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易》一书自古以来就被冠以“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美誉,哲学权威捷恩则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
那么,神奇的周易是怎样形成的?它是外星文明产物吗?
市场上关于周易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令消费者应接不暇,其实,他们都属于周易的范畴。
让我们穷源溯流,先说说周易这两个字。周有周遭、全面、圆满之意,也有暗指周朝的意思,很多学者各占一边来解释其涵义,在笔者看来,文化的形成一种融合的结果,周易的称谓也是多种意谓融合的结果,我们不妨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易字拆开来看,上日下月,有阴阳相交,统领万物之意;此外,易字还有变迁之意,我们说,日升月落,周而复始,乃不变之道也。综合来看,周易可以理解为万物之道。
我们可以将时间和人这两个坐标置于周易的发源史中,这样可以简明地了解其发展的大脉络和大趋势,这是学习周易的首要任务——穷源溯流。
(一)上古时期:
伏羲八卦: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是一个喜欢冥思自然界各种奇异现象,并身体力行的人,他不仅登上高峰,仰观天体运动,还常常出没于到河涧、山沟观察虫鱼鸟兽,他感叹于万物运行之理,终于有一天,他用一根枯木枝在泥地上画了八种物象:乾、兑、震、巽、坤、艮、离、坎。囊括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即伏羲八卦。
传说中的伏羲甲胄
2. 连山易:炎帝,又名连山氏,作为又一位人文始祖,他看到伏羲的八卦后,深深触动,此君不仅擅长用火,有火德之瑞,还曾经遍尝百草,游迹遍布山野,发明过各种农具,真算得上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奇才,他不甘落后,将伏羲八卦的卦象互相重叠,继续深化细化,第一次提出了六十四卦,以艮卦为首。
英雄时代之山顶炎帝
3. 归藏易:这就要说到传奇的黄帝了。作为圣人,其人敦厚能干,精于攻城拔寨、农业生产,有土德之瑞,可谓是雄才大略之人,圣人总是相似的,黄帝也在八卦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出六十四卦,与连山易最大的不同时,黄帝以坤为首卦,认为地是万物的基础。因为黄帝又名归藏氏,所以称为归藏易。
皇帝
(二)中古时期:
周易:一代明君周文王在被囚禁时,实在无聊,然而难得心静,而在心静的时候人的思维会很活跃,何况是圣人,他尝试着演绎出伏羲八卦,并结合归藏易和连山易,研究出新的六十四卦,还编纂出了卦辞,形成了图文并茂的周易。周易经过了这次大发展,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它以乾卦为首,象征万物资始,未济卦为末,意指一事未完,一事又生,包含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周文王
(三)近古时期:
周易:周易到了近古时期,还是叫周易,这说明大家对周易二字的称谓还算满意,当然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孔子对周易之学非常崇拜,只将自己当成一个拜读周易的人,没有加入太多主观的色彩,他曾经研究周易到如痴如狂的地步,几度“韦编三绝”。经过儒家始祖孔子的进一步系统化研究,周易增添了很多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包括系辞传、说卦传等,理论变得空前丰盛起来,并开创了一代研究易学的风气。
万圣先师——孔子
恭喜!这么短的时间,你已经了解世上第一奇书——《周易》的起源形成之谜!
它是我们古人的智慧结晶,与外星人没有任何关系。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觉得受益,请将这片刻之悦回向给更多的朋友。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易》一书自古以来就被冠以“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美誉,哲学权威捷恩则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
那么,神奇的周易是怎样形成的?它是外星文明产物吗?
