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三侯的发音(三侯)

发布时间:2024-05-13 18:36:45作者:鹰视狼顾来源:网友分享

三侯的发音(三侯)

本文目录一览:

惊蛰之时话“三侯”

惊蛰是仲春之始,是萌发孕育之始,是期待丰收之始。

惊蛰有三侯:

一候桃始华。惊蛰时节,桃花和樱花是最明艳的存在;

二候仓庚鸣。惊蛰时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惊蛰到,草尖冒。

自此,各类蛰虫陆续启蛰。

惊蛰之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此时,许多地方的花草树木似乎提前得到了消息,它们按捺不住,已经发芽、展叶、开花,把春的气息带给人类。

惊蛰前后,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春雷不仅惊醒了蜷眠的动物,也在警示着我们:人在天地间,当存敬畏心。

因为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结果必将是自食其果。

雷霆驱病疫,春雨濯世间。

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健康。

“春雷响,万物长”。

千里冰封溶解,大地一片回春。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东风雨,滚滚雷,是万物万物向上的生机。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此时节,天气渐暖,杏花绽蕾,蛇虫惊醒,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健康术语-三候

解读

1、出《素问·三部九候论》。候脉时,以指测寸﹑关﹑尺三处脉搏,每处均可分为浮﹑中﹑沉三种脉象,谓之三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王冰注:“三部之内﹐经隧由之﹐故察候存亡﹐悉因於是。”晋·杨泉《物理论》:“名医达脉者﹐求之寸口三候之间﹐则得之矣。”2、出《素问·六节脏象论》。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五天共有60个时辰,成为一个甲子,称为一候;三候共十五天,成为一个节气。《素问·六节藏象论》:“三候谓之气。”

应用领域

中医切诊寸口脉诊法中,对于寸﹑关﹑尺三处脉搏,可通浮﹑中﹑沉三种不同指力获得体察病人脉象浮、沉、虚、实等。浮﹑中﹑沉三种切脉方法又被称为“举、寻、按”, “轻用力”名曰“举”,“重用力”名曰“按”,“不轻不重”名曰“寻”。“举、寻、按”的现代研究:对于“举、寻、按”三种切脉方法古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能以豆子(菽)的粒数来衡量。现在,为了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标准化,许多人对脉象浮、中、沉的研究做过不少工作,但大多数研究者都是预先定好代表“举、寻、按”三种不同取法的压力范围来描记脉搏图。在较新的研究中,本着“以不病调病人”的原则,通过描记正常人寸口关部脉搏图,呈现最佳脉图时外加压力(以压强值表示)的正常值范围等参数为依据,讨论了“举、寻、按”三候的客观标准。研究显示 “举、寻、按”三候的压力标准似应分别以5.86kPa,12.13kPa,18.40kPa为基础数据定出。按四舍五入原则,初步建议如下:小于6kPa为“举”,12kPa左右为“寻”,大于18kPa为“按”。

参考文献

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2.李经纬.《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3.罗竹凤.《汉语大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0年4.王强,脉诊“举、寻、按、”三候客观标准的初步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93

旧岁已暮 新岁将至!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来了

“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月5日23时39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寒”,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关于小寒

小寒是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每年阳历的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开始。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这是按农历月份排列的,如按公历来看,则成为每年的第一个节气。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正所谓“天寒地冻北风吹,小寒时处二三九”。气象资料显示,小寒时节昼短夜长,阳光不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刮西北风,常有西伯利亚寒流袭击。

小寒三侯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雁北乡(xiàng)。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

雉始雊(gòu)。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习俗

准备年货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吃菜饭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

吃糯米饭

广州人小寒早上吃糯米饭,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喝腊八粥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小寒诗词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小寒

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浣溪沙

舒亶

燕外青楼已禁烟。小寒犹自薄胜绵。

画桥红日下秋千。

惟有樽前芳意在,应须沈醉倒花前。

绿窗还是五更天。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小寒养生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

防寒——要护头

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除头部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泻等疾病;膝关节保暖也很重要,不宜为了追求美观而过多暴露膝关节。脚部保暖除了穿厚实的鞋袜,还可以用热水泡脚。

防感冒——常伸腰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

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除了多喝热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

多吃御寒食物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小寒时节,天气寒冷,多吃些御寒食物,如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胡萝卜、山芋等,可提高抗寒能力。

适当锻炼保持精神乐观

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心态平和,振奋精神,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

(据新华网、光明网、新华每日电讯公号等综合)

[二十四节气·惊蛰]惊蛰三候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3月4日

插画:惊蛰三候(一)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大地春回,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草木初萌。“春雷响,万物长”,沉睡一冬的蛰虫也开始惊醒而出。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新华社发 郭文曲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3月4日

插画:惊蛰三候(二)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大地春回,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草木初萌。“春雷响,万物长”,沉睡一冬的蛰虫也开始惊醒而出。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新华社发 郭文曲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3月4日

插画:惊蛰三候(三)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大地春回,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草木初萌。“春雷响,万物长”,沉睡一冬的蛰虫也开始惊醒而出。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新华社发 郭文曲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3月4日

插画:惊蛰三候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大地春回,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草木初萌。“春雷响,万物长”,沉睡一冬的蛰虫也开始惊醒而出。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新华社发 郭文曲 作

惊蛰之时话“三侯”

惊蛰是仲春之始,是萌发孕育之始,是期待丰收之始。

惊蛰有三侯:

一候桃始华。惊蛰时节,桃花和樱花是最明艳的存在;

二候仓庚鸣。惊蛰时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惊蛰到,草尖冒。

自此,各类蛰虫陆续启蛰。

惊蛰之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此时,许多地方的花草树木似乎提前得到了消息,它们按捺不住,已经发芽、展叶、开花,把春的气息带给人类。

惊蛰前后,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春雷不仅惊醒了蜷眠的动物,也在警示着我们:人在天地间,当存敬畏心。

因为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结果必将是自食其果。

雷霆驱病疫,春雨濯世间。

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健康。

“春雷响,万物长”。

千里冰封溶解,大地一片回春。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东风雨,滚滚雷,是万物万物向上的生机。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此时节,天气渐暖,杏花绽蕾,蛇虫惊醒,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