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分别在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发布时间:2024-05-12 09:25:10作者:浮生若梦来源:互联网

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分别在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本文目录一览: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神兽是何来历,分别代表什么?

爱好天文的人都知道,现代天文学,采用的是西方的88星座体系。但是,在很早以前的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星座体系。

而且,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星象,有着非常特殊的重要意义,古人甚至将星象、与一个国家或者与个人的命运、吉凶祸福等等建立联系,由此发展出了一套独有的星象文化。

四大神兽

比如咱们之前有期节目就讲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故事,这就是古人结合星象对征伐前景的预言。

说到星象,我们就会想到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大家都知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四大神兽,既然他们是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又怎么和星象扯上了关系呢?

四大神兽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在很多经典古籍当中都有记录,比如《礼记》和《史记》当中都有相关的阐述,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他的著作《灵宪》中也有非常具体的记载: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关于“四大神兽”的来历,还是要回到中国古代的星座体系,我们的古人仰望星空,看到满天星斗,为了方便识别,他们将星空划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并且为这些星座一一命名,而命名的方式,很多都是以朝廷机构或者官职为对照,所以古人又把星座称为“星官”。

四大神兽

然后,再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把二十八星宿分为四个部分,每个方位包含七个星宿,那么东方七宿连起来以后,像一条飞舞的巨龙,于是叫“东官苍龙”;

南方的七宿连起来像空中的朱雀,于是叫“南官朱雀”,西方七宿连起来,像一只老虎,于是叫西官白虎;最后是北方七宿,看起来像龟蛇,于是叫“北官玄武”。

中国古代的星象,并不是纯粹的天文,它是和地上世界(也就是人类生存的世界)相对应,古人赋予了它很多神圣而神秘的色彩,比如和上古的图腾文化、民族文化、还有风水季节等等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四大神兽

比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初夏秋冬四季,还一一对应远古的四大民族,分别是东夷、西羌、南蛮、北狄。

东夷民族崇拜的是龙图腾,西羌崇拜虎图腾,南蛮崇拜鸟图腾,而龟图腾也在山海经中有所记载,很多经典古籍认为夏民族的远祖是灵龟的化身,《列子黄帝篇》中更是明确地记载了夏族是以蛇为图腾,所以“玄武”,极有可能就是龟蛇图腾的化身。

四大神兽

由此可见,四大神兽的来历,其实都是源自远古和上古时期的华夏文明,四大神兽在最开始的时候,一一对应就是各民族的图腾和信仰,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们不断被后人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由此也具有了更多神圣而神秘的色彩。

在这里,我们只是做一个非常浅显而通俗地介绍,如果大家深入了了解这些星象文化,一定对华夏文明以及中国历史,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谨以此文作抛砖引玉之用吧。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木火土金水,青龙朱雀麒麟白虎玄武!收藏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

天象

五行

五星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五方

西

五灵

青龙

朱雀

麒麟

白虎

玄武

五季

长夏

六气

热、火

湿

五促

五时

日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午夜

八卦

震巽

坤艮

干兑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

申酉

子亥

五数

三、七

一、九

五、五

二、八

四、六

地象

五色

五臭

五味

五气

(食物药物)

五谷

稷(梗米)

黄黍(稻)

大豆

五果

五菜

五实

五畜

五虫

五长

人象

五脏

心(心包)

五腑

小肠、三焦

大肠

膀胱

五体

血(脉)

骨、髓

五藏

五志

忧、悲

恐、惊

五液

五窍

五声

五音

五智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无名指

小指

五性

曲直

炎上

稼穑

从革

润下

五变动

五腧

井(出)

荥(溜)

俞(注)

经(行)

合(入)

黄帝内经

五脏

五脏之官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五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腑之官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

心包络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心包络)

脏象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罢极之本

魄之居也

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

阳中之少阳

通于春气

生之本

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

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阴之类

通于土气

气之本

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

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五脏生成

肝之合筋也

其荣爪也

其主肺也

心之合脉也

其荣色也

其主肾也

脾之合肉也

其荣唇也

其主肝也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其主心也

肾之合骨也

其荣发也

其主脾也

五脏所主

五充(体)

骨、髓

五华

唇四白

五窍

五脏化液

五脏所藏

肝藏血

血舍魂

心藏脉

脉舍神

脾藏营

营舍意

肺藏气

气舍魂

肾藏精

精舍志

五志

忧、悲

恐、惊

关节分布

两腋

两肘

两髀(髋)

两肘

两腘

脏热分布

左颊红

颜面全部红

鼻红

右颊红

两颧红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

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气血筋脉注入处

诸筋者皆属于节

(睡觉时,血归于肝)

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

诸髓者皆属于脑

五精所并

精气并于肝则忧

精气并于心则喜

精气并于脾则畏

精气并于肺则悲

精气并于肾则恐

精气注入

(五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黑眼

约束

白眼

瞳子

风轮

血轮

肉轮

气轮

水轮

角膜、黑睛

眼角的血络

眼睑、眼皮

巩膜、白睛

瞳孔

黄帝内经

五色

五色之见死

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色见赤如衃血者死

色见黄如枳实者死

色见白如枯骨者死

色见黑如炲者死

五色之见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鸡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乌羽者生

五藏所生之外荣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色味当五脏

青当肝

青当筋

赤当心

赤当脉

黄当脾

黄当肉

白当肺

白当皮

黑当肾

黑当骨

生死面相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黄帝内经

五味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合

肝欲酸

心欲苦

脾欲甘

肺欲辛

肾欲咸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灵活)

咸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烦恼)

辛走气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虚)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变呕

(呕吐)

五味所禁

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味所伤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多食酸则肉胝绉而唇揭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五宜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梗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脾病者宜食

大豆、猪肉、栗、藿

肺病者宜食

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

黄黍、鸡肉、桃、葱

五脏所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五脏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用辛补之

用咸补之

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用苦补之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五行系统

五行学说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五行的生克乘侮,是中医用以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医者搜集概括的五行体系,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以便将更多的事物和现象归纳进来!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数:八,七,五,九,六;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气:风,暑,湿,燥,火;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臭:臊,焦,香,腥,腐;

五谷:麦,黍,稷,稻,豆;

五畜:鸡,羊,牛,马,彘;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神:魂,神,意,魄,志;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俞:颈项,胸胁,脊,肩背,腰股;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毒:怒、恨、怨、恼、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