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周恩来总理视察都江堰与青城山
陈探许
1955年5月初,周恩来总理参加完万隆会议后,身心非常疲备,需要休息调整,中央安排他在成都短暂停留休息。
5月5日,周总理轻车简从来到成都,在陈毅副总理、廖承志、乔冠华陪同下,到都江堰视察。陈毅副总理悄悄地对前来迎接的县委书记陈彬说:“总理这一段时间很辛苦,每晚只能睡一两个小时,该休息一下了,一切从简。”
周总理在玉垒山腰,观看了都江堰渠首全景工程,问了有关鱼嘴、内外江、安澜索桥和二王庙的情况,陈彬一一作了回答。
接着他们一行驱车来到在离堆公园的伏龙观,总理看了宝瓶口、飞沙堰。陈彬指着飞沙堰和宝瓶口向总理介绍说: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湾道排沙,同时也把进入内江多余的流量排出去,非常科学。内江流量的多少还要受宝瓶口的限制,宝瓶口是人工开凿的河道,是内江的天然闸门,内江经过这里流向成都平原,成都平原西高东低,实现了自流灌溉,孕育了天府之国。
随后,周总理一行来到玉皇殿,在侧面空坝上的观澜亭小坐了一会儿。他又起身上了玉皇殿楼上,将朝向西边的窗户打开,向陈毅副总理招呼道:“更上一层楼啊!”便与陈毅、乔冠华等站在窗前享受着江风的吹佛。
回到观澜亭,周总理一边喝茶,一边向陈彬关切地询问:“都江堰现在能灌溉多少土地?”陈彬汇报说:“解放初,都江堰能灌溉三百六十万亩,经过几年的整修,现在能灌溉五百多万亩。”总理听了后说:“了不起,这工程是二千二百多年前完成的,李冰是秦孝文王时的一个蜀郡太守,他为人民做了好事。”
都江堰之行,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印象。时隔五年,周总理在北京的一次谈话中说:治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古老的四川灌县都江堰,是秦汉时代依照水势修起来的,引岷江水灌溉了很多地方。二千多年的历史有一套经验,要很好研究。有个工程师想要改造都江堰,这种创造精神可嘉,但要很好研究,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违反了就要造成损失。
李冰治水经验《三字经》告诫后人“遵旧制,毋擅变”。这个“旧制”,当然不是守旧,而是对都江堰避水害、利农耕,沃野千里的成功经验要继承和发扬,不要自以为是,轻易变为。“乘势利导”,这是李冰遵循大禹治水经验的精髓。周总理在会见外国水利专家时还说道:“都江堰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十多年后,灌县在培修鱼嘴、修建外江节水闸时,拆掉了索桥。周总理得知后批评此事,责成尽快恢复索桥。现在的索桥,是在原来索桥的位子上下移了100米重建的。说来也巧,要不是迁建索桥,深深埋在岷江中4—5米深的李冰石像,可能永远不会见天日了。
都江堰(何勃 摄,图片来源: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网)
周总理视察完都江堰后,又轻车简从驱车直达青城山。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称。总理沿着丹梯石阶徒步登山,一面观赏沿途风景,一面拾级而上。青城山丹梯石级被浓阴覆盖,游人登临有雨中穿行之感。累了,总理拄着手杖,驻足石级之上以代小憩。行到“天然图画”坊时,陈彬向总理介绍道:坊前丈人峰壁立,宛若画屏;坊后数峰层峦叠嶂,堆苍叠翠。游人至此,仿佛置身画卷之中,故有此名。
层层石级,古人曾称“丹梯近幽意”。当天的游人匆匆与总理擦肩而过,谁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同共和国总理在一起登山,山人一体,自然和谐。山道蜿蜒而上,走到五洞天时,周总理习惯性地双手叉腰站着休息了一会,看了看周围的风景说:“青城天下幽嘛!果然名不虚传。”
到“引胜亭”时,周总理说:“引胜亭,要入胜境了,我们还是先休息一下吧。”说完举步走进茅亭。他们刚刚坐下,正巧天师洞住持易心莹从亭前路过,见县委书记陈彬陪同客人在此休息,易心莹心想:以往有领导来青城山,县上都会提前打招呼准备,为什么这次陈书记陪同客人上山,没有告诉我们呢?易心莹正准备招呼陈彬时,认出了周总理,他恭恭敬敬地走上前,给周总理打招呼。周总理用慈祥的目光打量着这位一身道装的道士。没等总理询问,易心莹作了自我介绍,总理高兴地招呼易心莹坐到他身旁,并与之亲切交谈起来。
周总理问当地农村和庙宇解放前后的情况,易心莹回答说:“旧社会农村要征收青苗税,打门捐和懒烟捐等,农民喘不过气来,生活很清苦,庙上香火不旺,亦很冷清。解放后,有人民政府的关怀,情况改变了。”
“现在生活怎么样?过得好吗?”总理问道。易心莹接着答:“过得很好,我们有不少地,打得粮食种的蔬菜足够吃用。”“很好嘛!”“你是哪年当的当家?”“1942年青城山住持彭椿仙道长病逝,我继任住持。现是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感谢总理关怀,我们一定把庙子管理好,请总理放心。”陈彬记住了易心莹说的一句:“天下为公就与马列主义有相似之处。”总理听了说:“中国的道家是爱国的,这很好!”总理感到易心莹谈得很真实,他很高兴。
