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义小说《说唐》里面,瓦岗寨首领李密是一个非常不堪的角色,可笑、可怜,又可悲。
李密之所以会上瓦岗,是因为炀帝下扬州赏琼花后,驾回江都,途经瓜州,天下第一美女萧皇后在龙舟内观览岸边风景,他忍不住偷窥,触怒了炀帝,交由夏国公窦建德绑到法场斩首。
窦建德义薄云天,把他私自释放了。
李密逃到黎阳越国公杨素家里避害难,替杨素家驱邪斩鬼,误杀了杨素。
杨素之子杨玄感悲愤交加,拿下李密,打入囚车,亲自押解朝廷,奏诉处斩。
瓦岗寨的混世魔王程咬金自称“我这皇帝做得辛苦,绝早要起来,夜深还不睡,何苦如此!如今不做皇帝了”,脱下龙袍,让瓦岗众将轮流坐庄,都来次一回“皇帝”。众人全都嫌苦推托。程咬金只好下山找人顶缸,结果杀了杨玄感,救出了李密,尊奉了李密为西魏王。
李密即使当上了西魏王,他在小说中的存在感仍然很低。
仅有几次的露面,都是一副低三下四的嘴脸。
如在潼关紫金山,他忍气吞声地把心爱的传国玉玺交给了李元霸。
最可气的是,当李元霸走了,他还色心不改,让程咬金拿镇国之宝真珠烈火旗去向窦建德换来垂涎已久的萧皇后。
后来,程咬金斧劈老君堂,月下捉秦王。
牛鼻子徐茂公和魏征掐指一算,算出秦王李世民是真命天子,私下把他释放了。
李密非常生气,要杀徐、魏二人,引发了瓦岗散将,书中写:“金墉关六骠八猛十二骑,见魏王如此,渐渐分散。”
洛阳王世充趁机杀来,瓦岗军大败。
李密像丧家犬一样,投唐又反唐,最终被李世民下令乱箭射死。
不用说,演义史里的李密就是个窝囊废、鼻涕虫。
但历史上的李密绝对是一个超级牛人。
首先,他的来头很大。他的曾祖父李弼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祖父李曜为北周的太保、邢国公;他的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李密本人在隋开皇九年袭父爵蒲山公,曾任隋炀帝的左亲卫府大都督、千牛备身。
不过,李密“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常以济物为己任”,渴望建立一番大事业。他借病辞职,回家散发家产,养客礼贤,结交天下英雄,结交到了越国公杨素的儿子杨玄感。
杨玄感“体貌雄伟,美须髯”,打仗非常凶猛,《隋书》称:“玄感骁勇多力,每战亲运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时人都把他比作霸王项羽一类的人。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春,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杨玄感很快败亡,李密在乱军中逃脱,亡命天涯,经过三年风霜江湖的漂泊,流落到了韦城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
这瓦岗寨的队伍,是东郡(今河南滑县东)人翟让拦起来的,规模并不大。
李密加盟后,迅速获得了翟让器重。
后来,李密取代了翟让的领袖地位,在巩县城南郊外祭天登位,以洛口为都城,年号为“永平”,建立了西魏。
他的“魏”字大旗树起,迎来了山东长白山首领孟让所带领兵马的归附;河南巩县长史柴孝和、侍御史郑颐献出县城投降;隋朝虎贲郎将裴仁基带着儿子裴行俨献出武牢归附……
一时间,李密拥众三十万,号称百万,豪气冲天,风头无两。
后来火并了翟让,李密的威望不降反升。武阳郡丞元宝藏、黎阳义军寇首领李文相、洹水义军首领张升、清河义军首领赵君德、平原义军首领郝孝德、永安土豪周法明、齐郡义军首领徐圆朗、任城县的大侠客徐师仁、淮阳郡太守赵佗等等,犹如百川入海,源源不断地前来归附,李密俨然成为了隋末诸路反隋义军的盟主。
李密鏖兵洛阳期间,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钻空子直取长安。
李密以盟主的身份写信通知李渊向自己靠拢,顾盼自雄地在信中提到“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
李渊不敢与他争一时虚名,回信予以恭维。
李密的威望所及,连隋廷掌管土木营建的官员将作大匠宇文恺都认为他是天命所归,毅然叛离了东都,前来投奔。
东到海滨、泰山,南到长江、淮河的所有郡县向李密表示臣服。
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各路义军上书力劝李密早登皇帝位。
……
显然,李密能做上瓦岗首领,能成为天下义军的盟主,能成为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所拥戴的对象,绝不是演义小说《说唐》里那个荒唐的“程咬金找人顶缸”的行为所致。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只是瓦岗军的“八骠骑”之一,他并没做过什么“混世魔王”。
李密孤身一人,白手起家,能把事业做得这么大,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但问题是,一个人的本领再大,要取得横空出世、震服天下的效果,难度不小。
李密是怎么做到的呢?
