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百崎回族自治镇位于泉州湾北部,洛阳江入海处。东与张坂镇交界,西与洛阳镇毗邻,南与东园镇接连,西南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及后渚港相望,北与东园镇接连。
1990年8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建制百崎回族乡,是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回族乡,也是泉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泉州台商区百崎回族自治镇
泉州台商区百崎镇的郭氏居然为阿拉伯后裔。泉州台商区百崎回族的郭氏,是阿拉伯穆斯林人籍中华传衍的后裔。其先祖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来泉经商的伊斯兰教徒。入泉始祖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改从汉名为郭德广,居晋江法石。
阿拉伯穆斯林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
郭德广生一 子名子洪,子洪生三子:长和卿,次仲远,三子季渊。因明初排斥异族,聚居市郊的阿拉伯人纷纷向外寻求隐蔽之道。和卿即外出江西,仲远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 携妻带子迁居惠安二十三都(今百崎)。季渊仍留居法石。
1967年,人们在福建省的泉州市惠安县通淮门外法石乡发现了“惠白奇晋坡庭郭氏世祖坟茔”,其墓碑中的古波斯文记载,该墓的主人本名为“القدسبنانالدقاقنام”(lbnQdsDaqqaqNam),即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这是郭广德之次子郭子洪墓碑上的波斯文全名,从郭子洪之后,不再用波斯姓名。
郭子洪,公元?~1367年待考,是回族郭氏族人定居在泉州地区的二世祖,时值元朝末期。郭子洪的次子叫郭泰,分居今惠安县白奇乡,三子则分居今晋江市坡庭厝,因此在其族谱中称之为“晋坡庭、惠白奇”始祖,源出元朝时期居住泉州地区的波斯籍穆斯林后裔。
郭德广二孙子郭仲远的后裔遍布泉州,至今仍保留着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郭仲远之墓
郭子洪次子郭仲远迁居百崎,因“开基局峻",故“仰承忠武渊源", 即追认一位名位俱隆的历史人物为远祖,提高族望,以求庇护,因此百崎族民便以“汾阳”作为自己的堂号,传袭至今。 所以现郭氏家庙门常撰有“祖汾阳”和“源晋水”的字样。
郭氏家庙
郭仲远迁居百崎后,经六百多载繁衍生息,现有五个行政村十三个自然村90%以上的居民属于郭姓回民。晋江石湖和台商区东园长申村、涂寨下郭回族村也有相当多郭仲远的后裔。 此外,现浙江苍南、舟山、塘头、温岭和台湾的台北、基隆、 鹿港等地的郭姓居民也系出百崎。郭仲远迁居百崎后,前几世始终信守回族,并建置“清真寺”,储藏“古兰经”。后因局势变化而逐渐汉化。
郭仲远教子严格,后人名人辈出。百崎族人世代精心保护的郑和堤历史遗址,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百崎肇基祖郭仲远是一个“喜吟咏,善著作"的礼贤之士,其教育子孙的家训:“凡为家长,谨守礼法,以振家声, 以树勋烈……昆季安和,岁祀丰洁,子孙谦恭,孝敬毋阙,勿习怠荒,勤勉学业……田园改状,费用有节,乡邻熙熙,毋相欺灭……”百崎回民尊祖敬宗、慎守教诲,历代涌现不少为国为民、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和为中华民族崛起作出页献的名人。如明成化年间,郭谏平率众消灭倭寇,被敕封为“钦赐捕盗官”等。
郭仲远后裔
郭仲远迁居白崎几十年后,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船队停靠泉州后渚港,曾到百崎看望郭仲远,并派士兵帮助郭仲远筑堤 海造田。百崎族人为纪念族人先贤,为纪念郑和,对迎接郑和的“接官亭”和郑和支持筑造的“郑和堤”历史遗迹,世代精心保护,现已成为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
您对以上历史观点有何看法,请关注文史包袱铺。
“郭”姓源于三门峡的古虢国
本报记者 吴若雨
编者按
姓氏根亲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面。三门峡历史文化悠久,姓氏根亲文化丰富厚重,源远流长。为了深入挖掘三门峡地区的姓氏根亲文化,进一步弘扬三门峡的文化魅力,促进地区文化繁荣和发展,即日起,本报推出“三门峡姓氏文化探究”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年伊始,市民郭先生带着孩子来到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参观。在该馆展厅前,郭先生驻足向孩子讲述:“现代文学巨匠、考古学泰斗郭沫若先生,经过详尽研究与论证,认为我们的‘郭’姓起源于这里,就在三门峡的古代虢国。”听闻此言,孩子十分自豪,感觉自己与这段历史紧密相连。
古时候,虢国被晋国所灭。虢国灭亡后,贵族们背井离乡,流散四方。为了寄托对故国的思念,虢国贵族们决定以国名为姓,于是有了“虢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发生了变化,“虢”字逐渐转变成了“郭”字,因此“郭氏”便成了他们新的姓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推动了虢国墓地的发现,也推动了虢国历史文化研究。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已经确认郭姓来源于虢国,而三门峡是郭姓的主要发源地。
