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纵观历史,芜湖境内共出了四位状元。其中三位均出自宋代,一位出自明代,即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状元邢宽。邢宽本为廷试一甲第三名,无缘状元头衔,却因自己的名字起得好,被明成祖朱棣钦点为“状元”,成为芜湖境内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这究竟是什么缘故?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明代无为状元——邢宽!
图为邢氏宗祠中邢宽状元雕像
因好名字而“高中状元”
我国明朝时期,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实行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是明成祖朱棣主持的最后一次科考,也正是在这一年邢宽高中状元。
邢宽,字用夫(一作用大),生年不详,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安徽无为人。邢宽自幼颖敏好学,深受塾师及家人宠爱。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邢宽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邢宽赴京应试,文章一挥而就。廷试之后,主考官在几经遴选后,按成绩优劣上呈明成祖朱棣御览,并定夺名次。廷试时初拟孙曰恭为一甲第一名,邢宽第三。
朱棣翻开名册,首先看到的便是“孙日恭”。因古代行文皆为竖写,“日恭”二字极易看成“暴”字。成祖一看,勃然大怒,他想:“日恭”乃“暴”也!我朝施行仁政,为政岂能使用暴力?”于是,提笔便将“孙日恭”划去。再往下翻,看到第三名的名字乃“邢宽”,大喜:“邢宽者,量刑之宽也!唯宽厚待我臣民,天下太平,民心归顺。”成祖再一细看,得知邢宽是江北人士,自明朝以来,钦点的14名状元俱为江南士子,不曾有江北之人,于是朱棣更加高兴,立马召见邢宽,询及祭祀、兵戎等策,皆应对中肯,考究详明,于是亲自用朱笔点了邢宽为“三甲之首”,即“状元”。而孙曰恭被放至一甲第三名,成为“探花”。
图为邢氏宗祠邢宽状元阁
历史上,皇帝用朱笔亲书其名于榜首,过去从未有过,实自邢宽开始,确是朱棣皇帝对他的特殊恩宠。同时,邢宽也是明朝开科取士至此,江北学子“状元及第”第一人。
图为邢氏宗祠状元邢宽的介绍
状元邢宽与无为
邢宽中状元后,即授修撰一职,纂修《宣庙实录》,任侍讲。而后不久即因病告假回到无为。闲暇之时在县内考察,寄情山水,所作长篇游记《蕊珠洞记》被收入《无为州志》。
邢宽对所住北山庄曾赋诗一首:
买得烟霞结四邻,轩窗山色一番新。
暂辞玉署疏僚友,偶向青岩狎野人。
杖履平明堪引眺,琴樽清画足怡神。
北堂喜遂康宁愿,叨有君羹进膳频。
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邢宽重新出山,翌年主持顺天乡试。景泰三年(1452年),以侍讲职兼任南京掌院员。后升任侍讲学士,代理南京国子监祭酒事,不久卒于任上,死后葬于无为花家疃。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学士邢宽墓,在城外二里花家疃。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学士邢宽墓
历史上无为与“状元”有关的建筑
无为“二状元祠”无为县城西大街,曾有一座气势恢弘的“二状元祠”(遗址位于无为师范附属小学旁),该祠纪念的是无为宋、明两代所出的两位状元焦蹈(一说为繁昌人)和邢宽。
“二状元祠”最早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后人为缅怀先贤,专门而建,并龛有浮雕石像,其祠正厅有楹联曰:“俊望仰仪刑,想明哲挺身,盖世功名夸二代;两贤开道路,愿英才倍出,继公先后占三元”。该祠肇始于辛已冬孟(1581),落成于明万历壬午(1582)春孟。
据《无为州志》记载:“‘二状元祠’为堂者三,中祀三公木主于龛中(北宋御史贾易以及焦蹈、邢宽),门改北向临小衢,登以三级,颜其上曰:‘二状元祠’,厥左右夹室者各一,缭以周垣,饰以周垩。祠后余地,广倍昔址,咸存之,以需将来建造。”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祠巷
无为“状元桥”在无为北环城河上,有一桥穿水而过,名曰:“状元桥”。该桥缘起毁于早年“二状元祠”的状元桥,于2001年8月28日建成通车,是一座九孔实腹式拱桥,全长339米。“状元桥” 两侧栏杆镶嵌着岩石雕刻,装饰28杆豪华钠型桥灯。“状元桥”如彩虹般地横跨古城河之上,成为无为县城最靓丽的风景之一。
图为无为“状元桥”
一弯状元桥、一座状元祠牵动着无为人深深的“状元情结”。
历史状元已过去,时代状元看今朝。
无为人承传先贤“状元”理念,勇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建设更加美丽的无为!
来源:芜湖镜湖城事
纵观历史,芜湖境内共出了四位状元。其中三位均出自宋代,一位出自明代,即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状元邢宽。邢宽本为廷试一甲第三名,无缘状元头衔,却因自己的名字起得好,被明成祖朱棣钦点为“状元”,成为芜湖境内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这究竟是什么缘故?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明代无为状元——邢宽!
