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吃渣啥意思 吃渣渣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5-04 12:11:50作者:脾气很大来源:互联网

吃渣啥意思 吃渣渣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油盐吃木渣”、“穷哒吃土”,还真有这事儿

以前,听到过“油盐吃木渣”这样一句话,意思大概是,吃饭如果没有菜,可以在锅里用油盐煎木渣(片),嗦着这些木渣就可以当下饭菜了。

听过也就听过,以为就是个戏说。

没想到还真有这样的事。

在湖北秭归“屈原家宴”中就推出了一道用石头做成的菜。

这道菜名叫“青滩嗦丢儿”,是旧社会长江船工的“下酒菜”。过去,木船行驶在长江上,由于没有准备足够的食材,又不方便上岸购买,厨师就会用青滩特有的石头,加上各种作料混合在一起翻炒,将石头的硬、滑和作料的酸辣味混合在一起,做成一道菜,供船工们食用。

船工们吮吸石头上的作料吃饭,待作料吮吸干净后便将石头丢弃。由于在秭归方言中,吮吸即为“嗦”,因此这道菜就叫“嗦丢儿”。

这道只能吮味不能吞咽的“三峡名菜”消失了好些年了,现在把它做出来,重现餐桌,成为一种活色生香的历史文化记忆符号。

“吃土”一词,一直是国内网友自嘲贫穷的网络用语。

小时候,曾听父亲讲过,过去灾荒年间,穷人吃完树皮草根,饥饿难忍之下,就会挖“兔儿泥”食用。

可能是因为这种泥土外观白色,质地柔软,才叫兔儿泥。中国古代的神话中,观音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人们认为这种泥土是上天造福饥民的神物,于是称之为观音土。明崇祯二年的《备陈灾变疏》记载道,“年终而树皮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其石名青叶,味腥而腻,少食则饱”,这种“青叶”石就是观音土。

观音土的正式名称叫高岭土。

贫苦百姓家用清蒸法,观音土要和野菜一起制,先把观音土筛细了,添水,与野菜一起揉成一个团子,蒸熟,像吃窝窝一样咽下去。

还有一种制法,是油酱烹烧,富户才干这种事。曾有“乏食者搬取(观音土)而回,以油酱烹烧,其味大可适口”的记载。

观音土本身没有什么营养,它即使被人们吃进肠胃中,也不能被吸收或消化,它只能给人一种饱胀之感,可以短暂缓解人们肠胃因饥饿难耐而所忍受的痛苦。

少量食用观音土还可以,但是如果过度食用,就会让大量观音土堆积人的胃中,坠得人的肠胃疼,还会破坏人们的正常排便功能,使人活活憋死。

没想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个世界上真的还有人在吃土。

2019年,旅行家张昕宇、梁红夫妇来到“海地”这个国家,发现当地居民竟真的以一种由高岭土混水晒干制成的“泥巴饼干”为食。

饼干的原料是来自海地中部高原地区的泥土,先将泥土进行过滤,然后将黄土、水、酥油搅拌在一起,并制作成饼干的形状,在太阳底下晒干。

这种“土饼干”在进入肠胃之后,给人一种饱腹的错觉。

梁红在品尝之后表示:“吃到嘴里是沙子的感觉”、“我感觉我完全咽不下去”。

真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爱惜粮食。

熊孩子和狗子“抢食”,以失败告终,最后“捡渣渣”卑微到了极致

家里有个调皮的狗子,和孩子总是会有很多有爱互动

不得不说,家里有个小宠物,给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乐趣,而时间久了,其实不仅仅是主人对于宠物产生了感情,而宠物对于主人的情感和依赖也是很强烈的。并且,聪明的小宠物似乎也学会了和主人进行交流,总是有很多有爱的场景出现。尤其是和孩子进行互动的时候,很多小动物竟然还会变的温柔许多。

