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行政区划调整最新消息 行政区划调整审批权

发布时间:2024-05-05 04:27:06作者:横行天下来源:网友整理

行政区划调整最新消息 行政区划调整审批权

本文目录一览:

经国务院批准,南通行政区划调整

近日省政府下发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对南通市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

撤销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设立新的南通市崇川区,以原崇川区、港闸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崇川区行政区域,崇川区人民政府驻虹桥街道桃坞路44号。

撤销县级海门市,设立南通市海门区,以原海门市的行政区域为海门区行政区域,海门区人民政府驻海门街道北京中路600号。 

中心城市首位度不够,曾是南通发展的突出短板。

南通县域经济发达,下辖县(市)经济总量全部超过千亿,但主城的崇川区、港闸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发展空间较小,经济总量均没有突破千亿,形成“小马拉大车”格局。

行政区划调整后,这一状况将明显改观。

2019年崇川区、港闸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47亿元、447.10亿元,合并之后达到1395.64亿元,有望成为南通分量最重的经济板块。

海门是江苏江北第一家经济总量突破千亿的县(市),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2.37亿元,领跑苏中苏北。2019年,在综合实力、全面小康、工业经济、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全国百强县”排名中,海门全部跻身全国前20强、全省前8强。

行政区划调整将深度重构南通经济版图,按2019年各板块经济总量计算,调整后,南通市区的经济总量达到4824.15亿元,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51.4%,实现两年前南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的“市区GDP和常住人口数占全市比重均达50%左右”目标。

来源:交汇点

全国行政区划调整设想,总体保持31个省,地级行政区统一改为州府

对于我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应该是世界行政区划史当中最为复杂也是最值得研究的一个区域。

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还是现在的行政区划格局,除了中央层面之外,地方行政格局大致是相同的;这里指的“中央”即在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诸侯分割方面等等。

其中例如在秦始皇的统一和扩张时期全国设立的20多个郡建制,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在这个阶段首次将福建、广东、广西包括越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秦代行政版图概况

还例如在其他多个历史时期,除了中央政府之外,地方行政框架也是基本分为州、府与县等等;其中如在北宋时期,参照秦朝时期较为完整的分为了20多个路等等。

后期直至到了清朝统一中原后,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各省以府(州)、县为两个行政区层面。在晚清时期,还设立了台湾与新疆建省等等,这个阶段的清朝境内共分为二十二省与若干个特殊政区。

由此看,当时的清代后期行政区划格局也是近代行政区划的大致轮廓。

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概况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尤其是当时的百废待兴这个阶段,由于当时基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等等均有待完善,当时就多达30个省,其中还包括着12个直辖市与若干个特别地区等等。

后期随着全国行政区划的不断完善与人口结构的不断合理分流,到了50年代,全国各地从省级到地方均开始了逐渐调整;期间例如陆续撤销了平原省、绥远省、擦哈尔省、松江省、热河省、西康省等等。

其中以最早设立的内蒙古开始,还分别将新疆、宁夏、广西等改为了自治区。

到了80年代与90年代以来,随着海南省、重庆市与香港、澳门的回归,目前全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等34个省级行政区。

各个省与自治区区域下辖333个地级行政区,其中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与3个盟;地级当下辖2843个县级行政区,其中1301个县(还包括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县级特区与1个县级林区,)与394个县级市,以及977个市辖区。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概况

尤其是在近30年我国城市化推进最快的这个阶段,全国省级与地级包括县级行政区划虽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整体上还是与现实需要有着一定的距离;其中例如人口的不断分化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够均衡等等。

因此在坊间也多有行政区划调整的诸多建议。

其中焦点例如增加或缩减省级行政区以及精简地级行政区、合并县级行政区等等。

按照历史各个行政区划的形成以及目前的现状,其实主要就是可考虑行政区的一个统一性,包括结合目前的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一个优化调整。

具体设想就是可将现在的省级行政区(除香港、澳门过渡期之外)统一整合为31个省,其中可考虑将4个直辖市改为“直隶省”(其中京津冀合并为中央直隶省,江苏与上海合并为松江直隶省),5个自治区改为省(其中新疆分为新疆省与南疆省,内蒙古改为塞北省,蒙东地区与黑龙江吉林部分区域设立兴安省),同时恢复西康省;其他现行省份与两个特别行政区暂时不做调整。

全国区划调整设想方案

在省级调整的同时,各个地级行政区统一调整为州府建制,其中例如在之前的5个民族自治区改为省之后,可扩大对各个民族自治州的设立,由此可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自治制度。

其他大部分地级市改为州或府之后,其中可保留中心城市或市辖区等等;例如在中央直隶省区域内,可设立北京、天津、石家庄与雄安等直属中心城市等等。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分析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区域的行政区划与城市规划所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目前存在的诸多城市管理问题中,有部分问题是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协调不够所造成的。因此,需要好好研究分析行政区划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内涵、关系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为协调行政区划与目前正在编制的全国各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一、行政区划与城市规划的内涵

