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两人世界高清完整版免费观看 厨房与爱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7:59作者:饕餮少女来源:网友上传

两人世界高清完整版免费观看 厨房与爱

本文目录一览:

大导演说得好,一见钟情会令人疑惑 | 两个世界之间03

父亲暂时没事,但剧本出了问题。悬疑片变成了千里追凶片,要一路从秦皇岛骑电瓶车追到北极,除了主角和主角他儿子都不能活着。

没事,为了钱,徐谦可以改。但前提是他的现实不能先变成爱情悬疑剧。

修改大纲的这段时间,我爸的病情控制得挺稳定,日常老跟另外两个病友吹牛逼,炫耀自己当初在耀华厂的时候玻璃切得多么出神入化,多少机器都比不上他。等房间就剩他自己的时候,就抱着手机刷短视频,明明耳朵好使,声音还是开得贼大。他最近迷上一个吃播,两百多斤的胖子,一口气能吃五包螺蛳粉。我爸非说等自己病好了,也挑战一下,也拍视频,吃得肯定比那个人香。我妈好像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每天两点一线地跑,有时就住在医院,跟着食堂吃盒饭。偌大的家只剩下我一个人,除了睡觉打字之外,没什么可做的。

工作上,刺猬和老郑各司其职,一个主攻人物小传,一个负责捧场打气,交流基本全在群里。倒是张洁,时不时就找我小窗私聊,一般以讨论剧情为开端,中途某刻忽然变质,最后又总落到奇怪的话题,没法往下接。我实在糊涂了,等她第十次私聊我的时候,没忍住,多问了一嘴。张洁的头像下面显示正在输入,随后消失,紧接着又出现,就这么重复了几次,发过来一句,徐老师,我感觉自己已经爱上你了。

当时我正在喝水,看到这句话,吓得杯子都没握住。五百毫升的速溶咖啡,一滴也没浪费,全洒在电脑上,后者直接闪屏关机。一瞬间,心疼大于惶恐,赶紧又去检查手机,要是两个一起坏掉,跟把我这个人当场肢解了没什么两样。还好,除了有些卡顿之外,手机没什么影响。电脑是无法自我恢复了,我只得穿上衣服,把东西送到楼下的数码店。

维修师傅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双手黢黑,刚剃了个寸头,每说三句话,就要伸手胡噜下脑袋。我说,能修不?他点头,能,拆开了换几个零件就行。我问,得多久啊?师傅说,起码七八个小时吧。我递过去一根烟,能加急吗?晚上还得工作呢。师傅把手抬起来,经过我递烟的手,摸了摸后脑勺,不是就你急,前面排着的都着急,这东西分先来后到,哪能说加就加?我盘算了一下,明天就是大纲截稿日,今晚可以说是最后期限了,不能再浪费时间。

我把电脑留在店里,付了押金,出门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一会就先不去医院了。挂了之后,我在胡同里走了几圈,找到一家网吧。门帘挺大,小二层,进门连身份证也没要,就给我开了台机子。

今天是周六,网吧人不少,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墙上贴着禁止吸烟的标识,但空气依旧混沌,不太好闻。我旁边坐的是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穿挺潮,一打水的国际名牌,头上扎个小辫,戴耳机,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他的表情非常严肃,眉头紧皱,瞳孔直睁,嘴里一刻也不停地叨咕,身体时不时还抽动一下,好像鼠标漏电。我在旁边拉开椅子,坐下,开机,全程男孩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我重新登上微信,在文件传输助手里找到了之前上传的故事大纲,点开,继续修改。

没写两句,张洁的消息再次弹了出来,这次内容很简洁,只有一个问号。

我赶紧解释,不好意思,刚才电脑坏了,没来得及回复。张洁说,徐老师,这理由太拙劣了。我说,真的,我现在就在网吧呢,旁边是个使MK47的大学生,感觉身体不太好,老抽抽。张洁不接茬,徐老师,你是不是讨厌我?我说,这个绝对没有。她说,那就是喜欢。第一次见这么明目张胆的言论绑架,有点无奈,发了个表情包过去。这话有点太绝对了,现实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选项存在。你有才华,我们合作很愉快,我看过你的朋友圈,长得漂亮,生活丰富,我挺喜欢你的,但绝不是男女恋爱之间的喜欢,明白吗?而且你压根就没见过我,说那种话,挺没着落的。

张洁完全不退缩,反问,徐老师,你没网恋过吗?

我忽然理解了夏导的话。爱需要过程,一见钟情会令人疑惑。很有哲理,果然是好莱坞进修回来的,道理具有普遍性。

虽然我们没认识多久,但几乎每天都在聊天,张洁说,我特别喜欢和你讲话,没有我周围人那种千篇一律,故弄玄虚的东西。好多事儿我在家都不愿意提,但是就特别想分享给你。我感觉我对你的感情比对我妈深。你要是太忙,或者不愿意跟我见面,那光在网上,每天就跟我聊聊天,逗逗闷子也行。我说,电子宠物。她没反应过来,什么?

我说,你小时候没玩过那个吗,塞电池的,半个手掌大小,十几块钱一个,有个屏幕,下面几个按键,屏幕里是兔子、鸡什么的,马赛克画质。你每天给它喂食、洗澡、陪它玩,定时督促它睡觉,生病了还得喂药。我当时觉得这玩意特别傻逼,说是宠物吧,看得见摸不着,看见的那部分也非常抽象,怎么会有人喜欢这个,后来发现,原来是能打发时间,有个念想,还提供情绪价值。说实话,你跟我网恋不如养电子宠物。

张洁那边沉默了一会,就在我怀疑她已经把我拉黑的时候,对话框又蹦出一句,你可真有意思。我心里默念了一遍,好像不是褒义。出声又读了一次,更觉得是在骂人。

旁边大学生终于结束游戏,屏幕毫无意外显示胜利。他长舒一口气,把耳机摘下来,瘫在椅子里,活动手腕。但我当时正陷入迷茫,双手放在膝盖上,身子轻微地左右摇晃。我发现摇晃这个动作非常有助于缓解情绪,就好像一杯滚烫的热水,晃几下就凉了。男孩见状,搭了一句,怎么来网吧发呆呢?

