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保罗柯艾略的个人简介 保罗柯艾略代表作品

发布时间:2024-05-24 02:26:22作者:无药可救来源:网友上传

保罗柯艾略的个人简介 保罗柯艾略代表作品

本文目录一览:

他曾是叛逆的追风少年,却写出了世界上如此治愈的童话|解读保罗·柯艾略

贾平凹对话海外出版人谈翻译接受 | 张怡微散文新作《新腔》| 8月文艺联合书单21本好书 | 思南读书会解读《红楼梦》| 在BIBF遇见捷克作家赫拉巴尔 | ......

......“图画书界奥斯卡”

1947年的今天,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出生了。

按照星座学的说法,8月24日出生的人,天生有一股探究奥秘的冲动。不论是哲学或科学、实践或理论上的研究,都是他们追求的对象。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他早年曾痴迷西方的炼金术,后来写了一本关于“炼金术士”的寓言式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他的作品不仅带有奇幻色彩,也富有诗意和哲理,常谈及生命的意义与“天命”,蕴含一股激励人心的力量。

我们也刚刚介绍过他最新的作品中文版《间谍》,这是他在2016年根据“一战”期间著名女间谍玛塔·哈莉的真实经历而创作的全新风格故事,小说中,玛塔·哈莉说,自己在黑色森林尽头,不会追究那些恶意指控自己的人,而会和着节拍跳起轻快的舞蹈。

但今天我们并非想谈论这部新作,而是回到那本经典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之中,寻找为什么保罗·柯艾略能够写出这样一部给成年人看的治愈系“童话故事”。

再低落的心,都会被这本神奇的书治愈

1988年,巴西一家小出版社出了900本书。

书不厚,全文一共十万余字,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

不会有再版的机会了,每个人都这么想。

但谁也没想到,仅仅过了两年,这本书就风靡世界,引发了现象级的热潮,成了史上最炙手可热的葡萄牙语小说,长期占领着许多国家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

1993年,它在美国出版,此后303周,《纽约时报》畅销榜再无其它书问鼎。美国前总统赞美道:“我女儿切尔西向我极力推荐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它,我会把它推荐给希拉里。”

这本神奇的书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提起它,许多人并不陌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寓言式童话。为了追寻宝藏,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一路上经历了诸多奇妙的冒险,最终实现了他的“天命”。

小说作家是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被誉为“马尔克斯之后拥有读者最多的拉美作家”。

我以为,一个写出励志温暖小说的作家,大约与书中的主角性格差不多,都是那么乖巧。

结果,人家是个不折不扣的嬉皮士少年啊!

1947年,柯艾略出生在里约热内卢市一个中产家庭。从小,他就不是安分守己的好学生。

17岁那年,柯艾略因为性格太过叛逆,被家里人送到了……精神病院。

我们很难想象,因为性格问题而被父母送到那里的心情。柯艾略曾三次逃跑,后来乖乖就范,在父母的要求下读了法律学校。

好景不长,他又“淘气”了。一年后,柯艾略就放弃了学业,周游世界去了。

回到故乡后,柯艾略奋笔疾书,开始了他小说作家的生涯。有一天,他翻看《一千零一夜》,一个念头忽然闪过——我要写一个寓言故事!

美国学者布鲁姆曾提出“影响的焦虑”,指的是文学史上的作家总是无法摆脱前辈们的“影子”,因为前辈们创立的文学范式已经足够成熟。柯艾略也活在这份“影子”之下。

然而,他的焦虑是积极的。他说,希望在书中“向海明威、布莱克、博尔赫斯、马尔巴、塔罕等伟大的作家们致敬”,因为是他们,让他理解了“宇宙语言”。

就这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诞生了。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关于逐梦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版图上有一个小小的村庄,络绎不绝的人会在这个村庄逗留,然后离开,赶赴下一个目的地。

但是,村庄的人却没有机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在他们的观念里,只有牧羊人才会去周游——能有稳定收入或读过书的人,为什么要去当一个牧羊人呢?

