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自然界中,蛇类生物一直都是很特别的存在。虽然是爬行动物,不过,蛇却没有四肢,只有光溜溜的躯干,依靠着它前行。
不过,虽然没有四肢,但是,蛇却仍然非常灵活,而且它们也是自然界中天生的“捕猎手”,包括它们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更是非常惊人,这也让蛇类生物,成为了地球上最成功的的进化者之一,可以说,地球绝大多数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甚至就连海洋中,也有海蛇的存在。
在过去,科学家们也不曾怀疑过蛇类生物的祖先,是否拥有过四肢,因为在此前的化石考证中,找到的所有距今数千万年前历史的蛇类化石,它们都没有四肢。
一直到2011年,考古发现了一个距今大约9500万年前的蛇类化石,在它的身上,竟然长着一对后肢,虽然只有2厘米长,而且看起来已经近乎于完全退化了,但是,这仍然表明,早期的蛇类生物,是有四肢的,那么,后来为何它们放弃了四肢呢?
蛇类祖先的演化之谜从陆生动物起源的角度来看,事实上蛇类生物的祖先和人类,以及其它陆生动物的祖先一样,都是起源于大约3.97亿年前爬上岸的原始鱼类,简单来说,就是某种,或者是多种原始硬骨鱼类,进化成了陆地上最早的一批四足脊椎动物。
在随后的演化中,这些最早的四足脊椎动物,又分别演化成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以及哺乳动物,而蛇的祖先就是属于爬行动物的一种。
通过现在的化石考证来看,地球上早期的蛇类和蜥蜴相似度极高,只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早期蛇类放弃了自己的四肢,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过程至少从一亿年前就开始了。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蛇类动物化石,大约来自于1.67亿年前,从时间上来看,是起源于侏罗纪时期,也就是说,蛇类动物的演化,是与恐龙同期的。
一直到大约9000万年前,从这个时候开始,后来发现的所有蛇类动物化石,都已经失去了四肢,已经完全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光溜溜的模样。
研究认为,大约是从1.13亿年前,早期蛇类选择放弃了四肢,因为这种进化的过程是非常特立独行的,所以,仅仅是为了拥有现在的身体结构,早期蛇类在至少2000万年的时间里,独立进化了26次以上,才终于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当然,这也让蛇类动物成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奇迹之一,至少在大灭绝之中,它们成功躲过了,而且一直演化至今,成为了地球上进化最成功的动物之一。
那么,究竟为何蛇类祖先要放弃四肢?这么做对它们有哪些好处?一种观点认为,早期蛇类放弃了四肢,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因为在恐龙时代,因为恐龙绝对的霸主地位,事实上,地球上很多生物都是没有竞争优势的,这也让很多小型陆生动物,都被迫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进化之路。
例如中生代海洋中的霸主沧龙,它的祖先就是一种小型的陆生蜥蜴,为了生存下去,才开始朝着海洋生物的方向演化,因为在海洋中没有什么竞争,这也导致它们体型越来越大,由陆地上的失败者,成为了海洋中的一霸。
因此,或许在恐龙的压制下,早期蛇类才会为了生存下去,开始退化到四肢,因为这样一来,它们就可以更好地生活在洞穴之中,而且也会更容易觅食,并且在大灭绝到来的时候,已经完全退化四肢的蛇类,也是在地下洞穴中躲过了一劫。
另一种观点认为,蛇类动物失去了四肢,或许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这要从2016年的一项研究开始说起。在当时,科学家们将蛇类动物的基因和陆生四足动物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蛇类动物的体内,缺少一个和肢体有关的基因,因此,认为正是大约1亿多年前早期蛇类的基因突变,才导致它们失去了四肢。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或许是早期蛇类为何像沧龙祖先那样,朝着海洋生物的方向进化,才会放弃了四肢,毕竟如今海洋中已知的海蛇物种就有50多种,没有四肢,也让它们在海洋中的生活变得更加容易。
不过,如果是这样,那么,按理说现在陆生蛇类的祖先,如果没有打算去海洋中生活,它们是没有理由放弃四肢的,因此,这个假说的可能性并不大。
当然,目前关于蛇类的演化,还存在着很多未解之谜,这些谜题究竟何时会被揭晓,也只能依靠未来发现更多的蛇类演化化石了,那么,大家觉得究竟为何蛇类祖先会放弃四肢?