我转过头,正式看清他的脸,单眼皮,高鼻梁,长得挺秀气,估计在学校里也属于招女孩念叨那种类型的。我说,哥们,你帮我分析分析,要是一个人说你可真有意思,那她是啥意思?他问,男的女的?我顿了一下,女的。大学生两手一摊,玩完了呗。随后饶有兴趣地凑过来,咋了,跟女朋友吵架了?

我有点羞涩,赶紧解释,不是女朋友,网友,见都没见过。他瞬间露出一副了然于心的表情,拍拍我的肩膀,网恋是不。我来不及否认,他又说,那都不靠谱的,之前我就上过当。我问,你网恋过?他撇撇嘴,谁还没有个寂寞的时候呢?那个时候我特爱打游戏,当然现在也爱打,那个时候打得更凶,也不去上课,那女的就是我从游戏里认识的。她玩得贼菜,战绩回回垫底,我看不过去,每次让几个人头,挡几次伤害,一来二去就加了微信,第三天就谈上了。我有点诧异,这么快?大学生摆摆手,你是不知道,哥,她朋友圈那照片绝了,长得跟明星似的,眼睛大,身材也好,还会弹钢琴,我一下就陷进去了。那阵我俩老聊天,有时候她发条语音,我魂都没了,天天吃饭睡觉都想着人家。后来舍友提醒我,说这照片好像在别处看到过,会不会是盗的网图,我一搜,还真是,但又吃不准,毕竟还有点感情基础在。但第二天我给她点外卖的时候,留了个心眼,跟外卖小哥说,帮我看看对面长啥样。

男孩讲得绘声绘色,我跟听评书似的,忍不住追问,然后呢?他说到这,猛一拍桌子,动静挺大,后面好几个人伸着脑袋朝这边看,以为要打架。那他妈本人跟朋友圈发的都不是一物种,男孩挺愤懑,至少谎报三十斤,年龄不对,身高也不对,反正哪哪都不对,特邋遢一人。给我气坏了,回去直接就拉黑了,还好也没谈多久,各方面损失都不大。打那之后就忌了,宁可相亲也不网恋。我说,还是因为脸呗?男孩手一挥,那不能这么说,信任是两个人交往的一切前提与基础,当然,脸也很重要,但她骗我这事本身就不对,弄虚作假的东西,绝不能容忍。他说得振振有词,完全没有失恋的难过。我有一瞬间忽然想,那个顶着别人面貌在互联网生活的女孩,会不会在某刻也觉得恍然与悲伤,觉得这一切要是真的就好了。

趁我走神的时候,男孩看了眼手机,飞速抻着椅子坐了回去,先不聊了,哥,来单了,我得陪人打游戏了,等这把结束,给我看看你那网恋对象长啥样,我帮你参谋参谋。说完他就把耳机戴上了,屏幕亮起的时候,他再一次全身心投入到另一个世界,仿佛这边才是偶然停憩的站点。

我忽然很想抽烟,刻不容缓,于是起身走到网吧外。这胡同里没灯,放眼看,十几米开外都是黑咕隆咚一片,但人们穿过小巷的时候,从来不会相互碰撞,因为能识别出手机的光亮。偶尔也有我这样拿着烟的,细小的火苗一路颤抖着。世界再也不会陷入一片黑暗了,于是月亮失去功效,隐匿云层之中。我揉揉眼睛,做了做眼保健操第二节,还是干涩得厉害。今晚估计是睡不成觉了,一会还得定个闹钟,明早给老爷子买饭。

熄灭烟头,回到网吧,一个一个的正方形荧光,照亮了对应着的千篇一律的脸。我坐回椅子上,大学生在旁边又抽了一下。群聊蹦出条提醒,告知有人退群。我心里一惊,以为是张洁在赌气,被拒绝后的愤怒掩盖了对文字工作的热情,后来才发现不对,网名不对。

不是张洁,是刺猬。与此同时,另外两人跳动的对话框正一刻也不停地闪烁在荧幕上。

两天过去了,我邀请了刺猬不下五十遍,他还是没有接受。

群里剩下的几个人,对刺猬不告而别一事持有不同看法。张洁认为,刺猬本来就是个骗子,可能根本不是真人,冒名顶替。最坏的情况是他拿着我们既有的创意,透露给其他影视负责人,因为在此之前我们谁也没有签过保密合同,程序上容易钻空子。如果是这样,我们三个一分钱也拿不到,没准还得惹上官司。老郑则觉得,不该把人想得那么坏,他跟刺猬交流最多,觉得他是个挺善良的人,也许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是来不及解释的突发状况,这才导致与我们失去联络。

他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我觉得都有道理,可无论我怎么骚扰刺猬,他都再也没有回复过。我心情沉重,这段日子好像总有很多人跟我失去联系,他们突然来到我的房间,走上一遭,然后又悄无声息地离去,再也联系不上。现在不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吗?为什么总是留我一个人在这里?我想不明白。但时间还在流逝,不因插曲而静止,这个节骨眼上,来不及找新人,于是刺猬遗留下的工作,平均分配到了我和张洁两个人的身上。老郑有点过意不去,但我当初把他加进来,本来也不是为了他的写作水平。

