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大白象工程 大白象口腔

发布时间:2024-05-02 20:18:53作者:稳走感情路来源:网友投稿

大白象工程 大白象口腔

本文目录一览:

思想者|孙建平:面对“黑天鹅”“灰犀牛”“大白象”,如何让城市更有韧性?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看来,当前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超乎过往经验、超越固有认知、超出原有承载能力的各类突发事件威胁着城市安全,必须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提升城市韧性能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键性能力。以下是他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演讲。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正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代。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超乎过往经验、超越固有认知、超出原有承载能力的各类突发事件威胁着城市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以人为核心,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是城市为市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判断,是建设人民城市的根本指向。那么,如何应对复杂风险挑战,构建新安全格局?在我看来,必须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提升城市韧性能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键性能力。今天的演讲,我就围绕提升城市韧性能力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城市安全面临新挑战、新风险

城市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工程。进入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核心,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样是绝无仅有的,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可以遵循的现成答案。特别是,超大城市发展中各种风险源、风险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风险挑战。就风险类型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黑天鹅”式的未知风险日益频发

“黑天鹅”式的风险通常被认为是概率小、危害大,超出人们认知范畴的风险。近年来,这类原本被认为是小概率的事件日益频发,削弱了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这些风险的未知性表现在类型上。以冠状病毒为例,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毒。到目前为止,共发现7种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其中5种是在近20年内发现的。

这些风险的未知性也表现在程度上。如自然灾害的极端程度超越了人们的认知范畴,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曾出现最大日降雨量624.1毫米,接近郑州平均年降雨量640.8毫米,其中某一时段的极端降雨量,甚至一度突破我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从未来趋势看,随着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挑战不可忽视。

在社会领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城市运行安全的“黑天鹅”事件保持警觉。

2、“灰犀牛”式的运行风险叠加并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的城市化也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城市化。城市天然是一个庞大、开放的复杂运行系统,风险不可避免,城市的超大规模性决定了这类问题的管理难度。

已知的、大概率可能发生的风险常被比喻为“灰犀牛”。例如,危化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是安全运行的重点领域,随着城市发展,这类风险防控面临新困境且有叠加并发的趋势。一是新模式、新技术的爆发性应用,导致原有不少管理方式出现不适用的现象。二是运行安全涉及的主体和对象与生产安全不同,很多安全问题出在使用端,防控难度大。城市的超大规模又导致管理对象多元复杂,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三是这些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日趋复杂,多灾种集聚叠加和灾害链传导特征日益突出,这类风险的复杂性持续加剧。

3、“大白象”式潜在风险集中爆发

“大白象”式风险是我们根据城市风险的特征提炼的。这类风险明明存在,却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是大而不易察觉的潜在风险。其量大面广,很多是在高速发展中产生,多为长期积累所致,控制难度大,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冒一定的风险才能解决。这类风险不少是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定产物,常常集中爆发,而一旦爆发,危害巨大。

产生对这类风险的回避态度有多方面原因:在时间尺度上看,这类问题大多是历史遗留矛盾;在空间范畴上看,这类问题大多分布广;在管理职能上看,涉及管理部门多,责权不清晰;从管理成本上看,投入大,短期回报少,长期回报不确定性因素多,甚至没有回报,是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在现实中,各类主体缺乏管理动力,即便其危害性被看到,但也被“忽视”。这类风险在城市这类复杂系统中广泛存在,我们将这类风险称为“大白象”式的城市风险。

这几类风险往往交织出现引发系统性风险,也暴露出现有的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在理念和方法上都亟须提升。

韧性能力: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键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关键在于统筹。提升城市的韧性能力,是达到统筹的有效路径。城市韧性能力,意味着城市无论是在面对急性冲击还是慢性压力下,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安全有序运行;当风险防控体系被击穿时,也能快速恢复,在动态适应中应对多种风险挑战。这一能力很好地统筹了发展和安全,强调对各类风险从机械防御转向动态适应,从防御的单一视角转向“减缓+适应+恢复”的多重视角,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有效路径。

安全韧性城市的能力框架,应包含三项基本能力,即免疫力、治愈力、恢复力——在风险演化的不同阶段,即在预防、应对和恢复的不同阶段都能实现有效治理,使城市系统快速复原到原有稳态的能力。

1、免疫力:识别“非己”,自我恢复

免疫力,是韧性能力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事前预防,目标就是实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避免城市暴露于灾害之中。