行政区划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对于行政区域的划分。具体而言,行政区划是出于国家的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在一定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基础之上,并充分考虑历史渊源、人口密度、经济条件、民族分布、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对行政区域进行分级划分。其结果是在国土上建立起一个由若干层级、不同幅员的行政区域所组成的体系。行政区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区划,是指国家划定的正式的行政管理区域及其管理。广义的行政区划,则是指一切具有行政管理区域职能的区域以及对已有行政区域的调整和变更。行政区划作为一种现象,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但是,行政区划却是个现代的名称,其内涵也有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指划分行政区域的行为与过程,发展到兼有行政区域的含义,并已逐步取代了行政区域一词。

城市是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聚集地,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随着人类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城市已经成为人口和经济活动最主要的空间载体,成为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核心。但是,随着城市文明迅速发展,各种城市问题逐渐出现,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社会治安恶化等传统城市问题尚未得以彻底解决,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社区邻里关系淡漠、城市贫困人口增多、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等新问题又接踵而至。而这些城市问题的出现与加剧,在很大程度上与城市规划,特别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失误有关。

城市规划是指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城市规划按照其任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二是城市详细规划。其中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发展的纲领性规划,一般规定城市发展的原则性问题,如城市性质、城市人口规模、发展形态、城镇体系、城市总体布局等,统筹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工程设施,引导城市合理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可以根据城市发展情况,编制城市近期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对城市近期内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做出安排。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现在国家实施了“多规合一”,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合为了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

在现代中国社会中,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文明迅速传播,城市管理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地调整行政区划将有利于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功能,从而带动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特别是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行政区划手段来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行政区划的调整,应当发挥对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超前引导作用。

二、行政区划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相互关系

如前所述,行政区划是将国土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行政管辖区域,并在行政管辖区域内设置不同等级和不同管理体制的行政建制。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到2035年所有城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未来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总的规定,是城市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县和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下位规划的基本依据。两者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而且,由于体制的特殊性,中国的行政区划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其个性特点。目前,全国各城市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中,有些问题是行政区划本身存在的缺陷所导致的,有些问题则是由于没有处理好行政区划、城市规划与建设之间的关系而造成的。因此,从理论上弄清行政区划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科学制定未来的行政区划调整规划,还是对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行政区划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从一般意义上说,行政区划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联系在于:两者都服务于城市发展战略,都是对战略的支持。城市发展战略是一个城市的经济、人口、环境等的空间组织计划,是城市发展重点的蓝图性谋划。行政区划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基本的空间单元和实施单元,而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支持战略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之一。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行政区划格局是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一,行政区划的调整能发挥避免城市规划建设矛盾的作用,而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会对行政区域的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两者都是政府区域综合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都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政治、自然、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都要兼顾历史继承性。因此,两者的调整必须慎重。

(二)行政区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目的方面的区别。行政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行政区域划分与管理。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各种活动的空间布局。从这方面来说,行政区划具有更基础性的作用,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最终需要通过行政区域来实施。行政区域划分与行政管理机构若设置不当,会导致城市规划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固定性方面的区别。行政区划涉及的面广,因而一经确定,必须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固定不变。而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期内定期进行调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成本相当大,行政区划调整必须考虑城市长远发展趋势与战略,必须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同时,城市规划必须考虑行政区域的边界划分。如果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不考虑行政区域划分,则有可能既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建设,又造成行政管理矛盾与行政区域问的利益冲突,增大政府行政管理成本。从这方面来说,行政区划应该具有前瞻性与引导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修编需与行政区划调整与规划相互协调,否则,频繁调整行政区划会增大政府公共支出,影响社会稳定。

3.考虑范围方面的区别。行政区划必须考虑整个管辖区划的全部范围。而城市总体规划在地域范围方面有侧重,主要考虑的是市区范围,兼顾远郊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会产生直接影响。

除上述一般联系与区别外,由于中国制度的特殊性,行政区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各级地方政府都是利益主体,都具有十分明确的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职能,同时还具有调控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行政区划必须发挥对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超前引导作用:否则,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设计将难以落到实处。可见,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性作用更为突出。

三、主要结论

如前所述,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行政区划是既相互联系又彼此有区别的两种城市管理手段。完善城市政府管理,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城市区域的行政区划与城市规划相脱节,会造成一系列问题与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的解决,需要从完善城市规划与调整行政区划两方面入手,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应当按照城市内部的社会经济和人文联系,对城市基础设施、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等问题,通过城市规划,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进行行政区划改革,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使之适应城市化加速进行的客观要求。同时,为了避免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修编时,需充分考虑行政区域界线和行政建制,尽可能避免行政区间的利益冲突。在行政区划调整时,要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调整行政区域的划分与行政建制的设置。

为何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以整建制设市或设区为主?专家这样解释

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发布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林拓一篇题为《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行政区划体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章。该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下我国行政区划优化设置及其评估研究”(15ZDA032)阶段性成果。

文章指出,自秦设立郡县制以来,行政区划在我国绵延发展两千多年,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内在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优化国家治理的空间基础,呈现出统筹渐进与规范包容的鲜明特征,两者的有机统一,正是在深刻把握我国行政区划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