主要是因为他杀掉了一个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张须陀。
张须陀“性刚烈,有勇略”,套用演义小说中一句常用的句子来描绘他的勇猛,那就是“有万夫不当之勇”。
论中国古代历史上单挑能力最强的武将,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史万岁。
张须陀就是史万岁培养出来的悍将、猛将。
张须陀在弱冠之年跟从史万岁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
前面我们说《隋书》称赞杨玄感“骁勇多力,每战亲运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是个霸王项羽一类的人。
但杨玄感并没有什么骄人战绩,《隋书》对他的称赞,显得很虚。
张须陀的勇战之名,却是由一大堆一大堆战绩堆积起来的。
隋末诸路农民起义军中,影响力最大的,当数山东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邹平人王薄领导的长白山起义军。
补充一下,王薄这支起义军的根据地长白山,并不是今天东北的长白山,而是今天山东邹平西南的会仙山。
从严格意义上说,王薄的长白山起义军是隋末第一支正式举旗与隋朝叫板的农民起义军。
王薄在起义之初,自命为“知世郎”,他作了一首歌,鼓动广大人民大众拿起家伙跟隋朝干。
该歌歌词云:
长白山前知世郎,披着红罗绵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王薄的起义,点燃了反隋的熊熊烈火。
这把大火在山东、河北和河南大地上迅速蔓延,并越烧越旺,齐郡漳南孙安祖在高鸡泊、刘霸道在山东惠民、张金称在河曲、高士达在清河、相继响应揭竿起义。
隋炀帝因此把王薄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史称:“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官军击之,多不利。”
王薄纵横南北,所向披靡,官军难以抵挡。
这种情况下,张须陀隆重登场,主动请缨,领兵拒战。
王薄接战受挫,引军转南,攻略鲁郡(治所在今山东兖州)。
张须陀蹑踪追击,双方大战于岱山之下。
此战,王薄获胜。
王薄洋洋得意,军心出现了懈怠。
张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还击,把王薄部众击溃,且乘胜斩首数千级。
王薄收集了逃亡散卒,聚拢起上万余人,向北渡过黄河。
张须陀紧追不放,在临邑(今济南市北)再破王薄,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
史称:“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又长于抚驭,得士卒心,论者号为名将。”
可以说,张须陀是大隋王朝最后一位名将。
王薄连战连败,气恨难消,联结起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数支义军,共十余万在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与张须陀展开决战。
张须陀求之不得。
他先遣舟师截断津济,断敌退路,自己亲率马步二万迎击。
义军听说后路被断,心慌意乱,交战时魂不守舍,接战了十几个回合,溃败而走,退至津梁,果然被官军舟师所拒,前后狼狈,丢弃家累辎重不可胜计。
隋炀帝闻此大捷,优诏褒扬,让使者画出张须陀的肖像,进行大力宣扬并厚加封赏。
不久,又有裴长才、石子河等义军共两万多人,掩杀至山东历城,纵兵大掠。
张须陀来不及集结兵马,亲自率五名骑将出战。
五对两万!
