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公解梦

红色闪电是什么原因 红色闪电是什么平台

发布时间:2024-05-04 15:04:47作者:心若向阳来源:用户分享

红色闪电是什么原因 红色闪电是什么平台

本文目录一览:

“红色精灵”闪电惊艳全网!它是怎么形成的?

5月20日凌晨,两位天文摄影师在西藏喜马拉雅山的普莫雍错拍到了“红色精灵”闪电。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闪电不同,“红色精灵”闪电是红色的、卷曲的,如同巨大的水母。这种闪电是如何出现的?它为何如此罕见?

“红色精灵”闪电出现时间很短

出现方位难以预测

虽然名为“红色精灵”,但这种闪电并非整体通红。它分为上下两部分:

顶部是柱状或束状的发光区域,一般为红色,顶部向下不断延伸,可至海拔70千米处;

底部逐渐转变为蓝色的卷曲样丝状结构,如同垂下来的飘带,宽度为5千米到10千米,可向下延伸至海拔40千米处。

△“红色精灵”闪电

闪电中的红色源于大气层中氮气分子在600到700纳米的红光谱带;其在300到400纳米的蓝色光波处也有发射,但强度较低。虽然红蓝兼具,但受光线传播效率和肉眼辨识能力的限制,我们看到的多为红色。再加上出现时间仅不到1/30秒,出现方位难以预测,这种闪电就被命名为“红色精灵”。

这种闪电最常见的形态是胡萝卜状和水母状,此外还有天使状、焰火状等形态,有时还会伴随光晕现象。

△除“红色精灵”还有绿色“鬼火精灵”

“红色精灵”闪电形成机制与普通闪电完全不同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李倩介绍,“红色精灵”闪电的形成机制与普通闪电完全不同。

闪电是云与云、云与地或者云体内各层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闪电发生的前提是空气中发生了强对流活动。在对流产生的云团里,小水滴上下往复运动,互相摩擦带电,使云团成为暗流涌动的带电云。正电荷通常集中在云团上部,负电荷在下部,云朵上下层间因此有了电位差。对流越强烈,上下电荷就积累得越多,当电位差达到临界值时,空气被击穿,产生闪电。除了云层之间,带电云层和地面建筑物或树木之间也会产生放电现象,形成雷击。

△2017年7月7日傍晚11点左右,北京的一道闪电(来源:中国天气网)

“红色精灵”闪电则不同。一般认为,这种闪电的成因是雷暴云团和位于其上方的高层大气之间产生了电压和电荷上的差别;也有人认为,是雷雨云中的电流向上激发,与进入大气层中的等离子气体发生电子反应,致使“红色精灵”出现。“红色精灵”闪电的出现位置比普通闪电高很多,通常距地面几十千米;且长度很长,有时可达50到60千米。

难以捕捉的“红色精灵”闪电

“红色精灵”闪电难以捕捉。虽然在理想条件下,“红色精灵”产生的短暂光辐射很容易被低光度相机捕捉到,甚至能被裸眼观察到;但大多数情况下,光线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衰减,很容易藏在普通闪电的身后,或是湮灭在城市的灯光中。如果周围近地表空气能见度不够好、背景光线不够暗、城市光污染不够少,往往很难发现“红色精灵”闪电。

想要拍摄“红色精灵”闪电,除了要确定观测的大体范围、架设精密设备外,还得碰运气。这次拍摄到“红色精灵”的两位天文摄影师表示,他们原本要拍的是星空和银河,能够拍摄到“红色精灵”闪电完全是偶然。

这次的“红色精灵”源于5月20日凌晨南亚地区的一团对流云团。对流云团非常浓密,激发了大量的雷暴活动。在摄影师拍摄的3个多小时里,“红色精灵”非常密集,基本每隔一两分钟就会出现一次。不仅有四五个“红色精灵”同框的时刻,还出现了巨大喷流。

喷流也是精灵闪电的一员,包括巨大喷流和蓝色喷流。它们与“红色精灵”都属于“瞬态发光现象”,是在雷电云之上的高层大气中出现的放电现象。巨大喷流和蓝色喷流的出现频次比“红色精灵”闪电更低,更难被捕捉到。

这类自然现象尚处于科研阶段,仍需不断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某次事故、故障是由它造成的。至于其对人类产生的其他影响,也仍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论证。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雪瑜 孙岱

realme V15评测:50W智慧快充,又一款性价比神机

让我康康今年谁是“锦鲤”。

就在今天,realme发布了2020年的第一款新机:realme V15,要说realme的产品线也太乱了,realme V15作为realme V5的升级版,叫realme V6不香吗......

