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登山者,一般皆循山路而行,一是节省体力,二是免遇蛇虫。但有时深山无路,则需要携带刀棍开路,这也有两因:一则砍斲拦路枝叶,以防划伤;一则敲山震虎,打草惊蛇,让虫兽躲避。
开山刀开路
但在崂山,却有一种蛇(土话长虫),却不按常理出牌,不走寻常路,专伺人过而咬之,此即“土虺”,亦称土骨蛇 、土脚蛇 、灰链鞭,中国北方多叫七寸子。唐颜师古曰:“虺若土色,所在有之,俗呼土虺。”是蝮蛇的俗称。
土虺
土虺头部
《崂山续志》中记载:
蛇莫毒于土虺。色如土同,人不能辨。暗中啮人能致死。天气郁热,百毒发泄,而土虺尤甚。登山者著草履则无畏,误踏之或无妨。
这是说土虺多在天气转暖后活动,所以春秋爬山尤其应该注意。但山志中说穿草鞋即使误踩土虺,也可避免被蛇咬。此不知从何而起,亦不好实验。
如不幸被咬,山志中介绍了一种治疗方法:
隔山收法者,治蛇伤也。其法:敕法士携带一刀一带,骑屋脊而坐,持诵禁咒,咒毕,刀断其带,则隔山之蛇毙,而人愈矣。其法当与所谓“禁师”者同。
这可能是某种巫术,亦莫由验证。今天如果被毒蛇所咬,还是尽快求医为妙。
在《聊斋志异》中,记载了一个在东海古迹岛上“海公子”蛇精的故事。
旋见一大蛇,自从松中出,粗如巨甕。
海公子剧照
后被登州张生用毒狐药毒死,方得逃归。今崂山山民亦夸言山中大长虫,如碗粗可食人。这可能是崂山有毒蛇土虺的变相谣传。
崂山美景
所以,登山野行,还是要注意安全,防止被毒舌所咬,不然救援不及时,则小命休矣。
喜欢本文请点赞、关注、评论和转发。我将持续写一些胶东历史文化故事,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汉字解密》暑假补习班开课啦!
厌倦了枯燥的试题?打开电视,和字点儿一起来场汉字之旅吧。
生物课,我们可以到丛林里捕捉鸟兽虫鱼。
烹饪课,系上围裙玩转油盐酱醋。
艺术课(鼔琴书画),拿起画笔、架上琴,躁动起来。
数学课,鸡兔同笼、老鼠打洞,一起来解古代的趣味数学题。
思想品德课,聆听儒家传承千年的美德(仁义礼智信)。
这个夏天,和字点儿一起享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套餐吧!
很多熟悉《水浒传》这本书的读者有一个困惑,一般认为,老虎是典型的兽类,可是讲到武松打虎的那一回,作者把景阳冈上的老虎说成“吊睛白额大虫”,为什么叫虫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虫这个字的字形说起。
“虫”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画的就是一条蝮蛇,整个字形是蝮蛇卧伏而尾巴盘起来的样子,特别突出了大的头。
“虫”字古代有两种身份:一个就是指蝮蛇,不过后来分化出了一个“虺”字,由虺字指蝮蛇,这个意义今天的读音是huǐ;一是作为由三个虫组成的“蟲”字的俗写体,它指的是有脚的虫,引申为动物的通称,这个用法今天读音是chónɡ。
金文字形跟甲骨文基本相同,只是头部变成实体。小篆的字形更加线条化了,还依稀能看出蛇头、蛇尾的形状,形体跟甲骨文比较接近。
隶书字形跟小篆很接近,楷书更加符号化了。
三个虫字组合成的“蟲”字今天的读音是chónɡ。《说文解字》对这个字的解释是:“蟲,有足谓之蟲,无足谓之豸。”这是说虫可以分为两类:有脚的虫叫虫,无脚的虫叫豸。这个由三个虫字组成的“蟲”字比较早就有只留一个虫的俗写体的“虫”。在楷书里面有三个虫的蟲,有单个虫的虫,简体用的就是俗体只有单个虫的虫字。
为什么《水浒传》里把老虎称作“大虫”呢?
原来中国古代的动物分类,角度常常有多种,具体一个概念往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虫读huǐ的时候指蝮蛇,读chónɡ的时候可以指有脚的虫,但也可以指含无脚的虫在内的各种各样的虫,这就是“鸟兽虫鱼”这个分类里面的虫,甚至可以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大戴礼记》这部书里面就把有翅膀的鸟类、有毛的兽类、水中的鱼类,加上传说中的麒麟、蛟龙,甚至人都叫做虫。 老虎属于有毛的兽类,那么它属于广义的虫的范围,汉代王充的《论衡》这部书里面就直接说过:”夫虎,毛蟲。”因此,水浒传把老虎叫作大虫,一点也不奇怪。
“雕虫小技”这个成语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雕是认真写、画的意思,写、画虫为什么就是小技艺呢?原来,这里的虫并不是指动物的虫,而是指秦朝时候定型的一种字体虫书。“虫书”后来又叫做“鸟虫书”,它的形状像鸟和虫的样子。“雕虫”就是指认真地写、画虫书。虫书很难写,并且实用价值不大。
西汉的扬雄在《法言》这部书中认为写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他的意思是说,写赋是小孩子写“虫书”、“刻符”那样的小技艺,成年人是不做这种事的。于是“雕虫”就有了小技艺的比喻义。
“雕虫小技”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北史·李浑传》。李浑是北齐的大臣,他有一次对文学家魏收说:“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意思是写作时雕章琢句的小技能,我不如你魏收;但是制定国家的典章制度,你魏收可就比不了我了。
视频加载中...
湖北电视教育频道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电话:13995532120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