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 年,夏威夷原住民男孩在“澳大利亚”号轮船旁潜水寻找船上游客丢在海里的硬币。照片来源 | 美国加州学历史学会。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宋育仁以参赞身份,随同公使龚照瑗出使欧洲。中日战争爆发之际,他正在伦敦,因龚照瑗回国述职,他暂代其职司,遂与一二同僚密谋购买阿根廷、智利军舰,并招募澳大利亚水兵,组成舰队自菲律宾直攻日本,以期挽回败局。这一计划虽属病急乱投医,终亦胎死腹中,但毕竟攸关天下大局,不失为惊人之计。
不过,不贤识小,在此我只想讨论宋育仁笔下一桩无足轻重的小事。
宋育仁到达欧洲之后,写下了一首长诗《浮海至巴黎纪程百韵》,详述其西行见闻。其中在咏亚丁湾一带风情时有这样两句:
乞钱泅海底,没身如一沤。
自注:自稣克得拉岛至亚丁一带,土人皆印度阿刺伯种人……儿童驾独木小舟游海面,见客舟索钱,掷水中则争泅而取如鱼蛙。(张煜南辑《海国公余辑录》卷四,2000年梅州影印本)
按:宋育仁说的“稣克得拉岛”,承友人查核,应指索科特拉岛(Socotra),在阿拉伯半岛以南,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以东,正当亚丁湾的入口之外。他的意思是说,亚丁湾一带的土民儿童都有“乞钱泅海底”之风,就是凭着潜水捞钱的本事,向远洋渡轮的乘客乞讨。
亚丁湾在海上乞讨硬币的索马里孩子。资料图
这种海上乞讨习俗——或者说施舍习俗,绝非只有宋育仁才见识过。
比如,南洋华人张仙根《海国咏事诗》咏唶叻(应指新加坡,新加坡又称石叻、叻埠),就有这样一首:
火船停泊海天东,贾客抛钱掷水中。
没水捞钱还出水,成群不少小儿童。
自注:此地小儿善泅水,估客以钱掷海中,则群跃没水,少顷握钱出。(张煜南辑《海国公余辑录》卷六)
张仙根的《海国咏事诗》,是由更著名的南洋侨商张煜南刊刻的;后者见猎心喜,自己随之又作了一组《续海国咏事诗》,其咏槟榔屿(在马来西亚西北)有云:
出没波涛狎若鸥,翻身落水不知愁。
水中扪得高擎手,无怪银钱客子投。
自注:屿中小儿俱善汨浮,出入波浪中狎如鸥鹜,遇洋客投以洋银,群儿于水中扪得之,高擎其手,举□以示客。(《海国公余杂著》卷三,2000年梅州影印本)
《海国咏事诗》《续海国咏事诗》的具体写作时间不详,刻印时间则在清末,稍后于宋育仁之作。还有晚至时的例子。
张孝若。
张孝若,清末大名士张謇之子,因之有“四公子”之称,曾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考察欧美日九国实业专使,在1923年出行。他考察时以诗纪事,此年有一首《晨至非洲之极白堤城,法属地也,炎甚至不可耐》:
已知亚远欧犹远,中著非洲百物新。
荒水蛮山人类域,黄沙赤日客舟晨。
英雄远略论□□,奴隶悲观到黑人。
投海群童争掷币(自注:舟人掷银币,群黑童由舟之最高甲板上投海争之),扶阑一喘但围巾。
(《士学集》,自印本。按:此诗集甚罕见,承严晓星转请赵鹏君提供)
按:当时自海道赴欧,必然是走印度洋、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这条航线,诗题的“非洲之极白堤城”,当指吉布提(法属索马里),位于非洲东北部(非洲之角)亚丁湾西岸,与也门隔着曼德海峡,是进入红海的门户。在此地,张孝若不由得发了些感慨,第七句“投海群童争掷币”,自然也是“乞钱泅海底”之类的把戏——由其自注“群黑童由舟之最高甲板上投海争之”来看,这种乞讨方式是有表演性的,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卖艺”,凭着跳水和潜水的技艺以赢得游客的打赏。
在西风东渐的时代,最早“走向世界”的并不是中国人,至少不是只有中国人。因此,我们毫不意外地也能在日本人笔下见到同一类记录。
南条文雄。图片来源 | 日本国会图书馆
南条文雄,号称日本近代佛学的开山,生于佛教世家,明治九年(1876)由净土真宗大谷派特遣牛津大学留学,去程途经新加坡,留下了这样的观感:
……轮船刚在这里停稳,便有很多黑人乘着小船围拢过来,敲打着舷窗,他们像蜘蛛那样云集在一起,原来是来向船里的乘客讨要钱财的。而且,乘客一旦把钱币投过去,他们就会跃身潜入水中去捞,向乘客展示他们的绝技,由是不断反复向乘客素取,这实在是一道有趣的风景。
南条有汉学素养,同时还写了一首七绝:
两两黑奴飞小舟,青钱掷处忽轻投。
水中知是龙争玉,不决输赢不敢浮。
(以上见《怀旧录》,嘉木扬·凯朝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年版,第84-85页)
南条的回忆,可与上述张仙根的诗互为印证。南条说这些儿童“向乘客展示他们的绝技,由是不断反复向乘客素取”,足见这种表演性乞讨是很职业的,在当地土民来说可算一种小小的生财之道。
释宗演,镰仓东庆寺住持,明治三十九年(1906)第二次赴欧,在锡兰也遇到了宋育仁曾遇到的一幕:
在科伦坡港,光着身体的黑人孩子乘着独木船围拥到客船周围,说着一口“奇怪的语言”,祈求乘客向海里投掷硬币给他们。乘客们向海里投了几枚硬币,孩子们便一齐潜入水中,竞相拾捡。乘客中间,也有人将瓦砾包在纸里投入海里,一脸嘲讽地看着他们徒劳的竞争。释写道,“部分缺乏教养的欧洲人常常视亚洲人为野兽,这种残忍的行为真是可恶至极。”释不忍目睹这些令人“不快”的情景,故选择离开。(此据[日]和田博文《海上新世界:近代日本的欧洲航路纪行》,王丽华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01页)
释宗演的观察有一个特别之处,即发现有乘客会将杂物冒充钱币扔进海里,让讨钱的儿童白辛苦一场,那当然是很恶作剧甚至很恶劣的行为,可说是这一乞讨—施舍游戏里的阴暗面了。
新加坡的潜水男孩。资料图
由以上例子可见,这种乞讨习俗普遍见于印度洋各处,显然都在当时的东西远洋航线上。可以说,这是近代远洋旅行时代形成的一种特殊风气,是乘客与土著互动所形成的风气,而乘客的作用应是更为主导性的。不难想象,这个远洋旅行时代本是西方人造就的,也是西方人主导的,造成这种乞讨风气的,显然也应是西洋的航海者和乘客。
因此,对这种乞讨风气的记录,我想在西洋人那里,一定比在中国人、日本人这里要多出无数倍。以我有限的涉猎,留意到以下几例:
帕慕克曾转述十九世纪法国作家、政治家拉马丁对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印象:
他曾写过,桥上有一群男孩会向游客大声请求:“先生,给我一便士吧。”……游客会把钱扔到大海里,男孩子们纷纷从桥上一跃而下,潜到海里去抓钱,谁抓到就是谁的。(此据乔舒亚·汉默《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文学履途: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董帅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
这里说的桥,也许是指伊斯坦布尔的加拉塔大桥,横跨著名的金角湾(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海湾),所以才会说桥下是“大海”。
美国加州卡特琳娜岛的潜水乞讨照片,被制作成了明信片,拍摄于1930年左右。图片来源 | Ebay
斯蒂文森在其经典之作《金银岛》里也提到:
我们在一个被陆地环抱、景色非常美丽的海港里下锚时,太阳已经落山。许许多多的小船立刻把我们包围,船上的黑人、墨西哥印第安人和混血儿纷纷向我们兜销水果、蔬菜,而且愿意表演潜水去捡你扔下的钱币。那么多和颜悦色的面孔(尤其是黑人)、热带水果的风味,特别是华灯初上的市容,简直太可爱了,同我们在岛上时那种杀机四伏、血雨腥风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据荣如德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226页)
