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公解梦

岳飞绝笔遗言什么意思 岳飞绝笔遗言原文

发布时间:2024-05-04 14:39:40作者:牛奶煮萝莉来源:用户分享

岳飞绝笔遗言什么意思 岳飞绝笔遗言原文

本文目录一览:

抗金英雄岳飞之死,死后留下八字绝笔,笔中尽是天地光明一片

岳飞是封建制度下又一个政治牺牲品。精忠报国穆,赤子之心满江红,壮志未酬身先死,岂不呜呼悲哉也?宋高宗赵构仅仅凭借十二道金牌召,就让岳飞和众士兵抛头颅洒热血而创造出的大好局面,以及十年心血付出之力悉数尽毁于一旦,此皇命岂不荒谬也?

岳飞雕像

之后他被宋高宗下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纵观岳飞一生,宋高宗不算重用他。倘若宋高宗能够坚定亲岳飞而远秦桧,那么大宋复兴指日可待,当然这只能是我们的后话。岳飞留下八字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此为何?

赤子之心满江红

首先,大环境下的无可奈何

01岳飞拯救山河,山河不为时代拯救

岳飞是在金兵肆意无情杀戮、惨绝人寰奴役大宋百姓,无数大好山河染上血色,沦为金国领土的时代大环境下意欲投军的。可谓内忧外患,外有金国虎视眈眈,内有金国扶持下的北宋叛臣刘豫建立的伪齐。

当岳母姚太夫人在他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时,他就无比坚定自己内心志向。奈何岳飞能够拯救山河,却不能拯救天下大势,龙气丧失、时代不容许,他只能在其中苦苦挣扎!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02宋高宗态度,一直屈国求和

哪怕岳飞收复了半壁河山,但大宋朝廷对待金兵的态度一如既往的一味容忍。尤其是在之后秦桧等主降派的推动下,朝野上下的主战派明显不能与之匹敌。

以岳飞为首的众人大都纷纷落马,结局最悲惨的莫过于岳飞。莫须有的罪名,真是应了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这句话!究其根本原因,离不开宋高宗本身昏庸无能,爱贪图享乐,无半点帝王风范,骨子里透露出懦弱,毫无国家荣辱观,个人耻不自知,不善待黎明百姓,亲小人远贤臣,更不具备雄才伟略。世道如此,悲乎岳飞!

精忠报国

第二,上有宋高宗下有秦桧党羽

01议和并不能够与蛮金相安无事

十二道金牌之前,是南宋和金国第一次议和达成的耻辱。哪怕之前岳飞宁死上奏,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但宋高宗都没有采纳,反而进一步重用秦桧,疏通和金的关系。此时大宋国沦为了金的藩属!大宋国号的取消,竟然还“举国欢庆”,可恨耻不自知啊!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名将完颜兀术发动执掌大权,随意废除对宋的和议,亲率金国大军,从汴京出发,进军两淮。当大军兵临顺昌城下时,宋高宗犹豫万分,终派岳飞领兵前往救援。

可见宋高宗喜欢的是被动出击。“不破大金终不还”,岳飞知耻而后勇、发愤而图强!只可惜金兵内外不能阻挡,却被大宋上下阻挡,可谓生不逢时却也逢时。

朝天阙

02大获全胜也不能助长帝王之傲气

但岳飞未至顺昌时,抗金名将刘锜,在顺昌之战中已然大败金兵,形势稍微有利。但此时,宋高宗却又命司农少卿李若虚向岳飞传达诏命:“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岳飞向李若虚表达了还我河山的志向,得到他的理解与支持。于是,岳飞违抗皇命,李若虚不顾矫诏之罪。

之后,岳飞率众岳家兵挥师北上,一路大败金兵,先后顺利收复山河众多。此时,岳飞联络的北方各民间武装抗金力量,实施“连结河朔”的策略已有十年整。在岳家军的带动下,各民间的抗金力量众志成城,曹、怀、卫、孟等州均被联军攻克。

主战派忠君爱国,将士们浴血沙场,都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然而,上,帝王没有傲气,何苦来哉有此奢望?下,又有秦桧百般刁难众主战派!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第三,抗金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

01金军屡战受挫,岳家军乘胜追击,背后却暗潮汹涌

无奈之下,完颜兀术只得退还开封。岳家军的势不可挡,使金军接连失败,不禁哀叹到:“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派密使向岳飞请降。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可岳飞收拾旧山河势头正盛,怎可轻易放弃!就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

至此,已经对完颜兀术盘踞的东京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岂不痛哉,快哉,爽哉!之后更是把完颜兀术逼退到开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希图以驻扎的十万大军再次负隅顽抗。可在一切的背后,等待的是秦桧党羽的无情打击!

