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朱元璋死后,由于其在继承人问题上安排失误,加之继任的建文帝一系列错误国策,这导致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变”,皇叔朱棣造反成功,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由藩王反叛继位仅此一例,绝无仅有。
朱棣算是一代雄主,但是有一个很有趣的冷知识,现在想想可能令人发寒:他和朝鲜太宗的关系特别好。这很奇怪,很可怕吗?正常情况下这当然是好事,也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是:这朝鲜太宗也是个狠人啊。
朝鲜太宗李芳远,1367年出生,1392年,他老爹李成桂建立了朝鲜王朝,在这个过程中他出力最大,朝鲜王朝建立后,朝鲜王室非常清醒,一改之前高丽势力亲蒙元的国策,改亲附明朝,并成为明朝最忠实的藩属。
而李芳远呢?他多次随着朝鲜使团访问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鲜向明朝进贡马匹,李芳远随贡使前往当时明朝的首都南京,这期间其路过了北平,和当时进驻北平的的明朝皇子朱棣私相会见,两人性格相近,相谈甚欢。
但是,当时这两人到底聊了什么呢?联想到之后发生的事情,这真是细思极恐。
韩剧中,李芳远和朱棣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当然,影片情节虚构成分较大
在李成桂谋代高丽的过程中,李芳远出力最大。但是,他地位却不高,原因是李成桂晚年丧妻,续娶神德王后康氏,而之前六个儿子都是前妻韩氏生的,这几个人和自己后妈关系一直不好,但是李成桂宠溺康氏,所以也宠溺了自己这个后妻生的儿子——幼子李芳硕,并立他为世子。
这显然是一个很不明智的举动,裴克廉、赵浚等重臣一开始都建议国王以年龄和功劳两方面考虑,立长子李芳雨,或开国时功劳最多的李芳远。然而李成桂对康氏宠爱有加,非要立后妻生的儿子,后妻生的七子李芳蕃狂率无状,因此只被封为抚安君;最年幼的第八个儿子李芳硕当时只有十岁,最终在太祖元年八月二十日被李成桂册封为王世子。这主要是重臣郑道传推动的,他认为君主应该中庸无为,以避免君臣政治冲突而造成的元气耗损,之后郑道传成为了李芳硕的老师。
李芳远
郑道传不断打压李芳远,结果矛盾激化,朝鲜王朝太祖八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李芳远造反,其以“立嫡以长”为借口,联合益安君李芳毅、怀安君李芳干、上党君驸马李伯卿一同出兵,史称戊寅靖社(第一次王子之乱)。
韩剧中,朱棣和李芳远因境遇相似,惺惺相惜,在交流时早已经互相说了自己的心思
很成功,李芳远因势力弱小而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卫景福宫的禁军,杀入宫中,冲入世子东宫——资善堂,乱刀砍死了李芳硕,然后从景福宫南门杀出,袭击大臣郑道传。击杀郑道传与李芳硕的丈人富城君沈孝生。朝鲜王朝建国的功臣宜城君南訚也因属于郑道传一派而被杀。至于康氏的另一个儿子李芳蕃也同在此变中被杀。
之后,李芳远冲进宫中,宣布“李芳硕、郑道传谋反,图谋杀害王子”,使得李成桂被迫内禅王位予二子李芳果(嫡长子李芳雨早逝),李芳果即位,后称定宗。当然,这只是幌子,实际职位在谁手里不用多说了。
1400年朝鲜王朝再度发生第二次王子之乱,1401年,李芳远顺利当上国王,即朝鲜太宗。这次没有那么血腥。
朝鲜王朝王子之乱
于是,李芳远成功当上了朝鲜国王;而两年之后,他的好友,明朝皇子朱棣,也造反成功当上的皇帝。而这之后,朝鲜和明朝的关系得到极大改善(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由于在东北方向和朝鲜存在一定的边疆矛盾,所以朱元璋对朝鲜并没有什么好脸色,并无册封朝鲜国王,李成桂的正式头衔是“权知朝鲜国事”,李芳远是第一位得到中国正式册封的朝鲜国王,他一开始是得到建文帝的册封,这是因为当时建文帝在内战中焦头烂额,希望得到朝鲜支持,所以也顾不得太多礼法了,后来朱棣继位后,也很快册封他)。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太宗李芳远遣使前来明朝朝贡。
在李成桂和朱棣这两位“乱臣贼子”在位的时候,两国关系是极为良好。不过,在东北方面嘛,也仍然有一点矛盾。但这无伤大雅,两国的领导人的私人关系还是很好的。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所以,不得不令人有所联想:在公元1393年,这两位殿下还年轻的时候,在北平相谈甚欢,那么他们当时到底都交谈了什么内容呢?是否“规划过未来”,日后他们都当上国君后,在书信往来的时候,是否也互相交流过成功经验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云帆
公元1393年,大明皇宫,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注视着面前的文武百官。他正在选择合适的继承人,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关乎着未来。
