和射手,到成年时就要经历多次惨烈的战斗。

可以这么说,蒙古草原可以看做一个优胜劣汰的修罗场,能够在这里生存下来的基本都是强者。

至于蒙古人除了擅长弓箭以外,他们也能够熟练使用冷兵器搏斗。

蒙古的军队中,大部分的士兵是穿着皮甲的轻骑兵,以骑射作为主要的作战手段。

敌人同蒙古骑兵交战时,首先就要对付轻骑兵射来的密集箭雨,其中的金属箭头可以射穿铠甲。

更要命的是,敌人步兵集团如果对付不了蒙古轻骑兵,连逃走都难以做到,因为机动性的差距太大。

早期的蒙古骑兵基本都是轻骑兵,随后也出现了一些重骑兵。

到了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重骑兵已经占到骑兵总数的三成。通过一系列的战争缴获,蒙古重骑兵大多穿着各种铁甲,有的还穿着重甲,马匹也有铠甲,用于正面冲击敌阵。

大家如果震惊于蒙古骑兵集团的纵横欧亚,其实在当年这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

蒙古骑兵的总数达到20多万,铁木真在野狐岭同金国30万大军决战,就使用了10万主力。

放眼全球,当年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拿出10万骑兵,甚至能拿出1万的也是寥寥无几。

以步兵集团去对付数万蒙古骑兵军团,被打的惨败是正常现象。

甚至可以这么说,铁木真只要能够统一草原上的百万人口游牧部落,就具备纵横世界的能力。

从古至今,先后有很多强大的游牧民族,在蒙古草原崛起。

在公元前后,该地区为匈奴汗国。匈奴被西汉击溃之后,蒙古地区先后为鲜卑、柔然、突厥汗国、继而回鹘汗国、辽朝。中国宋金后期,蒙古人开始建立。

蒙古人的祖先是古老的东胡民族,中国西周的文献就记录了这个民族,可能早在商代就存在了。

大概在秦朝末年,东胡被强大的匈奴击败。一部并入匈奴族群,一部北移,慢慢演变为乌桓和鲜卑两个民族,后来又出柔然。

这三个民族从汉朝开始,骚扰汉人一直到唐代。随后乌桓和鲜卑慢慢消亡,尤其南北朝时期鲜卑人逐步同汉人融合,最终整个民族消失。柔然则建立了草原帝国,不过最终被崛起的突厥人击败。

柔然一部逃到东北,成为契丹人的祖先。一部分则逃到高原的东北部,慢慢形成了蒙古民族。

到了宋代,突厥人衰败,成吉思汗祖先的蒙古各部,开始慢慢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黑鞑靼。

不过,此时契丹又强大起来,随后又是女真,他们建立的辽国和金国都成为蒙古各部的统治者。

在十三世纪,蒙古草原已经慢慢具有统一的条件。本来分散无数中小部落的草原民族,逐步形成了几个大型部落。

蒙古草原最东部的克鲁伦河和中兴安岭之间,生活着游牧的塔塔尔部。

在塔塔尔部的西北,即克鲁伦河和斡难河上游之间,生活着真正的蒙古人,即铁木真所属的乞颜部。

还有住在塔塔尔人的东边,捕鱼儿湖边上的弘吉剌部(也叫作扎只刺部)。

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兀良哈人,住在贝加尔湖南边。

另外,就是色楞格河下游的蔑儿乞人,以及更西边的斡亦剌部(瓦剌的前身)。

以上的大型部落,都是蒙古人。

除此以外,还有属于突厥的克烈人、乃蛮人,盘踞蒙古草原的西部和南部。其中克烈人的位置比较近,住在斡难河和克鲁伦河之间游牧。

乃蛮人被认为是蒙古化的突厥人,居住在杭爱山西部和阿尔泰山的乌布沙泊以及科布多地方,一直到额尔齐斯河。

还有蒙古最南边的汪古部,他们是操突厥语的混合部落,人种复杂。

汪古部同金国关系密切,作为拱卫金国北方的外围防御力量。

铁木真也不是什么草根出身。他的父亲为乞颜部孛儿只斤氏的酋长,也速该。

蒙古的制度是世袭制,那么严格意义上来说,也速该被塔塔尔部后,部落是由儿子铁木真来继承。

虽然铁木真年轻时候很潦倒,老婆被蔑儿乞部抢走还搞大了肚子,但他仍然是落难的贵族,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军事潜力。

很快,铁木真就利用了自己的关系。

当时草原上最强大的力量,是克烈部酋长王汗。

克烈部是蒙古一个强大的部落,对于他的起源目前还有争论。一般认为克烈部是唐朝中期受到突厥压迫后,被迫西迁的九姓鞑靼后裔,是蒙古人。

克烈部当然不只是蒙古人,还有乃蛮、汪古、畏兀儿等各色民族融入其中,一些部落成员是白种人或者混血人种。

克烈部在公元10世纪就已经比较强大,遭到辽国契丹人打压后才臣服于南方大国。随后的200年,克烈部一直是草原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