按:这部小说写于1881-1882年间,故事背景在18世纪中期,而小说里描写的这处海港,是在当时西班牙属下中南美洲。在那里,有色人种小孩也“愿意表演潜水去捡你扔下的钱币”,与印度洋上的情形如出一辙,足见这种习俗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只要是西洋人到达的地方。至于史蒂文森形容“那么多和颜悦色的面孔(尤其是黑人)”,则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殖义视角了。
劳拉·麦克莱姆是研究泰晤士河考古遗存的专家,她在写泰晤士河的格林尼治前滩一段时,提到著名的特拉法加酒馆:
19世纪时,坐在这些窗前的纨绔子弟会把硬币抛出窗外,看泥泞寻宝者手忙脚乱地在泥中摸索,以此取乐。有时,孩子们会表演些把戏,或蹚进危险的深泥中,好逗乐观众,让他们扔得更多。(《泥泞寻宝:遗失在泰晤士河的伦敦生活》,石雨晴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51页)
可知此类乞讨习俗不限于海港之上,也见于伦敦的大河之中。
西班牙北部桑坦德港的潜水儿童照片。资料图
1945年,德国豪华游轮“古斯特洛夫号”被苏联潜艇击沉,万余名平民乘客葬身海底,格拉斯的中篇小说《蟹行》即以这一惨剧为背景。这艘苏联潜艇的艇长叫亚历山大·马林涅斯科,生于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今属乌克兰,系乌克兰最大的港口),格拉斯在小说里这么描述他:
据说,七岁的亚历山大从远洋轮船码头亲眼看见和英法联军的残兵败将匆匆逃离奥德萨。不久,他又经历了红军开入奥德萨。进行了多次清洗行动。然后,这场内战终于差不多算是结束了。几年以后,当外国轮船重新获许入港停泊的时候,听说这个小伙子还潜水去摸那些衣着华丽的游客扔到海里的钱币,而且耐力持久,动作灵巧。(《蟹行》,蔡鸿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亚历山大生于1913年,他在黑海里“潜水去摸那些衣着华丽的游客扔到海里的钱币”,则大约在二十年代,他十来岁的时候。
菲律宾萨马岛的艾伦港的潜水乞讨,拍摄于2012年。资料图
现在看来,这样一种乞讨-施舍方式,显然带有殖义意味,是殖民时代+航海时代的产物,无疑是极不“政治正确”的。在这种乞讨 - 施舍行为里,东与西,贫与富,落后与先进,呈现出最强烈的对比,乘坐远洋巨轮的施舍者高高在上,轻松地体会到了文明的优越感——然而,潜入海里的乞讨者虽似卑微,却又是很乐于接受施舍者这种文明的优越感的。如张煜南在诗里所写,他们是“翻身落水不知愁”的。借用流行的概念,不妨说,在施舍者身上体现了“东方主义”,而在乞讨者身上也体现了“自我东方主义”(Self-Orientalism),这种乞讨-施舍方式,不如说是一种历史的共谋。
可是,无论多么殖义,多么不“政治正确”,这种乞讨方式都属于一个已然消逝的时代了。
那是凡尔纳的时代,是“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时代,对于中国人来说,那也是姗姗来迟的时代,却似乎在不旋踵间就已结束。我们还没体验过多少海上西游记,没体验过多少“贾客抛钱掷水中”的低俗趣味,那个远洋旅行时代就已被飞行时代永远终结了。
胡文辉
责编 刘小磊
-作者:晚风 -
我有一个好哥们周延。
我很了解周延,知道他玩世不恭、冷淡漠然、不够善良,毕竟,我们认识了很多年,对外,我一直是他最好的“兄弟”。
别的女生都很羡慕我,可以这样理所应当地和周延走近,了解他的一切。
周延信任我、依赖我,也甚至对他的前女友说过,我是他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可我知道,他只是在开玩笑而已。
“我是妹妹,
仅此而已。”
我和周延长辈是朋友,家离得也近,我们勉强可以称得上是青梅竹马。
只是,周延是优美爱情故事里的竹马,我却不是那种符合美好想象的青梅:
从小到大,我都是周延的跟屁虫,蹒跚学步般跟在他身后,周延想做什么,我就陪他做什么,周延想要什么,只要我有就全都给他。