跪着的五人

02抗金大势,收复河山大好时机,却十年之力费于一旦

就在这时,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岳飞一天之内接到了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金牌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于是乎,岳飞和众将士以及万千百姓,都悲愤不已!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无奈之下,岳飞只能班师回朝。安顿百姓于襄汉之后,他在返回临安的途中,得知完颜兀术重回开封,兵临城下,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噩耗悲从中来,他不禁仰天咆哮到:“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这是个人的不幸,也是民族的不幸,更是国家的不幸!

岳母刺字

第四,宋高宗一直不算重用岳飞

01一次次看清朝廷,却始终精忠报国

岳飞此次回去之后,就再次请求卸甲归田。宋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为由不许,其实还是需要岳飞被动防守金兵压境罢了。

而且岳飞也终狠不下心来,背后的四个大字仍然万分醒目。他只不过是心中愤怒积聚以及罢了。如决堤,一泄千里,可终究能修建好堤。

他精忠报国之心,从未变过。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乃实至名归!

中兴四将之首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完颜兀术再度领军南下。岳飞再次临危受命,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这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的战斗。

怎么说呢,反正金国虽然强大,纵使宋国统治者无能,但仍有众多忠义之士。况且,不要忘了,宋国的封建社会相对处于顶峰,而金国只是奴隶制社会的顶峰。注定了金国不能完全覆灭宋国。所以之后,金国又提出议和。可关键是宋国又同意议和!

秦桧上书宋高宗

02慷慨赴死,抗金力量骤然递减

然而,这次的议和直接导致了岳飞等人的慷慨赴死。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到:“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可笑,宋高宗竟然同意了,授意秦桧开始乘机肆意大力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罢官的罢官,卸权的卸权……

一次次的,一次次的歌舞升平,宋高宗和主降派“君臣齐心,携手共话佳谈”,是遗臭万年不够的啊!这个时候所剩的抗金力量跟以前相比,相差甚多,甚多!

莫须有

综上所述,岳飞临死前也深知在大环境下的无奈,在上有宋高宗、下有秦桧党羽的情况下,收拾旧山河的志向一文不值,奈何大鹏被束缚在陆地上啊。他难过的是抗金力量惨遭打击,如果可以待从头,必定可以让金国血债血偿。他更深知自己一直不受帝王重用,比起为宋高宗收复半壁江山,皇上更喜欢议和!

岳飞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使如此,然十二道金牌召,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先斩后奏了。岳飞(宋孝宗时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之后慷慨赴死,留下八字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天地光明一片,是懂岳飞的!你们怎么看?

作者:今日头条真假历史回声

特别注意:本文为百家号首发

电影《满江红》用一处bug,再次暗示,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

令人血脉喷张的《满江红》,究竟是不是岳飞写的,自宋朝起就有争论,一直到现在。这次春节档,张大导演的电影《满江红》,片尾高潮处,出现一个不讲究的bug,这个bug仿佛是在暗示大家:《满江红》真不是岳飞写的!

岳飞遗书,第一句就错了。

这次去买票看张艺谋的《满江红》,说实话,是有点性质的,因为很多年前看《三枪拍案惊奇》留下的阴影还在,有点担心会不会是第二个《三枪》。

但是,坐进电影院,随着剧情一点点地展开,这种担心也渐渐地消失了。很快被带入,也能被精心设计的包袱逗笑,看完后感觉,这次票钱掏的还算值,整个故事基本上算是编圆了。特别是让秦桧背诵《满江红》的桥段,出乎意料,对大奸臣是个极大的讽刺,而且全军复诵,气势磅礴,是全剧的高潮,看得人心潮澎湃。不得不赞一个!

但是,秦桧原文背诵岳飞遗言,第一句草率了,居然背出“鹏举绝笔,以明心迹”!