“臣认为四皇子朱棣才华出众,具备治国之才。”一位大臣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朱元璋微微皱眉,他知道这位大臣所说并非空言。朱棣的确能力出众,精通文韬武略,但他的血统却始终是个问题。
当然,这是一个小说的片段,但是,实际的朱元璋为啥不愿传位给朱棣?史学家:谁都可以,就他不行
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在位期间,朝廷里可是风起云涌,大家都猜不透他葫芦里卖的是啥药。尤其是他儿子朱棣,文武双全,能力超群,可为啥老爹就是不愿把皇位传给他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时间回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刚刚登基称帝,建立了明朝。那时候的他,可是意气风发,想要把这大好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万代。于是呢,他就立了自己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准备将来让他继承皇位。这一决定,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可惜啊,天有不测风云,公元1392年,朱标太子竟然病逝了!这可让朱元璋伤心欲绝啊。皇位继承人的空缺,一下子就成了朝廷里的大事。而那个文武双全的朱棣,眼看着机会来了,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
但谁都知道,朱元璋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皇位继承人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在这风起云涌的大明朝,谁坐上了那个位置,就得承受那份压力和责任。于是乎,他开始考虑起其他儿子来。
可是啊,其他儿子都是些什么货色,朱元璋心里跟明镜似的。一个个要么懦弱无能,要么心术不正,根本无法胜任这皇位。这可让朱元璋犯了难。
就在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这小伙子聪明伶俐,温文尔雅,一副仁慈的样子。而且呢,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治国安邦之道颇有心得。这不正是自己想要找的继承人吗?
于是乎,朱元璋就下了决心,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这一决定,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不仅考虑了儿子的能力,还考虑了国家的未来。他希望通过温和的统治,维护朝廷的稳定。
当然了,这可把朱棣给气得不轻。他眼看着到嘴的肥肉飞了,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但他也明白,老爹的决定可不是那么好改变的。于是乎,他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抢夺皇位了。
可惜啊,这朱棣虽然文武双全,但他的血统却成了最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明朝那会儿,血统可是极为重要的。而朱棣呢,偏偏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朱元璋的妾室所生。这使得他的血统受到了质疑,不符合明朝的继承原则。
更糟糕的是,朱棣在朝廷中并未获得足够的权臣支持。大家都知道,要想坐稳皇位,没有权臣的支持可是不行的。但朱棣这个人呢,性格孤傲,心机深沉,给人一种难以驾驭的感觉。这让许多权臣对他敬而远之,不愿意站在他这一边。
其实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
1.朱元璋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登基之初,就定下了嫡长子继承制的,这是他自己立下的继承制度,所以他是不可能违反规则将皇位传给朱棣的。
2.朱棣血统受质疑:明朝时期,血统是极为重要的,而朱棣并非马皇后所生,而是朱元璋的妾室所生,这使得他的血统受到了质疑,不符合明朝的继承原则。
3.朱棣未得到权臣支持:朱元璋认为朱棣过于强势,有野心,不易控制。而朱允炆的仁慈形象更符合他的意图,希望通过温和的统治维护朝廷的稳定。同时,朱棣在朝廷中并未获得足够的权臣支持,这使得他难以稳定地掌控朝政。
4.朱棣被认为野心过剩:朱元璋认为朱棣的行事风格与自己的理念相悖,这违背了明朝建立时的初心和原则。使得朱元璋对他产生了疑虑和不信任。
就这样,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这一决定虽然引起了一些风波和争执,但也为明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而那朱棣呢,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好忍气吞声,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是几十年过去了。这期间呢,明朝经历了好几位皇帝的更迭。而那朱棣呢,终于等来了他的机会!