我一直以为,刺猬在某天还是会回来的,他对文字和创作所表现出的热情,绝不像是仅为了表演给我们几个看的。

这个想法止步于警察找到我的那个上午。

不要紧张,这是例行问话,两个警察同时说。我手足无措,慌忙把他们请进客厅。

这两个警察,一个高一个矮,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文雅一点,一个粗俗许多,活像某些港片电影里的最佳拍档。相互对立的人物性格最容易塑造冲突,我的脑袋里忽然浮现这一知识点。为了便于区分,我在内心分别为他们取了代号,瘦的那个是眼镜,胖的则叫双节棍。我想去厨房倒两杯热水,被眼镜拦住了。

不用这么费事,我们问完话就走,眼镜说,你对赵振东了解多少?我说,赵振东是谁?双节棍有点不耐烦,别装傻,后台记录我们都能看到,这两天你光给他发微信了,问他还回不回来干活。我说,刺猬?眼镜嗯了一声,你俩是什么关系?我说,网友,兼雇佣编剧,不过没签合同,也从来没见过。具体来说是我从朋友那接个外包活,找他当,加我一共四个人,各司其职。前天晚上他忽然退群了,当时我正在网吧,没他电话,联系不上,只能发微信问问,工作还耽误了。他怎么了?

眼镜低头在本上写着什么,像是根本没有听到我的提问。双节棍接过话茬,你俩在一个城市,就从来都没想着见一面?我愕然,他不说他是南方人吗?眼镜说,籍贯而已,赵振东搬家挺多年了,住的地跟你就隔一个区。双节棍打断,你跟他说这个干啥啊。眼镜也没搭理他,看来眼镜不光是不在意我的提问,连搭档的话也会选择性过滤,我心里多少平衡了一些。

眼镜继续问,之前你们聊天的时候,他有没有说过一些奇怪的话,比如提到要去某个地方,或者你觉得他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的行为?我说,没有,挺好一人。主要我对正常的定义比较笼统,我个人认为,不当众脱衣服的都算正常。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讨论剧本,生活上的情况基本不谈,你要是不相信的话,我可以给你看聊天记录,一句都没删。说完我才意识到,以人家的身份,估计早就在后台把对话打印出来,逐字逐句研究过了,再问一遍是为了跟我套话呢。

没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眼镜和双节棍对视一眼,都挺失望。双节棍扫了一眼客厅,冷不丁问道,家里就你一人啊?我说,目前是,我爸上周住院了,过几天做手术,我妈跟着陪床,我一个人在这看家。双节棍说,啥病啊,严重不。我说,不一定,好坏各一半,得最后拿出来才能知道。眼镜叹口气,站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都这样,啥事儿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俩人绕过茶几,并排往外走,临出门前,眼镜又回了次头,故事写得不错,挺有意思,但有一点,警察也不全都是在结局才出现。我心里苦笑一声,赶紧猫腰点头,指导的是,一定妥善修改。

关上门,我脚下发飘,刚准备在群里汇报,琢磨琢磨又删除,一想到我现在发送的所有消息,都会受到警方的监视,连最基本的沟通欲都湮灭了。

还是打语音吧,我直接拨通了制片人朋友的电话。

三声过后,电话被接起。啥事啊?他在那边说,环境比上次嘈杂,话音刚落就有人单钓二筒,牌磕在桌上,哗声一片。你先等会,他说。旁边有陌生女人插嘴,咋的了,咋还站起来了呢,输钱就急眼啊。朋友说,没急眼,来个电话,工作上的事,我出去说,你们玩着。女人说,等会,先把钱给了。朋友啧了一声,咋的,还能跑了啊,我差你那仨瓜俩子吗?麻将机重新洗牌,女人说,赶紧的啊,手气正好呢,再给我耗没了。朋友敷衍着,换了个相对清净的地方,能听到细小的水流声,可能是去了厕所。这帮不是人的玩意儿,他骂道,打个牌跟拼老命似的。我问,你认识刺猬不?朋友说,那咋能不认识呢,哺乳动物,东北五大仙家之一,白三爷,咋的,你找它办事儿啊?我说,不是这个刺猬,编剧,圈里人,好几年前获奖的那个片,《热气球》,记得不?他说,没听过啊,不出名吧,有点名的我肯定都记得。我说,这次你给我介绍的活,我找他当,但好像出了点情况,警察刚找过我,但也没说具体的,你帮我打听打听呗。朋友顿了一下,行,过会儿给你打过去。

挂了电话,我心情挺沉重,一起工作了七八天时间,我却对刺猬一无所知,甚至连他的真名也不知道。他不提,我也没有问的打算。都是有个称呼就行,没人在互联网上刨根问底要真相。虽说素未谋面,情感没到那个地步,但好歹相识一场,万一出点啥事,我心里肯定还是过意不去。想到这,我赶紧又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上敲下刺猬二字。他获过奖,算半个公众人物,网上多少应该有点新闻报道。可一圈下来,得到的信息寥寥无几,百度百科上只有短短一行的介绍:刺猬,男,福建泉州人,曾获第十四届中小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奖,代表作《热气球》《我乘风飞向北方》。我把网页拉到底,连一张领奖时的照片都没看到。