每一个生命体都有自身的免疫系统。医学上,免疫系统可以区别“自己”和“非己”,对危险的“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和清除,实现“防御”。城市和生命体一样,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内部环境不断流变—突变,同时与外部环境不断发生信息、物质、能量交互的复杂不稳定巨系统。

城市免疫力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能力:其一,基础设施的基本防御能力。城市空间中的各类基础设施本身都具备安全属性,对各类干扰都具备基本的防御能力,这是城市系统免疫力应包含的基本能力之一。

其二,风险监测、发现能力。例如,正在推广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风险进行识别;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对城市运行的各个子系统可以进行风险排查等都是一种监测能力。

其三,韧性城市的免疫力还体现在面对各种干扰因子能够自我纠错,快速回到稳定状态的能力。当台风来临,及时发出预警,各部门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广大市动避险,城市运行系统未受影响,就是一种自我防御、自我恢复,是免疫力的体现。

2、治愈力:精准防控,从被动到主动

治愈力是韧性能力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这是将风险防控贯穿在行业管理过程中,也贯穿在应对危机的全过程中。

首先,治愈力是外在的控制力,从韧性城市建设的角度讲,治愈力主要体现在各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能力上。治愈力主要通过管理实现,目标是要“精准”,通过安全风险分类、分级管控,对症下药,确保系统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在机制层面,治愈力主要是指建立一套责权明晰且行之有效的响应机制,能够在危机来临时迅速启动奏效;在决策层面,治愈力主要是指应对危机时能够科学、迅速地做出决策,精准控制危机带来的危害;在行动层面,治愈力主要是指确保信息通道高效透明,各类要素资源具有一定的冗余或高效的“平战”转换能力。

其次,治愈力要逐步固化为主动防御的能力,内化为主动控制的自愈能力,直至迭代为免疫力。从治愈升级为自愈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一是及时总结,每一次突发事件后,通过经验总结,沉淀优秀做法;二是逐步形成行业操作规范、操作手册等,在行业内推广直至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广;三是整合协同,整个城市管理系统会在这样的反复实践、训练、纠错中实现系统迭代。随着管理成熟度的提升,管理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可以主动地在各方支持下,根据事态的动态变化,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调动资源、采取行动。

3、恢复力:应急处置,全面恢复

对于城市安全这一复杂系统而言,恢复力是重要的保障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恢复能力首先表现为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应急资源,建立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的应急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以最快速度实施救援,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比如,系统打造水域、高层、轨交、化工、大跨度建筑等专业攻坚力量,积极鼓励引导街道、社区、企业、单位等基层应急力量和社会救援组织承担一定的初期抢险救灾职能。此外,还应积极推行社会应急装备物资、大型工程器械联储联动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有正确的人配备正确的装备、配足正确的物资,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上,开展救援。

其次是系统从消极状态中恢复的能力。城市生命体从各类突发事件和慢性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中恢复,往往体现在多方面。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物理空间功能的恢复;各类管理系统、公共秩序的全面恢复;公众情绪特别是对未来发展预期的恢复。这一能力由制度优势、文化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市场激励手段共同构建。

第三是系统整体迭代提升的能力。一个“韧性”组织在各种不确定挑战的冲击下,会快速形成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筛选机制,快速迭代、升级,不断提升能力,从而应对新的不确定性挑战。

韧性能力看似复杂,但抓住免疫力、治愈力、恢复力这一能力框架,就能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提升路径。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能力的三个关键

韧性能力是城市风险防控能力的系统升级,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原则和目标,是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有三点需要关注。

1、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适应的目标转变

韧性能力提升,意味着我们应对各类冲击时,整个城市运行体系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不仅包含被动防御,还包含主动预防,主动减缓和适应,预防为先,守护生命。

例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不仅要被动防御,还要主动减缓,探索适应新变化的方式。2022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首次将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区域积极探索趋利避害的适应行动。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主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加强风险预警、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与各行各业共同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等举措被提上议事日程。

目标的转化,其实质指向发展和安全的统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安全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确保安全,是更深层次的预防。

2、以平战结合为核心的要素重构

“平战结合”是在适应慢性压力和极端冲击中高效、经济的策略,是实现主动适应目标的有效手段和突破口。

从常态到非常态的快速转换能力是平战结合的重要内容。这一转换能力的实现可以从三个角度发力。

一是实现基础设施、管理单元功能的多样性和模块化,为平战结合奠定基础。

设施功能的多样性,确保了安全和成本之间的平衡,可以以较小的投入实现常态和非常态功能的转化和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功能的模块化,一方面可以实现功能的快速重新组合,快速实现系统功能的转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干扰,锁定增益,阻断风险。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能够快速转产口罩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今天我国工业制造在多样性、模块化方面的卓越能力。