按照剧情设计,如果当年秦桧在风波亭,看到墙上的原文真的是以“鹏举绝笔”开头,那对不起了,这篇遗言肯定不是岳飞留下的,那《满江红》也就不是岳飞的原创了。争论了几百年的历史问题,再一次被张导的这个细节证明,《满江红》真的不是岳飞写的了。

古时候,姓名字号可不能乱喊。

为啥呢?因为古人的称谓是有特定规矩的。姓、氏、名、字、号,都有特定的含义,特定的使用规则,体现了古代尊卑礼节,是不能乱来的。

远古母系社会的时候,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那时候用“姓”来分别家族。你看“姓” 怎么写,“女生”,就是女人所生,一个女人生的,就是同一个姓,同一个家族。如果留意的话,可以发现,古时候的姓,都带个女字旁。比如姬、姜、姒、嬴这类的。大概是古人也看到过畸形的孩子,所以那时候就规定,同姓之间是不能通婚的,

后来,男人渐渐成了主角,母系社会逐渐瓦解,就出现了“氏”,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是轩辕氏、神农氏、燧人氏、陶唐氏等等。氏的作用,是分出社会阶层,分出尊卑贵贱。贵族有氏,贱民是不能有氏的。

汉初之前,人们大都只有姓名,没有字,没有号。比如刘邦、韩信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我们喊的都是他们的名,没有字、没有号。

汉以后,开始出现字和号。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只有社会相对稳定了,礼数啊、规矩啊之类的,才会慢慢地多了起来。比如我们熟悉的,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名,是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的称呼,是家大人等长辈喊这些小孩子用的。喊多少年呢?一直喊到加冠,也就是成人礼那天。一过成人礼,你就不再是小孩子了,需要有一个比较正式的称呼,就要在名之外,再起个字。这个字,不是自己喊的,而是供平辈或者长辈喊你的。因为你长大了,不能再向从前喊小孩子那样了,要尊重你,所以要喊字,不喊名。

我们有时候会说“指名道姓地骂”,其实,在古时候,“指名道姓”本身就是不尊敬,就是相当于骂人了。所以,一旦成人,就必须起个字,必须的,因为这是让别人用的,否则,别人没法称呼你。

号,就简单了,通常都是自己拔高自己,起了一些好听的外号。比如卧龙、凤雏之类的。

名、字用错,会大型社死

扯远了,再说回张导的《满江红》。说清了这些背景,就知道为什么说片尾岳飞的遗书草率了。

大家都知道,岳飞,姓岳名飞,字鹏举。这在多年前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里,已经做了很多年很好的普及。

正如前面介绍的。飞是他的名,鹏举是他的字。那么,“飞”就是用来自称的,比如岳飞见了别人,或者写信给别人,说“我如何如何”的时候,就会说“飞如何如何”,这是一种自谦。

而“鹏举”就是给别人用的。别人见了岳飞,或是写信给岳飞,说“你如何如何”的时候,要说“鹏举如何如何”,这是对岳飞的尊称。

这种规矩,自古而起,汉以后更是严格。自己不称名,别人不称字,都是不懂礼数的表现,会社死的。

比如,三国演义里,曹操对刘备,经常是称呼“玄德”,对关羽,称呼“云长”,或者称呼职务也行。这显得很得体,很尊重。

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就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曹操自称“操”,是谦虚的表现。而刘备就不能说“哪里哪里,我刘备不算啥,英雄就是您操啊!”要是,刘备这么拍马屁,却喊他“操”,估计曹操一槊就捅过来啦。

那样,三国演义打得就更热闹了。

张导虽然草率了,还是要点赞

又扯远了,再说回张导的《满江红》。

在历史真实里,岳飞只能自称“飞”,而不可能自称“鹏举”。所以,如果真有遗书,起头应该是“飞绝笔”,而绝无可能写出“鹏举绝笔”。除非是岳飞的朋友,平常尊称鹏举说顺嘴了,伪造遗书的时候,没有改过来。但是,真是这样的话,那《满江红》真成了伪作了。