不应该啊。

二十分钟后,朋友的电话打了回来。

失踪了,他说。我啊了一声。大前天晚上就找不着了,他跟他爸一起住,老爷子一点声没听到,晚饭还一起吃的,睡一觉起来,人没影了。刚开始还以为出去玩了,后来一天一夜也没回来,电话也没打一个。他爸急了,主动打过去,这才发现儿子连手机都没拿,衣服银行卡什么的也没动,翻遍整个屋子,就丢了一把刀。他爸害怕了,赶紧挨个给亲戚打电话,谁也没见着,最后只能报警了,现在还没找着呢。我说,一把刀?水果刀?朋友说,那我也没问那么细致啊,但我多说一句,你找这挺瘆人啊,不光这一件事,还有不少前科呢。

手机轻微发烫。我糊涂了,啥前科?朋友说,就好几年前,他给人写剧本,策划会上,出品方提了几个修改意见,完了他一声不吭,东西也不改。制片急了,当场说合作不了,要撤资,这人二话不说,站起来直接扇巴掌。我倒吸一口气,扇制片?朋友说,那没有,扇自己,一边扇还一边说,不改了行不行,尊重创作行不行?给现场所有人都吓坏了,以为他犯羊癫疯,第二天就给开除了。后来只能接散活,那也没人敢找,太极端,怕闹事,你咋还能用他呢?我说,没觉得啊,挺好沟通一人。朋友不置可否,要我说,这人忒轴,不懂变通,跟付钱的人较啥劲啊,艺术没有钱呈现,那还能叫艺术吗?那顶多是意淫。本来干这行都是抢单接活,僧多粥少,一年上边才给发几个龙标啊,听说好长时间不挣钱了。我感觉他脑子指定有点毛病,不然都二〇二三了,谁他妈没事还玩失踪啊,哪哪都有监控。

朋友说起来没完没了,我太阳穴隐隐作痛,赶紧打断,行,知道了,麻烦你了啊,先挂了。他插了一句,剧本写咋样了啊?我说,还行,正改呢。他点了点头,我说过了,即便隔着屏幕,我好像也能知道他所进行的动作,那是一种细微的感触,能通过分子传达。紧接着电话就挂断了。

家中恢复岑寂。我坐在岑寂中思考。

刺猬能去哪呢?

我再一次点开了我和刺猬的对话框,抛去我这几天单方面的追问不说,我和他最后一次交流,是在失踪的前一天,他主动找的我,早上九点五十分。

这本来就不寻常,他几乎从来不在上午出现的,只是我当时没能发现。

刺猬:徐老师,醒了吗?

我:刚醒,咋了。

刺猬:我昨天睡不着,躺在床上,忽然感觉我就是剧本里的主人公。

我:不错,意味着你已经进入角色了,人像合一,这对刻画人物性格很有帮助。

刺猬:不是的,不是代入,是替代,我替代了他。

我:有什么区别吗?

刺猬:区别很大。如果我替代他的话,就不会再有后面的剧情。那个女人一出现,无论是卖酒也好,骑电动车也好,只要她来了,我就没有再往下走的勇气了。因为我知道,我这辈子也只能到这了。就算打开电视,蹦出凶手的脸,那对我来说也只是一则新闻,一个背景,转瞬即逝,什么也不会再发生。

我:也是一种结局。

刺猬:不,也许我从一开始就不会有出门的勇气。

我:可情节总要发展。

刺猬:我今年三十四了。

我:那我得管你叫哥,我九四的,马上也三十。

刺猬:从业十年,这应该是我最后参与创作的机会,你觉得它能火吗?

我:别这么说,三十四岁很年轻,未来无限可期。至于火不火,得看运气,还有大环境。

刺猬:咱们这种搞艺术的,总爱把责任推给大环境。资本时代,数据倒影,文字的确已经没有力量了。我应该启程,启程往回走。

那天我没有回复这句话,那个时候我在干什么呢?好像是在医院里,给我爸排队买饭,要了一个鱼香肉丝,一个小炒肉,两个馒头,花了二十四。都挺难吃,舍不得放盐。吃完之后我出去买烟,把刺猬对我短暂的敞开抛之脑后。

我盯着屏幕。警察在后台也看到这句话了吗?往回走是回到哪里,我们还能回到哪呢?想不出。转身看看,身后是堆满衣服的床头柜,还有一堵薄薄的隔断墙。

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内容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戏局onStage”

作者 | 于谦 编辑 | 卡罗琳

原文链接:《大导演说得好,一见钟情会令人疑惑 | 两个世界之间03》

本文图文版权均归属网易文创人间工作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灵欲春宵》伊丽莎白·泰勒经常在剧组打骂丈夫理查德·伯顿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美国蓝光版封套

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1931-2014)执导的作《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的电影预告片中这样告诉观众:“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到乔治(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饰演)和玛莎(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饰演)家里来玩一场有趣的游戏之夜,不过讽刺的是,恩斯特·莱赫曼Ernest Lehman(1915-2005)刻薄的剧本中弥漫着一种不真实的感受,它改编自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1928-2016)的舞台剧。”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的场景,所有的戏份全部都在这个空间展开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直译是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一位英国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但是本片的Virginia Woolf指的是“大灰狼”(在英语中,Woolf与wolf的发音一样)。

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 则是著名的英国童话《三只小猪》里的对白,而实际上本片与这个英国童话故事没有关系。在英语世界中,三只小猪的童话也是童谣,其中大灰狼的台词因押韵有趣而相当著名。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拍摄期间,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专门去看望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和本片有关系的是,片中的女主角仅仅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唱了那么一句“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电影的名字与剧情的联系只有那么一点点。

