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吧3月1日讯 中甲俱乐部石家庄永昌官方宣布,球队签下留洋葡萄牙球员魏敬宗。魏敬宗2017下半赛季租借鲁能,他曾多次入选U19、U22国家队。
石家庄永昌官方公告如下:
经友好协商,石家庄永昌足球俱乐部和葡萄牙联赛费尔盖拉什足球俱乐部(Felgueiras FC)达成转会协议,签下中国球员魏敬宗,新赛季魏敬宗将身披永昌队19号战袍。魏敬宗出生于1995年1月28日,身高178CM,体重78KG,可以胜任前场多个位置,2011年起先后受训于西甲西班牙人和西乙韦尔瓦俱乐部,2015年效力于葡萄牙联赛费尔盖拉什足球俱乐部,2017年下半赛季租借至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魏敬宗多次入选中国国青队,中国U19国家队,中国U22国家队,并有过多次进球记录。拥有着出色技术能力和进攻意识的魏敬宗将是石家庄永昌队新赛季的重要拼图,欢迎魏敬宗!
2018-09-02 07:30 | 温州晚报
记者刚刚从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所长孟永国和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得到消息,中国发绣领军人物,现代人像绣的创业者和奠基人;水彩画家,曾任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所长的魏敬先今天中午12点10分,因病逝世,享年82岁。
1992年起,魏敬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为世界许多国家元首制作发绣肖像作为国礼赠送,为国争光,为东方艺术添彩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之为\"发绣外交家\" 。他的发绣作品--世界名人肖像被誉之为\"东方一绝\"、\"不可多得的珍品\"。
浙江新闻+
发绣大师魏敬先:潜心创作数十载 自办公益艺术馆
人物简介
魏敬先
1937年2月出生,江苏省沛县人。中国发绣领军人物,现代人像绣的奠基人,水彩画家。曾任温州大学美术系教授,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在发绣现代人物肖像理论方面,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曾为世界许多国家元首制作发绣肖像作为国礼赠送,被称为“发绣外交家”。
魏乐文
(魏敬先儿子)
1973年9月出生,浙江省温州市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随父学习画绣艺术,并投身发绣人像艺术研究,以创作实践为主,走画绣结合之路。其创作的名人肖像作品曾先后于欧、亚、美各地展出,并多次获奖。
“发绣本身是个细致活儿,涉及千针万线,创作时需要一丝不苟。做其他事情其实也一样,得下实功夫,专注做事,正直做人。”这是我国发绣领军人物魏敬先的为人处世原则,也是他教育孩子时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而正是这种堂堂正正的家风,造就了魏敬先、魏乐文两代发绣家的传承。
潜心艺术创作数十载
一针一发绣出“东方一绝”
最初见到魏老先生时,他身着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白色上衣,一双老式布鞋,一身简朴。今年79岁高龄的魏敬先,虽然已满头白发,但依然是神清气爽,周身透着一份儒雅,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我是江苏沛县人,但来温州已经50多年了。”魏敬先神态平和,向记者缓缓道出他的发绣故事。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毕业后,魏敬先被分配到温州瓯绣厂工作,担任刺绣画稿设计,开始与刺绣结缘。但善于别出心裁的他,并不仅仅局限于当时标准模式化的刺绣。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力与过硬的素描基础,他另辟蹊径创造出了以人的天然发丝为原料,在平整布帛上施针度线、创造形象的发绣人像这一门新的艺术。
从第一幅的戴安娜王妃,到戈尔巴乔夫、荷兰女王贝娅·克里格斯、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尔和夫人,尼泊尔国王和王后等,魏敬先在从艺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先后制作了古、今、中、外名人肖像百余幅,其中作为国礼赠送的就达10来幅之多。这些被当作国礼送出的绣像不仅受到高度评价,被誉为“东方一绝”、“不可多得的珍品”,他还因此而受邀出访了10多个国家,在国外办展10多场,并把展览办到了联合国总部。同时,他先后出版了《魏敬先水彩画选》、《中国发绣艺术》、《现代人像绣技法》等书,在发绣现代人物肖像理论方面,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现如今,年逾古稀的魏敬先,依然没有停止他的创作之路。“现在我每年还会再创作2—3张。”魏敬先说,退休六年来,他每天的生活都极为规律。早上五六点起床吃过早饭后,他就会去楼下公园散步运动,之后便开始作画或发绣。在他的艺术馆里,记者看到了魏敬先今年出炉的两大发绣新作《南怀瑾先生》和《中东战乱中的母亲》。