从系统的管理结构上来说,只有实现了基础设施和管理单元功能的多样性和模块化,才可能实现城市运行系统在各种状态下的机构调整、快速转化。

二是以适度冗余为基础的韧性能力提升。

冗余是实现防御急性冲击的最基础性措施,但冗余也意味着成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能力的提升,以效率降低成本更具可行性。对于一个高效协同的系统而言,分布式布局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动态冗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直指区域高效协同。各类资源合理的分布式储备,一地突发事件,一地资源不足,但只要可以快速协调,就是具有一定的冗余性,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冗余”。

三是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基层,构建高效系统并提高战时组织结构转化能力。

城市运行管理的层级多,链条较长,在突发事件中,难免反应速度慢,不能适应战时状态。相对而言,扁平化系统效率更高。基于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的调整是一种有效手段。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系统从常态转化为战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确保建立完备的信息沟通机制,赋能还要赋权,让基层快速行动起来。

3、以协作为保障的环境塑造

城市韧性能力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一个重视互助、协作的社会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个韧性的城市,必然是人人参与建设、人人享有安全的城市。实现最广泛的动员要有激励机制,也要有文化基础。中华民族是坚韧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坚韧、团结的基因。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精神品格,凝聚着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千百年来的积淀,让我们这个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有着不一样的品格和难以比拟的动员能力。无论在灾害防御、应对还是恢复的过程中,文化可以凝聚最广泛的力量。个人、家庭、社区都是城市韧性的坚实保障,是真正的韧性力量所在。

今天,我们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必须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挑战虽然艰巨,但我们的发展目标明确,工具箱中的工具不断丰富,发展的土壤积淀了丰厚的营养。在未来的挑战中,我们的城市必将展示出独特的韧性,有效地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思想者小传】

孙建平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局长、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等职,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交通运输等领域一线管理工作,在城市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体系建设、平台运用、机制创新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探索。主编出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与保险》《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概论》《城市风险管理学》等著作。(作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张驰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孙建平

思想者|孙建平:面对“黑天鹅”“灰犀牛”“大白象”,如何让城市更有韧性?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看来,当前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超乎过往经验、超越固有认知、超出原有承载能力的各类突发事件威胁着城市安全,必须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提升城市韧性能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键性能力。以下是他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演讲。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正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代。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超乎过往经验、超越固有认知、超出原有承载能力的各类突发事件威胁着城市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以人为核心,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是城市为市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判断,是建设人民城市的根本指向。那么,如何应对复杂风险挑战,构建新安全格局?在我看来,必须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提升城市韧性能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键性能力。今天的演讲,我就围绕提升城市韧性能力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城市安全面临新挑战、新风险

城市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工程。进入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核心,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样是绝无仅有的,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可以遵循的现成答案。特别是,超大城市发展中各种风险源、风险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风险挑战。就风险类型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黑天鹅”式的未知风险日益频发

“黑天鹅”式的风险通常被认为是概率小、危害大,超出人们认知范畴的风险。近年来,这类原本被认为是小概率的事件日益频发,削弱了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这些风险的未知性表现在类型上。以冠状病毒为例,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毒。到目前为止,共发现7种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其中5种是在近20年内发现的。

这些风险的未知性也表现在程度上。如自然灾害的极端程度超越了人们的认知范畴,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曾出现最大日降雨量624.1毫米,接近郑州平均年降雨量640.8毫米,其中某一时段的极端降雨量,甚至一度突破我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从未来趋势看,随着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挑战不可忽视。

在社会领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城市运行安全的“黑天鹅”事件保持警觉。

2、“灰犀牛”式的运行风险叠加并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的城市化也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城市化。城市天然是一个庞大、开放的复杂运行系统,风险不可避免,城市的超大规模性决定了这类问题的管理难度。

已知的、大概率可能发生的风险常被比喻为“灰犀牛”。例如,危化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是安全运行的重点领域,随着城市发展,这类风险防控面临新困境且有叠加并发的趋势。一是新模式、新技术的爆发性应用,导致原有不少管理方式出现不适用的现象。二是运行安全涉及的主体和对象与生产安全不同,很多安全问题出在使用端,防控难度大。城市的超大规模又导致管理对象多元复杂,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三是这些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日趋复杂,多灾种集聚叠加和灾害链传导特征日益突出,这类风险的复杂性持续加剧。