这不,近日熊孩子和狗子“抢食”的一幕在网上也是火了,两个小家伙进行了一系列的争抢,可以看出熊孩子已经把狗子当成了好朋友,而狗子对待孩子也是格外温柔,虽然是在争抢,但是每个动作都可以看出小心翼翼的,生怕伤到宝宝。最后强势的狗子成功从宝宝的手里抢到了食物,最后熊孩子以失败告终。不服气的熊孩子似乎还有点不服气,最后在地上“捡渣渣”的样子也是卑微到了极致。

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对于食物的追求还是很强烈的,甚至还会出现护食的情况,一般人是很难可以从孩子的手里把食物成功抢走的。而狗子的智商,大概也就是相当于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智商,所以说,有很多行为和举动还是和孩子很相似的,所以说,当孩子和狗子同时发现食物的时候,“抢食”也是常有发生的事情了。那么在这个状态下,到底哪一方会更胜一筹呢?或者说谁能抢得过谁呢?

今天画面中,我们所看到的这熊孩子和狗子“抢食”的一幕就是如此,熊孩子手里拿着的饼成功吸引了狗子的注意,接着两个小家伙开始上演“抢食”现场,可以看出狗子还是很强势的,一直追着孩子手里的食物穷追不舍。最后在不懈努力下,终于从娃的手里把食物抢到并且吃到了嘴里。而这个时候熊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仍然不气馁,在地上“捡渣渣”的样子也是卑微到了极致。

网友热评

@小跳:这要是在我家狗子那,一点渣渣都不带给你留的。

@乖乖豆:狗狗知道他已经进嘴的东西小孩吃不成,所以尽全力都要抢过来。

@金金金金金:我就是怕我娃要给狗抢狗粮才不养狗。

@元宝:看得提心吊胆,生怕宝宝的小手受到伤害。

针对孩子和小宠物之间的互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充分了解宠物的行为作风,以及孩子的个性,以一种最为恰当的方式让两个小家伙进行和谐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做到不打扰两个小家伙的互动,对于孩子来说,在和宠物进行相处的时候,也是在锻炼自己的过程。

二,在安全和健康允许的范围内,并不需要太多刻意去阻止。对于孩子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判断的能力,所以说家长需要进行良好监督。当然,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也不要去刻意阻止孩子和宠物的相处模式,因为在阻止的过程中,孩子不一定可以理解父母的行为。

不知道大家看到熊孩子和狗子“抢食”的这一幕,有何感想?

“吃豆腐谝渣”

这句话你知道啥意思吗?

这是中原地区的一句老话,现在很少人说了,恐怕大多数人连听都没有听过,更不知道什么意思。

我来讲几个“吃豆腐谝渣”的例证,朋友们也就知道这句话的大概意思了。

某人只要与人交谈,一般说不几句话就会转到她家某某东西多值钱、质量多么好、品牌有多大,或者某日他家又一次性花了多少钱。

他(她)家的东西永远是最值钱的、最好的,听得人浑身膈应起鸡皮疙瘩。

买个什么好玩意儿,或是偶尔打了个像样点的牙祭,又或者是有一点点自己觉得比别人强的地方,都会不停地找机会嘚瑟炫耀。

……

这句话有点尖刻,但很到位。

你想啊,吃个豆腐都要炫耀一下,是不是很有特点。

不能不服气民间高人们的智慧。

对了,这个谝字,本意是花言巧语,意指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夸耀,夸口。《周书》有记载:便巧言也。

“谝啥谝,穿个好衣服有啥了不起。”就是谝做炫耀解的一个典范例证。

华夏先民很喜欢将与吃相关的叫作shu/su

潘朝晖/文

研究古汉字,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华夏先民很喜欢将与吃相关的东西叫作shu/su。

一、五穀有三shu/su一一黍粟菽

关于五穀,有多个版本,但“黍、粟、菽”位列先秦五穀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特别说明三点:

一是个人认为“黍,水禾也”,也就是“水稻”。

二是个人认为“菽”是植物的地下可食部分,包括薯类、花生、莲藕等。

“水生植物的土里可食部分”用“淑”表意,所以采莲女叫“淑女”,并被赋予了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行。