如今,郭姓已经成为中国的大姓之一。公安部发布的《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中显示,郭姓位列中国姓氏排行榜第16位。我市著名文史专家、国家二级教授刘书芳介绍,河南省是郭姓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也是郭姓人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此外,一河之隔的山西省也有一部分区域属于虢国,也是郭姓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山西太原、阳曲、汾阳一带的郭姓家族发展尤为迅速,形成了望族之势,历久不衰。五代时期,有一部分郭氏后裔南迁至江西、湖南等地,他们改姓为“虢”,以纪念先祖。如今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仍有5000多人保持着古老的“虢”姓。
历史的长河里,郭姓家族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从唐代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郭子仪,到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再到现代的文学家郭沫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中国跳水领军人物郭晶晶等,这些杰出人物是郭姓家族的骄傲,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
提到郭子仪,他与三门峡的渊源深厚。在今天的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禹王路街道新店村,郭子仪指挥了一场战役,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这场战斗对于唐军收复洛阳以及平叛战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十月,安史之乱叛将张通儒等收集残部,退保陕郡(即陕州)。安庆绪为阻止唐军东进,确保洛阳,尽发洛阳守军,以御史大夫严庄为统帅,率军进抵陕郡,与张通儒合力阻击唐军。这时,叛军兵力尚有步骑15万。十月十五日,郭子仪部与叛军在陕郡西面的新店遭遇。
叛军倚山列阵,居高临下,先以小队轻骑出战,郭子仪遣兵将其击退。唐军率部追击,叛军由两翼包围唐军。此时,支援唐军的回纥骑兵从南山袭击叛军侧后,叛军惊恐溃乱。郭子仪乘机指挥大军出击,与回纥兵前后夹击,消灭叛军大部。叛军残部弃陕郡东逃。十月十六日夜晚,安庆绪听说主力战败,率300骑兵和1000多步兵从洛阳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十八日,唐军胜利收复洛阳。
郭沫若被不少郭姓人引以为豪。1959年7月5日,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视察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情况,并写下“诗八章”来歌颂这一伟大工程。郭沫若作为书法大师,还为三门峡博物馆、《三门峡日报》、三门峡第一高级中学和卢氏县委员会题写了匾额。其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郭体”,融合魏碑体的特点与自己的诗文史学问,刚柔并济,同时展现出创新意识和时代特色。
三门峡市虢国文化研究会会长郭仞堂已经年逾古稀、华发满头,2月26日,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六年来,该研究会编著出版许多学术资料,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出版的10本会刊,参与多地虢文化论坛并获奖。同时,建立广泛的郭氏宗亲联络网,增强家族凝聚力。近年,郭氏族人的寻根之旅愈发频繁。2017年10月,中华郭氏网在三门峡市成功举办首届世界郭氏青年大会,吸引400多名代表参加,其中包括32名来自台湾地区的代表。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作为郭氏族人重要的文化寻根之地,已经成为连接全球郭姓人士的纽带和桥梁。郭仞堂认为,未来,随着郭氏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相信三门峡在郭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和突出。
据了解,市虢国文化研究会正积极推进新书《郭家故事》的编纂工作,他们通过搜集并汇编至少100个涵盖古代至当代的郭氏故事,致力于将这本书打造成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郭氏宗亲来三门峡旅游观光、追溯家族根源。同时,这也将是对三门峡地区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次挖掘和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提供视频拍剪、播音主持、直播带货、平台推送、文案写作、文字校对服务,招聘新媒体运营人员。
新媒体采编部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ID:smxrbweixin)”。责编:蔡仲鸣 徐伟
合作热线:18639836009 16639899398
投稿邮箱:smxsjkb@163
微信推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