图为邢氏宗祠中邢宽状元雕像
因好名字而“高中状元”
我国明朝时期,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实行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是明成祖朱棣主持的最后一次科考,也正是在这一年邢宽高中状元。
邢宽,字用夫(一作用大),生年不详,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安徽无为人。邢宽自幼颖敏好学,深受塾师及家人宠爱。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邢宽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邢宽赴京应试,文章一挥而就。廷试之后,主考官在几经遴选后,按成绩优劣上呈明成祖朱棣御览,并定夺名次。廷试时初拟孙曰恭为一甲第一名,邢宽第三。
朱棣翻开名册,首先看到的便是“孙日恭”。因古代行文皆为竖写,“日恭”二字极易看成“暴”字。成祖一看,勃然大怒,他想:“日恭”乃“暴”也!我朝施行仁政,为政岂能使用暴力?”于是,提笔便将“孙日恭”划去。再往下翻,看到第三名的名字乃“邢宽”,大喜:“邢宽者,量刑之宽也!唯宽厚待我臣民,天下太平,民心归顺。”成祖再一细看,得知邢宽是江北人士,自明朝以来,钦点的14名状元俱为江南士子,不曾有江北之人,于是朱棣更加高兴,立马召见邢宽,询及祭祀、兵戎等策,皆应对中肯,考究详明,于是亲自用朱笔点了邢宽为“三甲之首”,即“状元”。而孙曰恭被放至一甲第三名,成为“探花”。
图为邢氏宗祠邢宽状元阁
历史上,皇帝用朱笔亲书其名于榜首,过去从未有过,实自邢宽开始,确是朱棣皇帝对他的特殊恩宠。同时,邢宽也是明朝开科取士至此,江北学子“状元及第”第一人。
图为邢氏宗祠状元邢宽的介绍
状元邢宽与无为
邢宽中状元后,即授修撰一职,纂修《宣庙实录》,任侍讲。而后不久即因病告假回到无为。闲暇之时在县内考察,寄情山水,所作长篇游记《蕊珠洞记》被收入《无为州志》。
邢宽对所住北山庄曾赋诗一首:
买得烟霞结四邻,轩窗山色一番新。
暂辞玉署疏僚友,偶向青岩狎野人。
杖履平明堪引眺,琴樽清画足怡神。
北堂喜遂康宁愿,叨有君羹进膳频。
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邢宽重新出山,翌年主持顺天乡试。景泰三年(1452年),以侍讲职兼任南京掌院员。后升任侍讲学士,代理南京国子监祭酒事,不久卒于任上,死后葬于无为花家疃。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学士邢宽墓,在城外二里花家疃。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学士邢宽墓
历史上无为与“状元”有关的建筑
无为“二状元祠”无为县城西大街,曾有一座气势恢弘的“二状元祠”(遗址位于无为师范附属小学旁),该祠纪念的是无为宋、明两代所出的两位状元焦蹈(一说为繁昌人)和邢宽。
“二状元祠”最早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后人为缅怀先贤,专门而建,并龛有浮雕石像,其祠正厅有楹联曰:“俊望仰仪刑,想明哲挺身,盖世功名夸二代;两贤开道路,愿英才倍出,继公先后占三元”。该祠肇始于辛已冬孟(1581),落成于明万历壬午(1582)春孟。
据《无为州志》记载:“‘二状元祠’为堂者三,中祀三公木主于龛中(北宋御史贾易以及焦蹈、邢宽),门改北向临小衢,登以三级,颜其上曰:‘二状元祠’,厥左右夹室者各一,缭以周垣,饰以周垩。祠后余地,广倍昔址,咸存之,以需将来建造。”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祠巷
无为“状元桥”在无为北环城河上,有一桥穿水而过,名曰:“状元桥”。该桥缘起毁于早年“二状元祠”的状元桥,于2001年8月28日建成通车,是一座九孔实腹式拱桥,全长339米。“状元桥” 两侧栏杆镶嵌着岩石雕刻,装饰28杆豪华钠型桥灯。“状元桥”如彩虹般地横跨古城河之上,成为无为县城最靓丽的风景之一。
图为无为“状元桥”
一弯状元桥、一座状元祠牵动着无为人深深的“状元情结”。
历史状元已过去,时代状元看今朝。
无为人承传先贤“状元”理念,勇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建设更加美丽的无为!
来源:芜湖镜湖城事
纵观历史,芜湖境内共出了四位状元。其中三位均出自宋代,一位出自明代,即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状元邢宽。邢宽本为廷试一甲第三名,无缘状元头衔,却因自己的名字起得好,被明成祖朱棣钦点为“状元”,成为芜湖境内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这究竟是什么缘故?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明代无为状元——邢宽!