后来,“植物的地下可食部分”用“疏/蔬”来表意,“叔”则常用于“伯仲叔”的排序,“菽”则被误为“豆类(大豆)”一一应该是“花生(古称土豆)”引起的误会。

三是“粟”是先秦的“稷”,即黄河流域的第一主粮。

二、渔猎和采集皆有shu/su一一樹鼠蘇

在人类早期直至原始农业时期,甚至说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不发达情况下,人们会依靠渔猎和采集来获取或补充食物。

一是采集的食物:“尌”。

“尌”是“樹(树)”的古字初文,表意的是“采摘植物的花叶放炊食器里加工食用”。

后来,“采摘植物的花叶”的表意由“菜”来承担了,而“尌(樹)”则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认知的树木了。

二是狩猎的食物:“鼠”。

“鼠”,在甲骨文中已出现,其表意的是啮齿类动物和穴居动物。

许慎就认为是“鼠,穴虫之总名”。

在生产力低下、劳动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先民们狩猎的对象不可能是大型或凶猛动物,只能将目光投向田鼠、松鼠、野兔、黄鼠狼、獾、穿山甲、豪猪等穴居小动物。

甲骨文“鼠”中的几个点表示的是木屑或土粒等。所以,甲骨文“鼠”并不是现在所理解的老鼠,而是泛指会打洞的穴居小动物。

也正是因为“鼠”是上古时期人类最重要的肉食来源,所以“鼠”才坐上了十二生肖的第一把交椅。而随着农业的发展,耕牛成了农耕文明的先民们最倚重的动物,所以“牛”坐上了十二生肖的第二把交椅。

三是渔获的食物:“蘇”。

关于“蘇(苏)”,现在主要有三个意思:

地名一一江苏、苏州等;

姓氏,苏姓;

复活,苏醒,所以“甦”是其异体字。

其实,“蘇”最迟见于春秋早期金文,从“草”从“鱼”(注意:甲金文中有些象“木”的其实也是“草”),本是“草鱼”,后来异讹化成了“草禾鱼”。

“蘇”的本义就是“草鱼”,但不是现在认知的草鱼,而是泛指“底栖的草食性鱼类”(当然也包括现在所指的草鱼)。

因为很多底栖鱼在干旱缺水或水温较低的情况下会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时间或长或短,等时机到了又会“复活”一一这就是“蘇醒”的由来。

可惜,现在的“蘇”好象和“鱼”没有一点关系了。

三、烹煮食物也叫shu/su一一熟書庶

一是“孰(熟)”。

“孰”是“一个人伸手在操作着炊具食器(享)”,后来底下加“灬(火)”强调了用火烹煮食物。

二是“書(书)”。

“書”最迟见于西周中期的金文,从“聿”从“者”。

“者”在商代晚期金文中已出现,是“煮”的古字初文,表意“炊具里的食物”。到底是什么食物?个人感觉不出来,应该是“大杂烩”。后来在“者”下添把“灬(火)”强调“烹煮”。

而“聿”在甲骨文中已出现,是“手持棍”之形。

所以,“書(书)”的本义并非“書写”,而是“手持棍状物搅拌烹煮中的食物”。

三是“庶”。

“庶”在甲骨文中已出现,从“石”从“火”。

“庶”有两个读音:zhu4和shu4。

于省吾先生将甲骨文“庶”释为“煮”的古字,这值得商榷,因为“者”在商代晚期金文中已出现。

甲骨文“庶”中的“石”是无口的,其表意的是“穴居之所烧着火堆”,火在早期人类眼中是非常神圣的,照明、取暖、驱兽、熟食……所以,通常在群居的洞穴中一直烧着火。

甲骨文“庶”应是“住”的古字初文,念zhu4。一个洞穴往往群居着很多人,甚至可能是一个氏族,所以“庶”引申出“众多”之意,后来又进一步引申为“民众、百姓”,此时的“庶”已隐含有“普通(身份平凡甚至低贱)”,这应是“庶人”、“庶子”的内涵。

