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正月里的禁忌有哪些可以拉被子吗(正月里的禁忌)

发布时间:2024-05-10 02:54:40作者:趾高气扬来源:网友分享

正月里的禁忌有哪些可以拉被子吗(正月里的禁忌)

本文目录一览:

正月十三“毒日”,阎王也忌讳,牢记:吃3样,忌3事,福气又安康

在中国的传统农历中,正月十三是一个颇具特殊意义的日子,被称为“灯头生日”。这一天,民间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点灶灯”。相传在这一天,在厨房的灶头上要点起灯火,以示对灶神的尊敬和祈福,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家庭生活光明幸福。

然而,正月十三也有着另外一种特殊的说法,即“阎王忌”。相传阎王有十三个儿子,他曾自诩无敌,妄称自己的十三个儿子就算每月死一个,也死不完。但根据古人的天文历法,每28天即为一个月,从农历二月十一到正月十三,每个月都有一个儿子离世,直到所有儿子都相继去世。这个传说使得正月十三成为了阎王特别“忌讳”的日子。

因此,在正月十三这一天,民间有一些习俗和禁忌,祈愿福气与安康。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方面,也有很多的习俗。以下就是正月十三必吃的三种美食:

一、吃汤圆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汤圆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在正月十三这一天,人们会包制各种口味的汤圆,如芝麻汤圆、豆沙汤圆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共享温馨和谐的时刻。

二、吃豆腐

在正月十三这一天,人们的餐桌上少不了以豆腐为主要食材的菜肴,这是因为豆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的象征,寓意“兜住福气”。安康鱼炖豆腐是一道常见的正月十三美食。正月十三吃安康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福寿安康。将安康鱼与豆腐一起烹饪,不仅营养美味,也为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和平安。

推荐食谱:安康鱼炖豆腐

食材:安康鱼、豆腐、葱、姜、蒜、料酒、食用油、盐、香醋、

具体做法:

1. 处理安康鱼:不用去鳞,但需清洗表面的黏液。用盐反复搓洗,去除黏膜后开膛去内脏,保留鱼肝,将鱼肉剪成大块,清洗干净,锅内加水烧开,放入鱼肉,撇去浮沫后捞出,沥干水分或用温水再冲洗一遍。

2. 锅中加热食用油,爆香葱姜蒜,放入鱼块煸炒至水分蒸发,加入料酒和适量热水,水没过鱼肉,煮开后撇去浮沫,加入切好的豆腐块,煮开后改中小火炖20分钟,加入盐调味,继续炖10分钟至豆腐入味,加入适量香醋去腥,撒上葱花和香菜即可。

三、吃“粑粑”

“粑粑”也叫糍粑,是一种用糯米制作的传统美食,口感软糯,香甜可口。在正月十三这一天,人们会制作糯米红豆粑粑,用蜜红豆或红豆馅料填充糯米粑粑,寓意着甜甜蜜蜜的生活,也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推荐食谱:红豆粑粑

食材:糯米粉、蜜红豆或红豆馅

详细做法:

1. 将糯米粉放入容器中,逐渐加入清水,揉成面团。如果用蜜红豆,可以直接将蜜红豆放入糯米粉内,一起搅拌均匀,揉成面团。

2. 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圆形饼皮,在饼皮中央放入适量红豆馅,包裹成圆球状,将包好的红豆粑粑放入蒸锅中,大火蒸15-20分钟至熟透即可。

最后,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要牢记正月十三的忌讳,避免做出以下三件事情:忌说大话、忌吵架、忌婚嫁。让我们一起遵循这些老传统,在新的一年里招财纳福,平安顺遂。

正月初九“天公生”,记住传统禁忌: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

正月初九,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年味已经逐渐散去,但在中国传统的新年民俗中,一直要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新年才算正式结束。而正月初九在传统民俗中叫“天公生”,也叫“天日”,相传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帝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主宰三界,天上地下各路神仙都要在这天隆重庆贺,古时候百姓这天要在露天的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相传在玉帝生日这天更加灵验,所以这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正月初九这天有个民俗老规矩很有意思,老人们以前也经常说:“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

这句民俗谚语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正月初六的时候按照传统民俗已经“开市”,但还不是办事、做生意的时候,七不出的意思是初七不要出门做生意、办事情,这天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天顺利。八不归的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这天不要回家,做一件比较大的事情,也不要在这天宣布结束。上九办事的意思是正月初九这天就可以出门做事了,这天有玉帝的庇护,事情不但容易办成,而且会办得又好又利索。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老人会遵循这句话,把一些比较难办的事情放在正月初九这天来办,办事的效果会比较好,因为皇天在上,玉帝过生日,各路神仙和人们也会变得通情达理,不再相互刁难。