在自然界中,蛇类生物一直都是很特别的存在。虽然是爬行动物,不过,蛇却没有四肢,只有光溜溜的躯干,依靠着它前行。
不过,虽然没有四肢,但是,蛇却仍然非常灵活,而且它们也是自然界中天生的“捕猎手”,包括它们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更是非常惊人,这也让蛇类生物,成为了地球上最成功的的进化者之一,可以说,地球绝大多数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甚至就连海洋中,也有海蛇的存在。
在过去,科学家们也不曾怀疑过蛇类生物的祖先,是否拥有过四肢,因为在此前的化石考证中,找到的所有距今数千万年前历史的蛇类化石,它们都没有四肢。
一直到2011年,考古发现了一个距今大约9500万年前的蛇类化石,在它的身上,竟然长着一对后肢,虽然只有2厘米长,而且看起来已经近乎于完全退化了,但是,这仍然表明,早期的蛇类生物,是有四肢的,那么,后来为何它们放弃了四肢呢?
蛇类祖先的演化之谜从陆生动物起源的角度来看,事实上蛇类生物的祖先和人类,以及其它陆生动物的祖先一样,都是起源于大约3.97亿年前爬上岸的原始鱼类,简单来说,就是某种,或者是多种原始硬骨鱼类,进化成了陆地上最早的一批四足脊椎动物。
在随后的演化中,这些最早的四足脊椎动物,又分别演化成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以及哺乳动物,而蛇的祖先就是属于爬行动物的一种。
通过现在的化石考证来看,地球上早期的蛇类和蜥蜴相似度极高,只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早期蛇类放弃了自己的四肢,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过程至少从一亿年前就开始了。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蛇类动物化石,大约来自于1.67亿年前,从时间上来看,是起源于侏罗纪时期,也就是说,蛇类动物的演化,是与恐龙同期的。
一直到大约9000万年前,从这个时候开始,后来发现的所有蛇类动物化石,都已经失去了四肢,已经完全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光溜溜的模样。
研究认为,大约是从1.13亿年前,早期蛇类选择放弃了四肢,因为这种进化的过程是非常特立独行的,所以,仅仅是为了拥有现在的身体结构,早期蛇类在至少2000万年的时间里,独立进化了26次以上,才终于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当然,这也让蛇类动物成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奇迹之一,至少在大灭绝之中,它们成功躲过了,而且一直演化至今,成为了地球上进化最成功的动物之一。
那么,究竟为何蛇类祖先要放弃四肢?这么做对它们有哪些好处?一种观点认为,早期蛇类放弃了四肢,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因为在恐龙时代,因为恐龙绝对的霸主地位,事实上,地球上很多生物都是没有竞争优势的,这也让很多小型陆生动物,都被迫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进化之路。
例如中生代海洋中的霸主沧龙,它的祖先就是一种小型的陆生蜥蜴,为了生存下去,才开始朝着海洋生物的方向演化,因为在海洋中没有什么竞争,这也导致它们体型越来越大,由陆地上的失败者,成为了海洋中的一霸。
因此,或许在恐龙的压制下,早期蛇类才会为了生存下去,开始退化到四肢,因为这样一来,它们就可以更好地生活在洞穴之中,而且也会更容易觅食,并且在大灭绝到来的时候,已经完全退化四肢的蛇类,也是在地下洞穴中躲过了一劫。
另一种观点认为,蛇类动物失去了四肢,或许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这要从2016年的一项研究开始说起。在当时,科学家们将蛇类动物的基因和陆生四足动物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蛇类动物的体内,缺少一个和肢体有关的基因,因此,认为正是大约1亿多年前早期蛇类的基因突变,才导致它们失去了四肢。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或许是早期蛇类为何像沧龙祖先那样,朝着海洋生物的方向进化,才会放弃了四肢,毕竟如今海洋中已知的海蛇物种就有50多种,没有四肢,也让它们在海洋中的生活变得更加容易。
不过,如果是这样,那么,按理说现在陆生蛇类的祖先,如果没有打算去海洋中生活,它们是没有理由放弃四肢的,因此,这个假说的可能性并不大。
当然,目前关于蛇类的演化,还存在着很多未解之谜,这些谜题究竟何时会被揭晓,也只能依靠未来发现更多的蛇类演化化石了,那么,大家觉得究竟为何蛇类祖先会放弃四肢?
来源:科学大院
儿子:什么是两栖动物?
爸爸:青蛙就是两栖动物啊,小蝌蚪在水里生活,长大了变成青蛙在陆地上生活,这就是两栖动物啊。
儿子:那鳄鱼也是两栖动物吗?
