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天晨
黄姓在宋代的《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现在,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姓氏排名为第7位。“黄”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是常见的姓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姓的姓氏起源以及“黄”字的汉字书法演变的过程。
“黄”姓来源1、以国名为氏:
虞舜时代的首领伯益治水有功,其后裔在商末周初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后来黄国就以国名为氏。还有两种说法是少昊后裔或陆终(火神祝融之子)的后裔建立黄国,总之,都是以国为氏。
2、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一是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二是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
3、源于改姓而来:
①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②回族改黄姓: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的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③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现代美术家王大有先生画的“黄”姓氏图腾
黄姓祖先:陆终陆终,相传是吴回之子,吴回是远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火神祝融的原型,是远古掌火之官。周代时,陆终后裔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代以原国名为氏,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字造字本义“黄”字来源,说法颇多,并未定论,大概有三种说法
1、本义为佩玉
《说文戒子说》:“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古文黄。”
郭沫若先生在《金文丛考》说:“黄即佩玉……后假为黄白字,卒至假借义行而本义废,乃造珩若璜以代之,或更假用衡字。”这个说法认为,黄是“璜”的本字
2、本义为箭靶的靶心
甲骨文“黄”
甲骨文的“黄”中,是“矢”的字形上
甲骨文“黄”中表示“矢”的部件
(箭竿)上加一圈指事符号
甲骨文“黄”中表示“靶心”的指事符号
表示箭竿穿透其中,即用来练习射箭的箭靶的靶心。古人在靶心上用赤碣色泥浆涂抹,使之醒目,便于瞄准。
3、本义是蝗虫
一种说法是“黄”的金文象蝗虫形。是“蝗”的本字,表示蝗虫的颜色。
“黄”金文写法
“黄”字汉字书法演变【篆书】
战国楚简的“黄”,写法率意,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字形整体来说结构还是统一的
先秦篆书写法很多,黄字也有极富装饰含义的篆书字体。
小篆的黄确定了统一的写法,左右对称分均,有均匀之美。
【隶书】
汉简书中的“黄”,体态迅疾,如同一个人在舞蹈,用笔动态中有平衡,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写的“黄”,雄强挺拔,结体方正,有较强的装饰意趣;用笔圆浑,毫不夸张,意到笔止;他的字齐而不板、整而不呆、厚而不满。气韵生动,飘逸脱俗,结体别出新意,极富变化,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
【楷书】
唐代国诠小楷《善见律》中的“黄”,属于写经体,国诠是唐代的经生。这个字挺拔秀丽,端庄雅致。字里行间充满恭敬之心。
【行书】
宋代苏轼《中山松醪赋》中的“黄”,结构严整,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由于这篇文章字数较多,所以这个字书写很快,毫不落形。
【草书】
清代王铎草书“黄”,放纵天真,气势连绵不尽,笔法极富变化,在高速的运笔中,对笔意还能有所收敛,可见其对书法的控制能力相当高。王铎的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
文:高天晨
黄姓在宋代的《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现在,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姓氏排名为第7位。“黄”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是常见的姓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姓的姓氏起源以及“黄”字的汉字书法演变的过程。
“黄”姓来源1、以国名为氏:
虞舜时代的首领伯益治水有功,其后裔在商末周初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后来黄国就以国名为氏。还有两种说法是少昊后裔或陆终(火神祝融之子)的后裔建立黄国,总之,都是以国为氏。
2、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一是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二是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
3、源于改姓而来:
①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②回族改黄姓: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的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③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现代美术家王大有先生画的“黄”姓氏图腾
黄姓祖先:陆终陆终,相传是吴回之子,吴回是远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火神祝融的原型,是远古掌火之官。周代时,陆终后裔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代以原国名为氏,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字造字本义“黄”字来源,说法颇多,并未定论,大概有三种说法
1、本义为佩玉
《说文戒子说》:“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古文黄。”
郭沫若先生在《金文丛考》说:“黄即佩玉……后假为黄白字,卒至假借义行而本义废,乃造珩若璜以代之,或更假用衡字。”这个说法认为,黄是“璜”的本字
2、本义为箭靶的靶心
甲骨文“黄”
甲骨文的“黄”中,是“矢”的字形上
甲骨文“黄”中表示“矢”的部件
(箭竿)上加一圈指事符号
甲骨文“黄”中表示“靶心”的指事符号
表示箭竿穿透其中,即用来练习射箭的箭靶的靶心。古人在靶心上用赤碣色泥浆涂抹,使之醒目,便于瞄准。
3、本义是蝗虫
一种说法是“黄”的金文象蝗虫形。是“蝗”的本字,表示蝗虫的颜色。
“黄”金文写法
“黄”字汉字书法演变【篆书】
战国楚简的“黄”,写法率意,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字形整体来说结构还是统一的
先秦篆书写法很多,黄字也有极富装饰含义的篆书字体。
小篆的黄确定了统一的写法,左右对称分均,有均匀之美。
【隶书】
汉简书中的“黄”,体态迅疾,如同一个人在舞蹈,用笔动态中有平衡,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写的“黄”,雄强挺拔,结体方正,有较强的装饰意趣;用笔圆浑,毫不夸张,意到笔止;他的字齐而不板、整而不呆、厚而不满。气韵生动,飘逸脱俗,结体别出新意,极富变化,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
【楷书】
唐代国诠小楷《善见律》中的“黄”,属于写经体,国诠是唐代的经生。这个字挺拔秀丽,端庄雅致。字里行间充满恭敬之心。
【行书】
宋代苏轼《中山松醪赋》中的“黄”,结构严整,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由于这篇文章字数较多,所以这个字书写很快,毫不落形。
【草书】