市场上关于周易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令消费者应接不暇,其实,他们都属于周易的范畴。
让我们穷源溯流,先说说周易这两个字。周有周遭、全面、圆满之意,也有暗指周朝的意思,很多学者各占一边来解释其涵义,在笔者看来,文化的形成一种融合的结果,周易的称谓也是多种意谓融合的结果,我们不妨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易字拆开来看,上日下月,有阴阳相交,统领万物之意;此外,易字还有变迁之意,我们说,日升月落,周而复始,乃不变之道也。综合来看,周易可以理解为万物之道。
我们可以将时间和人这两个坐标置于周易的发源史中,这样可以简明地了解其发展的大脉络和大趋势,这是学习周易的首要任务——穷源溯流。
(一)上古时期:
伏羲八卦: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是一个喜欢冥思自然界各种奇异现象,并身体力行的人,他不仅登上高峰,仰观天体运动,还常常出没于到河涧、山沟观察虫鱼鸟兽,他感叹于万物运行之理,终于有一天,他用一根枯木枝在泥地上画了八种物象:乾、兑、震、巽、坤、艮、离、坎。囊括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即伏羲八卦。
传说中的伏羲甲胄
2. 连山易:炎帝,又名连山氏,作为又一位人文始祖,他看到伏羲的八卦后,深深触动,此君不仅擅长用火,有火德之瑞,还曾经遍尝百草,游迹遍布山野,发明过各种农具,真算得上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奇才,他不甘落后,将伏羲八卦的卦象互相重叠,继续深化细化,第一次提出了六十四卦,以艮卦为首。
英雄时代之山顶炎帝
3. 归藏易:这就要说到传奇的黄帝了。作为圣人,其人敦厚能干,精于攻城拔寨、农业生产,有土德之瑞,可谓是雄才大略之人,圣人总是相似的,黄帝也在八卦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出六十四卦,与连山易最大的不同时,黄帝以坤为首卦,认为地是万物的基础。因为黄帝又名归藏氏,所以称为归藏易。
皇帝
(二)中古时期:
周易:一代明君周文王在被囚禁时,实在无聊,然而难得心静,而在心静的时候人的思维会很活跃,何况是圣人,他尝试着演绎出伏羲八卦,并结合归藏易和连山易,研究出新的六十四卦,还编纂出了卦辞,形成了图文并茂的周易。周易经过了这次大发展,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它以乾卦为首,象征万物资始,未济卦为末,意指一事未完,一事又生,包含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周文王
(三)近古时期:
周易:周易到了近古时期,还是叫周易,这说明大家对周易二字的称谓还算满意,当然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孔子对周易之学非常崇拜,只将自己当成一个拜读周易的人,没有加入太多主观的色彩,他曾经研究周易到如痴如狂的地步,几度“韦编三绝”。经过儒家始祖孔子的进一步系统化研究,周易增添了很多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包括系辞传、说卦传等,理论变得空前丰盛起来,并开创了一代研究易学的风气。
万圣先师——孔子
恭喜!这么短的时间,你已经了解世上第一奇书——《周易》的起源形成之谜!
它是我们古人的智慧结晶,与外星人没有任何关系。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觉得受益,请将这片刻之悦回向给更多的朋友。
我们从《周易》的根源谈起,看一下这本书的起源和成书问题。
现在我们看到的关于《周易》的成书过程大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三圣”指的是伏羲、文王和孔子这三位圣人;“三古”指的是上古、中古和下古。伏羲为上古人物,文王为中古人物,孔子为下古人物。是说《周易》这本书在经历了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八卦和孔子作《易传》,经过这三位圣人的共同努力后终于成了一部著名的儒学经典。
一、伏羲画卦
伏羲像
关于伏羲画八卦,《周易》如是记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庖牺氏”就是伏羲。这段话是说在伏羲统治治理天下的时候,很会观察大自然并且有深刻的解读智慧,他抬头观察天象,俯身观察大地的形貌,还观察鸟兽身上的纹理,以及适合存在于地上的种种事物,凡是能看到的他都认真地观察,近的就观察自身的情况,远的就观察各种事物的情况,因为这么一直下功夫的观察,最后他发现了大自然的规律,于是就创作出了八卦来表达。因为八卦是大自然规律的体现,所以它有通神明的德行,也能够归类天下万物的情态。
伏羲氏,相传是距今6000多年前石器时代的一支氏族,传说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先始。伏羲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也是上古时期的“三皇”之一。
那么伏羲画的八卦是什么呢?如下图所示:
据说这些就是当初伏羲画的八卦,也叫“八经卦”。它们是由三个爻(读音“yáo”)叠成的。“爻”是组成八卦的基本单位,分为“阳爻”和“阴爻”,如下图所示:
阴、阳爻是上古先人具有阴阳思想的体现。“在古人心目中,天地、男女、昼夜、炎凉、上下,胜负……,几乎生活环境中的一切现象都体现着普片、相互对立的矛盾。根据这种直感的、朴素的观察,前人把宇宙间变化万端、纷纭复杂的事物分为阴、阳两大类,用阴、阳爻这两种符号表示……”(《周易译注》)。
为什么用这两种符号来表达阴阳有好多种说法,有说是男女的代表,有的说来源于龟卜的纹路,有的说是占筮的两种竹节形象,还有的说是上古时“结绳”形态的记录等等。总之,以阴阳爻为基本单位的“八经卦”在伏羲那个时期就产生了。也就是说,《周易》最初只有卦象符号,没有文字。
二、文王演卦
文王像
到了周文王时代,距今大概3100年左右,他又推动《周易》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周文王原为商朝的诸侯,位居三公,是一位睿智亲民的统治者。因不满商纣王的被拘于羑里长达7年,据说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文王就是在监狱中完成了“演八卦”(推演八卦),史书上称“文王拘而演《周易》”。
那么文王到底怎么推演了八卦呢?