爸爸:鳄鱼是爬行动物。
儿子:鳄鱼不是又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吗?
爸爸:……
儿子:娃娃鱼也会爬啊,它是爬行动物吗?
爸爸:……娃娃鱼是两栖动物。
儿子: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究竟有什么区别啊?
爸爸:……
两栖纲与爬行纲动物确实是比较难分辨的两类动物,很多人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会经常发懵。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说,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晚出现在地球上,并产生了更多陆生适应性演化特征。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下面大院er为大家一一解读。
装甲皮肤
外观相近的斑点钝口螈Ambystoma maculatum(两栖纲,左)与钝尾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爬行纲,右)(图片来源:wiki)
你能看出上图两者的区别吗?
左边的蝾螈皮肤滑溜溜、湿哒哒,而右边的蜥蜴却披上了一副“轻型装甲”——鳞片,这就是两者外观上最直接的区别。
对于人而言,皮肤上湿嗒嗒的我们会感觉很难受,然而对于两栖动物来说,时刻保持皮肤湿润却是来“保命”的。原来,两栖动物肺呼吸的能力不强,因而需要一层潮湿、皮下毛细血管分布密集的皮肤来辅助呼吸,有些水生两栖动物几乎完全靠皮肤呼吸,以获取氧气。
相比起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皮肤就干爽多了。它们披上了一层装甲,比如蛇、蜥蜴、鳄鱼表面的角质鳞片,是为轻型装甲;又比如乌龟的龟壳,这是重型装甲。
有了这层装甲皮肤,就可以有效防止水分蒸发,不管湿润还是干燥的环境,都可适应。这样,爬行动物才能深入内地,称霸大陆,成为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陆生动物(terrestrial animals)。
左:蛇头的鳞片,右:非洲马刺龟(图片来源:wiki)
此外,爬行动物皮肤中的色素细胞相对发达,在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下可以迅速变色(例如避役科的很多种变色龙),可以保温或者形成保护色。
羊膜卵
如果要问爬行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上最突出的里程碑是什么?则非羊膜卵莫属。从爬行动物开始,动物出现了“羊膜”这个结构(下图中的10),卵生种类的卵称为羊膜卵。
1。硬质外壳;2。卵黄膜;3。卵黄;4。毛细血管;5。蛋清;6。绒毛膜;7。角质层;8。尿囊;9。气室;10。羊膜;11。胚胎;12。羊水(图片来源:wiki)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羊水”这个词,羊水就是羊膜包裹着的、胚胎浸泡着的这些液体,它在胚胎的整个发育过程中浸着胚胎,给它提供水分同时防止机械损伤(如与外壳摩擦等)。
图片来源: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恐龙蛋化石(笔者手拍)
羊膜卵这种结构的出现使得爬行动物的生育完全离开了水环境,从此以后,“蛋”不需要泡在水中,胚胎就可以在羊水中生长发育,这让爬行动物向陆地纵深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两栖动物虽然也能在一定时间内登上陆地,但依然要在身体干燥、缺乏水分或需要交配、产卵时返回水塘、湖泊等水环境,这限制了两栖动物向陆地发展的空间,将它们束缚在水环境的周围。
然而当羊膜这个结构出现之后,机体水分充足时,爬行动物完全可以在离水环境较为遥远的地方产卵。脱离了水环境对生活栖息地的强力限制,爬行动物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过上了更加自由的生活。
恐龙称霸大陆,绝非偶然(图片来源:wiki)
次生腭
两栖动物的头骨宽而扁,整个头中留给脑子的空间比较小。更要命的是,两栖动物的鼻腔和口腔是共用的,因此在吃东西时无法呼吸。
到了爬行动物,终于演化出了次生腭这一神器,它将鼻腔和口腔分隔开,从此,爬行动物们可以咀嚼更加大型的食物,也不会影响呼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食物堵住我的鼻孔啦。
霸王龙:吃吃吃,不会塞鼻孔。(图片来源:youtube)