3、“大白象”式潜在风险集中爆发

“大白象”式风险是我们根据城市风险的特征提炼的。这类风险明明存在,却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是大而不易察觉的潜在风险。其量大面广,很多是在高速发展中产生,多为长期积累所致,控制难度大,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冒一定的风险才能解决。这类风险不少是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定产物,常常集中爆发,而一旦爆发,危害巨大。

产生对这类风险的回避态度有多方面原因:在时间尺度上看,这类问题大多是历史遗留矛盾;在空间范畴上看,这类问题大多分布广;在管理职能上看,涉及管理部门多,责权不清晰;从管理成本上看,投入大,短期回报少,长期回报不确定性因素多,甚至没有回报,是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在现实中,各类主体缺乏管理动力,即便其危害性被看到,但也被“忽视”。这类风险在城市这类复杂系统中广泛存在,我们将这类风险称为“大白象”式的城市风险。

这几类风险往往交织出现引发系统性风险,也暴露出现有的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在理念和方法上都亟须提升。

韧性能力: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键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关键在于统筹。提升城市的韧性能力,是达到统筹的有效路径。城市韧性能力,意味着城市无论是在面对急性冲击还是慢性压力下,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安全有序运行;当风险防控体系被击穿时,也能快速恢复,在动态适应中应对多种风险挑战。这一能力很好地统筹了发展和安全,强调对各类风险从机械防御转向动态适应,从防御的单一视角转向“减缓+适应+恢复”的多重视角,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有效路径。

安全韧性城市的能力框架,应包含三项基本能力,即免疫力、治愈力、恢复力——在风险演化的不同阶段,即在预防、应对和恢复的不同阶段都能实现有效治理,使城市系统快速复原到原有稳态的能力。

1、免疫力:识别“非己”,自我恢复

免疫力,是韧性能力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事前预防,目标就是实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避免城市暴露于灾害之中。

每一个生命体都有自身的免疫系统。医学上,免疫系统可以区别“自己”和“非己”,对危险的“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和清除,实现“防御”。城市和生命体一样,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内部环境不断流变—突变,同时与外部环境不断发生信息、物质、能量交互的复杂不稳定巨系统。

城市免疫力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能力:其一,基础设施的基本防御能力。城市空间中的各类基础设施本身都具备安全属性,对各类干扰都具备基本的防御能力,这是城市系统免疫力应包含的基本能力之一。

其二,风险监测、发现能力。例如,正在推广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风险进行识别;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对城市运行的各个子系统可以进行风险排查等都是一种监测能力。

其三,韧性城市的免疫力还体现在面对各种干扰因子能够自我纠错,快速回到稳定状态的能力。当台风来临,及时发出预警,各部门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广大市动避险,城市运行系统未受影响,就是一种自我防御、自我恢复,是免疫力的体现。

2、治愈力:精准防控,从被动到主动

治愈力是韧性能力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这是将风险防控贯穿在行业管理过程中,也贯穿在应对危机的全过程中。

首先,治愈力是外在的控制力,从韧性城市建设的角度讲,治愈力主要体现在各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能力上。治愈力主要通过管理实现,目标是要“精准”,通过安全风险分类、分级管控,对症下药,确保系统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在机制层面,治愈力主要是指建立一套责权明晰且行之有效的响应机制,能够在危机来临时迅速启动奏效;在决策层面,治愈力主要是指应对危机时能够科学、迅速地做出决策,精准控制危机带来的危害;在行动层面,治愈力主要是指确保信息通道高效透明,各类要素资源具有一定的冗余或高效的“平战”转换能力。

其次,治愈力要逐步固化为主动防御的能力,内化为主动控制的自愈能力,直至迭代为免疫力。从治愈升级为自愈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一是及时总结,每一次突发事件后,通过经验总结,沉淀优秀做法;二是逐步形成行业操作规范、操作手册等,在行业内推广直至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广;三是整合协同,整个城市管理系统会在这样的反复实践、训练、纠错中实现系统迭代。随着管理成熟度的提升,管理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可以主动地在各方支持下,根据事态的动态变化,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调动资源、采取行动。