由于爱德华·阿尔比往往通过千奇百怪的形式与手法去探索人物和他们所处世界的黑暗、复杂的心理与社会原因,被人们冠以荒诞派剧作家称号。

爱德华·阿尔比承认是指“谁害怕大灰狼”,在这里狼是指没有虚假幻想的生活,以及玛莎和乔治的生活,玛莎是一所新英格兰大学校长的女儿,乔治则是这所大学里历史系的副教授,他两代表了真实和谎言。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组建班底后的第一次围炉,第一排从左至右:乔治·席格George Segal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桑迪·丹尼斯Sandy Dennis;第二排从左至右:导演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摄影哈斯克尔·韦克斯勒Haskell Wexler

其实剧中乔治和玛莎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名字,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和他富有的妻子的名字——为了方便而婚姻。但观众依旧无法分辨电影中他两那种混乱的、情感上的互相伤害的恶作剧似的关系来自哪里。

1965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买下了戏剧《灵欲春宵》的改编权并拍摄成电影,此举令许多业内人士惊讶不已,一时议论纷纷。这部描写因爱疯狂、相互伤害的电影充斥着讥讽谩骂和性暗示,由于粗话太多,在改编的时候做了很多的处理,但仍然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第一部使用“Bugger”的影片,影片粗话之多在当时电影审查时改掉不少。

杰克·华纳Jack Warner(左)和迪娜·梅瑞尔Dina Merrill在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首映式上

该片触及当时社会道德底线,被认为是对《电影制作守则》(俗称海斯法典)的严重挑战。

但当杰克·华纳Jack Warner(1895-1981)公开要求放映该片的剧院贴上“仅供成人观赏”的告示并以此限售电影票时,美国电影协会只得让步了,宣布这部电影因其艺术水准之高故成为特例,于是本片成为美国电影协会标识“18岁以下观众需要父母陪同观看”的第一部电影。

这件事也导致之后其他电影工作者更为激烈地挑战《电影制作守则》的权威。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的形象

《灵欲春宵》所引起的波澜是巨大的。当20个世纪60年代这部精彩的话剧被搬上荧幕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这也是一部带有里程碑性质的电影,正是因为这部电影以及之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所带来的《放大Blow-Up》(1966)这部电影,才有了现今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

事实上,即使有了这个限制,电影的内容还是进一步被更改已通过审查。在原版剧本中Martha的台词SCREW YOU!!被更改为GOD DAMN YOU!!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当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1932-2011)和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1925-1984)夫妇最先拿到剧本的时候,伊丽莎白·泰勒翻了几页就先睡了。理查德·伯顿则把剧本通读了一遍后,很是兴奋,立马摇醒伊丽莎白·泰勒对她说:“你必须接下这个角色,她绝对能让你成为女版的哈姆雷特,就像哈姆雷特之于我一样。”

伊丽莎白·泰勒这次听了理查德·伯顿的建议,马上找到杰克·华纳签下一纸合约。果不出所料,玛莎这个角色成为伊丽莎白·泰勒的演员生涯中最好的角色。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试镜的时候,在彩色的镜头下,即使借助化妆都显得不够老,所以决定拍成黑白片

在电影中她看上去体态痴肥,并且满嘴粗话,这对一向注重形象的伊丽莎白·泰勒来说是一次突破性的表演,她在这部影片里完全自毁形象,为了证明成功并非只靠迷人的脸蛋,伊丽莎白·泰勒增重10公斤、并将头发染成灰白色,玉女形象荡然无存,可见她对这部影片的重视和投入,同时这个角色也为她赢得了第二座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

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伊丽莎白·泰勒也得到了110万(外加影片10%的分红)的片酬,而理查德·伯顿则拿到75万。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彻底得放飞自我

戏剧改编的电影的确是产生伟大表演的温床,以至于这类电影归于演员而不是导演的作品,费雯·丽Vivien Leigh(1913-1967)的《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2003)的《长夜漫漫路迢迢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1962)、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的《八月:奥色治郡August: Osage County》(2013),和这部伊丽莎白·泰勒的《灵欲春宵》都是如此。而其他戏剧改编电影,之所以又不如这几部这么成功,似乎正是因为缺少了伟大演员的伟大表演。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的形象

但《灵欲春宵》却是当时制作成本最高的黑白电影,花了750万美元。除了支付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的片酬外,另外的大头是付给了爱德华·阿尔比的50万(版税+编剧费)。

爱德华·阿尔比在2005年接受采访时说,当时制片人兼编剧恩斯特·莱赫曼花25万美元请自己来改编剧本,但完成之后,导演迈克·尼科尔斯和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夫妇非常讨厌那个剧本,经过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夫妇的修改,几乎百分之百都被推翻重来了,最后只保留了原剧本的两句话。爱德华·阿尔比说这两句话就值25万美元已经非常划算了。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的场景,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灵欲春宵》讲的故事虽然简单,揭示的内涵却相当深刻,影片深刻地探讨了婚姻、社会以及爱情问题,今天看依旧深受触动。这不是一部轻松愉悦的片子,高潮迭起的感情碰撞,让观众和剧中人一样体会到心力交瘁。

影片在一个深夜,一对学术夫妻经过新英格兰大学往家里赶,伊丽莎白·泰勒醉醺醺的笑声尖锐地印证了“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走进家里,打开灯,伊丽莎白·泰勒不满地环顾着客厅,对着客厅模仿蓓蒂·戴维斯Bette Davis(1908-1989)在电影《越过森林/难测毒妇心Beyond the Forest》(1949)中的举止喊道:“真是个垃圾场!”这幕戏就此正式开始。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

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用酒精与怨恨制造的一个阴暗之夜,伊丽莎白·泰勒请来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这对小伉俪男士尼克(乔治·席格George Segal饰演)才貌双全,女士哈尼(桑迪·丹尼斯Sandy Dennis饰演)娇俏可爱。两对夫妇的状态看上去真是天差地别。