图为邢氏宗祠中邢宽状元雕像
因好名字而“高中状元”
我国明朝时期,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实行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是明成祖朱棣主持的最后一次科考,也正是在这一年邢宽高中状元。
邢宽,字用夫(一作用大),生年不详,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安徽无为人。邢宽自幼颖敏好学,深受塾师及家人宠爱。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邢宽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邢宽赴京应试,文章一挥而就。廷试之后,主考官在几经遴选后,按成绩优劣上呈明成祖朱棣御览,并定夺名次。廷试时初拟孙曰恭为一甲第一名,邢宽第三。
朱棣翻开名册,首先看到的便是“孙日恭”。因古代行文皆为竖写,“日恭”二字极易看成“暴”字。成祖一看,勃然大怒,他想:“日恭”乃“暴”也!我朝施行仁政,为政岂能使用暴力?”于是,提笔便将“孙日恭”划去。再往下翻,看到第三名的名字乃“邢宽”,大喜:“邢宽者,量刑之宽也!唯宽厚待我臣民,天下太平,民心归顺。”成祖再一细看,得知邢宽是江北人士,自明朝以来,钦点的14名状元俱为江南士子,不曾有江北之人,于是朱棣更加高兴,立马召见邢宽,询及祭祀、兵戎等策,皆应对中肯,考究详明,于是亲自用朱笔点了邢宽为“三甲之首”,即“状元”。而孙曰恭被放至一甲第三名,成为“探花”。
图为邢氏宗祠邢宽状元阁
历史上,皇帝用朱笔亲书其名于榜首,过去从未有过,实自邢宽开始,确是朱棣皇帝对他的特殊恩宠。同时,邢宽也是明朝开科取士至此,江北学子“状元及第”第一人。
图为邢氏宗祠状元邢宽的介绍
状元邢宽与无为
邢宽中状元后,即授修撰一职,纂修《宣庙实录》,任侍讲。而后不久即因病告假回到无为。闲暇之时在县内考察,寄情山水,所作长篇游记《蕊珠洞记》被收入《无为州志》。
邢宽对所住北山庄曾赋诗一首:
买得烟霞结四邻,轩窗山色一番新。
暂辞玉署疏僚友,偶向青岩狎野人。
杖履平明堪引眺,琴樽清画足怡神。
北堂喜遂康宁愿,叨有君羹进膳频。
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邢宽重新出山,翌年主持顺天乡试。景泰三年(1452年),以侍讲职兼任南京掌院员。后升任侍讲学士,代理南京国子监祭酒事,不久卒于任上,死后葬于无为花家疃。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学士邢宽墓,在城外二里花家疃。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学士邢宽墓
历史上无为与“状元”有关的建筑
无为“二状元祠”无为县城西大街,曾有一座气势恢弘的“二状元祠”(遗址位于无为师范附属小学旁),该祠纪念的是无为宋、明两代所出的两位状元焦蹈(一说为繁昌人)和邢宽。
“二状元祠”最早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后人为缅怀先贤,专门而建,并龛有浮雕石像,其祠正厅有楹联曰:“俊望仰仪刑,想明哲挺身,盖世功名夸二代;两贤开道路,愿英才倍出,继公先后占三元”。该祠肇始于辛已冬孟(1581),落成于明万历壬午(1582)春孟。
据《无为州志》记载:“‘二状元祠’为堂者三,中祀三公木主于龛中(北宋御史贾易以及焦蹈、邢宽),门改北向临小衢,登以三级,颜其上曰:‘二状元祠’,厥左右夹室者各一,缭以周垣,饰以周垩。祠后余地,广倍昔址,咸存之,以需将来建造。”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祠巷
无为“状元桥”在无为北环城河上,有一桥穿水而过,名曰:“状元桥”。该桥缘起毁于早年“二状元祠”的状元桥,于2001年8月28日建成通车,是一座九孔实腹式拱桥,全长339米。“状元桥” 两侧栏杆镶嵌着岩石雕刻,装饰28杆豪华钠型桥灯。“状元桥”如彩虹般地横跨古城河之上,成为无为县城最靓丽的风景之一。
图为无为“状元桥”
一弯状元桥、一座状元祠牵动着无为人深深的“状元情结”。
历史状元已过去,时代状元看今朝。
无为人承传先贤“状元”理念,勇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建设更加美丽的无为!
来源:芜湖镜湖城事
作者
邯郸夏
邢夫人得绣春囊,历来被诬名化,被说成是借机向王夫人和凤姐儿发难,甚至把抄检大观园也归罪于邢夫人。
事实真是这样吗?且看原文:
(邢夫人)刚至园门前,只见贾母房内的小丫头子名唤傻大姐,笑嘻嘻的走来,手内拿着个花红柳绿的东西,低头一壁瞧着,一壁只管走,不防迎头遇见邢夫人,抬头看见,方才站住。邢夫人因说:“这痴丫头,又得了什么狗不识儿,这么欢喜?拿来我瞧瞧”……傻大姐便笑道:“太太真个说的巧,真是个狗不识呢。太太请瞧一瞧。”说着,便送过去。邢夫人接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忙问:“你是哪里得的?”