3、恢复力:应急处置,全面恢复

对于城市安全这一复杂系统而言,恢复力是重要的保障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恢复能力首先表现为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应急资源,建立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的应急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以最快速度实施救援,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比如,系统打造水域、高层、轨交、化工、大跨度建筑等专业攻坚力量,积极鼓励引导街道、社区、企业、单位等基层应急力量和社会救援组织承担一定的初期抢险救灾职能。此外,还应积极推行社会应急装备物资、大型工程器械联储联动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有正确的人配备正确的装备、配足正确的物资,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上,开展救援。

其次是系统从消极状态中恢复的能力。城市生命体从各类突发事件和慢性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中恢复,往往体现在多方面。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物理空间功能的恢复;各类管理系统、公共秩序的全面恢复;公众情绪特别是对未来发展预期的恢复。这一能力由制度优势、文化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市场激励手段共同构建。

第三是系统整体迭代提升的能力。一个“韧性”组织在各种不确定挑战的冲击下,会快速形成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筛选机制,快速迭代、升级,不断提升能力,从而应对新的不确定性挑战。

韧性能力看似复杂,但抓住免疫力、治愈力、恢复力这一能力框架,就能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提升路径。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能力的三个关键

韧性能力是城市风险防控能力的系统升级,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原则和目标,是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有三点需要关注。

1、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适应的目标转变

韧性能力提升,意味着我们应对各类冲击时,整个城市运行体系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不仅包含被动防御,还包含主动预防,主动减缓和适应,预防为先,守护生命。

例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不仅要被动防御,还要主动减缓,探索适应新变化的方式。2022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首次将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区域积极探索趋利避害的适应行动。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主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加强风险预警、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与各行各业共同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等举措被提上议事日程。

目标的转化,其实质指向发展和安全的统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安全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确保安全,是更深层次的预防。

2、以平战结合为核心的要素重构

“平战结合”是在适应慢性压力和极端冲击中高效、经济的策略,是实现主动适应目标的有效手段和突破口。

从常态到非常态的快速转换能力是平战结合的重要内容。这一转换能力的实现可以从三个角度发力。

一是实现基础设施、管理单元功能的多样性和模块化,为平战结合奠定基础。

设施功能的多样性,确保了安全和成本之间的平衡,可以以较小的投入实现常态和非常态功能的转化和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功能的模块化,一方面可以实现功能的快速重新组合,快速实现系统功能的转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干扰,锁定增益,阻断风险。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能够快速转产口罩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今天我国工业制造在多样性、模块化方面的卓越能力。

从系统的管理结构上来说,只有实现了基础设施和管理单元功能的多样性和模块化,才可能实现城市运行系统在各种状态下的机构调整、快速转化。

二是以适度冗余为基础的韧性能力提升。

冗余是实现防御急性冲击的最基础性措施,但冗余也意味着成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能力的提升,以效率降低成本更具可行性。对于一个高效协同的系统而言,分布式布局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动态冗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直指区域高效协同。各类资源合理的分布式储备,一地突发事件,一地资源不足,但只要可以快速协调,就是具有一定的冗余性,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冗余”。

三是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基层,构建高效系统并提高战时组织结构转化能力。

城市运行管理的层级多,链条较长,在突发事件中,难免反应速度慢,不能适应战时状态。相对而言,扁平化系统效率更高。基于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的调整是一种有效手段。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系统从常态转化为战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确保建立完备的信息沟通机制,赋能还要赋权,让基层快速行动起来。

3、以协作为保障的环境塑造

城市韧性能力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一个重视互助、协作的社会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个韧性的城市,必然是人人参与建设、人人享有安全的城市。实现最广泛的动员要有激励机制,也要有文化基础。中华民族是坚韧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坚韧、团结的基因。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精神品格,凝聚着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千百年来的积淀,让我们这个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有着不一样的品格和难以比拟的动员能力。无论在灾害防御、应对还是恢复的过程中,文化可以凝聚最广泛的力量。个人、家庭、社区都是城市韧性的坚实保障,是真正的韧性力量所在。

今天,我们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必须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挑战虽然艰巨,但我们的发展目标明确,工具箱中的工具不断丰富,发展的土壤积淀了丰厚的营养。在未来的挑战中,我们的城市必将展示出独特的韧性,有效地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思想者小传】

孙建平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局长、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等职,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交通运输等领域一线管理工作,在城市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体系建设、平台运用、机制创新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探索。主编出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与保险》《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概论》《城市风险管理学》等著作。(作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张驰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孙建平

泰国白象进贡给国王,你知道white elephant是什么意思吗?