而到了金文“庶”,“石”已带口,整个看起来确实象“在居所内架锅烧火煮饭”。此时应该念shu4。

四、婴儿的食物仍是shu/su一一蜀

“蜀”在甲骨文中已出现。

传统观点认为甲骨文“蜀”的字形像有大眼睛的虫子,本义指蛾蝶类的幼虫,是“蠋”的古字。

许慎认为“蜀,葵中蚕”,《尔雅》释“葵,桑也”。

个人认为是大错特错。华夏先民在取族名或地名时,几乎都与“生存”有关,特别是生殖繁衍、生殖崇拜。

在甲金文中有不少“乳”被误认为“目”的现象。

比如:“相”。

再比如:“瞏/睘”。

衣中不可能包裹着目和口,只可能包裹着乳和厶。

正是基于同样理由,我大胆断定“蜀”中之“目”应该是“乳”。

甲骨文“蜀”是从“見”从“虫”。

“蜀”中之“見”是以“乳”为头的人。“見”是典型的误“乳”为“目”发展到今天的,其实它是抢了“頁”的位置。

举个例子一一“親”,从“辛”从“見”,很多人并不明白怎么“辛+見”就亲密无间了?

因为“辛”是女人分娩,“見”是有乳的女人,所以“親”的本义是“一奶同胞”,能不亲近?

(注意:是“辛+見”,不是“亲+見”)

而“蜀”中之“虫”是婴儿。软绵绵的襁褓婴儿是不是很有虫样?而且在华夏先民眼中人就是“虫”一一“倮虫”。

所以,甲骨文“蜀”是“婴儿吃奶”之范式,也是“女人哺乳”之形象。这应该更符合华夏先民取“族名”的初衷一一与生殖繁衍有关。

另外举个相关字佐证一一“屬(属)”。

“属”的古字是“屬”,从“尸(人)”从“蜀”,本义应该是“一奶同胞的人”,后来扩展引申为“同一家族的人”一一亲属,甚至“同一单位的人”一一部属。

这是今天的闲扯。

感谢道友留言,学习了

图片均自网络,侵删,特别感谢《汉典》

本文原创,欢迎转载注明:渣渣灰飞

秋天,遇到它别手软,多买些切碎放冰箱,随吃随取,特省事

导语:秋天,遇到它别手软,多买些切碎放冰箱,随吃随取,特省事。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

你知道这是啥好吃的吗?这可是有“黄金食物”之称的美食,是一种营养极高的粗粮,很多人都会把它扔掉,那是因为不会吃,把它擦碎后用来煮粥,蒸米饭,蒸馒头,煮汤等等,都非常美味,只有秋天才有的食材,遇到别手软哦,错过等明年,一起来看看是啥好吃的吧。

秋天是吃玉米的时节,从初秋到深秋,都陆陆续续有鲜玉米上市,价格也非常便宜,如果一次买得多,5毛钱的批发价格就可以买到,玉米是粗粮,吃玉米的好处您知道吗?现在很多人习惯熬夜,睡觉不踏实,晚上用玉米熬粥,每天喝一碗,有安定神经的作用,可以让人快速进入深度睡眠,玉米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常吃可以提高视力、缓解视疲劳、增进机体免疫力。

这是玉米碴子,鲜嫩的玉米煮着吃,而老玉米这样制作一下,可以吃一年,家里种了点黏玉米,有些没来得及吃就变成了老玉米,煮着吃吧太硬,口感很不好,很多人都会直接扔掉,那就太浪费了,我家的老玉米都会做成玉米碴子,可以晒干保存,也可以直接放冰箱,擦成碎末后吃着就不硬了,全是香味。把老玉米用擦丝器擦碎,像我图片这样,因为颗粒比较硬,所以也比较费力气,只有老玉米才能这样做,嫩玉米擦碎就全部浪费了。