我喊周延做哥哥,实际上自己还大他两个月。
只是以前我从来不如周延自信张扬,也不像他朋友众多,所以看起来也就只能永远怯生生地做他的小妹。
我不曾期待过什么,对自己身份的定位也仅仅是小妹而已,然而还是会被误会。
所以,当周延前女友私下里来找我时,我早有预料,大家都不是傻子,我们这样在外人看来朦胧不清的关系终究是个麻烦。
她会误会,并不奇怪。
那段时间我仔细考虑过,我不该局限于周延,而是去交新的朋友,去过新的生活。
于是我爽快答应了她的要求,离周延远一点,再远一点,最好别再联系。
“没有我,
他也刚刚好。”
十年前,我和周延一起看某本热血小说,头挨得很近很近,书里有这么一段诗:
“世界拥挤又浩大,只是没有光,你以光的名字来时,散漫着一头长发,于是那些嘈杂的声音和凌乱的身影都不见了”。
我在这个瞬间突然心领神会,意识到自己是喜欢周延的。
就像主角喜欢他师姐一样,人们憧憬光时,都是明知道没有结局还会傻乎乎地暗戳戳臆想幸运降临的。
现在那么多年过去了,我还在等最新的连载,却不想再等周延了。
我长大了,懂得了不一味的犯傻付出,就不至于输得连裤子都不剩。
我不再约周延去吃夜宵,不再答应他那些无理取闹的要求,包括他的兄弟圈子也被我悄无声息删掉。
他们再也不能在周延酒醉时拨通我的电话。
我想周延大约察觉不到,顶多会觉得生活变得有些麻烦,失去了免费的代驾和跑腿,但这些都只是无关紧要的而已,一切都会回到正轨。
如我所料,周延没问我是不是最近很忙,偶尔被拒绝邀约也只是不痛不痒地关心两句。
刚开始,我有些沮丧,可又庆幸自己足够聪明早点看清:他这样的人,最会只让人伤心。
“他分手了,
回来找我。”
我以为我和周延不会再有更多的深入联系。
我以为,周延不会注意到我深夜发出又很快删掉的朋友圈,也以为他不会想起那天是我的生日。
我也没想到,我们再见到会是那样尴尬的场景——我坐在甜品店里一个人安静地吃完整个栗子蛋糕,抬眼见到周延走来。
我几乎怀疑自己的眼睛。
周延说,他又分手了,现在是单身。
周延还说,既然我大半夜不睡觉地哭,为什么不发信息给他。
我沉默了很久,不作回应。
结账时,周延拿出手机付钱,然后多点了一杯温开水,给我的,因为我很腻甜食,吃完蛋糕必须要喝白开水过口。
周延在这些诡异的细微处永远温柔得那么恰到好处。
真是令人不忍细想。
“原来,
他一直知道。”
“有什么事吗?”我说,语气有点不客气。
我敢打赌我长这么大,这是对周延最大胆的一句话了。
周延变了脸色,一瞬间有些伤心的模样,质问我:“我们不是说好了要一起过生日的吗?”
“还是说,你就那么不想见到我,连一个说对不起的机会都不给我。”周延继续说道。
我看着周延,周延看着我,我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地方。”
我们是最懂彼此的人,你难道真的不知道我是什么意思吗?
周延开始解释前女友的行为,说她并非有意为难我,无论如何,我是他很重要的人,她吃醋了而已。
周延还说,他们分手也不是因为我的原因,叫我不要内疚。
可是周延不知道,我宁愿他说,我才是她们分手的原因。
我哪怕做一个坏人,也不要周延用这种我们还是好朋友的眼神看着我,这样显得我好蠢,好像这些让我反复的心事只是我自作自受。
我深吸一口气,笑着问,哥,你知道我喜欢你吗?
“这玩笑,
早该结束了。”
那一瞬间,周延愣住了,不是茫然的怔忪,而是没想到我敢说出口的那种意外神情。
与此同时,我突然开窍,这些年来,他一直是知道的。
我在想,那些我陪伴在他身边为他做各种事情的时候,他眼里的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是不是很可笑?是不是像一个透小丑一样,除了供他玩笑和便利以外再没有别的价值?
“哥,我很傻,但不是没长脑子。”我了然,“就这样吧,哥,你也别生嫂子的气了,复合吧。”
周延沉默得像古井,过了一会,他说话了,问我,我们可不可以在一起?
“哈哈哈哈,又开玩笑。行了,恶作剧环节结束了,我约了人一起喝,你去不去?”我哈哈大笑,心却沉了又沉。
这么多年来,周延既然装作不知道,我也相信他有他的考虑。
他也许是有一点点喜欢我的,可这份喜欢会在阳光下蒸发。
真的喜欢,何必我来问,何必我来要?