“点头”和“摇头”
从两栖动物开始,头骨最底端出现了一个结构,称为枕骨髁,这个结构的功能是将头骨固定在脊柱上。两栖动物有两个枕骨髁,以“掎角之势”卡在第一脊椎骨中,两栖动物头骨比较宽,因此它们很难摇头,只能点头。
“今晚来个爆炒牛蛙吧?”蛙(点头):“都行,都行。”(图片来源:wiki)
爬行动物的枕骨髁只有一个,同样卡在第一脊椎骨中,这种结构让爬行动物很难点头,但是它们的头能转动的角度很大(如果没有鳞片和骨板挡住的话),因此它们会“摇头说no”
“今晚来个‘龙凤呈祥’(广东菜名,蛇和鸡)吧?”眼睛蛇(摇头):“你问过我的意见吗?”(图片来源: wiki)
心脏
心脏是脊椎动物(vertebrate)的“发动机”,鱼的心脏比较简单,有一个心耳(相当于高等动物的心房)和一个心室,心脏中流动的血液全部是静脉血;两栖动物的心脏演化出了两个心房,仍然只有一个心室,因此心脏跳动一次,心室朝肺和组织方向泵出的血液既有动脉血又有静脉血,我们把这种血液称为混合血。
脊索动物心脏发展史,从左到右:鱼类(fish),两栖动物(amphibian),爬行动物(reptile),鸟类(bird),哺乳动物(mammal)(图片来源:aboutanimals)
从爬行动物开始,它们的心室出现了不完全的分隔,流向肺的血液中有更大的部分为完全的静脉血、流向组织的血液中有更大的部分为动脉血,因而循环效率更高。这种不完全分隔现象在鳄类的心脏中发展到了极致,只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称为“潘氏孔”。
从演化生物学角度来说,爬行动物的这种心脏结构演变是一种革新,然而称不上飞跃或者质变,毕竟这依然不能使它们和鸟类、哺乳动物一样成为恒温动物,也无法切实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可以开玩笑的说,只要这个潘氏孔一堵上,脊椎动物演化中的一次飞跃就到来了,鳄鱼也能像鸟类一样在天上飞了。
鳄鱼:“我要飞得更高!”(图片来源wiki)
爪
说了这么多,最后教给大家一个极其简单的区别方法:两栖动物的指/趾端是没有爪的,爪是从爬行动物才开始出现的。
所以,只需要看看这些难分辨的动物有没有爪,就能判断出这只动物究竟是两栖类还是爬行类啦。
兽脚类恐龙前肢的大爪子化石。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兽脚类恐龙在从食肉动物向食草动物转变的过程中,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爪子形状,以适应挖掘、抓握或穿洞等特殊功能。(图片来源:布里斯托大学)
结语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
1、两栖动物用皮肤呼吸,爬行动物有鳞片等装甲;两栖动物皮肤湿润,爬行动物皮肤干燥。
2、爬行动物首先出现了羊膜卵。
3、两栖动物口鼻同腔,爬行动物吃饭不堵鼻子。
4、两栖动物不会摇头,爬行动物不会点头。
5、爬行动物有心室瓣膜,两栖动物无。
6、爬行动物有爪,两栖动物无。
区分它们也许只是茶余谈资,我们更应该看到生命是如何克服重重困境、一步一步适应环境的,生命的演化史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来源:科学大院
儿子:什么是两栖动物?
爸爸:青蛙就是两栖动物啊,小蝌蚪在水里生活,长大了变成青蛙在陆地上生活,这就是两栖动物啊。
儿子:那鳄鱼也是两栖动物吗?
爸爸:鳄鱼是爬行动物。
儿子:鳄鱼不是又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吗?
爸爸:……
儿子:娃娃鱼也会爬啊,它是爬行动物吗?
爸爸:……娃娃鱼是两栖动物。
儿子: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究竟有什么区别啊?
爸爸:……
两栖纲与爬行纲动物确实是比较难分辨的两类动物,很多人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会经常发懵。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说,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晚出现在地球上,并产生了更多陆生适应性演化特征。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下面大院er为大家一一解读。
装甲皮肤
外观相近的斑点钝口螈Ambystoma maculatum(两栖纲,左)与钝尾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爬行纲,右)(图片来源:wiki)
你能看出上图两者的区别吗?