伊丽莎白·泰勒的目的也算歹毒,就是要让那年轻丈夫尼克的优秀来刺激日渐苍老疲惫的理查德·伯顿,理查德·伯顿当然明白伊丽莎白·泰勒的用意,自然不甘示弱。于是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便在醉薰薰的疯言狂语中展开较量,完全是你杀我一刀、我砍你十斧的凶险。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

通过午夜四人两对夫妇之间的谈话,描述了非常多的矛盾。其一,理查德·伯顿在事业上的不进取,让伊丽莎白·泰勒很失望;其二,理查德·伯顿的童年生活不被人理解,被自己的老婆嘲笑;其三,理查德·伯顿写作的书不被自己的岳父赏识,更使他没有成就感;其四,这对夫妻间不能生育所造成的生活空虚,以及伊丽莎白·泰勒的心理不正常;其五,年轻的尼克一方面是被骗结婚,一方面是为了老婆哈尼家里的钱,促使这对年轻夫妇之间没有真实的爱情,也是造成尼克的不忠贞的原因;其六,伊丽莎白·泰勒放荡的生活,这是她对自己麻木生活的一种逃避。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片场内,站者从左至右:导演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从本片可以看出美国中产阶级表面平静的生活下,暗伏着多少潜流,多少矛盾。感受到当时美国社存在的各种社会现实,利己主义、单亲家庭、谋杀自己的家人、假结婚、人工终止妊娠等等。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黎明到来之后,大家还会愿意回到自己虚伪的生活中,无论他们之间有多么大的矛盾。

他们宁愿过着光鲜、虚假的生活,也不愿意给自己带来真正的解脱。从这些反映出,剧中人物已经对生活变得彻底麻木,这样的家庭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

此外,电影里描写的那些矛盾,不仅存在于影片中的20世纪60年代,在我们生活的21世纪依然存在,可见我们如今的社会除了科技在进步以外,其他的并没有什么进步!

四位主人公生活在各自幻想世界里,这使得他们无法与周围人沟通和交流。当异化积累到程度上,他们会争吵甚至仇恨对方。当他们走出各自幻想中世界,他们才能与人沟通和交流,才能感受到爱,才能去爱彼此。

这是一部以对话为主的电影,主要角色只有四个人,全部依靠演员的对白、表情及肢体语言来推动剧情,很像一出舞台剧。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既然是依靠对白和演员的表演来表现剧情,所以本片演员的表演是本片成功的关键。这一方面,本片可以堪称完美。四位演员的表演完全撑起了131分钟的电影。

男主角理查德·伯顿的戏份最吃重,除了与伊丽莎白·泰勒的戏份之外,还要分别与乔治·席格、他的老婆桑迪·丹尼斯(1937-1992)两个人独处的场景。

在这些场景中,大段大段的对话,特别多的特写镜头,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但是这样有难度的表演,理查德·伯顿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完美。他将老男人优柔寡断、愤恨、孤独的性格与情绪表现得非常到位,他在电影中呈献给观众一场场完美的表演。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片场,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帮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切生日蛋糕,他们中间是她的女儿莉莎

理查德·伯顿和乔治一样伟大;他是一位年迈、失败的大学教授,最初的温顺让位于他自己的狂暴折磨。他与伊丽莎白·泰勒的口角之争,就像两头牛在斗牛场上无休止的血腥斗殴,这些画面已经成为经典。每一句话都带有恶意和蔑视,每句话都是为了让对方留下最深的伤口。

在拍摄《灵欲春宵》期间,理查德·伯顿和伊丽莎白·泰勒在镜头前经常是火力全开,有的时候让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不搞不清楚到底他两是在演戏还是在生活。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剧照,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在片场的时候,伊丽莎白·泰勒还帮理查德·伯顿过生日当着所有人的面送礼物给他;有的时候,理查德·伯顿因为伊丽莎白·泰勒经常在剧组的镜头之外当众打骂他而情绪濒临崩溃,每天都处在悲伤绝望之中,并屡次试图逃离《灵欲春宵》剧组去借酒浇愁,甚至为此苦苦哀求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然而理查德·伯顿最终还是被强留下来,拍摄了电影中那场经典的哭戏。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在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片场,这是他的作,首战成名,而且还有两位世界级的明星加持,可谓幸运

和绝大多数成功的舞台剧影像化改编一样,本片极其出色的摄影与剪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美国影史上,本片创造了许多的第一次——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最后一次”:最后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黑白摄影奖的电影。

当然,和如今的不少优秀的黑白电影一样,本片也是用彩色摄影机完成拍摄后后期再处理成黑白色调。哈斯克尔·韦克斯勒Haskell Wexler(1922-2015)的摄影为影片勾勒出一副荒诞、神秘鬼魅的氛围,每一次镜头的快速运动往往都伴随着情绪的激烈转换。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中的表演每一帧都很精确

《灵欲春宵》不是一部容易上映的电影,它提供了一部令人不安的现实主义分析,分析了人类情感的脆弱性,以及这种不安全感导致我们不仅对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而且对整个世界进行猛烈抨击的失控方式。这绝对是一部鼓励观众去反复观看的电影,因为在初次观看之后,你会从中获得并不完整的感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1967年的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上,这是自1931年的《壮志千秋Cimarron》(1931)以来,《灵欲春宵》是奥斯卡历史上唯一一部提名了当时所有能提名的奖项的电影(共13项),可见其完美性(虽然在诸多重要奖项上都败给了弗雷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1907-1997)的《日月精忠A Man for All Seasons》)。随着奥斯卡奖项的增多,这一纪录恐将永远保持。

