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道吉日

冬癸子功效作用(冬祭)

发布时间:2024-05-19 19:10:19作者:樱花飘落来源:互联网

冬癸子功效作用(冬祭)

本文目录一览:

诗歌 • 冬祭

图片来自网络

在消融的残雪中

任最后一缕北风

吻我 凄苦悲凉的思绪

我把泪抹在腊梅的最后一片

花瓣上

叹冬日短暂悲冬将逝去

冬在寂寞中思想

虽无莺燕呢喃却有山鹰翱翔

飘飞的雪花浓缩了深沉坦荡

冬在萧瑟中思想

虽无苍翠碧绿却有风雪寒霜

低垂的冰凌凝铸了坚韧刚强

冬 男子汉形象

在消融的残雪中

任最后一缕北风

吻我 凄苦悲凉的思绪

我把泪抹在腊梅的最后一片

花瓣上

叹冬日短暂悲冬将逝去

图片来自网络

止汗良药——冬桑叶

据美国WebMD医学新闻网报道,《美国皮肤科学会杂志》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多汗症( 出汗过多症状) 伴发有焦虑症与忧郁症的比例比普通人要高一些。该研究结论表明:多汗症筛检阳性的人罹患焦虑症与忧郁症的概率分别为 21%和 27%,而其他普通患者检出率分别为 7.5%和 10%以下。多汗症似乎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心理健康。而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夜间多汗的病症--盗汗,更是困挠着不少人,此类患者通常形体赢瘦,饮食渐少,每晚入睡后,总是遍身汗出,第二日晨起,衣物皆为汗水湿透。那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改善盗汗症状呢?

其实霜降之后,有一味天然的止汗良药--桑叶,就可以有效改善多汗症。通常,桑叶经霜后更好,晚秋至初冬经霜后采收的桑叶以叶大而肥、色黄橙者为佳。所以中医上称桑叶为“霜桑叶”或“冬桑叶”。桑叶具有祛风清热、清肝明目、养阴润燥、抗衰老、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功效。中医常用于外感风热、目赤、头痛、热咳、咯血、鼻出血等病症的治疗。事实上,桑叶还是一味治疗顽固性盗汗(夜汗症)的良药。患有夜汗症的,可每日以桑叶(可加入乌梅、五味子等效果更佳)为茶代饮,过一段时间盗汗的症状便会有所改善。此外,浙江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实验证实,桑叶还具有类似于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且桑叶属于清补,无禁忌,无论老幼均可服用,且四季皆宜。

干桑叶供医疗使用。孤立对白色

每天学一味中药,天葵子

1

来源

毛茛科天葵的块根。

2

别名

紫背天葵子、千年老鼠屎、野乌头子、地丁子、天葵根。

3

植物形态

多年生小草本。块根外皮棕黑色。茎直立,1~3条,上部有分枝,被稀疏白色柔毛。基生叶为三出复叶,叶柄茎部扩大呈鞘状,叶片圆形或肾形,小叶扇状菱形或倒卵状菱形,3深裂,两面无毛,下面常带紫色,小叶柄短,有细柔毛;茎生叶较小,互生。花单生叶腋,花柄果后伸长,中部有细苞片2枚;花小,白色;萼片5,花瓣状,卵形;花瓣5,楔形,较萼片稍短;雄蕊通常10,其中有2枚不完全发育;雌蕊3~4,子房狭长,花柱短,向外反卷。瞢荚果3~4枚,熟时开裂;种子细小,倒卵形。花期3~4月,果期5~6月。

4

产地分布

主产于江苏、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5

采收加工

5~6月间挖块根,除去须根,晒干。

6

药材性状

不规则短块状、纺锤状或块状,略弯曲,长1~3厘米,直径0.5~1厘米。表面暗褐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的皱纹及须根或须根痕。顶端常有茎叶残基,外被数层黄褐色的鞘状鳞片。质较软,易折断,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或黄棕色,略呈放射状。气微,味甘、微苦辛。

7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苦,归肝经、胃经。

8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9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用治热毒壅结所致之痈肿疔疮、瘰疬、痔疮,以及疝气、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等。

10

药理研究

本品100%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断面置于紫外光(365纳米)下 观察,显黄白色荧光,加酸或碱后荧光减退。取粉末1克,加入70%乙醇10毫升,加热回流半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盐酸溶液(1%)5毫升溶解,滤过,滤液分置两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生成橘红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硅坞酸试液1~2 滴,生成黄色沉淀。

11

主要成分

含生物碱、槲皮素、苹果酸、内酯、香豆精、绿原酸、乌头酸、七叶内酯、琥珀酸、酚性成分及氨基酸等成分。

12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13

相关药方

①治胃热气痛:天葵子6克,捣烂或嚼烂,开水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肺痨:天葵子120克,放在1只大猪肚子内,煮烂去渣,连吃3只。(《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腰酸痛:紫背天葵块根13个(或大块根),捣烂外敷或吞服。(《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瘰疬,乳癌:天葵子块根1.5克,加象贝6~9克,煅牡蛎9~12克,甘草3克,同煎服数次。(《浙江民间草药》)

⑤治肠粘连:天葵子15克,猪瘦肉60克。水炖至肉烂,食肉喝汤。(《安徽中医药》)

关于冬祭,你知道多少?

冬祭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一环,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这是人们对天地祖先神灵的崇敬和感恩之情的表达。在寒冬时节,人们通过冬祭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安康。这个传说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关于冬祭的传说究竟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冬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当时的人们在年终丰收之后,为了感谢天地祖先神灵的恩赐,便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冬祭的习俗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习俗。例如在福建闽南地区,人们会举行"尾牙"祭祀活动;在广东潮汕地区则会举行"做冬节"祭祀仪式。

关于冬祭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关于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故事。相传杨慎在少年时期便才华横溢、精通诗书。有一年冬天杨慎的母亲生病了,医生束手无策,杨慎便想到了求助神灵,他相信神灵一定会保佑母亲平安。于是他独自一人前往村外的寺庙,跪拜在佛像前祈求神灵保佑母亲早日康复。几天后母亲果然病愈了,杨慎对神灵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便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表达了对天地祖先神灵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冬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冬祭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古代人们认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通过祭祀等方式才能与天地祖先神灵沟通,寻求保佑。

·其次冬祭也体现了人们对家庭的情感依赖。在年终岁末之际家人团聚在一起举行祭祀仪式,既是对祖先的缅怀,也是对家庭的珍视和依赖。

此外冬祭还传递了对历史的传承与感恩。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不仅要缅怀祖先的功德,还要铭记历史传承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冬祭故事,我记得小时候每逢冬天父亲都会带我到村里的祠堂参加祭祀活动,在祠堂里族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缅怀祖先、感恩天地。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冬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凝聚力。在外面漂泊多年,我始终怀念着那些温馨的冬祭时光。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冬祭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归宿感。

冬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一种习俗和信仰,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冬祭我们学会了感恩敬畏与传承;通过冬祭我们凝聚了亲情友情与族情;通过冬祭我们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在这个信息时代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冬祭文化,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