有个叫圣地亚哥的男孩却对他的爸爸说,我想做牧羊人。

起因是,男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到了一处叫“金字塔”的地方,下面埋着巨大宝藏。醒来后,男孩决定踏上寻梦的旅途。

父亲沉默了,他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第二天,父亲给了圣地亚哥三枚西班牙金币,对他说,去买羊吧,去外面吧。

圣地亚哥一路上遇到了种种奇妙的事。

他遇到了自称会解梦的吉卜赛老妇人,要求他在找到宝藏后,赠予她十分之一的财富。

圣地亚哥答应了,老妇人却说自己不知道金字塔在哪里。

他遇到了一个无所不知的老人,故乡对老人而言是漂泊的,他是“许多地方的人”。

老人告诉圣地亚哥: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做什么,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最终一定能够得到,因为这愿望来自宇宙的灵魂。那就是你在世间的使命。

这段话,陪伴圣地亚哥度过了逐梦初期的迷惘时刻——他差点忘了自己作为“牧羊人”的身份,忘了独自一人巡游世界的初心。

对了,老人名叫“撒冷王”。

圣地亚哥还阴差阳错给水晶商人打了十一个月的零工——他是个牧羊人,他需要买羊的钱。

凭着聪明才智,圣地亚哥帮助商人赚了许多钱,还学会了阿拉伯语。

后来,圣地亚哥跟着英国商人的队伍去埃及。不巧的是,部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去往埃及的路变得艰辛。

冥冥之中,圣地亚哥遇到了绿洲中的女人法蒂玛,他们一见钟情。

彼时,圣地亚哥已经有了“世界之魂”——有了预知的能力,有了与自然对话的能力。他成了绿洲的顾问,帮助该地首领击退了侵略者。

问题来了。圣地亚哥是要继续寻梦,还是留在绿洲与法蒂玛结婚,从此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

法蒂玛是沙漠的女人,她不会离开自己的土地,但她会日渐忧伤,因为她理解圣地亚哥,她会觉得是自己阻碍了圣地亚哥的梦想。

圣地亚哥和法蒂玛做了忧伤的承诺,待他找到宝藏,便回来娶她。

过去,沙漠曾是一片海。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告诉我们,“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圣地亚哥继续寻找着他梦中的金字塔。一路上,他结识了炼金术士,炼金术士教他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爱”。

炼金术士对他说,世界之魂是用爱造就的。人为什么不能和风对话、和太阳对话?在我们听来天方夜谭的事,其实藏着宇宙的奥妙。

因为,存在之物有它的必然性。用心去感受生命,生命便会以同样的热情回馈你。

靠着宇宙的语言,圣地亚哥终于到了金字塔,他的朝圣之地,几乎实现了自己的“天命”。至于金字塔是否是圣地亚哥的终点,你猜。

圣地亚哥是幸福的。他遇到了撒冷王。撒冷王暗示他,不要让命运主宰了我们的人生。

遇到了炼金术士,他教会了圣地亚哥“大爱”的真谛。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么好看,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个普通人逐梦的过程,全书充盈着人生智慧,不浮夸,不矫情。“圣地亚哥”可能是你,是我,或身边任何一个人。“圣地亚哥”向所有人敞开。

我们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困境,并尝试在撒冷王、炼金术士那里得到慰藉。

我们需要一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它不是单纯的“心灵鸡汤”,它告诉我们,必须存在永不服输的梦想,存在更高层面的“爱”。

为什么不做一个年轻的、可以热泪盈眶的人呢?

不要做油腻的年轻人呀。

日本文学家大江健三郎这样评价柯艾略:“保罗·科艾略真正掌握了文学炼金术的真髓。”事实上,牧羊少年圣地亚哥的经历,便是柯艾略本人的经历。年轻时周游世界,我们不知道柯艾略那几年收获了什么,但在小说中,我们明白了答案。

福利时间

对保罗·柯艾略的作品,你有什么样的阅读体验?

当网络上流行说第一批“90后”已经如何如何之时,你认为今天的年轻人如何理解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欢迎转发本微信到朋友圈并在本文末留言,我们将选取精彩留言赠送3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本文授权转自“一天一本书(To Book)”

作者 赤西酱

文学照亮生活

公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

邮发:3-22

扫描左边可进入微店

文学报

金庸、科埃略对谈记:我们都是浪漫主义作家

2002年4月27日,金庸与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应文汇报、上海译文出版社之邀,在文新大厦相会。摄影 陈继超。本文刊2002年4月29日文汇报,翻译、整理/赵武平、翁霞 等。