泰国白象进贡给国王。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泰国白象的故事。你知道吗?中国人喜欢龙,而泰国人则喜欢白象,不是方便面,是真的白色大象。

在泰国古时,人们骑着大象干农活,但他们发现大象群里会有一种稀有的白象。据说在佛教国家泰国,象征着无上的吉祥繁荣和权势。所以白象绝对不能让它干农活,而是要进贡给国王。但可不是随便一点白色的大象就行,它们有认定标准,比如皮肤要发白,指甲要洁白,上鼻糖要是淡粉或者白色,眼睛是红色或者红棕色,还要每个鼻孔都要有2到3根鼻发。

养白象可是超级费钱,除了国王,贵族都养不起。如果国王对哪个大臣不满,就会送他一只白象。而养白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像供神仙一样供着,没过多久就会家底耗尽,家道中落了。英国殖民者听说这事后,就把英文里的白象white elephant用来形容又贵又没啥用的东西。

你想到了什么?快来告诉我。

1包大白兔奶糖做出4款网红甜品,外国人看到又要被馋哭了

要说今年什么怀旧元素最火,那一定是大白兔奶糖啦!说起大白兔奶糖,真的是“国民奶糖”代表,是70后80后永远不能忘怀的儿时回忆。红蓝白的包装纸上,印着大白兔,裹着儿时的味道。

我们的童年奶糖现在已经火到国外了,在美国,大白兔奶糖冰淇淋刚一上架就卖脱销,作为原材料的大白兔奶糖更是成了稀缺品。但是毕竟是咱们的国民奶糖,开发新做法的任务还是应该我们自己来才对。大白兔蛋糕卷,大白兔布丁,大白兔奶茶都刷爆朋友圈,吃了大白兔甜品,每个人都可以是小可爱。

今天就教大家用大白兔奶糖做出4款网红,自己动手做,才更有怀旧的味道啊。

大白兔冰淇淋

菜谱分享自菜菜美食日记

食材清单

大白兔奶糖 200g,牛奶 200g,淡奶油 300g

详细做法

1、牛奶倒入不粘奶锅,加热至微微沸腾后,倒入大白兔奶糖,先开中火煮至奶糖融化,再转小火,煮至水份挥发,奶糖酱重量为原本的60%

2、熬好的奶糖酱装入碗中,用保鲜膜贴面保存,放入冰箱冷藏1小时以上备用

3、300g淡奶油打发至5分发,再加入冷藏好的150g-240g奶糖酱混合均匀,打发至6-7分发

小贴士:5分发状态:奶油变粘稠,出现纹路但马上又消失; 6-7分发状态:奶油出现明显纹路,不易消失;若家里有冰淇淋机,把奶油和奶糖酱直接导入混合均匀即可

4、将打发好的大白兔奶糖雪糕酱倒入密封罐,用硅胶刮刀抹平,送入冰箱密封冷冻5小时以上

5、吃之前先将冰淇淋勺泡热水,再挖出来雪糕球即可;舀一球雪糕球,放进蛋筒里,就是全国独一份儿的ins版大白兔冰淇淋啦

大白兔蛋糕卷

菜谱分享自豆果达人Mi_manchi

食材清单

大白兔特制奶油:10颗大白兔奶糖约50g,淡奶油(煮) 50g,淡奶油(后加)150g~200g

大白兔奶冻:吉利丁片 2.5g,大白兔奶糖5颗,淡奶油 50g,纯牛奶 50g

天使蛋糕卷:蛋清4个约130g,纯牛奶60g,玉米油40g,低筋面粉50g,全脂奶粉25g,香草精2滴,糖粉 25g

详细做法

1、10颗大白兔奶糖剥开糖纸,直接和煮的50克淡奶油一起放入小奶锅,小火煮至奶糖融化,融化后离火冷却至温热,或者凉透,冲入后加的额外的150g淡奶油,搅拌均匀。保鲜膜贴面冷藏隔夜后使用。

2、大白兔奶冻:5颗大白兔奶糖,加牛奶和淡奶油一起放入小奶锅,小火加热至淡奶油融化(同时冰水泡吉利丁片)

小贴士:一定要不断搅拌!!!非常非常容易噗锅!一旦奶糖快融化了就可以关火了,余温会继续融化奶糖,吉利丁片挤干多余的水份,放入已经晾凉至温热的奶冻液体里,搅拌至融化。