左边的蝾螈皮肤滑溜溜、湿哒哒,而右边的蜥蜴却披上了一副“轻型装甲”——鳞片,这就是两者外观上最直接的区别。
对于人而言,皮肤上湿嗒嗒的我们会感觉很难受,然而对于两栖动物来说,时刻保持皮肤湿润却是来“保命”的。原来,两栖动物肺呼吸的能力不强,因而需要一层潮湿、皮下毛细血管分布密集的皮肤来辅助呼吸,有些水生两栖动物几乎完全靠皮肤呼吸,以获取氧气。
相比起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皮肤就干爽多了。它们披上了一层装甲,比如蛇、蜥蜴、鳄鱼表面的角质鳞片,是为轻型装甲;又比如乌龟的龟壳,这是重型装甲。
有了这层装甲皮肤,就可以有效防止水分蒸发,不管湿润还是干燥的环境,都可适应。这样,爬行动物才能深入内地,称霸大陆,成为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陆生动物(terrestrial animals)。
左:蛇头的鳞片,右:非洲马刺龟(图片来源:wiki)
此外,爬行动物皮肤中的色素细胞相对发达,在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下可以迅速变色(例如避役科的很多种变色龙),可以保温或者形成保护色。
羊膜卵
如果要问爬行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上最突出的里程碑是什么?则非羊膜卵莫属。从爬行动物开始,动物出现了“羊膜”这个结构(下图中的10),卵生种类的卵称为羊膜卵。
1。硬质外壳;2。卵黄膜;3。卵黄;4。毛细血管;5。蛋清;6。绒毛膜;7。角质层;8。尿囊;9。气室;10。羊膜;11。胚胎;12。羊水(图片来源:wiki)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羊水”这个词,羊水就是羊膜包裹着的、胚胎浸泡着的这些液体,它在胚胎的整个发育过程中浸着胚胎,给它提供水分同时防止机械损伤(如与外壳摩擦等)。
图片来源: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恐龙蛋化石(笔者手拍)
羊膜卵这种结构的出现使得爬行动物的生育完全离开了水环境,从此以后,“蛋”不需要泡在水中,胚胎就可以在羊水中生长发育,这让爬行动物向陆地纵深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两栖动物虽然也能在一定时间内登上陆地,但依然要在身体干燥、缺乏水分或需要交配、产卵时返回水塘、湖泊等水环境,这限制了两栖动物向陆地发展的空间,将它们束缚在水环境的周围。
然而当羊膜这个结构出现之后,机体水分充足时,爬行动物完全可以在离水环境较为遥远的地方产卵。脱离了水环境对生活栖息地的强力限制,爬行动物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过上了更加自由的生活。
恐龙称霸大陆,绝非偶然(图片来源:wiki)
次生腭
两栖动物的头骨宽而扁,整个头中留给脑子的空间比较小。更要命的是,两栖动物的鼻腔和口腔是共用的,因此在吃东西时无法呼吸。
到了爬行动物,终于演化出了次生腭这一神器,它将鼻腔和口腔分隔开,从此,爬行动物们可以咀嚼更加大型的食物,也不会影响呼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食物堵住我的鼻孔啦。
霸王龙:吃吃吃,不会塞鼻孔。(图片来源:youtube)
“点头”和“摇头”
从两栖动物开始,头骨最底端出现了一个结构,称为枕骨髁,这个结构的功能是将头骨固定在脊柱上。两栖动物有两个枕骨髁,以“掎角之势”卡在第一脊椎骨中,两栖动物头骨比较宽,因此它们很难摇头,只能点头。
“今晚来个爆炒牛蛙吧?”蛙(点头):“都行,都行。”(图片来源:wiki)
爬行动物的枕骨髁只有一个,同样卡在第一脊椎骨中,这种结构让爬行动物很难点头,但是它们的头能转动的角度很大(如果没有鳞片和骨板挡住的话),因此它们会“摇头说no”
“今晚来个‘龙凤呈祥’(广东菜名,蛇和鸡)吧?”眼睛蛇(摇头):“你问过我的意见吗?”(图片来源: wiki)
心脏
心脏是脊椎动物(vertebrate)的“发动机”,鱼的心脏比较简单,有一个心耳(相当于高等动物的心房)和一个心室,心脏中流动的血液全部是静脉血;两栖动物的心脏演化出了两个心房,仍然只有一个心室,因此心脏跳动一次,心室朝肺和组织方向泵出的血液既有动脉血又有静脉血,我们把这种血液称为混合血。
脊索动物心脏发展史,从左到右:鱼类(fish),两栖动物(amphibian),爬行动物(reptile),鸟类(bird),哺乳动物(mammal)(图片来源:aboutanimals)
从爬行动物开始,它们的心室出现了不完全的分隔,流向肺的血液中有更大的部分为完全的静脉血、流向组织的血液中有更大的部分为动脉血,因而循环效率更高。这种不完全分隔现象在鳄类的心脏中发展到了极致,只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称为“潘氏孔”。