清代王铎草书“黄”,放纵天真,气势连绵不尽,笔法极富变化,在高速的运笔中,对笔意还能有所收敛,可见其对书法的控制能力相当高。王铎的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
“黄”姓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排名是第八位。
黄姓
大陆地区排名前十的姓依次是: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
在《百家姓》里面,黄姓排在第96位。
百家姓
来看一下黄姓的起源吧!黄姓的起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源自“姬”姓。
黄帝轩辕氏
1、“黄帝”的后裔,黄帝姬轩辕的长子——少昊玄嚣,其四世孙台骀因治水有功而受封,台骀的子孙在春秋时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黄国公族的子孙便以国为氏。
2、姬轩辕的孙子颛顼,有个曾孙叫吴回的被帝喾任命为掌火之官——祝融,吴回之子有个叫陆终的,他的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此支黄氏被认为黄氏的正宗。
黄氏始祖
二、源自“嬴”姓。
伯益
黄帝的另外有一个后裔叫伯益的,因为辅佐舜帝有功,舜将女儿许配给他,并将其赐为嬴氏。伯益的后裔中有一支活跃于淮河流域,被称为:“黄夷”。后来周灭殷商,黄夷臣服于周,被周封为侯爵诸侯国(二等爵),建立黄国。黄国由于和楚国比较接近,一直和楚国相抗衡,后因不敌被楚成王所灭。黄国宗室后裔便以“黄”为氏。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就是黄国宗室的后裔。
三、源自官位。
1、远古伏羲氏下属之官有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黄氏、龙氏。
2、黄帝轩辕氏下属之官有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黄氏、云氏。
四、源于改姓。
1、它姓改姓。
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
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2、它族改姓
回族改黄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黄姓的变迁: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迁移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黄姓的足迹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
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隋唐时期,黄姓主宗分流,有了向南发展的新行动。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穿过江西,进入浙江,在金华地区形成了金华黄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向南经安徽、江西,抵达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黄氏。由湖北迁到广西的黄姓与土著结合形成了今壮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的黄姓先民;一部分进入了越南,成为当地的大姓。
宋、元、明时期,由于黄姓主力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明朝末期,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后来,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
黄姓分布图
移居海外的黄姓: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黄姓的后裔。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文:高天晨
黄姓在宋代的《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现在,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姓氏排名为第7位。“黄”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是常见的姓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姓的姓氏起源以及“黄”字的汉字书法演变的过程。
“黄”姓来源1、以国名为氏:
虞舜时代的首领伯益治水有功,其后裔在商末周初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后来黄国就以国名为氏。还有两种说法是少昊后裔或陆终(火神祝融之子)的后裔建立黄国,总之,都是以国为氏。
2、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一是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二是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
3、源于改姓而来:
①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②回族改黄姓: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的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③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现代美术家王大有先生画的“黄”姓氏图腾
黄姓祖先:陆终陆终,相传是吴回之子,吴回是远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火神祝融的原型,是远古掌火之官。周代时,陆终后裔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代以原国名为氏,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字造字本义“黄”字来源,说法颇多,并未定论,大概有三种说法
1、本义为佩玉
《说文戒子说》:“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古文黄。”
郭沫若先生在《金文丛考》说:“黄即佩玉……后假为黄白字,卒至假借义行而本义废,乃造珩若璜以代之,或更假用衡字。”这个说法认为,黄是“璜”的本字
2、本义为箭靶的靶心
甲骨文“黄”
甲骨文的“黄”中,是“矢”的字形上
甲骨文“黄”中表示“矢”的部件
(箭竿)上加一圈指事符号
甲骨文“黄”中表示“靶心”的指事符号
表示箭竿穿透其中,即用来练习射箭的箭靶的靶心。古人在靶心上用赤碣色泥浆涂抹,使之醒目,便于瞄准。
3、本义是蝗虫
一种说法是“黄”的金文象蝗虫形。是“蝗”的本字,表示蝗虫的颜色。
“黄”金文写法
“黄”字汉字书法演变【篆书】
战国楚简的“黄”,写法率意,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字形整体来说结构还是统一的
先秦篆书写法很多,黄字也有极富装饰含义的篆书字体。
小篆的黄确定了统一的写法,左右对称分均,有均匀之美。
【隶书】
汉简书中的“黄”,体态迅疾,如同一个人在舞蹈,用笔动态中有平衡,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写的“黄”,雄强挺拔,结体方正,有较强的装饰意趣;用笔圆浑,毫不夸张,意到笔止;他的字齐而不板、整而不呆、厚而不满。气韵生动,飘逸脱俗,结体别出新意,极富变化,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
【楷书】
唐代国诠小楷《善见律》中的“黄”,属于写经体,国诠是唐代的经生。这个字挺拔秀丽,端庄雅致。字里行间充满恭敬之心。
【行书】
宋代苏轼《中山松醪赋》中的“黄”,结构严整,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由于这篇文章字数较多,所以这个字书写很快,毫不落形。
【草书】
清代王铎草书“黄”,放纵天真,气势连绵不尽,笔法极富变化,在高速的运笔中,对笔意还能有所收敛,可见其对书法的控制能力相当高。王铎的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