“统筹渐进是指全国范围的行政区划优化统筹布局与总体协调,同时,先行先试与稳步推进,‘全国一盘棋’。”林拓在文章中指出,“市管县、省管县等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地级市、县级市、副省级市等市制改革,乡镇合并等基层政区改革,几乎都经历了沿海城市向全国统筹布局的推广。在沿海地区充分积累了重要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之后,再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同时,越来越重视区域统筹协调,近年来,行政区划集中于‘两横三纵’重要节点城市,尤其是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沿陆桥通道横轴、沿海通道纵轴等相继展开;优化上海、南京、重庆等长江沿线城市行政区划设置,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持;设置黑龙江抚远、新疆霍尔果斯、云南腾冲等县级市,有力促进了沿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三沙建市、黑龙江黑瞎子岛回归等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市等,有利于国家安全和镇守边疆,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在林拓看来,规范创新是指全国范围的行政区划优化规范管理与务实创新,同时,在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具体来说,文章指出,“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历史文化传统有别,语言宗教风俗相异,少数民族众多,等等。行政区划的设置和调整必须因地制宜,对一些特殊地区应实行特殊的行政区划体制。除了创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还设置了一些‘新型政区’,例如以民族团结与屯垦戍边为特点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市等。不仅如此,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条件和特点及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形成了地级市直接管乡镇的东莞、中山市等特殊行政区划体制;浙江龙港镇设为县级市,拉开了特大镇新型市制的大幕。之所以当前多数情况下,不采取切块设市方式,而是以整建制设市或设区的方式为主,正是力图最大限度保存城乡自然有机体的完整性;实际上,这也促使长期以来形成的承载着地方文脉和地域认同的众多县域单元得以延续,不易于出现过多的波动或不必要的冲击。”

全国行政区划调整设想,总体保持31个省,地级行政区统一改为州府

对于我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应该是世界行政区划史当中最为复杂也是最值得研究的一个区域。

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还是现在的行政区划格局,除了中央层面之外,地方行政格局大致是相同的;这里指的“中央”即在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诸侯分割方面等等。

其中例如在秦始皇的统一和扩张时期全国设立的20多个郡建制,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在这个阶段首次将福建、广东、广西包括越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秦代行政版图概况

还例如在其他多个历史时期,除了中央政府之外,地方行政框架也是基本分为州、府与县等等;其中如在北宋时期,参照秦朝时期较为完整的分为了20多个路等等。

后期直至到了清朝统一中原后,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各省以府(州)、县为两个行政区层面。在晚清时期,还设立了台湾与新疆建省等等,这个阶段的清朝境内共分为二十二省与若干个特殊政区。

由此看,当时的清代后期行政区划格局也是近代行政区划的大致轮廓。

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概况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尤其是当时的百废待兴这个阶段,由于当时基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等等均有待完善,当时就多达30个省,其中还包括着12个直辖市与若干个特别地区等等。

后期随着全国行政区划的不断完善与人口结构的不断合理分流,到了50年代,全国各地从省级到地方均开始了逐渐调整;期间例如陆续撤销了平原省、绥远省、擦哈尔省、松江省、热河省、西康省等等。

其中以最早设立的内蒙古开始,还分别将新疆、宁夏、广西等改为了自治区。

到了80年代与90年代以来,随着海南省、重庆市与香港、澳门的回归,目前全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等34个省级行政区。

各个省与自治区区域下辖333个地级行政区,其中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与3个盟;地级当下辖2843个县级行政区,其中1301个县(还包括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县级特区与1个县级林区,)与394个县级市,以及977个市辖区。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概况

尤其是在近30年我国城市化推进最快的这个阶段,全国省级与地级包括县级行政区划虽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整体上还是与现实需要有着一定的距离;其中例如人口的不断分化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够均衡等等。

因此在坊间也多有行政区划调整的诸多建议。

其中焦点例如增加或缩减省级行政区以及精简地级行政区、合并县级行政区等等。

按照历史各个行政区划的形成以及目前的现状,其实主要就是可考虑行政区的一个统一性,包括结合目前的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一个优化调整。

具体设想就是可将现在的省级行政区(除香港、澳门过渡期之外)统一整合为31个省,其中可考虑将4个直辖市改为“直隶省”(其中京津冀合并为中央直隶省,江苏与上海合并为松江直隶省),5个自治区改为省(其中新疆分为新疆省与南疆省,内蒙古改为塞北省,蒙东地区与黑龙江吉林部分区域设立兴安省),同时恢复西康省;其他现行省份与两个特别行政区暂时不做调整。

全国区划调整设想方案

在省级调整的同时,各个地级行政区统一调整为州府建制,其中例如在之前的5个民族自治区改为省之后,可扩大对各个民族自治州的设立,由此可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自治制度。

其他大部分地级市改为州或府之后,其中可保留中心城市或市辖区等等;例如在中央直隶省区域内,可设立北京、天津、石家庄与雄安等直属中心城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