邢夫人看见绣春囊,可谓又惊又怕,就差倒抽一口凉气了。吓得连忙死紧攥住,这是邢夫人下意识的反应。如果拍影视剧,这里一定要给邢夫人手部一个特写镜头。此处脂批也说:
妙!这一“吓”字,方是写世家夫人之笔……所谓此书针线慎密处,全在无意中一字一句之间耳,看者细心方得。
可见,脂批认为,邢夫人这里才是一个世家夫人的表现。而下边一问,“你是哪里得的?”,任何人看见自然要有此一问。后回凤姐看见绣春囊,问的第一句话也是“太太从哪里得来?”。王夫人看到绣春囊的第一反应书中没写,我想肯定也是吓得先问王善保家的,“你太太从哪里得来的?”
当听傻大姐说“我掏促织儿,忽在山石背后拣了这个”之后:
邢夫人道:“快休告诉人!这不是好东西,连你也要打死才是。皆因你素日是傻子,以后别再提起。”这傻大姐听了,反唬的白了脸,说:“再不敢了。”磕了个头,呆呆而去。
邢夫人这里做得也没错,先吓唬傻大姐,以免她说出去,这事不能再让别人知道,尤其不能在老太太跟前说起。这一招果然奏效,一下子就把傻丫头唬住了。
邢夫人回头看时,都是些女孩儿,不便递与,自己塞在袖里,心内十分罕异,揣摩此物从何而至,且不形于声色,且来至迎春室中。
这里邢夫人做得也很得体,这种东西自然不能交给女孩儿拿着,身边又没跟着心腹婆子,只能自己收了。尤其是这个“且不形于声色”,我都要对邢夫人刮目相看了。
可以说,作者正面描写的这一段邢夫人在此事上的表现,非常符合她作为荣府大太太的身份和教养。惊异,纳罕,这也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绝不是某些读者脑补出来的场景:邢夫人眼珠儿一转,计上心来,哼哼冷笑两声,“收拾二王的机会来了”。
书至下回,王夫人怒气冲冲来找凤姐兴师问罪:
“你婆婆才打发人封了给我瞧,说是从傻大姐手里得的,把我气了个死。”
王夫人气了个死,自然是因园中发现绣春囊,而不是因为邢夫人给她送来绣春囊。这一点一定搞清楚,不然就成了不怪作案怪报案了。
有人说邢夫人得了绣春囊,不应该打发人送到王夫人那里,而应该叫来凤姐,亲手交到她手里,省得叫外人知道。此言大谬。心腹就是心腹,并不是外人,绣春囊之事绝无向心腹隐瞒的道理。王夫人向来都看视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尚无二意,更况于邢夫人,信不过的人还能叫心腹吗?如果当时有心腹婆子在身边,邢夫人自然是交给她们拿着,而不是自己塞到袖子里。
至于为什么交给王夫人而不是凤姐,这个就更好解释了。首先,王夫人是荣府当家人,在园子里拣到绣春囊,自然要交给王夫人去处置。这就跟在宁府拣到要交给尤氏是一样的道理。除非邢夫人在自家东小院拾到,在荣府任何地方发现绣春囊,都是必须交给王夫人的。司棋事发,因为她是那边的人,王夫人处理起来还作难,只得令人去回邢夫人。后来还是听从周瑞家的建议,直接带司棋过去,一并连赃证给邢夫人瞧了,由她发落。白告诉去,还怕邢夫人说“既这样你太太就该料理,又来说什么”。可见两房关系之微妙,这个分寸与界线是需要好好把握的。
再有,邢夫人跟王夫人是妯娌,跟凤姐是婆媳,绣春囊这种事,自然是妯娌之间更容易沟通。况且凤姐又是年轻媳妇,婆媳之间说这事多有不便。如果邢夫人绕开王夫人把绣春囊交给凤姐,那才真是有僭越之嫌,这婆媳两个是要联手把王夫人架空。所以邢夫人封了绣春囊差心腹王善保家的送给王夫人,是最妥当也是最合乎情理的做法,绝对不是向王夫人踢皮球,借机刁难。宫斗剧的思路是不适合用来解读红楼的。
多数读者误解邢夫人,主要还是没有认识到绣春囊事件的严重性,认为这算不上什么大事,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大动干戈。邢夫人从傻大姐手里拿到绣春囊,可谓惊险至极。凤姐看见,也吓一跳。王夫人更是气色更变,泪如雨下,颤声道:
“幸而园内上下人还不解事,尚未拣得。倘或丫头们拣着,你姊妹们看见,这还了得!不然有那丫头拣着,出去说是园内拣着的,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
可见这事态有多严重。
前文听说园中进贼,贾母大怒,跟探春说:
“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况且园内你姊妹们起居相伴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或沾带了,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
要知道,这一切都还是在司棋在园中私会又安没有败露的前提下。鸳鸯撞破二人之后,晚间便不大往园里来。因思园中尚有这些奇事,何况别处,因此连别处也不大轻走动了。这也难怪脂批说,傻大姐先要拿着绣春囊给贾母看,是先骂贾母矣。
绣春囊事发,第一要务是要瞒过老太太。王夫人说:
“这样东西,大天白日里明白在园里山石上,被老太太的丫头拾着,不亏你婆婆遇见了,早已送到老太太跟前去。”
从这句话里能体会出王夫人恼怒之余的庆幸,多亏着邢夫人截获了绣春囊,不然送到老太太跟前,这麻烦就大了。这里王夫人非但没有抱怨邢夫人给自己找茬儿,反倒是真心感激。这从王夫人采纳王善保家的建议并让她参与抄检也可以看出来,王夫人是真心没有把邢夫人当作外人。王善保家的借机进谗,这事最后查到司棋头上,都不能说明邢夫人的用心就是坏的。
脂批此处也说:
“虽前文明写邢夫人之为人稍劣,然亦在情理之中,若不用慎重之笔,则邢夫人直系一小家卑污极轻贱之人矣,岂得与荣府联房哉!”