王汗同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是结拜兄弟(安答)。当年王汗同叔叔古尔汗争夺大权,战败逃走。

多亏也速该带兵来救援,赶走了古尔汗,王汗才捡了一条命。

后来,王汗的兄弟额儿客合剌联合乃蛮部反叛,将王汗打的打败。关键时候,也速该再次出兵帮助王汗夺权,将敌人击溃。这两次大救驾的恩情,让王汗一直念念不忘。

铁木真聪明的利用这个关系搞政治投机,获取了王汗的信任,成为铁木真的大靠山。

有了强大的王汗做义父,铁木真自然一帆风顺。

他同蒙古最强的将领扎木合结拜为兄弟,也得到巨大的好处。

铁木真开始一步步的计划,第一个对手就是给自己戴了绿帽的蔑儿乞部。

严格来说,蔑儿乞部抢了铁木真的老婆,只是报仇罢了。

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本来是嫁给蔑儿乞部的新娘,就是他的父亲也速该抢来的。

蔑儿乞部是野蛮部落,将杀人、抢劫、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善于使用弓箭,杀死敌人后甚至生吃他们的肉。

过于残暴的表现,让蔑儿乞部失去了盟友。

铁木真打着报仇的旗号,在王汗和扎木合的帮助下,一举打败蔑儿乞部,抢回了老婆,扩大了实力。

那么,王汗为什么要帮助铁木真?

因为他同蔑儿乞人和塔塔尔人也有冤仇。

在幼年时,王汗曾经被他们掠走成为奴隶,受到很大的羞辱,最后被自己的部落重金赎回。

此战让铁木真瞬间成为名人,加上他有王汗的关系,1182年,铁木真被推举成为蒙古乞颜部的大汗。

乞颜部本来是蒙古大部落,实力很强,即便也速该也没有成为该部落领袖。而铁木真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一举成为草原的霸王之一。

成为领袖以后,一直同乞颜部保持良好关系的部落,如兀良哈部,纷纷开始投靠铁木真,他的实力迅速扩大。

相反,蔑儿乞部被击败后,残部向西溃败,投靠了乃蛮部,最终在1206年被追杀殆尽,铁木真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有了实力以后,铁木真开始吞掉好兄弟扎木合的部队,部下扩大到3万兵力。

整个蒙古草原只有20多万成年男人可以作战,拥有3万兵力非同小可,已经是草原的几大霸主之一了。

札只剌部酋长扎木合不是傻子,迅速同铁木真决裂,也出动3万兵马发动了十三翼之战。

此战中,铁木真不是结拜兄弟扎木合对手,被打得惨败,损失1万人,元气大伤。

事实证明,身经百战的扎木合就军事上来说,绝对可以做铁木真的师傅。

只是,扎木合会打仗却不懂政治。

胜利以后,扎木合得意忘形,竟然大肆战俘,炫耀自己的武力。

扎木合将战俘用70口大锅,丢在热水里活活煮死,还将肉酱摆成宴席。

目睹战俘在开水中惨叫哭喊,最终化为一滩肉泥,任何人都会动容。

这种让扎木合的盟友心寒,深感恐惧。盟友不愿意同如此残暴的扎木合继续合作,搞不好下一次铁锅里面的就会是自己。

反而铁木真一向假仁假义,收买人心(其实他比扎木合要狠得多),扎木合的很多盟友和部下反而倒戈投靠过去了。

扎木合打赢了仗却丢了人心,实力大大减弱,无法主动挑战铁木真。

随后铁木真仍然利用政治手段,尽量扩大自己实力。

1196年,塔塔尔部首领蔑兀真笑里徒,突然反抗金朝。

金朝丞相完颜襄,要求王汗的克烈部和铁木真联合出兵进攻塔塔尔部。

当时塔塔尔部是草原上另一个强大的力量,也是铁木真的宿敌,曾经毒死了他的父亲也速该。

而幼年的王汗也被塔塔尔人掠走后大肆侮辱,一直将他们当作仇敌。

铁木真感觉是个好机会,联合王汗大举进攻。

塔塔尔部实力虽强,也架不住王汗和铁木真的夹攻,更别说还有金国的支持,最终惨败。

蔑兀真笑里徒被杀,塔塔尔人遭受重大损失,从此一蹶不振。

此战后,铁木真被金朝封为“札兀惕忽里”,也就是部落高官,开始成为金朝认可的蒙古顶尖人物。

接着铁木真四面出击,吞掉很多中小部落,实力越来越强,一跃成为仅次于王汗的草原第二大力量。

1201年,其他各部落感到巨大危险,泰赤乌部、塔塔尔部、蔑儿乞部等11部推举札只剌部的领袖札木合为“古儿汗”,联兵攻打铁木真。

铁木真的实力不足以和他们对抗,只得再次联合王汗一同出兵。

此时的王汗,就体现了政治和军事能力的匮乏!

