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仲春之始,是萌发孕育之始,是期待丰收之始。
惊蛰有三侯:
一候桃始华。惊蛰时节,桃花和樱花是最明艳的存在;
二候仓庚鸣。惊蛰时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惊蛰到,草尖冒。
自此,各类蛰虫陆续启蛰。
惊蛰之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此时,许多地方的花草树木似乎提前得到了消息,它们按捺不住,已经发芽、展叶、开花,把春的气息带给人类。
惊蛰前后,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春雷不仅惊醒了蜷眠的动物,也在警示着我们:人在天地间,当存敬畏心。
因为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结果必将是自食其果。
雷霆驱病疫,春雨濯世间。
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健康。
“春雷响,万物长”。
千里冰封溶解,大地一片回春。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东风雨,滚滚雷,是万物万物向上的生机。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此时节,天气渐暖,杏花绽蕾,蛇虫惊醒,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1、出《素问·三部九候论》。候脉时,以指测寸﹑关﹑尺三处脉搏,每处均可分为浮﹑中﹑沉三种脉象,谓之三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王冰注:“三部之内﹐经隧由之﹐故察候存亡﹐悉因於是。”晋·杨泉《物理论》:“名医达脉者﹐求之寸口三候之间﹐则得之矣。”2、出《素问·六节脏象论》。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五天共有60个时辰,成为一个甲子,称为一候;三候共十五天,成为一个节气。《素问·六节藏象论》:“三候谓之气。”
应用领域中医切诊寸口脉诊法中,对于寸﹑关﹑尺三处脉搏,可通浮﹑中﹑沉三种不同指力获得体察病人脉象浮、沉、虚、实等。浮﹑中﹑沉三种切脉方法又被称为“举、寻、按”, “轻用力”名曰“举”,“重用力”名曰“按”,“不轻不重”名曰“寻”。“举、寻、按”的现代研究:对于“举、寻、按”三种切脉方法古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能以豆子(菽)的粒数来衡量。现在,为了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标准化,许多人对脉象浮、中、沉的研究做过不少工作,但大多数研究者都是预先定好代表“举、寻、按”三种不同取法的压力范围来描记脉搏图。在较新的研究中,本着“以不病调病人”的原则,通过描记正常人寸口关部脉搏图,呈现最佳脉图时外加压力(以压强值表示)的正常值范围等参数为依据,讨论了“举、寻、按”三候的客观标准。研究显示 “举、寻、按”三候的压力标准似应分别以5.86kPa,12.13kPa,18.40kPa为基础数据定出。按四舍五入原则,初步建议如下:小于6kPa为“举”,12kPa左右为“寻”,大于18kPa为“按”。
参考文献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2.李经纬.《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3.罗竹凤.《汉语大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0年4.王强,脉诊“举、寻、按、”三候客观标准的初步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93
“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月5日23时39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寒”,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关于小寒
小寒是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每年阳历的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开始。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这是按农历月份排列的,如按公历来看,则成为每年的第一个节气。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正所谓“天寒地冻北风吹,小寒时处二三九”。气象资料显示,小寒时节昼短夜长,阳光不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刮西北风,常有西伯利亚寒流袭击。
小寒三侯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雁北乡(xiàng)。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
雉始雊(gòu)。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习俗
准备年货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吃菜饭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
吃糯米饭
广州人小寒早上吃糯米饭,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喝腊八粥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小寒诗词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小寒
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浣溪沙
舒亶
燕外青楼已禁烟。小寒犹自薄胜绵。
画桥红日下秋千。
惟有樽前芳意在,应须沈醉倒花前。
绿窗还是五更天。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小寒养生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
防寒——要护头
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除头部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泻等疾病;膝关节保暖也很重要,不宜为了追求美观而过多暴露膝关节。脚部保暖除了穿厚实的鞋袜,还可以用热水泡脚。
防感冒——常伸腰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
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除了多喝热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
多吃御寒食物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小寒时节,天气寒冷,多吃些御寒食物,如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胡萝卜、山芋等,可提高抗寒能力。
适当锻炼保持精神乐观
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心态平和,振奋精神,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
(据新华网、光明网、新华每日电讯公号等综合)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3月4日
插画:惊蛰三候(一)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大地春回,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草木初萌。“春雷响,万物长”,沉睡一冬的蛰虫也开始惊醒而出。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新华社发 郭文曲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3月4日
插画:惊蛰三候(二)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大地春回,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草木初萌。“春雷响,万物长”,沉睡一冬的蛰虫也开始惊醒而出。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新华社发 郭文曲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3月4日
插画:惊蛰三候(三)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大地春回,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草木初萌。“春雷响,万物长”,沉睡一冬的蛰虫也开始惊醒而出。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新华社发 郭文曲 作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3月4日
插画:惊蛰三候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北京时间3月5日22时44分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大地春回,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草木初萌。“春雷响,万物长”,沉睡一冬的蛰虫也开始惊醒而出。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新华社发 郭文曲 作
惊蛰是仲春之始,是萌发孕育之始,是期待丰收之始。
惊蛰有三侯:
一候桃始华。惊蛰时节,桃花和樱花是最明艳的存在;
二候仓庚鸣。惊蛰时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惊蛰到,草尖冒。
自此,各类蛰虫陆续启蛰。
惊蛰之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此时,许多地方的花草树木似乎提前得到了消息,它们按捺不住,已经发芽、展叶、开花,把春的气息带给人类。
惊蛰前后,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春雷不仅惊醒了蜷眠的动物,也在警示着我们:人在天地间,当存敬畏心。
因为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结果必将是自食其果。
雷霆驱病疫,春雨濯世间。
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健康。
“春雷响,万物长”。
千里冰封溶解,大地一片回春。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东风雨,滚滚雷,是万物万物向上的生机。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此时节,天气渐暖,杏花绽蕾,蛇虫惊醒,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