离开“引胜亭”,易心莹继续向总理介绍青城山的景点、名胜和旅客游山的情况。易心莹讲:青城山不仅林幽泉美,而且还有不少动人的传说。听了“天师降魔”“黄帝问道”、“佐卿化鹤”等传说故事后,周总理高兴地笑着说:“你是不请自来的,你就是我们的导游了。”
进了天师洞后,他陪同总理等观看张大千绘的张天师画像、唐碑、三皇石像、古银杏树、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和于右任先生题写在古常道观黄帝祠前的对联“启草味而兴有四百兆儿孙飞腾世界,问龙 蹻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卫神州”,还欣赏了后门匾上题写的“曲径通幽”四个字。
午餐在西客堂,全是素食。总理叫易心莹一起进餐。易心莹说:“很抱歉,没有准备随堂便饭。”总理笑着说:“这饭菜挺好嘛,味道挺不错嘛。”特别是青城四绝之一的道家泡菜,色鲜味美,大家赞不绝口。就餐时,陈毅副总理又以四川老乡的身份,与易心莹拉起了家常。
饭后,总理一行继续健步登山。到了上清宫,易心莹告诉总理“上清宫”三个字是题写的。
山门两边有于右任的题字“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同为诗家书人的陈毅副总理,很心赏于老的书法。
周总理登上青城第一峰,观览了青城八百里锦绣、三十六奇峰。见眼底翠浪东倾,云涛翻涌,总理对同行人员称道:青城天下幽,真是名不虚传啊!
归途中,经石笋堂小学,石笋堂小学坐落在牌坊岗侧的石笋峰前,由于学校小,只有1名教师,1个复式班,30多名学生。
那天,阳光灿烂,幽鸟鸣林,浓阴遮道。周总理身穿深蓝色衣服,神采奕奕走在前头,陈毅副总理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墨镜,其他同志跟随在后。总理刚走近教室,就被眼尖的学生吴竹筠认出:“是周总理!”正在桌前和几个同学谈话的老师吴守堃急忙迎向总理,总理已经握住了他的手。吴守堃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同学们也万分激动,不禁欢呼雀跃。三十多张笑脸,仰望着慈祥的总理。
就在这时,眼尖的吴竹筠看见,陈毅副总理放在课桌边的手杖上爬了一只蜘蛛。她伸手去抓,总理看见笑着说:“你捉不住呀!”吴竹筠定眼仔细一看,原来是精巧雕刻的蜘蛛,顿时,教室里的空气活跃起来了。
总理随即就近坐在学生座位上,陈毅副总理坐在总理身边。总理问吴守堃:“你是在给学生们开会吧?”随手拿起吴老师的笔记本:“呵!学生干部吴竹筠、廖志清、杨永清”总理对着吴老师继续问:“你叫什么名字,家里几口人?你教书几年了,每月工资够不够用?”总理这样关怀教师,令吴守堃激动万分,连声说:“够用了!够用了!”陈毅在旁边听了,也满意地点点头。总理又接着问:“你多大年纪,结婚没有?”吴守堃指着旁边站着的吴竹筠说:“这就是我的女儿。”总理看看吴竹筠,又看看吴守堃,会心地笑了,在场视察的领导都笑了。
总理十分关怀山区的孩子上学问题,当他了解到他们都是山区贫苦农民的子女,解放前读不上书,现在努力学习的情景,总理用他那炯炯有神而又恳切的目光对着吴守堃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好好把这些孩子教好呵!”
总理还察看了孩子们的作业本,亲切地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呀!”总理在教室又环视了一周才离开学校。这个平常无比幽静的学校,这时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为纪念周总理到校视察,灌县将石笋堂小学改名为青城小学。
易心莹后来见到陈彬,非常后悔地说:“陈书记,可惜了,当时咋个就没有想到请总理留个墨宝呢?”陈彬也非常惋惜地对易心莹说:“是啊!你看我也没和总理合个影留作纪念!”总理视察时轻车简从,地方的同志提点要求,是可以满足的。陈彬当时不敢提要求,是听了陈毅副总理的交待:“让总理多休息,不干扰总理。”
作者简介
陈探许,灌县第一书记陈彬的儿子。1947年3月14日出生于山西临县碛口镇霍沟村,1949年随父母南下四川。1966年成都青少年滑翔学校(成都七中)毕业,招飞入伍在空军十二航校学习飞行。1972年因身体原因停飞,在中国航空工业供销四川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曾任科长、处长、副主任、高级经济师等职。2007年退休。
【红色记忆】回忆毛主席视察都江堰的往事‖王友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探许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