桑迪·丹尼斯Sandy Dennis为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拍摄的宣传照,她因此片在片场流产,却夺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在伊丽莎白·泰勒一共获得的5次奥斯卡女主角提名中,这是她最后一次获得的第二座小金人奖,也绝对是实至名归的一次演技爆发(毕竟她第一次因《青楼艳妓/巴特菲尔德八号BUtterfield 8》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得到了很多的同情票),同时也是她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伊丽莎白·泰勒饰演的玛莎绝对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表演之一。

伊丽莎白·泰勒潜移默化地从虐待狂转向温柔,从欺凌屈尊到筋疲力尽的脆弱性,是塑造人物性格的大师级人物。玛莎是一个真正可怕的角色,然而伊丽莎白·泰勒却能给她以同情,让你瞥见她本可以是一个温暖可爱的女人。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凭借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拿到第二座奥斯卡小金人时,和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一起出席记者见面会

该片也让桑迪·丹尼斯唯一一次获得提名就夺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理查德·伯顿和乔治·席格分别获得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提名。对于理查德·伯顿来说,这是他7次提名中的第4次(6次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1次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而这是乔治·席格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提名。此外,这是艾琳·沙拉夫Irene Sharaff(1910-1993)第5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也是最后一次。

作为对迈克·尼科尔斯失败的补偿,他来年凭借《毕业生The Graduate》(1967)战胜诺曼·杰威森Norman Jewison的《炎热的夜晚In the Heat of the Night》(1967)拿下1968年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电影《灵欲春宵/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英国DVD版封套

《朱门巧妇》淡化保罗·纽曼的同性恋身份 泰勒把弯男成功掰直《禁房情变》马龙·白兰度在情欲中挣扎 最本色的出演双性恋角色《夏日惊魂》涉及同性、邪恶等敏感题材 凯瑟琳·赫本忍受导演刁难《郎心似铁》诞生银幕最美的金童玉女 伊莉莎白·泰勒开启巨星生涯伊丽莎白·泰勒和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在《战国佳人》拍摄时亲密无间那些和伊丽莎白·泰勒一起合影过的大明星们,和玛丽莲·梦露同框「明星夫妻」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欢喜冤家的相爱相杀《巨人》伊丽莎白泰勒和洛克赫德森打赌:看谁先把詹姆斯迪恩拿下

《情迷》:婚姻爱欲的深度剖析,陷入困局的深思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资讯!

编辑:刘船员侃娱

婚姻画卷:《情迷意乱》的情感纠结

在这1999年的意大利电影中,《情迷意乱》犹如一场对婚姻底层波澜的深刻探讨。导演奥瑞里诺·格里马蒂通过主角丹尼尔与艾琳娜的情感纠结,揭示了婚姻中不可忽视的内在冲突和人性的复杂性。

夫妻表面的完美与内在的矛盾

丹尼尔和艾琳娜这对被认为是模范夫妻的角色,生活充满了艺术和音乐的气息。然而,在这看似美满的婚姻背后,却隐藏着艾琳娜内心的空虚和寂寞。这一对比使得观众深刻认识到婚姻表面的完美与内在的矛盾。

前男友的出现:情感的触发与家庭的危机

当艾琳娜的前男友突然出现时,电影走向了一场情感的风暴。过去的感情记忆像海啸一样袭来,使得艾琳娜的内心陷入巨大的纠结和挣扎之中。这不仅为影片注入了紧张的气氛,更让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道德选择的艰难:艾琳娜的内心斗争

艾琳娜在前男友的影响下,陷入了道德和欲望的选择之中。这一情节不仅凸显了婚姻中的复杂性,也将观众引向对道德选择的深刻思考。影片通过角色的内心斗争,呈现了婚姻中常被忽略的纷繁心绪。

人性的弱点与贪婪:情感的交织

整部电影通过情感的交织,巧妙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和贪婪。艾琳娜的内心挣扎不仅是一场对个体心灵的拷问,更是对当代婚姻观的深刻剖析。人性的弱点和欲望在情感的交织中显露无疑,为电影赋予了更多层次的含义。

婚姻画卷的现实意义:观众的参与感

通过对婚姻的深刻描绘,《情迷意乱》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引导观众参与的心灵之旅。观众在欣赏的同时,被推向对婚姻、欲望与选择的思考深渊。这种现实意义使得电影在观众心中留下深远的印象。

电影的终极碰撞:结尾的争议性

影片在结尾处设下一场关于婚姻、欲望与选择的终极碰撞。这个争议性的结局不仅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在最后一刻激发了观众对内心真实情感的共鸣。这种引人深思的结局,使《情迷意乱》成为一部颇具争议性的佳作。

完美外表:婚姻的假象

丹尼尔与艾琳娜的外表是婚姻的完美象征。丹尼尔的指挥才华和艾琳娜在艺术领域的成功,为这对夫妻笼罩上了一层光环。这种完美外表不仅是他们自身的呈现,更是社会对婚姻的理想化标准。在这个光辉外表的掩饰下,却隐藏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困惑。

艾琳娜的空虚:婚姻的隐秘破裂

然而,影片通过揭示艾琳娜内心的空虚和寂寞,将这段婚姻带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境地。在外界看来,她是成功的女企业家,但在家庭内,她却承受着巨大的内在压力。这种婚姻的隐秘破裂,使得观众意识到表面的光鲜和内在的真实之间的冲突。