说归说,我们最后还是要回到产品上,realme这几年在「性价比」上持续发力,曾经我们认为的性价比品牌是红米,但是现在realme绝对也算得上是性价比行列的“巨头”。

今天这款realme V15也是同样如此,从近几次realme发布的新机来看,realme虽然还在性价比路线,但是对于手机整体的设计和做工有着不一样的想法,总结就是:更精致了。

国潮“锦鲤”新配色,性能、设计两不误

这次realme V15除了新月银/镜湖蓝两个基本色之外,还有一款比较特别的配色:锦鲤色,整体颜色由金色和红色渐变而成,和《国家宝藏》进行合作,沾上了一丝丝“国潮”的气息,采用多层非光谱色彩空间渐变、“双纹双镀”工艺,才有了炫光透彩视觉效果。

此外剩下的两款常规配色,则有着磨砂的质感,虽说不沾染指纹,但是整体颜色还是锦鲤色更好看一些。

虽说realme V15是一款中端机型,但是整机的重量还是控制在了约 176g 的水平,厚度仅为 8.1mm,表现算是非常不错的,此前的中端机可以说“没有设计,只有堆料”,这次realme能够将重量和厚度控制到如此程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整机正面使用了一块OLED挖孔屏,支持屏幕指纹识别,拥有180Hz超高采样率,操控更加跟手。

这台手机在背面采用了此前的“潮流设计”,在锦鲤配色的后面采用了大Logo设计,只不过被放大的是realme的Slogan:DARE TO LEAP,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在左上角即使realme V15的矩形摄像头模组了,采用后置三摄的组合:6400万像素主摄+800万像素119°超广角镜头+4cm的超级微距镜头,在硬件配置上并没有落后。

多说无益,我们来直接看看样张吧。

从这张样张可以看到,realme拍摄出的照片颜色并没有表现的更为鲜艳,但整体颜色偏向“写实”,更接近肉眼所看到的色彩,对于树木和高楼的细节表现也非常不错,无论是窗户还是树枝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涂抹现象。

而在这张样张中,蓝天的颜色表现的就更为自然,并且在楼房与蓝天之间的界限也比较明显,无论是细节还是整体观感上表现都还算不错。

最后这张样张就是看单纯的解析力表现,无论是近处的铁丝网还是远处的楼房在经过放大后都能够清晰的看清细节,暗部的细节表现也非常不错,像河水倒影出的楼房细节也得到保留,不过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画面比较写实,对于色彩表现还是不够丰富。

这款手机采用了天玑800U处理器,采用领先 7nm 超低功耗制程工艺,集成基带功耗更低;对比天玑 720,CPU 性能提升11%,GPU 能效提高 28%,APP应用启动时间加快 1.4 倍。

此外,这还是一颗5G集成SoC,支持在 4G 和 5G 之间自动“无感”切换。并且根据应用的网络使用需求智能调节组 网策略,对带宽和电量进行智能化分配,有效提升电池续航能力,功耗减少 30%。

我们这里使用安兔兔进行跑分,来看看它的性能水平到底如何。

可以看到,336811分,这个性能完全足够目前主流游戏稳定运行。

作为一款中端手机,这样的性能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此外,这款手机还支持50W的智慧闪充和配备4310mAh的大电池,无论是续航还是充电速度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对了,配备的充电器并非单独特制的50W充电器,而是65W的快充头,这么一看确实挺“良心”。

不再只堆“性价比”,外观设计也跟上步伐

realme此前一直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堆料,对于设计和重量、厚度控制并不理想,这次realme V15能够将性能和外观做到均衡,还是让极果君非常惊喜的。

在今天发布会的最后,realme也是将售价公布了出来:

6GB+128GB版本售价为1399元。

8GB+128GB版本售价为1999元。

你觉得这款手机怎么样?