邢夫人纵有千般不好,绣春囊事件她做得都无可指摘,为自己挽回了不少的形象分。跟贾珍训斥贾芹一样,这是偏负面人物身上难得的亮点,撑起来人物性格的一极,让人物变得更加丰富立体。
作者虽冠之以“尴尬人”、“嫌隙人”,但邢夫人毕竟是正一品诰命夫人,荣府大太太,她的身份地位比王夫人还要高。在绣春囊一事上,邢夫人与王夫人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此事传扬出去,丢的是整个家族的脸面,这也有邢夫人一份,没有谁能置身事外。说“邢夫人借绣春囊打击报复二王、看王夫人笑话”,这见识不是一般的小家子气。邢夫人若果如此行事,怎么骂都不为过了。
作者下笔慎之又慎,读者一不留神,或是自己发挥一步,就偏离了作者本旨。虽然在小事上愚犟左性,但在事关整个家族性命脸面的大事上,邢夫人还是拎得清的。
交稿之前,无意中从手机上刷到八七版电视剧拾绣春囊的片段,夏明辉老师的表演走的还就是“眼珠儿一转,计上心来”的路子,一笑。
古老的邢姓来源有三,其中主要的两支是黄帝后裔。
【周公姬旦的后裔】
邢姓,《左传》上所记载的:“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说明得最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们是3000年前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后代。当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黄帝子孙。
春秋时代的邢国在被卫国并灭之后,周公的这一支子孙纷纷“以国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迁,仍然在家乡过老日子,有的则不甘忍受亡国之耻,陆续出奔到其他各地,开创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从河北播迁到了别的地方的。
出自制礼作乐的周公姬旦的后裔。《元和姓纂·十五青》记载:“周公第四子封于邢,后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记载: “邢氏,侯爵。周公之第四子,受封于邢。僖公二十五年,卫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十五青》记载:“周公第四子靖渊,封为邢侯。其地广平襄国县是也。《春秋·僖二十五年》:卫文公灭邢。子孙以国为氏。齐大夫邢公。晋大夫邢伯、邢侯。勇士邢蒯,其后世为滁州全椒人。汉司空邢绥之后有文伟,相唐武宗。五代梁名州刺史益善。万胜小将师遇。晋卫尉卿德昭。高丽广评侍郎顺。”这就是说,邢姓起源于周代,此支邢姓为周公姬旦之后裔,当然也是黄帝后裔,是用国名作为姓氏的。公元前11世纪,成王封周公姬旦第四子靖渊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建立邢国。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所灭。周公姬旦的这一支子孙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姓邢,最早的发源地就是现在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秦朝时被置为信都县,不久之后的楚霸王又将之改为襄国。
【春秋时的晋国】
出自春秋时的晋国。《姓考》记述:“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邢邑在今河南温县东平皋故城,一说在今山西河津。晋国是姬姓诸侯国,晋。国公族系源于姬姓,韩姓也是源于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唐叔虞,他们的子孙后来由于食采于邢而以地为氏,发展成为邢姓家族的另一支。所以,如果追根究底,这一支邢姓系周文王姬昌幼子唐叔虞之后,也是黄帝后裔。
尽管这两支邢姓得姓的时间、地点不同,实际上就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姓的发源地,就是《史记·秦本纪》所记载的“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伐取邢丘”的“邢丘”之地,该地地位置已知即为今河南省温县东的平邢古城。
当周公的邢姓后裔陆续出现于春秋诸国,并逐渐锋芒崭露时,位于现在山西一带的晋国,又出现了另一支以邢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书所记述的:“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
【少数民族改为邢姓】
少数民族有的改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满洲人、满洲八旗性佳氏、黎族拉海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汉姓邢的。例如:
1.邢氏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本汉族姓氏,世居三块石。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邢华源〗尼堪,满洲正黄旗包衣人,世居三块石。
2.性佳氏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兴嘉、兴佳、邢佳,以地为氏。世居性佳、英额、马察、贝浑山秦等地,后冠汉字姓邢。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鄂能〗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贝昆沙秦,巴都礼同族。祖福瑚太祖时来归,父松阿里国初从征阵亡。鄂能攻定州先登城,赐号巴图鲁,以军功加世职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仕至奉天将军。子赫英袭。
〖都贝〗满洲镶红旗人,世居性佳,以地为氏,从征明桂王阵亡,赠云骑尉。
〖巴都礼〗 满洲镶蓝旗人,世居性佳村,父刚格,太祖时同族人福瑚来归。巴都礼屡从征伐,任佐领兼参领,累官都统、议政大臣,加世职骑都尉,无子,以从弟杭嘉袭。杭嘉子海都,护军统领、三等轻车都尉。
发源地
邢姓的最早发源之地河北邢台县,在历史上可一直是大大有名。这个地方,在秦朝时被置为信都县,不久之后楚霸王又将之改为襄国,并且成为“常山王”张耳的王都。南北朝时,石勒又在这个地方建立他的赵国,一直到宋朝之时,才定名为邢台,以迄于今。因此,邢台县之地一直声名响亮,来自该地的邢姓人,可以说是与有荣焉。