也可能是张导觉得“飞绝笔”三个字,和后面的“以明心迹”四个字不太搭,念起来节奏不好,所以顺手以字代名。看着没什么大不了,却险些再次把原创定性成伪作。

再说个题外话,《满江红》是不是岳飞原创,其实并不重要,人们早已把岳飞和《满江红》融为一体,人们要的是这种精神,这种家国情怀,只要这首词响起,就会怒发冲冠,就会壮怀激烈,就会莫名地感动和激昂。

所以,尽管遗书有bug,但是,就冲让秦桧慷慨激昂地背诵《满江红》,这次也要给张导点个大大的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文天祥的两首七绝,沉雄悲壮,可歌可泣,更让人崇敬不已

华夏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涌现过无数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生于乱世,心系苍生,不顾个人安危,甚至不惜献出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歌,也让人们无限敬仰。

南宋时就有很多英雄豪杰,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辛弃疾、陆游、岳飞等人,都曾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保家卫国、抗击金兵,他们的事迹也是家喻户晓、载入史册。

南宋末年也有一位英雄为了抵抗元军,曾经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虽然陷入困境,却宁死不屈。下面分享文天祥的两首七绝,沉雄悲壮,可歌可泣,更让人崇敬不已。

《金陵驿》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曾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元军南侵之后,文天祥率军抵抗,后来因为寡不敌众,兵败被俘,次年被押送大都。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被俘后的第二年,诗人当时途经金陵,他感怀家破人亡,又触景生情,于是赋诗抒怀,表达了无比凄凉的内心感慨,读完让人热泪盈眶。

时值深秋,南宋灭亡也有一段时日了,诗人虽然深陷困境,却丝毫不愿屈服于元军。诗人在路上看见满地的芦花,叹息美好不再,更惆怅自己不久也将离开人世。“芦花”在此象征着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他们饱受战乱,流离失所,更是漂泊无依。

“旧家燕子”,化用中唐诗人刘禹锡的名作《乌衣巷》中的诗句,表达了一种极度的哀愁。无数建筑物被毁,人们四处奔逃,就连燕子也找不到旧主人。这两句不提一字悲伤,只是运用“芦花、燕子”的意象,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作者内心的悲戚之情。

后两句表达作者的慨叹,离开了金陵之后,也就意味着永远地告别了江南,再也看不见故乡淳朴的乡亲,也听不到那些熟悉的乡音,此后的囚徒生涯也会无比艰难和漫长。诗人虽然无比伤感,但是他并不觉得惶恐,反而慷慨激昂地说,“化作啼鹃带血归”。

“啼鹃”二字,化用古代蜀帝杜宇的典故,诗人虽然肉体即将消亡,但是他的精神必将永存,即使忠魂化作啼血,也要回到美丽富饶的南方。全文抒写了黍离之悲,慷慨悲壮,并极具感染力,令人感慨的同时,不禁在心中生起崇敬之情。

《旅怀》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摇依旧客天涯。

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鹏啼落花。

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的一天,文天样前往皋亭山,会见元军统帅伯颜,却被对方拘留。一个月之后,他和杜浒等十二人从镇江逃脱南归,一路有诗纪行。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悲伤之情。

诗人虽然暂时摆脱困境,但是并未到达南宋的地界,沿路还会有很多不测。他只能小心翼翼地行动,心中却不停地挂念着故园和亲人。首句中的“家”既是家也是国,因为诗人早已变卖了全部家产,将自己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次句从梦境回到现实,“依旧客天涯”是指作者仍未脱离险境,依然处在飘摇的环境中。诗人仿佛断梗的飘萍,前景未ト。“梦到家”与“客天涯”,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有家而不能归,幻梦与现实显得极其遥远。

诗人不禁又怀念起故园,他想象出“故园门掩东风老”,看似描写春意阑珊的景象,其实暗指国势垂危、不堪收拾。当时宋恭帝已经投降了元朝,并和皇太后等人一起被押送到大都,诗人虽然一直坚持抗敌,其实心中却非常清楚,宋朝离彻底覆亡已经不远。

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无限杜鹏啼落花”。杜鹃的啼声本已堪悲,缀以“无限”二字,更何况落花满地,令人叹息大宋王朝的春天已经归去了。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前两句抒写了一片归心,后两句景象凄凉,让人不忍卒读!

《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所作?

《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所作?