专业来自百分百投入
艺术实践出做事真知
多年来,魏敬先在发绣上锲而不舍的探索与钻研,不仅让他收获了累累硕果,也让他收获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发绣是个细致活儿,涉及千针万线。”魏敬先说,要判断一幅发绣作品的优劣,除了看针工技术的熟练程度之外,更主要的其实还是取决于作者本身的艺术修养,而专注就是艺术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发绣具有写实性,过去刺绣艺人所创作的以花鸟、山水、传统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在这方面的要求并不高,但他所绣的现代人物肖像由于都有真人实貌为依据,所以马虎不得。“如果不像的话,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魏敬先举了他在1992年为同志制作发绣肖像的经历为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老百姓对他再熟悉不过了。”为了达到形象的肖似,并刻画出沉稳坚毅的气质,魏敬先在针法设计上做了多方面的思考。比如在绣同志的面部时,他选择了较细的发丝,用稀针来表达。而在绣到额头、鼻翼、嘴角等五官细微之处时,还得百里挑一找出极细、极浅淡的发丝,用最短的针脚以“滚针”针法绣成。到处理额发交际之处时,为表现那稀疏而花白的头发,则用单丝以疏密不等的排针自由过渡。从头发到眼球,黑处绣到密得深不见地,处理额部和鼻尖的高光,则一针不绣,以黑衬白来显示出深浅层次的变化。
在他缜密周全地设计下,这幅“”发绣肖像最后呈现出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当年11月间,魏敬先还收到了从十四大秘书处寄出的一封感谢信。“创作这些作品时,需要摈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在魏敬先看来,专业正是来自百分百的投入,只有专心专注,才能把每件事儿真正干好。因此,不仅仅在艺术创作上,生活中的他做任何事也都保持了这样一种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大事精明小事随性
正直善良的品行深入孩子内心
在魏敬先的影响下,他的儿子魏乐文也养成了良好的处事习惯与风格。自高中时在父亲的引领下首次接触发绣后,魏乐文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发绣人像事业。“父亲常教育我干任何事情都要下实功夫,久久为工方成功。”秉承父亲专注做事的原则,魏乐文在发绣人像领域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由其创作的名人肖像作品曾先后于欧、亚、美各地展出,并多次获奖。
而除了处事智慧外,魏乐文说父亲正直善良的品格也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父亲从小到大都没有打过我。”在魏乐文的印象里,魏敬先对他的教育并不算严厉,但有许多“规矩”让他印象深刻。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准大声说话,不准嘻嘻哈哈;左手一定要扶着碗,嘴巴得靠紧碗吃,不能把饭菜掉在地上或桌上。另外,在坐相上,父亲会要求他坐正坐直,不能跷起二郎腿。
令魏乐文佩服的是,父亲立的这些规矩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他一直也是这么做的。“现在快80岁的人了,他每天吃饭都还是会挺着坐在那里吃。”至今,魏乐文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在他小时带他去泰山写生时说的一句话。站在泰山底下,魏敬先问了他这样一句话:“你知道泰山为什么这么高这么直吗?”当时还年幼的魏乐文摇摇头,魏敬先随即告诉他“这是因为它立得正,所以高,做人也一样,心正了也就高了。”父亲的这一句话,至此之后一直被他牢牢地记在心上,并成为他的做人原则。
而他从父亲身上所学到的不仅仅如此。“父亲是个很简单朴素的人。”魏乐文说,在他的印象里,父亲虽然大事精明,但小事很随性,这一点从他平时的衣着打扮就可以看出。“他在吃东西、穿衣服等方面从来不讲究。像我穿旧了的衣服,他总会拿去再穿;手表只要准,十几块的电子表就行。”