婚姻现实:虚荣与真实的交织

这种虚荣与真实的交织,让观众深刻反思婚姻在当代社会中的真实状态。社会往往通过表面的光鲜外观评价婚姻的成功与否,而忽略了婚姻背后可能存在的困扰和挣扎。影片通过艾琳娜的角色,强调了婚姻现实的错综复杂,不容忽视的一面。

光环破碎:婚姻走向危机

随着艾琳娜的内心世界被展示,这个完美的光环瞬间破碎。婚姻从完美走向危机,这不仅是两个个体关系的问题,更是对整个婚姻制度的质疑。这种转折不仅是情节的高潮,更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

观众情感投射:共情与思考

这样的婚姻故事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对婚姻的期待与质疑。影片通过刻画夫妻之间的真实冲突,引导观众投射自身情感,进而对婚姻进行深度思考。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故事中的参与者。

婚姻的真实写照:电影的社会意义

整个故事构建出了婚姻的真实写照,不再是浪漫的童话,而是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体挣扎的真实图景。《情迷意乱》通过夫妻关系的描绘,成为对当代婚姻观的一种社会意义的表达。观众通过电影,看到的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婚姻现实的一面。

婚姻重新定义:结局的启示

而在这场婚姻的重新定义中,影片的结局显得尤为关键。它既是对婚姻困境的一种启示,也是对传统结局的一种争议。这种结局不仅引发观众思考,更是在婚姻观的重新审视中留下了有意留白。

质疑传统:观众心中的余味

这种有意留白激发了对传统婚姻观的质疑。观众在离开电影院后,心中留下的不仅仅是对故事情节的回味,更是对婚姻制度的思考。电影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在情感上和思考上都感受到一场婚姻的冲击。

突如其来的出现:情感的风暴

影片中,艾琳娜的前男友如一阵风暴般突然闯入她平静的生活,打破了表面的宁静。这个不速之客如同一个时光隧道,将过去的感情记忆一一唤醒。在这突如其来的情感风暴中,艾琳娜陷入了纠结与挣扎之中,给整个故事注入了悬疑和深度。

感情记忆的涌现:过去的潮水

过去的感情记忆如潮水般涌上艾琳娜的心头,每一帧都是一个关于爱与离别的画面。这些记忆或美好,或痛苦,仿佛是一个个封存的瓶子,被打开后释放出来。这种情感的涌现,不仅为故事增添了戏剧性,更是对人类感情的深刻反思。

情感的纠结:欲望与责任的较量

艾琳娜陷入纠结的情感漩涡,她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过去的爱情,更是与现实生活交织的复杂情感。欲望和责任之间的较量,使得她陷入了一场内心的拉锯战。这种情感的纠结,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心理挑战的境地。

婚姻的试炼:家庭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

艾琳娜的内心挣扎不仅仅是个体层面的问题,更是婚姻制度面临的一次试炼。她的情感纠结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婚姻的坚固性在这一瞬间受到了考验。这一情节使得影片不仅是一场个体心理的描绘,更是对婚姻生活的深刻探讨。

道德与欲望的交织:情感冲突的根本

影片通过艾琳娜的情感冲突,深刻揭示了道德与欲望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交织。她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对过去感情的思念,更是对婚姻责任的思考。这种情感冲突将观众引向对人性的深层思考,道德与欲望之间的较量成为整个故事的根本。

复杂性的探讨:情感触发的深度剖析

影片通过这一情节深度剖析了婚姻中情感触发的复杂性。不同层面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思考人类感情的纷繁复杂。这种情感复杂性的探讨,不仅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更是对观众情感智慧的一次挑战。

故事高潮:情感的巅峰之战

整个故事逐渐走向高潮,而这一情节无疑是情感的巅峰之战。艾琳娜内心的挣扎在这里达到顶峰,观众也在这场情感的巅峰之战中感受到了心灵的冲击。这样的情节设置既是对故事情节的精妙设计,更是对情感的高超表达。

婚姻的复杂性:观众的情感共鸣

整个情感触发的过程,让观众对婚姻的复杂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婚姻不再是简单的两人世界,而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心灵棋局。观众在情感共鸣中,也对自身的感情经历有了更为深刻的反思。

婚姻中的道德困境:艾琳娜的选择与反思

艾琳娜在与前男友重逢后,陷入了道德与欲望的选择之中。这一情节的设置不仅增加了影片的戏剧张力,更让观众对婚姻中的道德困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影片通过角色的选择,巧妙地探讨了现实生活中婚姻中的复杂道德抉择。

弱点与贪婪的人性剖析

整部影片通过情感的交织,成功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与贪婪。艾琳娜的内心挣扎不仅仅是个体心灵斗争,更是对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追求个人幸福所付出代价的深刻写照。这种人性的剖析为电影增添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使之超越了一般婚姻题材影片。

深入剖析的现实意义:观众的思考空间

《情迷意乱》通过其深入剖析婚姻生活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深思的空间。影片所呈现的复杂情感与道德困境,使得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对自身的婚姻观念进行反思。这种现实意义让影片超越了娱乐性质,成为一部引发观众深度思考的电影佳作。

婚姻、欲望与选择的终极碰撞:结尾的争议性

在影片的结尾,观众面临一场关于婚姻、欲望与选择的终极碰撞。这个争议性的结局不仅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在最后的一刻激发了对观众内心深处最真实情感的共鸣。这样的结尾,使《情迷意乱》更具有深度和思考价值。

激发思考的电影力量

综合而言,《情迷意乱》通过对婚姻复杂性的深刻描绘,以及对情感、道德的细腻探讨,展现了电影作为艺术品的独特魅力。这部电影不仅在情节上具有吸引力,更在思想层面激发了观众的深刻思考,使之成为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