从演化生物学角度来说,爬行动物的这种心脏结构演变是一种革新,然而称不上飞跃或者质变,毕竟这依然不能使它们和鸟类、哺乳动物一样成为恒温动物,也无法切实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可以开玩笑的说,只要这个潘氏孔一堵上,脊椎动物演化中的一次飞跃就到来了,鳄鱼也能像鸟类一样在天上飞了。
鳄鱼:“我要飞得更高!”(图片来源wiki)
爪
说了这么多,最后教给大家一个极其简单的区别方法:两栖动物的指/趾端是没有爪的,爪是从爬行动物才开始出现的。
所以,只需要看看这些难分辨的动物有没有爪,就能判断出这只动物究竟是两栖类还是爬行类啦。
兽脚类恐龙前肢的大爪子化石。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兽脚类恐龙在从食肉动物向食草动物转变的过程中,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爪子形状,以适应挖掘、抓握或穿洞等特殊功能。(图片来源:布里斯托大学)
结语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
1、两栖动物用皮肤呼吸,爬行动物有鳞片等装甲;两栖动物皮肤湿润,爬行动物皮肤干燥。
2、爬行动物首先出现了羊膜卵。
3、两栖动物口鼻同腔,爬行动物吃饭不堵鼻子。
4、两栖动物不会摇头,爬行动物不会点头。
5、爬行动物有心室瓣膜,两栖动物无。
6、爬行动物有爪,两栖动物无。
区分它们也许只是茶余谈资,我们更应该看到生命是如何克服重重困境、一步一步适应环境的,生命的演化史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我们都知道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哺乳动物,包括一些海豚和淡水豚也是这样,它们是从陆地上回到海洋中生活的,那么鲸的祖先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是怎么从陆地上返回到海洋中生活的呢?
世界上现存的鲸类有12科77种,都属于哺乳纲鲸目动物,它们当中最大的蓝鲸体长可达33米,重达150吨以上,最小的豚类仅有1米左右,体重不足100公斤,可以说个头大小差异巨大。那么生物学家们是从哪里知道鲸是哺乳动物,并且是从陆生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呢,除了其胎生哺乳的繁殖方式之外,现代鲸有颈而不明显,有前肢却呈鳍状,有后肢但完全退化。因此,古生物学家猜测鲸的祖先曾在陆地上活动过,并且在世界各地都发掘出了其从陆生哺乳动物一直到如今海洋中生活的各个阶段的化石,对其进化状态的设想是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的。
鲸从陆生哺乳动物的进化开始于5000万年前,起初他们是一种和羊形状、大小与体重都差不多的偶蹄类哺乳动物,被叫做印多霍斯兽或巴基鲸,但其可能是杂食或者肉食动物,其和现在的鲸鱼以及海豚没有什么相似之处,由于一种未知的原因,它们开始倾向于在水中生活,先是进化成了类似水獭的动物,被称为陆行鲸、游走鲸,接着又成了和如今的海豹,海狮,海象,海牛差不多的样子,被叫做硬齿鲸,其从陆生动物进化为水生动物花费了至少1500万年的时间,有足够的化石可以证明它们的这一演变。
比如曾有来自巴基斯坦的四组早期鲸鱼化石可以解释鲸鱼在适应水下生活的同时其耳朵的进化过程,而4300-4600年前的鲸鱼还有短腿、长尾和长嘴,有的还有强壮的后肢,这个阶段的鲸鱼被称为罗德侯鲸,它们被认为是分散到世界热带海洋的第一批鲸鱼,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已经进化出一套可以适应水下生活的听觉系统,为其后来进化出的超声波发送和接收装置打下基础。
接着,它们的前腿逐渐退化为鳍状肢,后腿和臀部消失,不过尾巴却越来越大,并且长成了类似鱼类的横向生长的样子,不过现代鲸后部骨架仍然都还保留着骨盆的痕迹,而且经常发生返祖现象,比如一些新生鲸有的竟然长有后肢。
从上面的鲸进化就能发现,最早的基因就是一种偶蹄类哺乳动物,其进化顺序是印多霍斯兽→鲸→游走鲸→罗德侯鲸→硬齿鲸→现代齿鲸和现代须鲸,其进化和演变体现了进化论中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的作用,这些演变体现到了它们的基因改变上,造就了现在多种多样的鲸豚类动物。其体型和陆生哺乳动物完全不同,开始变成和鱼类很相似的流线型躯体,而且分化出了捕食方式和大小很不相同的鲸类和豚类,再比如鲸类中个头很大的蓝鲸、须鲸、虎鲸等,由于抑制生长的基因缺失,所以它们一生中都会不停的生长,通常年龄越大个头越大。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