名人
古老而光辉的邢姓,名人载满史书。
如:三国时有邢贞,太常奉策;北齐有邢峙,国子助教;魏文帝时的邢庸,南北朝时的邢邵,唐乾天年间的邢济,会昌年间的邢群,真是不胜枚举。北宋有邢禺;明朝有邢献之;清朝有邢谢;当代有邢西萍、邢崇智、邢兆棠、邢燕子,解放军将领邢士第,哲学家邢贲思,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邢新会,等。
邢峦:河间莫人,北魏官吏、学者。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累官散骑常侍兼尚书。后因大败仇池氐人杨绍先等其他战功,升殿中尚书。
邢劭:河间鄚人,北齐官吏、文学家。十岁能属文,少年聪慧,才思敏捷。官至国子祭酒、太常卿兼中书监。文章典丽,富于收藏。有《邢特进集》。其兄邢臧官至濮阳太守,清慎奉法,有令名。
邢杲:河间鄚(今属河北省)人,北魏末青州流民起义首领。公元528年起义于北海(今山东省潍坊),自称汉王,年号天统,拥众十万,威震各地。后被镇压。
邢颙:河间鄚人,字子昂,其性情高洁,时论称“德行堂堂邢子昂”、“真雅士”,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等,并被曹氏父子赐封为“关内侯”。
邢群:唐会昌年间在任户部员外郎处州刺史时,清正廉明,吏人畏之,百姓敬之,在其离任之日,百姓扶老携幼含泪送别。
邢焕:开封祥符(今属河南省)人,宋代大臣。其女为康王赵构之正妻。高宗即位后,封其女为皇后、其官历任枢密都承旨,庆远节度使。
邢昺:字叔明(932-1010年),宋代济阴郡人。太宗时擢九经及第,累官金部郎中,至礼部尚书。真宗初,设翰林侍讲学士,昺任此职,帝命昺坐讲《春秋》于殿上,并参与校定三《礼》,三《传》等。
邢宽:庐州府无为(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永乐年间中状元,本来孙曰恭第一,帝以“曰恭”乃“暴”,而邢宽为刑宽,故点为状元。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署国子监事。
邢侗:字子愿(1551-1612),临邑(今属山东省)人,明代书画家。万历进士,官至陕西行省太仆卿。善画能诗文,尤以书法著名。其字为海内所珍,与董其昌、朱万钟、张瑞图并称。有《来禽馆集》。
邢澍:甘肃省阶州人,清代官吏、史学家。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至江西南安知府。好古博闻,精考碑版,工行楷。与孙星衍同撰《寰宇访碑录》,另有《关右经籍考》、《两汉希姓录》、《金石文字辨异》等。
邢居实:郑州阳武(今属河南省)人,北宋诗人。幼以奇童称。八岁作《明妃引》,知名于世。年十六、七又以文章驰名。有《呻吟集》。
邢抱扑: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辽国大臣。历官政事舍人、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后拜参知政事,按察诸道守令。屡决滞狱,以平民冤。官终南院枢密使。其弟邢抱质,亦同朝任高官。
邢增捿:绍兴府新昌(今属浙江省)人,明代医药学家。屡试不第,弃儒学医,处方多灵验。有《医案新法》、《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脉诀删补》。
邢契莘:浙江省嵊县(今峰州市)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考取清华第一期官费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大学选修造船造机系。
揭开战国序幕
春秋时代晋国的韩氏,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贵为上卿,后来更进一步与赵、魏两家分割晋国为三,揭开了历史上所谓战国时代序幕。这个显贵的家族,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已知是源自周文王的后裔唐叔虞,则他们的子孙后来由于食采于邢而以地为氏,发展成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组成分子,就实质而言,实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因为较早出现于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则两支邢氏的得姓尽管在时间和地点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实际上根本就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氏的发源之地,就是《史记秦本纪》所记载“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个邢丘之地,该地的位置,已知即为今河南省温县东方的平邢故城。这项具体的证据,十足显出了邢氏的源远流长。 家世背景古老而光辉的邢氏,在历史上的表现一直十分优异,以汉、唐之际的漫长时间来说,杰出的邢姓名人就满载于历代的史书,如南北朝时的邢邵, 唐乾天年间的邢济,会昌年间的邢群,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迁徙分布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邢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陕、京、津、东北、粤等地。