为了什么而写作

科:在各种母语中,都有一种超乎于种族区别之上的东西,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象征性的内涵。一种文化,无论它是否被认知,都具有一些共同的要素,比如音乐与舞蹈。每一种文化都可以通过这些共通的东西来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在所有的共性中,最重要的就是故事的描述。因为在你叙说故事时,你不会局限于一个特定的时刻,而是在处理一种共性化的价值观,那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比方讲,孔子虽然是古代的学者,可他的大多数观点在当代也适用。这是因为他常常通过故事的形式来表述他的观点,使他的思想可以跨越时间的鸿沟,长存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在我的作品中,我会尽力地去体现这种共同的东西。我觉得描写一个个体的同时就是在描写整个社会,个人的故事就是整个人类的故事。我们脑海中经常会有一些问题,像“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是善的还是恶的”,“什么是爱”,等等。通过讨论这些问题,或用寓言来回答这些问题,就可以把个人和社会联系在一起,这里面就有对个人、对现实和对世界特质的探求。

金:我很同意科埃略的观点,他说:“文学是诉诸人心,而不是诉诸理智。”文学的确是讨论人性的,不是写人的脑子的。它是属于“真、善、美”中“美”的范畴,所以作家考虑的不是是非、对错,甚至也不是善恶。文学涉及的是人性、个性和人的感情。《诗经》是中国的文学源头。它里面有很多大胆表达爱情的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四千年来都没有变过——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基本的性格和爱憎的原则却没有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对父母、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子女的爱是一样的。

我读过你的书,发现书中描述的感情和中国四千年前的情诗中的描写很像。我想我们是属于同一类作家——浪漫主义作家。我们讨论的是最重要的事:讨论一个人应该活着还是死掉;讨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讨论人的欲望,人的生活和宗教。我希望我没有理解错。

科:毫无疑问,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包括了丰富的处理感情的经验。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我听到你用一句浪漫主义就概括出我作品的精华所在时,我是多么地感动——因为它非常精确。

金:巴西的文学传统,主要是浪漫主义的。我特别喜欢文艺复兴时期葡语世界的“诗圣”卡蒙斯的作品。

科(起立):非常高兴你这么了解巴西文学和葡语文学!

金:中国曾有一种流行的观念,认为文学中,只可肯定现实主义,除此之外,全部否定。其实文学艺术应当是多元的,什么流派都是好的。昨天,我读你的小说《韦罗妮卡决定去死》,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个人,他有一匹马和一条狗。他们死了之后,三个伙伴的鬼魂一起到了一个地方。他们问守门人,这是什么地方。守门人说,这是天堂,不过只有人的灵魂才可以进去。这个人不愿意和他的朋友分开,于是他们继续向前走。接着,他们又来到了一个地方。这里的守门人告诉他们,这是地狱,不过他们三个可以一起进去。他们走进去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天堂,刚才的那个其实是地狱。我想这和我的观点一样:如果一个人懂得去爱别人,那么他就是一个好人,他就能够进天堂。我写过一篇小文章,里面说到了我的小说中对善与恶的理解和区分。这个概念非常简单,在哲学中这个问题却很复杂,涉及到整个道德哲学的问题。不过我为了令读者容易了解,提一种简单化的说法:看这个人是否为别人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如果为别人服务,见义勇为,那就是好人。不管他是为国家也好,为他所爱的人也好,只要他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他就是善的。如果他损人利己,那么他无疑是个坏人。我想这和你的故事很相似。

科:我刚刚参加了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国企业家峰会,我提到你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我觉得你超越了文化间的障碍,你的语言中象征性的内涵将大家联系到了一起。我认为眼睛是最诚实的。当我看着你的眼睛,或你看着我的,我们其实是在进行感情的交流。现在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或e-mail交流。不过,通过注视对方,我们可以读到更多,交流更多。

经典、畅销与批评

科:如果我们回顾那些最好的作家,大多数的经典的作家——我并不是指金先生或我自己——他们的作品都是非常畅销的。比如像左拉、巴尔扎克或者大仲马,还有亨利·米勒,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作家。有一些作品,像一些诗歌和一些经典的悲剧,它们进入了人们的心灵,所以它们长存了有几个世纪之久,这也是因为人们喜欢这些作品。一段时间之后,它们就成了经典。好像莎士比亚,他在他的那个时代,是非常成功的。我也一直认为他是个伟大的作家。可是我有一个学者朋友告诉我,在莎士比亚死后的两百年内,他几乎被评论家们遗忘了。后来他才被重新发现。

金:一本畅销的书可能是好的书,一本好的书可能是畅销的书;但是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本畅销的书并不是一本好书,或者一本好的书并不畅销。有的书是几百年前就非常畅销并且是非常好的——比如《圣经》中的“雅歌”,直到现在它都很受欢迎。牛津大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教授,他写了一本《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书中指出,那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对畅销书存在着一种偏见。他们认为这些书的档次非常低,书中描写的是一些很差劲的东西。只有当书中反映的是人们无法了解的事情时,这些“知识分子”才会认为这些书是好的。