就王汗来说,他应该知道干儿子铁木真的威胁和野心。

相比铁木真,11部联军对王汗的威胁是有限的。

那么,正确的战略选择应该是,让这两股势力自相残杀,等待两败俱伤以后,王汗坐享渔人之利。

然而王汗却真的把铁木真当作同桑昆一样的亲儿子,不惜代价的予以支持。

克烈人连续2次出兵支持铁木真大军,最终彻底打垮11部。

铁木真迅速了宿敌泰赤乌部(夺走了幼年时铁木真部落的牲口和部署,还囚禁折磨过他),又将身高超过车轮的塔塔尔部男人全部杀光(没杀的孩子则成为奴隶),这两个部落基本灭族。

而铁木真母亲所在的弘吉剌部,以及其他一些中小部落,再也没有对抗铁木真的实力,纷纷宣布归顺。

至此,铁木真的实力超越王汗,同克烈部王汗、乃蛮部太阳汗并称蒙古三巨头。

到了这个时候,王汗才发现养虎遗患的道理。

铁木真的实力超越王汗以后,毫不掩饰的将义父当作敌人。

乃蛮人的实力较弱,已经不可能同王汗、铁木真争夺草原霸权。

那么,自古一山不容二虎,王汗和铁木真必须有一场死战,胜者王侯败者寇。

在扎木合的建议下,王汗认为铁木真的势力还在扩大,必须尽快决战。

随后,两军在合兰真沙陀决战。

王汗这次倾全力出兵,还先发制人的进攻,一度击溃了铁木真的军队。铁木真数万大军被击溃,他只带着19个骑兵逃走,随后跟上来的只有2000多人。

不过,此战王汗的部队也有较大损失,他的独生爱子桑昆还中箭受伤。

此时王汗又体现了自己军政能力的不足以及妇人之仁。

除了对干儿子铁木真的保持三分情谊以外,王汗竟然认为铁木真大败以后已经无力和自己对抗,只能乖乖的做个臣子,放弃了乘胜追击。

可惜,铁木真的实力已经非常雄厚,很快重整兵马,恢复了实力。另外,铁木真毕竟是王汗的干儿子,对克烈人内部的种种矛盾是非常了解的。

此时,铁木真又开始使用政治手段,挑拨克烈人内部叛乱。在铁木真的煽动下,王汗的部下答里台、阿勒坛、忽察儿甚至札木合都试图,夺取王汗的权力。王汗也不傻,立即出兵镇压,双方杀得血流成河。

此战王汗虽然胜利,克烈大酋长答里台及其他三个从属于克烈的部落改向铁木真称臣,札木合、阿勒坛、忽察儿等人率领残部西逃到乃蛮去了。

至此,王汗因为内部叛乱而实力大损,已经不是铁木真的对手。

这边,铁木真看到时机成熟,率兵突袭王汗的指挥中心窝鲁朵城(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尔和林之北)。

经过激战,实力较弱的克烈部连战连败,最终彻底崩溃,王汗和桑昆都在逃亡路上被杀。

此时,蒙古大部分地区已经被铁木真控制,只剩下盘踞西部的乃蛮部太阳汗。

就连太阳汗也知道,自己绝非他的对手。

况且乃蛮部同其他蒙古部落不同,一直被认为是外族。

乃蛮部说的是突厥语,部落里面有很多黠嘎斯人。黠嘎斯人早在唐代就很强盛,是一个军事力量强大的突厥部落。突厥帝国垮台以后,黠嘎斯人也曾在蒙古高原作了近百年的主人。直到924年辽太祖阿保机率部挺进蒙古,将黠嘎斯人驱逐到叶尼塞河上游和西方草原。

《唐书》记载:“黠戛斯,古坚昆国也。身长大,皆是赤发,皙面,绿瞳。”

也就是说,嘎斯人身材高大,红色头发,白皮肤,绿色眼睛,可见他们有很多白种人的特征。

1204年,铁木真在纳忽崖之战,彻底击败乃蛮大军,太阳汗当场被杀。

至此,大局已定。此时还保持独立的斡亦剌、汪古部等部落,自知无力对铁木真,纷纷选择归顺,或者向西迁移离开草原。

铁木真又花费2年时间扫平草原其他残部,在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

铁木真统一蒙古自然是依靠军事,但政治上更为出色。

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铁木真一直利用义父王汗作为靠山,尽全力扩大自己的实力,直到超越王汗才反咬一口。