这绝对是冷兵器战场上的一个壮举!
赵子龙在长坂坡单枪匹马六进六出,那是演义小说的虚构。
张须陀在章丘城下,率五骑将鏖战两万人,却是历史事实。
《隋书·张须陀传》称:“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
这场恶战,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张须陀等人根本不可能取胜。
不过,城中的大军完成了集结,汹涌杀出,裴长才、石子河的部众相顾失色,纷纷退走。
张须陀督军追杀,大胜而还。
秦君弘、郭方预两支义军又联合围攻北海郡(治今山东益都),攻势如潮。
张须陀对手下将众冷笑说:“贼自恃强,谓我不能救,吾今速去,破之必矣。”
他简选精兵,倍道而进。
秦君弘、郭方预等人毫无防备,突然遭到袭击,阵脚大乱。
张须陀提刀冲杀,口中大呼“杀贼”,官军受其激励,努力向前,斩首数万级,获辎重三千两。
改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左孝友将兵十万,屯于蹲狗山(今山东招远东北)。
张须陀列八风营,步步进逼,并分兵扼其要害。
左孝友进退失据,大感窘迫,不得不面缚来降。
不过,左孝友的部将解象、王良、郑大彪、李宛等人,各拥众万计,拒不投降。
张须陀不慌不忙,逐一剿杀,悉讨平之。
关羽在襄樊大战中的表现举世瞩目,陈寿写《三国志·关羽传》,用了“威震华夏”四个字来形容关羽的威势。
张须陀四下平乱,屡建奇功,魏征等人写《隋书·张须陀传》,用了“威震东夏”四个字来形容他的威势。
张须陀以功迁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这之后,张须陀如同救火队员一样,转战于大江南北,大杀四方,平灭了卢明月、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等各支义军。
翟让的瓦岗军在崛起之初,曾与张须陀前后三十余战,每战均败。
显然,张须陀就是翟让的克星。
隋炀帝转升张须陀为荥阳通守。
荥阳的郡治就在今天的河南郑州,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南面峰峦如聚,北面邙岭横亘,东面京襄坐断,西面虎牢扼关,同时也是通洛渠入黄河的枢纽地带,素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誉,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的晋楚争霸、汉末的楚汉相争都曾在这儿鏖战连年。
李密加入了瓦岗军,给翟让大谈了一番争天下的道理,建议翟让夺取荥阳,以筹积粮草,以争夺天下。
翟让依计而行,先攻克金堤关(今河南省滑县南),然后又攻占了荥阳的众多县城镇。
但是,翟让听说张须陀带兵来了,大惧,不敢再战,将远避之。
李密大笑,说:“张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之。公但列阵以待,为公破之。”
翟让不得已,勒兵拒战。
李密分兵千余人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北树林内设伏。
翟让与张须陀交战,毫无意外地败退。
张须陀本着“杀敌务尽”的态度,纵兵追击,进入了大海寺北树林的瓦岗军伏击圈。
李密挥军杀出,将张须陀团团包围。
张须陀极其神勇,他手中的大刀狂舞,溃围辄出。
但因手下部将不能尽出,张须陀又提刀跃马入围打救,史称其“来往数四”。
张须陀最终身陷重围,力气拼尽,仰天长叹:“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被瓦岗军乱兵斩杀,时年五十二。
张须陀所部兵众,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张须陀是大隋王朝柱石式的人物,他的死,成就了李密能战、善战、敢战之名。
最主要的是,隋王朝只有掌握了河南,才能保持长安、洛阳、江都三地的通畅,才支撑着一统天下的局面。
张须陀阵亡,意味着河南二十八郡将脱离隋室的掌控,天下面临分崩离析。
可以说,张须陀的死,是一个时启的符号,意味着东汉以来又一次群雄割据的时代到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