第一,他在八经卦的基础上,将卦两两相叠,这样8*8=64,变成了64卦(又称“别卦”);重叠后的每卦就有6个爻,所以64*6=384,一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第二,分别给64卦和384爻作了“卦辞”和“爻辞”,称为“系辞”。
系了卦、爻辞的64卦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以乾卦为例来看:
关于“卦辞”和爻辞”这些文字是如何写出来的,《易传》中说的很清楚,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就是看的这些卦象和爻象写出来的。这时候《周易》的表现形式是卦象图形+文字了。
三、孔子作《易传》
孔子像
到春秋末期,也就是距今2500年左右,第三位圣人孔子的加入使得《周易》最终成书。
书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说晚年孔子专心研究易学,在家的时候,把易书放在席边,出门的时候把易书放在行囊中,随时翻阅学习。“韦编三绝”也是说孔子刻苦学易的故事。
然后,孔子写了他的学易心得---《易传》。《易传》的内容由七种文辞、共十篇组成,简称“七种十篇”,分别为:《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有说孔子作《易传》是因为感叹“世道衰微,《易》象几废”,因为上中古的人对于世间万物都很明了,只看卦象,不用读卦辞、爻辞就能知道自然之《易》了。但是到了孔子时代就不行,所以他不得已用文字来表达《易》象是从仰观俯察而得的。
《易传》内容的基本目的是解读周易经文。由于孔子解经水平十分高超,后世公认的圭臬,于是乎直接被吸收进了《周易》作为一部分。古人把《周易》的经文比作鸟的身体,把《易传》十篇比作鸟的翅膀,所以《易传》又称为“十翼”。有了“十翼”,《周易》真的从此就一飞冲天了!到了西汉,《周易》被列为学官的经书之一,直接与个人的仕途官禄产生联系,学者们都尊称为“易经”。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分为“经”“传”两个部分,在西汉就成形完整了。
《易传》又称为“十翼”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周易》起源和成书的概述至此可以结束,但是有两个问题要申明一下:
1、对于“人更三圣”,本文中所述的“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八卦,孔子作《易传》”是采用的司马迁的说法,对于“三圣”的人物问题及创作的时间问题古人还有其它说法,我们就不去探究了。
2、从目前已有的结论看,明确《易传》不是孔子的亲手作品,应为孔子的门人弟子们根据他的讲述,然后加工整理而成书的,并且在时间上有一定跨度。《易传》文中保留了不少“子曰”这样的文辞就是证明,所以基本上认为《易传》体现了孔子研易的结论和思想。
《周易》一书主要包括三大系统,即八卦卦画系统、六十四卦卦爻辞系统、 理象训诫治教系统。
卦画系统普遍认为是伏羲氏所创,我们常听说的‘八卦’即出自伏羲氏之手,即‘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实应该说‘八卦’是上古先民的智慧结晶,经伏羲氏之手得以传承下来了。伏羲氏那个时代,先民们为记录自己所看到的大自然的一些事物,而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描画所见所闻,总结起来主要是八个方面,分别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卦画系统发展到夏商时期被演化成了六十四卦,即八卦之间两两相叠而成六十四卦,后来传承到了西伯侯这里,他对六十四卦作了新的演化和顺序排列,这个新的演化和顺序排列逐渐定型下来而成了我们如今所见的《周易》六十四卦的版本。耳熟能详的‘乾坤’一词即来自于文王重演重排的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卦名《乾为天》和第二卦卦名《坤为地》。
而后西伯侯又给每卦配以卦辞来阐释每卦的中心意思;又给每一卦配以六个爻,每一个爻又配以爻辞,共三百八十四条爻辞,来进一步解释卦意(关于爻辞的由来,一说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周公旦所作);此外西伯侯还配以两条筮法(亦称用辞, 用’即如何使用之意)来告知后人如何运用《周易》来占卜,这两条筮法分别列于第一卦《乾为天》和第二卦《坤为地》的爻辞后面。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