每当己方实力弱于敌人时,铁木真绝对不会一味硬拼,而是利用政治和外交手段尽量从内部瓦解对方,坐享渔人之利。

同时,对于其他部落,铁木真尽量利用政治手段给予笼络,收归自己麾下。至于不愿意合作的敌人,铁木真则联合其他部落,一个个将他们消灭。

自然,当时蒙古的形式也利于铁木真的统一。

经过多年征战,蒙古已经形成了类似于三国时期的多股强大军阀力量,不再是混乱的一盘散沙。

王汗和太阳汗,可以说已经帮助铁木真统一了半个蒙古,为铁木真做了嫁衣裳。

铁木真只需要消灭这些数量并不多的军阀,也就统一了蒙古,所以用的时间并不算长。

如果还是之前那种大漠上几百个部落混战的局面,怕是铁木真这一生也不可能统一蒙古的。

自然,成吉思汗的丰功伟业,说通俗点只是血腥的战争和兽性的,是一部野蛮的征服史。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50万,名字很多人读错了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其中,就犍为县来说,人口超50万,隶属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有“蜀西门户”之誉。就犍为县这一地名,名字很多人读错了。

首先,就犍为县的“犍”字,可谓一读就错,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为(qián)。犍为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在地理位置上,犍为县地处岷江江中下游,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南部,29°1′2″至29°27′47″东经103°43′35″至104°11′48″。键为县东北与荣县交界,东南与宜宾县为邻,西南与沐川县相交,西北与五通桥区、井研县毗连。县城玉津镇在岷江两岸,距乐山市58千米,距成都市183千米。就犍为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古蜀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四川省犍为县一带属蜀郡这一建制。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正式在该地区设立犍为郡,因犍为山为名,也即因为一座山而得名。犍为山,一名大鹿山。在今四川省犍为县东南岷江东。《旧唐书·地理志》 犍为县: “以 (犍为) 山为名。” 嘉庆 《犍为县志》 卷1: 犍为山 “在县南十五里,形如伏犀。昔人以犍名县,盖象此山从健牛之义。元光五年(前130年),犍为郡的郡治移南广。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乐山市犍为县一带成为蜀汉的疆域。西晋建立后,该地区仍属犍为郡这一建制。

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在原南安县境设沉犀郡,立武阳县,今犍为县一带属之。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废北周所设立的沉犀郡,改武阳县为犍为县。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治所未变,并分出北部县地设立玉津县,以江有璧玉津得名。公元618年,也即唐朝建立后,犍为县属戎州。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属嘉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嘉州为犍为郡,犍为县属之。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犍为郡复为嘉州,犍为县属嘉州。

最后,北宋建立后,犍为县仍隶嘉州。公元966年,北宋废玉津县为镇,并入犍为县。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犍为县属嘉定府。元朝这一历史阶段,犍为县属四川等处行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犍为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嘉定州。秦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为府。犍为县属嘉定府,治所未变。1928年,犍为县直属于四川省。1968年,犍为县属乐山地区。1985年5月,撤销乐山地区,改为乐山市,犍为县属乐山市。截至2018年底,犍为县总面积达1375.4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57万人。对于犍为县这一县名,你能正确读出来吗?

文/情怀历史

无人机送餐,打个“空中的士”…… 低空经济带飞谁

无人机穿行在高楼大厦间送餐,在拥堵的早高峰打个“空中的士”赶飞机,在野外登山遇险得到无人机“空投”物资支援……曾经的科幻片场景正逐渐成为现实生活。当新型飞行器逐渐应用于旅游观光、物流、应急救援方面,低空经济成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低空经济会带飞谁?

政策环境

近年来,我国对低空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放宽低空空域限制、降低通用航空运营门槛等,为低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2021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鼓励低空经济发展与创新,相关文件也密集出台,如中国民航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国民航局印发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以及202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这些政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产业发展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后,契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节拍,全国许多地区“向天发展”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不少省份先后开展试点,城市空中交通(UAM)、先进空中交通(AAM)、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的应用场景陆续拓展,航空器与各类产业的融合加快推进。比如,借助无人机、低空通航等领域的产学研和市场应用先发优势,深圳正加大力度布局低空经济产业。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用航空企业661家,比上年底净增62家;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95.8万架,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196亿元,同比增长37.63%。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一份预测,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元至5万亿元。

发展低空经济对我国意义重大。首先,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低空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用航空产业具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等特点,能够为传统制造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机会,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其次,低空经济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空经济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提升当地经济实力。

未来方向

虽然我国在通用航空领域取得一些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通用航空机场、飞行服务站等基础设施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也是制约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为提升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应加大对通用航空领域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发展的比较优势。无人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我国在无人机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需要不断巩固提升领先优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应积极推动我国与国际先进国家在通用航空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组织活动,提升我国在国际低空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梁希之)

来源: 半月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