“虽然他在生活上特别节俭,但对他人很舍得花钱。”魏乐文告诉记者,当得知学校的贫困学生需要帮助时,他总是大方地掏出自己的钱捐给这些学生;当汶川发生地震灾害时,他会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己的积蓄,捐给灾区人民。这样慷慨助人的事情,魏乐文说他的父亲做了很多很多。
后代艺术天分显露
自办发绣公益艺术馆播撒艺术种子
魏敬先用自己的言行,向魏乐文有效地传递了为人处世应具备的风范。在这样自由宽松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魏乐文,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现在,他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女儿魏何的。
“她从小到大一直让我们很省心。”谈起自己的女儿,魏乐文笑着告诉记者,乖巧的女儿在艺术上也很有天分。学习素描一个月,她画出来的东西就已经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
对于儿子的说法,魏敬先也表示了肯定,并向记者分享了一件孙女让他觉得骄傲的事儿。“她那时候还在上小学。”魏敬先回忆,有一次,他带着孙女一起去迪拜办展览。由于从小跟在旁边看自己作画,耳濡目染,年幼的孙女也学会了能够画一些简单的画,并且把自己所画的画挂到当时的一个住所里开了一场小型展览。虽然展现出来的作品还比较稚嫩,但得到了当时观看者的一致好评。
既然孙女在艺术上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天分,是否意味着她也会继承发绣事业呢?“不一定,顺其自然吧。”对于这个问题,魏敬先和魏乐文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同一个答案。
而问及对子孙未来的期望时,魏敬先表示现在社会的诱惑太多,他希望儿子与孙女能够坚守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继续专注做事,正直做人。至于自己,他告诉记者在今年7月份,他花巨资在市区买下了一套房子,建成个人艺术馆,来集中展示自己的半生心血。只要市民有兴趣,就可以前去免费参观,他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把发绣艺术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评价
●温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青:
和魏乐文认识十多年了,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他的性格很随和,不拘小节,特别容易相处。我想这和魏老先生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应该也有很大关系,才会塑造出这么优秀的一家子。
●温州市工艺美术师季蓉慧:
这两位都是我的前辈老师,他们本人特别有亲和力,对我们后辈完全没有架子。像魏乐文老师虽然是70后,但我们80、90后学生都很喜欢他。因为他喜欢尝试新的事物,所以和我们年轻人交流完全无障碍。另外,魏敬先教授为人也很和蔼可亲,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依然很关心我们后辈的情况,会常常来单位鼓励并指导我们去解决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所以,两位老师对我们的影响都很大,不管在工作还是为人上,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原标题《中国发绣领军人物魏敬先逝世》。编辑周琳子)
天波杨府的佘太君是中国人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古代女性人物,她百岁挂帅的事迹更是舞台上经常上演的传奇故事,遗憾的是,贯穿南北两个宋朝都没有佘太君这个人物,也没有和她经历相似的历史人物,有趣的是,宋朝之前的唐朝竟然有一位佘太君式的暮年挂帅的女英雄,她就是在闽南地区至今仍被奉为神仙的魏敬夫人。
故事要从唐高宗年间的一次反叛说起。关于我国的边疆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说法,而唐朝初期东南沿海的蛮獠就是当时南蛮中的一支。唐高宗总章二年,即公元669年,泉州和潮州之间的蛮獠掀起了反对中央政府的叛乱,“民苦蛮獠之乱,佥乞镇帅以靖边方。”为了彻底解除当地百姓的战乱之苦,还泉潮二州一片和平宁静的天空,唐高宗任命归德将军陈政以总岭南行军总管的身份南下平叛。陈政准备停当以后,立即率领3600名兵士、包括他的儿子陈元光在内的123员战将,从光州(今河南固始县)出发,不远万里,不畏艰辛地赶到了蛮獠作乱的云霄溪地区。