公元前635年,建都于今河北邢台的邢国被卫国灭亡,邢姓子孙出奔他方。后卫又被晋国吞并,则邢姓子孙有落籍晋国者,此际齐有邢郦目贵,晋有邢蒯,表明邢姓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北、山东一带。不久,源自晋国大夫韩宣子的邢姓开始在今河南温县出现,邢带便是韩宣子裔孙。两汉之际,见诸史册之邢姓有邢元、邢说、邢纪、邢举,还有东汉时任巨鹿太守的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邢穆。魏晋南北朝之际,邢姓名人大量涌现,高官不断,仅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就达十五人,且多为河间莫阝(今河北省任丘)人,多父荣子贵,诗书传家者,表明在此际,邢姓河间郡望已经形成。此期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军阀纷争等导致社会激剧动荡,有少数邢姓子孙避居江南。隋唐之际,邢姓河间郡望依旧长盛不衰,兴旺发达,播迁繁衍以北方邻近区域为主,但南方一些地方,如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已有名载史册之邢姓出现。北宋时,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十分强悍,不断侵扰今冀、晋北部,邢姓因仕宦或避乱徙居当时的首都开封及河南各地者甚多。靖康之耻后,赵构偏安江南、北方各地悉归金人统治,邢姓避居江浙一带,其中邢世材由青州(今山东省淄博)徙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赵构之妻邢皇后的家族落籍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元代金后,北方邢姓发展平稳,而南方邢姓因避乱散居江南各地。明初,山西邢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北京、天津、东北等地。明中叶以后,邢姓有渡过台湾海峡赴台谋生者,此后至清战争后,因戍边、流放、仕宦、谋生等原因,有邢姓在一些偏远省份定居下来。如今,邢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等省为多,上述二省之邢姓约占全国汉族邢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邢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间郡:汉为河间国,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北魏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河间西南。
2、堂号
邢姓的主要堂号有:“河间堂”、“守雅堂”、“三礼堂”、“德行堂”等。
字辈排行
邢氏一支字辈:“巧联慧颖登富天长政和物阜宝康大运财气盈门友玉则仙”。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邢国;望出河间:
全联典指邢氏的源流和郡望。
皇宫讲史;帷幄参机:
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济阴人邢昺,字叔明,宋太宗时抉擢九经及第,官至金部郎中。宋真宗初年,任翰林侍讲学士,宋真宗特命他在殿上坐着讲解《春秋》,又参与校订《三礼》、《三传》、《论语》、《孝经》、《尔雅》等书。后任礼部尚书。下联典指北魏朝时期的莫县人邢峦,字洪宾,博览书史,有文才武略,历官散骑常侍兼尚书、殿中尚书。屡次与梁国作战,多参预机密。
文章典赡;德行堂皇:
上联典指南朝时期的邢劭,文章典丽,名动公卿。下联典指三国时期的邢颙,字子昂,以德行举孝廉,人称“德行堂皇邢子昂”。
御筵讲易;帷幄参机:
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邢昺,宋太宗时擢九经及第,累迁金部郎中。宋真宗初置翰林侍讲学士,以邢昺为之,命坐讲经于殿上。下联典指后魏朝时期的邢峦有文才干略,累官散骑常侍,兼尚书,屡与梁国作战,有功,官终殿中尚书。
惜夫早世;愧貌不如: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邢居实,字敦夫,工文辞,早逝,苏东坡、黄庭坚皆为之痛惜。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尹夫人,自愧不如邢夫人貌美。
2.五言通用联:
惜敦夫早世;愧美貌不如: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邢居实事典。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邢夫人事典。
3.六言通用联:
佺山藏书万卷;叔明及第九经: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史学业家邢澍,字雨民,号佺山,阶州人。清乾隆进士,官南安知府,藏书万卷。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经学家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擢九经及第,官礼部尚书。有《尔雅义疏》等。
德行称实美品;文章占榜高魁:
上联典指三国时期曹魏国的尚书仆射邢颙,字子昂,郑人。举孝廉。不就。曹操辟为冀州从事。时人语曰:“德行堂堂邢子昂。”后迁太子太傅,曹魏文帝时拜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进士邢宽的事典。
4.七言通用联:
方正纯厚通三礼;善诗能文列四家: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的齐国子助教邢峙,郑人,通三礼及《春秋》。为人方正纯厚,有儒者风度。他不许太子吃邪蒿菜,恐行不正。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收画家邢侗,字子愿,临邑人(今山东临邑)。进士。官至陕西行省太仆卿,善画,能诗文。尤以书法著名,其字为海内所列。与董其昌、朱万钟,张瑞图并称“四家”。有《来禽馆集》。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红:
此联为邢岫烟撰题联。
春风得意花千里;秋月扬辉桂一枝:
此联为邢家老店西屋联。
柳下乍衔千眯絮;花间仍扶万年枝:
此联为明朝时期的诗人邢昉《故宫燕》诗句联。邢昉,字孟贞,一字石湖,明朝诸生。为诗清真古澹,最为王士祯推赏。有《石臼》前后集
典故、趣事:
邢进士遇盗:邢进士身材矮小,然生性滑稽幽默。有一次,他在鄱阳县遇到了强盗。强盗不仅搜去了他身上的钱财,还要杀死他以除后患。正在举刀之际,邢进士一本正经地对强盗说:“人们都已经嫌我长得太矮,而称我邢矮子了,官人你如果再砍去我的头,我不就更矮了吗?”强盗听了,不觉大笑掷刀,饶他而去。
纵观历史,芜湖境内共出了四位状元。其中三位均出自宋代,一位出自明代,即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状元邢宽。邢宽本为廷试一甲第三名,无缘状元头衔,却因自己的名字起得好,被明成祖朱棣钦点为“状元”,成为芜湖境内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这究竟是什么缘故?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明代无为状元——邢宽!