倒入合适的容器,放入冰箱冷藏至少三小时,至凝固就可以使用了。

3、天使蛋糕卷:提前准备好所需食材称重好备用。

小贴士:因为天使蛋糕卷只使用蛋清,所以制作出来的蛋糕有些许蛋腥味,所以有香草精的务必加香草精不要省略,包括奶粉也是增加奶香气改善口感用的,不要随便改动配方。

一个干净的盆子,倒入玉米油和牛奶糖粉,蛋抽搅拌乳化。

牛奶和玉米油搅拌均匀乳化后,筛入低筋面粉和奶粉,Z字形搅拌均匀无干粉,滴入两滴香草精搅拌均匀备用。

无水无油的打蛋盆中放入蛋清,电动打蛋器中速转低速搅拌打发至大弯钩就可以,不需要打发过头,八分发就够了。

分三次将混合好的面粉糊,和打发好的蛋清混合,轻柔而快速的抄底翻拌均匀,防止消泡!

倒入铺好油纸的28×28烤盘,震两下震出大气泡,送入提前预热好的烤箱中150度上下火烤20分钟左右(因为天使蛋糕卷的特点就是纯白的颜色,所以一定不要大火烤上色!小火慢慢烘熟就好!根据家里烤箱的脾气来调整温度!!!)

打发提前一夜冷藏的大白兔奶油,高速打发至硬挺!(现在天热!记得随用随时打发!动物奶油非常非常容易化!)

烤好后取出放在晾凉网上晾凉,记得加盖一片油纸防止表面过干,晾凉后,取一张干净的大油纸,放上天使蛋糕卷,在一端抹上一层奶油,放上提前做好的奶冻,再用剩余的奶油抹面包裹住奶冻!记得预留三分之一不要涂奶油,然后借助擀面杖来卷起奶油卷。

卷好后放入冰箱冷藏至少半小时定型,然后再取出切分成两份,卷入大白兔蛋糕卷专用的订制 糖纸,我买的尺寸是竖款的,28的整卷奶油卷一分为二正好可以完美卷出两个大白兔蛋糕卷。

超可爱!层层分明!每一口都是大大大大的满足!!!

大白兔奶茶(内含大白兔芒果布丁的做法)

菜谱分享自豆果达人Eva小佳

食材清单

大白兔芒果布丁:芒果 1个(约260g果肉),牛奶250ml,淡奶油100ml,大白兔奶糖2颗,吉利丁粉 8g,冷水 15ml

奶茶材料:小种红茶10g,全脂牛奶600ml,冰块200g

大白兔糖浆:大白兔奶糖3颗,水50ml

详细做法

1、制作芒果布丁:吉利丁粉加入冷水先泡软,将牛奶和奶糖放入奶锅,小火加热边搅拌至糖融化,加入淡奶油拌匀,放凉至约60度时加入泡软的吉利丁粉,拌匀放凉备用。(吉利丁片也可以)

2、芒果取肉后用料理机打成果泥,将打好的芒果果泥加入冷却好牛奶液中,搅拌均匀。

小贴士:芒果布丁液拌匀后可以过筛一遍,达到更细腻的口感。

3、将芒果布丁液倒入保鲜盒,冷却后加保鲜膜盖好,冷藏3小时以上。

4、煮奶茶:将牛奶倒入奶锅,小火煮至冒小泡后加入小种红茶,继续小火煮5-10分钟至茶汤变色、茶香飘出即可;将煮好的奶茶过滤出茶叶,冷却待用。

5、准备大白兔糖浆:小奶锅倒入水,放入大白兔奶糖,用小火边煮边搅拌至完全融化即可。

6、雪克杯(普通有盖的杯子也行)加入100克冰块,再用盎司杯量取约30ml大白兔糖浆加入,最后倒入约300ml煮好的奶茶,将雪克杯盖好至少摇10次以上。

小贴士:摇好的奶茶会有一些泡沫,可用勺子去掉一些,或者放置一会让其自动消掉一些。

7、将冷藏好的芒果布丁切块后放入奶茶杯,再将调好的奶茶从雪克杯的漏盖中过滤到杯里,最后加入适量冰块即可享用。

小时候爱吃的大白兔奶糖,长大后很多人都不爱了,可能是太甜了吧。真心希望我们的国货也可以多多改进,好吃很重要,但是如果能更健康一些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