战争初期,陈政率领的大唐劲旅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攻克了一座座蛮獠盘踞的山寨,一直打到了反叛者的老巢,充满瘴疠之气的九龙山。来自中原的大唐兵将虽然神勇善战,却难以适应蛮獠之地的水土饮食,更忍受不了山中水里的瘴疠之气,许多将士因此染病,轻者精神不振,浑身无力,,重者昏昏沉沉,奄奄一息,甚至命丧黄泉。此种情况之下,陈政不得不带领唐军撤退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随即命人将加急战报送往京城,请求皇帝派遣救兵解救被困九龙山的疲乏之军。
陈政在发出告急文书的同时,还给故乡的亲人们寄去了一封家信,当他的母亲,老夫人魏敬得知儿子战场被困的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即给高宗皇帝上表请缨,要求带兵前往万里之外的九龙山杀敌解围。魏敬夫人这时已是七十一岁高龄,她之前的人生已经经历了隋文帝、隋炀帝、唐高宗、唐太宗这些著名帝王的统治时期。魏敬夫人于公元599年生于光州的名门望族魏氏家族,她的父亲魏潜曾任隋朝的中书令,长大成人后,魏敬嫁给了驻守光州的大将陈果仁的公子陈犊,并在616年生下了他们的儿子陈政。隋末唐初时期,天下大乱,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随后进入长安,不久就建立了唐朝。陈犊认定李渊乃天下所归,就劝说父亲陈果仁带领五万精兵归入大唐麾下,后又为李唐的巩固壮大戎马倥偬,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封为济美嘉庆侯,官拜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在陈犊的军事生涯中,魏敬夫人作为贤内助肯定给予了丈夫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也为她日后的运筹帷幄,决胜沙场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关于魏敬夫人,还有一条令人眼前一亮的资料——据说她是一代名相魏征的堂妹,但是,笔者感觉这个说法有待商榷。
魏敬夫人生于公元599年,魏征生于公元580年,从年龄上来看,他们有可能是堂兄妹关系 ,但他们的籍贯成了这一说法的障碍——魏敬夫人出生于河南光州的高门士族,而魏征的祖籍却在河北的巨鹿郡,两个家庭相聚千里有余,互为堂亲的可能性很小。公元670年,七十一岁高龄的魏敬夫人带领儿孙和将士五千余众南下八闽来解九龙山之围。唐朝时期,现在的浙江中北部已经得到开发,但浙江南部和福建仍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而且有着北方人难以承受的瘴疠之气。魏敬夫人率领着来自北方的大军过了仙霞岭进入八闽地区后,将士们越来越不适应当地的气候,陆续有人病倒,甚至客死异乡,更糟的是,作为统军主力的魏敬夫人的两个儿子陈敏和陈敷相继染病离世。魏敬夫人一边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一边承担起了更多更重的领兵职责。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这样描写三国名将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们在此不妨仿写几句以赞颂了不起的魏敬夫人——遥想陈母当年,二子去未远,银发苍苍,白衣如雪,抬眼望,报道敌军宵遁。当他们经历千辛万险,围追堵截来到九龙山下云霄江边时,魏敬夫人看到此水的南北两溪一清一浊,像极了北方的清漳河和浊漳河,而清浊两条漳水正是当年丈夫陈犊和儿子陈政“以良家子从征”,随唐太宗李世民长期征战的地方 于是她指着江面对将士们说“此水如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之清漳”,并将其命名为漳江。
魏敬夫人率领援军到达九龙山后,迅速和被围的唐军取得了联系,陈政和他麾下的将士得知消息后群情激越,军威大振,两军里应外合,一举打破了蛮獠大军的重重围困,这就是对于平叛意义重大的九龙山大捷。九龙山大捷后,唐军在陈政的指挥下,乘胜追击,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三十六个蛮獠山寨,最终成功平定了泉州、潮州一带的蛮獠叛乱。公元677年,陈政不幸病故于军中,陈元光接替了父亲的职位,继续为闽南的开发鞠躬尽瘁。公元686年,陈元光向武则天上书,请求在泉州和潮州之间设置一个新的漳州,而漳州这个名字就来自于魏敬夫人命名的漳江。
武则天经过慎重考虑,同意陈元光所请,并任命他为第一任漳州刺史。陈元光因为开发闽南的卓越功绩被后人尊奉为“开漳圣王”。第三次经历了失子之痛时,魏敬夫人已近八十高龄,但她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接着辅佑孙子陈元光,十四年后,即公元691年,魏敬夫人仙逝于因她命名的漳江而得名的漳州,武则天加封她为“昌文弘武茂德慈祥云霄娘娘” ,这个封号比佘太君的无佞侯可要高得多哟!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忆江南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