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兔年贺岁片《满江红》春节上映,故事背景为一代民族英雄岳飞被杀后的第五年(绍兴十六年)。上映仅仅5天累计票房就高达19亿元,创下了张艺谋导演作品的最高票房纪录。影片上映后,引发全民的爱国高潮,同时也引发对奸臣卖的又一轮唾骂,甚至有大批民众排队去汤阴岳飞庙前和杭州西湖岳飞墓前抽打秦桧、万俟卨、张浚等五个奸臣的铸铁像,发泄内心的愤恨和鄙夷。

电影《满江红》海报

不论观众对电影《满江红》褒贬如何,但是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千古绝唱《满江红》是岳飞写的词,家国情怀无与伦比。很少有人怀疑《满江红》不是岳飞所作。然而,著名学者余嘉锡在1930年代首先发起质疑,认定此词为伪作。此后,学者分成“伪作说”与“支持说”两大派,争论不休。近些年来,最著名的“伪作说”学者是朱瑞熙,而“支持说”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

于右任 草书《满江红》卷

对于学者的质疑,学术界驳斥文章更多。例如:元人杂剧的《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三折中有《女冠子》一词:“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言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与岳飞版的《满江红》相比,整体格局比较类似。至少证明了《满江红》在宋元年间就有流传,对元曲创作造成影响。至于质疑派提到词中最大的地理漏洞“踏破贺兰山缺”,其实只是泛指北方,而且河北磁县就有一处山名叫做“贺兰山”,当年正是岳家军驻扎之处。历史会有如此的巧合么?至于说“匈奴”之疑更没有说服力了,古代常用“匈奴”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满江红》中当然也能用“匈奴”一词。

1983年,浙西江山县(古名须江)发现了一本古籍《须江郎峰祝氏族谱》,族谱中记载了岳飞在1133年赠祝允哲的《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词作,及祝氏的唱和之作《和岳元帅述怀》。其中,族谱中收录的《满江红》与今版相重字数为39字。

《须江郎峰祝氏族谱》

岳飞《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祝允哲《满江红·和岳元帅述怀》: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电影里不惜牺牲、搏命换来的岳飞绝笔《满江红》采用了今天的版本,很多人会背诵。祝氏族谱里的岳飞词作却不是现行版本,而且文学性远低于今版。祝氏族谱是真实历史存在,而且这个版本早于明朝前中期出现的现行版本。可以肯定的是,岳飞确实写了一首《满江红》,祝允哲也确实写了一首和词,它们都被祝氏后人保存在其族谱里,从完整性看,现行版本明显是由《族谱》之岳飞词及祝允哲和词糅合、润色、加工而成。至于是谁修改了这首词,只有几个可能:修改者是岳飞本人?修改者是否为祝氏后人?修改者是否后世某位文人?虽经加工,但词的高蹈立意和悲愤之气脉、英雄之情怀符合岳飞,也属于岳飞,主要作者还必须是岳飞。

乾隆《江山县志》

经过质疑派和赞成派的学术辩论,质疑派不得不承认南北宋之交确实存在祝允哲这个人。《四库全书·浙江通志》确有“祝允哲,江山人,荆湖制参”等记载,证实《须江郎峰祝氏族谱》的真实性。

《岳飞传》的作者、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于1981年5月初著文指出,岳飞的《满江红》绝不可能是伪作。他认为,第一,岳飞的儿子和孙子岳霖、岳珂虽然没有搜集到此词,但只能说明岳飞的后代在这方面有遗漏。而这可能正暗合张艺谋电影《满江红》的结局:几个小人物前赴后继为的就是从秦桧口中逼出岳元帅的临终绝笔《满江红》词。岳飞的后代找不到此词也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野史记载,祝允哲是岳飞的好哥们,并且与岳飞一起当过兵、打过仗,是正儿八经的刎颈之交,因此岳飞才会将这首在当时属于“僭越”性质的作品赠送给他,并经过修改润色流传成为现代版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写怀》。种种证据表明,说《满江红》不是岳飞所作完全是抹黑岳飞,甚至有些所谓的学者也参与进来聒噪,全无民族浩然正气,为世人不齿。(摘自“善本古籍”微信公众号)

于右任 草书《满江红》

高清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