第二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是说“七不出,八不归”的,当家人出门之前,必须要把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办好,把家里安排妥当才能放心出门。归家之前,要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条基本道德做好,否则不要入家门,这个解释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风俗和精神。

大年初九是“天日”,和过年的其他日子一样,也有一些特有的节日美食。

第一:吃鸡肉

老话说“无鸡不成宴”,中国喜庆的宴席上是一定要有鸡肉的,为“玉帝”过生日,鸡肉上桌是少不了的,分享葱油鸡、辣子鸡的两种做法。

【葱油鸡】

食材:鸡腿2个,葱、姜、八角;生抽、醋、香油、糖、味精、蒜适量。

1、鸡腿肉冷水浸泡半个小时,冷水下锅,加入适量的葱段、姜片、1个八角,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末,中火煮12分钟。

2、鸡肉煮熟后浸入冷水中,可以让鸡皮变得更脆,更爽滑,方便撕开处理。

3、碗中加入2勺生抽、1勺陈醋、1勺白糖、半勺香油、适量的味精,加入一勺蒜末和小葱碎,搅拌均匀。

4、鸡肉撕成片状,吃的时候浇上料汁,翻拌均匀即可。

【辣子鸡】

食材:鸡腿2只、胡椒粉、料酒、盐、酱油、香油、淀粉、 花椒、干辣椒、小葱、蒜。

1、鸡腿洗净剔去骨头,先用花刀斜刀切块,干辣椒切段、蒜切片,葱切段备用。

2、把切好的鸡块放入碗中,加1勺胡椒粉、1勺料酒、1勺香油、半勺盐和适量淀粉揉抓均匀,腌制15分钟。碗中加入1勺料酒、半勺糖,适量的酱油和盐适量搅拌均匀。

3、鸡块下锅炸至金黄捞出控油。再复炸2次炸成枣红色,更酥脆。

4、锅中留底油,加入少量的香油,小火油温烧至四成加小半把花椒炒香,加入干辣椒段不断翻炒煸香味。

5、加入炸好的鸡块翻炒片刻,转大火顺着锅边加入调好的料汁翻炒片刻,最后加入小葱段和蒜片翻炒几秒出锅装盘即可。

第二:吃面条

面条细细长长,光滑顺溜,代表着细水长流,健康长寿,在中国人的生日里有特殊的含义,无论是人还是玉帝,过生日一碗“长寿面”是少不了的。分享焖面和葱油面的做法。

【焖面】

食材:细面条,偏瘦五花肉丝,豇豆,黄豆芽;葱姜蒜、酱油、五香粉、盐、鸡精适量。

1、细面条放入蒸锅中,根据面条的粗细,上蒸汽后大火蒸8-10分钟。

2、锅中烧油,五花肉放入锅中多炒一会,炒出油脂,放入葱姜蒜后炝锅,加少许盐翻炒均匀备用。

3、加入豇豆段,黄豆芽,适量的酱油、五香粉、盐、鸡精,大火翻炒1分钟。

4、加入没过拌菜的水量煮开,将蒸好的面条倒入锅中拌匀,中小火焖上3分钟让面条吸收汤汁。

5、将处理好的面条重新倒入蒸锅中,盖上锅盖继续蒸5分钟,让调味料均匀的入味即可。

【葱油拌面】

食材:细面2两、小葱1小把、猪油1勺,生抽2勺、老抽2勺、糖2勺、盐适量。

1、小葱切成长段,葱白和葱叶分开放,小碗加入2勺生抽、2勺老抽、2勺糖、3勺清水,适量的盐,搅拌均匀备用。

2、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油,再加入1勺雪白的猪油,烧至五成热,先放入葱白,小火慢慢炸至颜色变黄。加入葱叶,炸至焦黄色。

3、加入料汁搅拌均匀,熬制1分钟,葱油就熬制好了备用。

4、面条煮好捞出后,根据个人口感取适量的葱油浇在面条上,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老井说——

正月初九“天公生”这天民俗中还有个小忌讳:不能晒衣服和被褥,相传玉皇大帝这天要四处出巡,晒这些衣物会挡住出巡的道路,影响玉帝的视线,所以在这天尽量别做这件事。中国春节期间的民俗极多,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依然散发着活力,这些传统民俗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值得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就是年味儿#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正月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实用小百科【正月的年俗你知道多少?】今天除夕,在辞旧迎新过大年的同时,正月里的年俗常识,你都知道吗?正月初一,不能动扫帚,会扫走运气;初二,与夫婿同行回娘家;初四,诸神下凡,送神早,接神迟;初五,赶“五穷”…更多正月里的年俗,赶紧了解一下。

正月初四是羊日,三阳开泰有2宜3忌1接1送,看看都是啥?