“红色精灵”闪电惊艳全网!它是怎么形成的?

5月20日凌晨,两位天文摄影师在西藏喜马拉雅山的普莫雍错拍到了“红色精灵”闪电。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闪电不同,“红色精灵”闪电是红色的、卷曲的,如同巨大的水母。这种闪电是如何出现的?它为何如此罕见?

“红色精灵”闪电出现时间很短

出现方位难以预测

虽然名为“红色精灵”,但这种闪电并非整体通红。它分为上下两部分:

顶部是柱状或束状的发光区域,一般为红色,顶部向下不断延伸,可至海拔70千米处;

底部逐渐转变为蓝色的卷曲样丝状结构,如同垂下来的飘带,宽度为5千米到10千米,可向下延伸至海拔40千米处。

△“红色精灵”闪电

闪电中的红色源于大气层中氮气分子在600到700纳米的红光谱带;其在300到400纳米的蓝色光波处也有发射,但强度较低。虽然红蓝兼具,但受光线传播效率和肉眼辨识能力的限制,我们看到的多为红色。再加上出现时间仅不到1/30秒,出现方位难以预测,这种闪电就被命名为“红色精灵”。

这种闪电最常见的形态是胡萝卜状和水母状,此外还有天使状、焰火状等形态,有时还会伴随光晕现象。

△除“红色精灵”还有绿色“鬼火精灵”

“红色精灵”闪电形成机制与普通闪电完全不同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李倩介绍,“红色精灵”闪电的形成机制与普通闪电完全不同。

闪电是云与云、云与地或者云体内各层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闪电发生的前提是空气中发生了强对流活动。在对流产生的云团里,小水滴上下往复运动,互相摩擦带电,使云团成为暗流涌动的带电云。正电荷通常集中在云团上部,负电荷在下部,云朵上下层间因此有了电位差。对流越强烈,上下电荷就积累得越多,当电位差达到临界值时,空气被击穿,产生闪电。除了云层之间,带电云层和地面建筑物或树木之间也会产生放电现象,形成雷击。

△2017年7月7日傍晚11点左右,北京的一道闪电(来源:中国天气网)

“红色精灵”闪电则不同。一般认为,这种闪电的成因是雷暴云团和位于其上方的高层大气之间产生了电压和电荷上的差别;也有人认为,是雷雨云中的电流向上激发,与进入大气层中的等离子气体发生电子反应,致使“红色精灵”出现。“红色精灵”闪电的出现位置比普通闪电高很多,通常距地面几十千米;且长度很长,有时可达50到60千米。

难以捕捉的“红色精灵”闪电

“红色精灵”闪电难以捕捉。虽然在理想条件下,“红色精灵”产生的短暂光辐射很容易被低光度相机捕捉到,甚至能被裸眼观察到;但大多数情况下,光线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衰减,很容易藏在普通闪电的身后,或是湮灭在城市的灯光中。如果周围近地表空气能见度不够好、背景光线不够暗、城市光污染不够少,往往很难发现“红色精灵”闪电。

想要拍摄“红色精灵”闪电,除了要确定观测的大体范围、架设精密设备外,还得碰运气。这次拍摄到“红色精灵”的两位天文摄影师表示,他们原本要拍的是星空和银河,能够拍摄到“红色精灵”闪电完全是偶然。

这次的“红色精灵”源于5月20日凌晨南亚地区的一团对流云团。对流云团非常浓密,激发了大量的雷暴活动。在摄影师拍摄的3个多小时里,“红色精灵”非常密集,基本每隔一两分钟就会出现一次。不仅有四五个“红色精灵”同框的时刻,还出现了巨大喷流。

喷流也是精灵闪电的一员,包括巨大喷流和蓝色喷流。它们与“红色精灵”都属于“瞬态发光现象”,是在雷电云之上的高层大气中出现的放电现象。巨大喷流和蓝色喷流的出现频次比“红色精灵”闪电更低,更难被捕捉到。

这类自然现象尚处于科研阶段,仍需不断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某次事故、故障是由它造成的。至于其对人类产生的其他影响,也仍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论证。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雪瑜 孙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