图为邢氏宗祠中邢宽状元雕像
因好名字而“高中状元”
我国明朝时期,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实行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是明成祖朱棣主持的最后一次科考,也正是在这一年邢宽高中状元。
邢宽,字用夫(一作用大),生年不详,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安徽无为人。邢宽自幼颖敏好学,深受塾师及家人宠爱。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邢宽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邢宽赴京应试,文章一挥而就。廷试之后,主考官在几经遴选后,按成绩优劣上呈明成祖朱棣御览,并定夺名次。廷试时初拟孙曰恭为一甲第一名,邢宽第三。
朱棣翻开名册,首先看到的便是“孙日恭”。因古代行文皆为竖写,“日恭”二字极易看成“暴”字。成祖一看,勃然大怒,他想:“日恭”乃“暴”也!我朝施行仁政,为政岂能使用暴力?”于是,提笔便将“孙日恭”划去。再往下翻,看到第三名的名字乃“邢宽”,大喜:“邢宽者,量刑之宽也!唯宽厚待我臣民,天下太平,民心归顺。”成祖再一细看,得知邢宽是江北人士,自明朝以来,钦点的14名状元俱为江南士子,不曾有江北之人,于是朱棣更加高兴,立马召见邢宽,询及祭祀、兵戎等策,皆应对中肯,考究详明,于是亲自用朱笔点了邢宽为“三甲之首”,即“状元”。而孙曰恭被放至一甲第三名,成为“探花”。
图为邢氏宗祠邢宽状元阁
历史上,皇帝用朱笔亲书其名于榜首,过去从未有过,实自邢宽开始,确是朱棣皇帝对他的特殊恩宠。同时,邢宽也是明朝开科取士至此,江北学子“状元及第”第一人。
图为邢氏宗祠状元邢宽的介绍
状元邢宽与无为
邢宽中状元后,即授修撰一职,纂修《宣庙实录》,任侍讲。而后不久即因病告假回到无为。闲暇之时在县内考察,寄情山水,所作长篇游记《蕊珠洞记》被收入《无为州志》。
邢宽对所住北山庄曾赋诗一首:
买得烟霞结四邻,轩窗山色一番新。
暂辞玉署疏僚友,偶向青岩狎野人。
杖履平明堪引眺,琴樽清画足怡神。
北堂喜遂康宁愿,叨有君羹进膳频。
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邢宽重新出山,翌年主持顺天乡试。景泰三年(1452年),以侍讲职兼任南京掌院员。后升任侍讲学士,代理南京国子监祭酒事,不久卒于任上,死后葬于无为花家疃。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学士邢宽墓,在城外二里花家疃。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学士邢宽墓
历史上无为与“状元”有关的建筑
无为“二状元祠”无为县城西大街,曾有一座气势恢弘的“二状元祠”(遗址位于无为师范附属小学旁),该祠纪念的是无为宋、明两代所出的两位状元焦蹈(一说为繁昌人)和邢宽。
“二状元祠”最早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后人为缅怀先贤,专门而建,并龛有浮雕石像,其祠正厅有楹联曰:“俊望仰仪刑,想明哲挺身,盖世功名夸二代;两贤开道路,愿英才倍出,继公先后占三元”。该祠肇始于辛已冬孟(1581),落成于明万历壬午(1582)春孟。
据《无为州志》记载:“‘二状元祠’为堂者三,中祀三公木主于龛中(北宋御史贾易以及焦蹈、邢宽),门改北向临小衢,登以三级,颜其上曰:‘二状元祠’,厥左右夹室者各一,缭以周垣,饰以周垩。祠后余地,广倍昔址,咸存之,以需将来建造。”
图为清嘉庆《无为州志》中记载:状元祠巷
无为“状元桥”在无为北环城河上,有一桥穿水而过,名曰:“状元桥”。该桥缘起毁于早年“二状元祠”的状元桥,于2001年8月28日建成通车,是一座九孔实腹式拱桥,全长339米。“状元桥” 两侧栏杆镶嵌着岩石雕刻,装饰28杆豪华钠型桥灯。“状元桥”如彩虹般地横跨古城河之上,成为无为县城最靓丽的风景之一。
图为无为“状元桥”
一弯状元桥、一座状元祠牵动着无为人深深的“状元情结”。
历史状元已过去,时代状元看今朝。
无为人承传先贤“状元”理念,勇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建设更加美丽的无为!
来源:芜湖镜湖城事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