春节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既为传统节日,在“破五”之前的几日里,每天都有相应的宜忌说辞,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对于明天的正月初四,应该也是如此。

依照过去老皇历中的说法,农历正月初四占羊,是盘古开天后,女娲造人时的羊日,有“三羊(阳)开泰”的意思。晋人董勋在其《问礼俗》中曾记载传说认为,“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

按照过去正月初五接财神的惯例,在三阳开泰的正月初四羊日的下午,就应该照例开始祭拜迎接的前奏和序曲。在民间接财神是相对庄重也颇为讲究的事情,因此,在正月初四当天也有与之相应的2宜3忌和1接1送需要尊崇和铭记。

咱们先说2宜

一宜吃折箩。所谓的折罗,就是将前几天剩下的饭菜掺合弄到一起加热而成的大杂烩。在民间历来就有传统认识讲,“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会受穷”。应该说,好日子都是过出来的。这里咱们所说的“过”,当然也包括算计着过、节省着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便是其中的道理。而正月初四在民间讲究吃折箩,追随并体现的也正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此加以传承是完全应该的。

二宜扔“穷”。扔“穷”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节日工作,在正月初四做,一方面体现的是勤劳持家,讲究的是决定成败的细节,另一方面表现的则是对后续迎接财神的细微式的庄重。财需要从干中得来,不劳动不得食是生活和持家的朴素道理。财神也并不希望自己去到一个懒人懒户家里。所以,在正月初四当天,当即将开始进行初五接财神的前奏和序曲之前,彻底打扫家里家外,把相应的垃圾废物收集堆到一处,把民俗中认定的诸如此类的“穷”扔掉,后续的日子应该说才会尽显火气。

接着咱们说说3忌

一忌出远门。小年的时候,咱们用祭神的方式,送走了灶神,同时也祈愿灶神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而灶神在民间的传说中,是极其负责的神灵,新年一过,当其对玉皇回禀完成述职报告工作后,随即便会心急火燎地重返民间司职到岗。在正月初四当天,灶神要对接下来自己所要监管的每家每户的人口进行点名对号,所以,民间认为当天不宜外出,最好是不要出远门。 适合用守在家里的方式,表示恭迎灶神,彰显对灶神的尊重。不过,依照传统的说法,姑太太即便是已经成婚嫁人,在自己的娘家也照常是有地位的。假如初四当天,侄子去往姑姑家里看望自己的姑姑是无妨的。因为,“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姑侄两者之间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

二忌吵架和骂人。灶神也好,财神也罢,既然已经为神,那就自然说明,人家都是有修养、有耐性的得道者。而在民间大众的朴素观念里,是非常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假如照此看来,已经得道有修养的神灵,也是不愿意去到有事没事、不论大事小事,遇事就抬杠拌嘴的人家去整天看其吵吵嚷嚷的。本来,正月初四当天就被民间认为是灶神去往每家每户查点户口名册的日子,如果不讲究忌讳一点,家人之间或邻里之间相互吵架、骂人,难免就会冲犯到灶神和后续准备迎接的财神,对己运和家运都是不利的。

三忌打碎东西。“碎”即是“破”的意思,正是因此,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不愿意看到自家有打碎任何家用器物的情况出现。不过,这类情况在个别时候也是在所难免的。民间的普遍做法是,一旦遇到打碎东西的尴尬,不宜说什么“摔烂了”、“打酥了”,应该就势作禳解,说“碎碎平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打不发,越打越打”,“要得就是这种预示来财求发的脆响”。总之,是不能让任何带有“晦气”的字眼从家人的嘴里面冒出来的。

最后咱们说一下1接1送

一接,是做好正月初五接财神的前奏和序曲。正月初五接财神,是多数地区民间普遍奉行的做法和传统习惯。一般来说,民间流行“送神早,接神迟”的讲究,正月初五接财神也因此多被自打正月初四的下午三点左右就开始着手准备。接财神之前,一般都会拼起供桌,摆好祭牲、水果、糕点等供品,燃起香烛,在当地允许的情况下,点燃鞭炮、鸣锣击鼓,叩拜灶神及五路财神。有说法是,正月初五是财神的诞辰日,提早准备好,有利于更好地接五路,抱路头。

一送,是要在正月初四当天送火神。

火在过去的老时年间,是家家户户一日三餐都不能离开的东西,没有火的助力,咱们每一个人在早前都是没有办法吃到暖热的食物的,“火神”也因此成了民间的崇拜神灵。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每年冬季也无不需要生火取暖,须叟也离不开火神的眷顾。不过呢,火神也容易因故给人带来某些麻烦,酿成火灾。为此,也便有了大年初四这天,家家户户绑火神、送火神的民俗传统。送火神,大都会使用玉米秸或麦秸等绑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里转首送到河里去。取其寓意已经成功地敷住了火神,代表未来的一年内家里都不会有火患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