科:评论有时想得的确太复杂了。不过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为我们的作品进行辩护,或者一定要为它求一个名声,我们只是在用一种爱心,用对我们自己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尊重来做我们的工作。我们也遇到过一些困难的情况,但它们只是让我更坚定地从事自己的工作。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在乎他们对我们的作品怎样看待或怎样分类,我们只须忠实于我们自己的创作。

要不要将小说改编成电影

金:科埃略先生的作品往往有很深的思想性在内,不过看电影的观众也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这种深层次的思想。我建议他们在看电影之前,最好先读读原著。

科:1993年,我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改编权卖给了好莱坞的华纳兄弟公司,但我很快就后悔了。1998年,我想重新把版权买回来,可惜没有成功。我不愿意将我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电影,我也是个影迷。我只是觉得如果我的小说要改编成电影,会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一年前,我碰到朱莉娅·罗伯茨,她也非常喜欢我的书,可是她说,她希望我的书永远也不要被改编成电影;如果我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她也不会担任主角——因为她实在是太喜欢“书”了。不过有时候,他们也成功过——比如《教父》,它既是一本很好的小说,也被改编成了一部很好的电影。不过,我认为我的书可能会太复杂,不会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金:科埃略的作品有很强的思想性与很多哲理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是需要读者去仔细感受的,而电影容易损坏这些东西。可是我觉得这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还是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因为它的场面很辽阔——故事的背景从西班牙延伸到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而且有许多感人的情节。《教父》改编电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原书的作者参与编剧,参加了电影的制作。

关于生、死和永恒

金:我不知道你是否晓得,中国道教有炼丹的传统。

科:据我所知,这和我们所说的炼金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炼金术指的是把铅炼成金。而在我的作品中,那往往是很有象征意义的——铅指的是日常生活,而金子对我而言是一种永恒的东西。就像文学,是把实在的、即时的感觉转变成一种人性,从而永恒地留存下来。

金:关于炼金术,中国也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人要学炼金术,一位神仙说可以教他。他问:铅变成黄金后,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神仙说可以维持五百年。那人就说不要学了,免得五百年后害人,金又变成铅了。神仙说他心地好,说他可以成仙。修仙修道,最重要的就是心地好。这和科埃略先生的想法是一致的。爱心和不害人是宗教的精义。

科:你刚才说的“成仙”,大概就是长生不老吧。这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个人寻求长生,自然是因为他想活下来,他喜欢现在的生活。但如果你意识到有一天你不会变老,而你周围的人却在不断消失,这将是非常可怕的。可以说,这不是一种保佑,而是一种诅咒。

金:在欧洲人的观点中,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科:有可能我们没有想过我们会死——我们所想的,其实只是我们的邻居可能会死,其他人可能会死。但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一旦所有和你在一起的状态都不存在了——你熟悉的事物都不存在了,这决不是一件好事。

金:英国诗人塞缪尔·柯勒律治在他的《古舟子咏》中认为,不能死去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还有德国的豪夫童话中也有类似的人不死的故事。

科:如果你知道你现在就快要死了,那么你会有什么变化呢?我问过我自己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我不会因此而改变我的生活方式。我的格言是“像活着那样去死”。这句话可能听上去比较矛盾,但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文学保持了生活的丰富性

金:我在报社工作时,曾是IPI(国际新闻协会)的成员,会员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报社、通讯社的社长和总编辑。我们在全体大会上针对西方社会对国际新闻媒体的控制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们不仅对第三世界有偏见,而且还反对他们。我们希望我们能被公平地对待。我们想分享公共观点。我希望全球化会使大众媒体更公正。因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媒体宣传的应该是事实而不是美国或英国等个别国家的观点。

科: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具有独立的社会背景,它们的能力都是强大的。

金: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物质方面的生活。这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乏味。人们拥有同样的汽车、同样的房子,过着同样的生活。艺术对人生的意义因此显得越发重要起来。只有在艺术生活中——通过音乐、绘画与文学——才会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一种丰富与变化。只有在文学艺术中,才有可能保存极为丰富的生活类型和生活样式。

科: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我没有任何再需要补充的了。尽管我们以前从未谋面,也许在其他问题上,我们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但我没想到,今天我们会在这么多的地方有相通乃至相同的理解。

金:用中国的古话说,这就是“一见如故”。

(科埃略伸出手来,两人紧紧握手。)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