“我们俩”,听起来多亲密的关系,其实不过自作多情而已。
为爱乞讨,不是我的作风,就让这玩笑这样结束吧。
—全文完—
小“火”伴们,大家好!今天是4月18日,农历三月十八,星期一。做自己的治愈者,和快乐握手言欢!歌曲《林中鸟》送给大家。
林中鸟
作词:高 进
作曲:高 进
演唱:葛 林
来不及祈祷就开始奔跑
总觉得外面世界有多美好
用几滴眼泪才换来骄傲
我要的光荣哪怕只有一秒
角落太寂静城市太喧闹
这世界很忙其实我都知道
离开了地面就随风飘摇
决定要走遍天涯心比天高
我就像那一只林中的小鸟
努力挣脱冲向蓝天怀抱
勇敢的张开双臂闭上了双眼
远方离我只有一步之遥
我就像那一只林中的小鸟
举头望月孤独有谁知道
那带血的羽毛不向命运乞讨
跌倒只能让我越飞越高
跌倒只能让我越飞越高
这一只林中鸟
《像鱼》发行于2018年12月11日,是由周有才作词作曲,由网络翻唱达人王贰浪演唱的一首歌曲,2019年12月,在2019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上荣获“年度十大金曲奖”,从此这首歌被大家熟知、热播并在网络上被无数次翻唱。
极简的吉他伴奏更加突出王贰浪独特的声线,“忘了”与“记住”相互排斥又相互纠缠,就像鱼和水的故事,浪漫中带着淡淡忧伤。
我要忘了你的样子像鱼忘了海的味道放下所有梦和烦恼却放不下回忆的乞讨
这是一首简单的歌,正如王贰浪说的,述说着一个人无聊的心事,一个人的心事在对方看来也许都是多余的,甚至是可笑幼稚的,这种一个人的坚持大概没人会懂,情绪时常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蹦出来,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短暂的。
鱼儿永远不会担心水会离它而去,云也不会担心它所一直依靠的天空会突然消失,因为真正爱着我们的人始终环绕在我们四周从未离去。
因此鱼是不会哭泣的,云朵是不会呐喊的,因为它们永远有水和天空的包容,而人却不会如此被眷顾,就像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住在内心深处的人,想忘却忘不了,鱼可以忘记七秒钟以前的一切,人却永远做不到。
鱼儿离不开水的呵护,一旦离开就像突然被撕裂的爱情,让人阵阵心痛,难以割舍,但鱼的哭泣只有水能够感受,如果那个人也走远了,所有的心事也只能独自默默承受。
被迷茫的爱情遮住了眼睛,看得见的情爱却无法深刻理解,始终做着一个双眼麻痹的失明者。
记住你的样子像鱼记住水的拥抱像云在天空中停靠夜晚的来到也不会忘了阳光的温暖
我要记住你的样子、拥抱、温暖、味道,那是对这段感情中无畏的自己的怀念,我也要忘了你的样子、拥抱、温暖、味道,因为从此以后那都不再属于我,就像七秒以后的鱼已经不再属于七秒以前的水。
“不要以为你放不下的人也同样放不下你,鱼没有水会死,水没有鱼却会更清澈。”
“来生做鱼,七秒快乐,七秒忧伤,想像鱼一样,忧伤只是七秒,兴奋只如七秒,鱼的世界,人生只若初见。”
——网友热评
一切我们以为的心事都只不过是我们以为的罢了,对方并未完全察觉,也无法感同身受,水和鱼的关系从来就是不平等的,就像在爱情中的两个人,不要期望不再爱我们的人会给我们更多的拥抱和温暖。
能做个记忆只有七秒钟的鱼就好了,忘记那些不该属于自己的烦恼和不切实际的梦,等待时间慢慢将其磨成回忆,将过去的自己留在回忆中乞讨,剩自己独自一人远去。
要知道人和鱼终究是不同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自然好,但这样人生也就止于初见了,人和人的感情就像鱼和水的交融,都需要时间慢慢磨合出来,不断了解对方的过程,明白对方的喜怒哀乐,冷暖悲观,同时也发现与对方之间的差异,由此带来的痛苦虽让人黯然神伤,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体会。
鱼可以在七秒后忘却痛苦,人却需要用一生去消磨。
不舍又抓不住的人,就别再当作幼稚的心事了吧,过度的挣扎无益,不如活得像个鱼儿一样,纯粹却幸福着。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