把老玉米用擦丝器擦碎,这是十几个玉米的量,家里有院子的可以晾干保存,住楼房不方便晾晒的,直接用手捏成团子,用保鲜膜裹紧,放冰箱冷冻保存,放一年也不会坏。制作好的老玉米放在冰箱冷冻里保存,随吃随拿特省事。

团子的大小根据一次吃的量而定,像我家一般一个团子就能煮一次粥,相比直接装袋子里保存,这个方法吃起来更方便,也不易串味,放冰箱后也比较整齐,一定要用保鲜袋包裹严实,这样才能保证新鲜口感。

老玉米茬子粥的做法:我们早餐或者晚餐的时候习惯喝粥,在煮粥的时候,抓一把老玉米渣子一起煮,增加了口感和鲜香的味觉,营养又开胃,不管是煮大米粥或者小米粥,都可以放入一起煮,口感香甜,别有滋味。

秋天,遇到这碱性食材别手软,一次多囤些,放冰箱冻起来,特省事。关于老玉米的吃法就分享到这里了,家里有老玉米的朋友别再扔掉了,试试这个吃法,大人孩子都爱吃,看完本文您是否了解,玉米除了煮着吃,还有多种吃法呢?玉米是碱性食材,常吃增加身体免疫力,提高代谢,是营养又便宜的家常美食,别不懂吃哦。今天的分享到这里,看完收藏转发支持一下哦。谢谢大家,明天见,拜拜。

四川方言丨冯继军:散眼子

文/冯继军

在我们那个塌塌,常常有人说那些二不挂五的人是散眼子娃娃。散眼子,是指说话没得章法,做事没啥准头,办事没有规矩,自由散漫的人。这种人,做啥子事情都不认真,大而化之,粗枝大叶,天大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处处让人不省心,哈哈叫人提心吊胆,经常误事。在散眼子的心目中,公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人们形容这种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意做,满足于“喝点跟斗酒,吃点麻辣烫,炒点渣渣股,打点小麻将……”

我们公司有个同事叫吴新,一米七八的个头,长得来浓眉大眼,拿现在的话来说,帅哥一个,但是,绣花枕头——草包。一开腔,让人大跌眼镜。说话没得子午,你说东,他非要说西,你说白,他偏要说黑,做起事来更是差得老远八天,一点不靠谱。开始,领导看到吴新一表人才,有意想培养培养他,储备到公司人才库里面,日后总有排上用场的时候。

一次领导出差,准备把吴新带在身边考察考察。头天下午下班前,领导把吴新叫到办公室说,打算带他出去考察一下业务,叫他回家准备好行李,明天早上六点准时到单位来上车。第二天早上,领导一早就来到了单位,司机也提前准备好了车子,人都到齐了,就是不见吴新的人影。领导坐在车上,司机也发动了车子,但是,左等右等,咋个都不见吴新的影子。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领导只好叫人到单位宿舍找找吴新,结果,吴新还躺在床上睡大觉。领导得知,啥子话都没有说,直接叫司机开车走了。

一次,吴新负责的一个项目,经过甲乙双方多次谈判协商,己经达成一致意见,就等双方签字生效。一天,对方通知吴新前去签订合同,人家在办公室等了一个下午,不见吴新的人影。这个时候,吴新和几个散眼子娃娃正在推杯换盏,吆五喝六,喝得二麻二麻了,签订合同的事情被他忘得来干干净净。后来这件事情成了熟透的谷子——黄了。

生活中,散眼子吊儿郎当,恍兮惚兮,做事水垮水垮,游戏人生,说小了,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大了说,误了大事,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会留下终生遗憾。

【征稿启事】

方言一出,忍俊不禁。四川方言龙门阵《盖碗茶》版面推出以来,得到省内外四川方言作者的大力支持。为让《盖碗茶》更加活色生香,方言故事层出不穷,我们向“有故事”的方言作者长期征稿。有好的方言故事,有趣的方言传说,都可以给我们投稿。字数1200字左右。投稿信箱:730156805@qq。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