#明朝历史#历史冷知识#
1393年,蓝玉被朱元璋处死,来连累15000余人。行刑前,蓝玉指责朱元璋,“跟我亲近的人你都杀了,为什么唯独放过他?”朱元璋不屑地笑着说,“你怎么能与他相比。”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朝初年的政治风云变幻,尤为引人注目。1393年,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暴在南京应天府悄然掀起,这就是著名的“蓝玉案”。这一年,朱元璋的帝国,正处于他铁腕统治的鼎盛时期,但暗流涌动的朝政纷争与权力斗争却暗藏着无数危机。
蓝玉,这位明初杰出的军事将领,以英勇善战著称,北上破元,平定西南,是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得力助手。他的军事才能与战功显赫一时,被封为世袭凉国公。然而,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和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肆意妄为,最终引发了朱元璋的极度不满。
在这个背景下,蓝玉不幸成为了政治风暴的牺牲品。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的告发,成为了引爆这场风暴的导火索。蓝玉被指控谋逆大罪,朱元璋震怒之下,下令将他投入大牢。在明朝这个法制严苛、律法森严的时代,一旦触犯了谋逆大罪,不仅是本人,整个家族乃至相关的亲信都将受到牵连。这场风暴迅速席卷整个朝廷,涉案人数多达15000余人。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物,俞通渊,却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幸存。他虽不是一名杰出的将领,但却是明朝开国大将俞通海的弟弟。俞通海,这位早年投奔朱元璋的勇将,不仅助朱元璋夺得天下,还数次在危急时刻救过朱元璋的性命。正是这份深厚的交情和兄长的显赫功绩,让俞通渊在这场血雨腥风中侥幸生还。
1393年,一个普通的清晨,南京的朝天宫内却是暗流汹涌,气氛凝重。蓝玉被押入了大牢,严刑逼供。在这个权力的中心,一切都显得异常沉重。蓝玉在牢中回忆往昔,那些驰骋沙场、战功赫赫的日子,与如今的囚笼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色冷峻。蓝玉被押送至御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屈和愤怒。面对着这位一手提拔他的皇帝,蓝玉忍不住发问:“跟我亲近的人你都杀了,为什么唯独放过他?”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你怎么能与他相比。”
蓝玉的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朱元璋口中的“他”,指的是俞通渊。在这场无情的权力斗争中,自己不过是个棋子,而真正不可动摇的,还是那些曾经救过朱元璋性命的人。蓝玉的一生充满了荣耀与辉煌,却也布满了阴谋与背叛。他曾为朱元璋打天下,如今却成了朱元璋手中的刀下鬼。
与此同时,俞通渊在府中得知自己被放过一马,心中复杂。他知道,自己的幸存并非因为自己的能力或功绩,而是兄长俞通海与朱元璋之间深厚的情谊。在这个权力与阴谋交织的朝廷里,有时候生死,不过是一念之间。
而蓝玉的最终命运,也在这个清晨被决定。他被枭首示众,头颅挂在城墙上,成为了权力斗争中的一个警示。野史传言,他在生前被剥了皮,剥皮八天后才断气。蓝玉之祸,牵连了无数人,公侯伯爵府也未能成为保命的护身符。在这个血腥的朝代,权力的游戏比生命更重要,而忠诚与背叛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蓝玉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的死,标志着明朝早期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他的生命,如同那个时代的无数英雄一样,被权力的游戏所吞噬。而俞通渊的幸存,也提醒着人们,有时候,生存比英雄主义更重要,而忠诚与功绩,可能不及时机与运气来得关键。
朱元璋的冷酷与计算,蓝玉的悲壮与无奈,俞通渊的幸存与复杂,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蓝玉之祸,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风暴,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性的复杂与朝政的残酷。
在历史的长河中,蓝玉之祸仿佛只是一朵微小的浪花,但它却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复杂与悲壮。权力的游戏,不仅仅是王侯将相之间的争斗,更是人性的较量。在这个游戏中,忠诚与背叛,英勇与懦弱,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蓝玉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的悲剧,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性格或行为,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不可避免的结果。他的死,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注脚,提醒着后人,权力的游戏永远残酷,而在这个游戏中,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棋子。
而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蓝玉之祸,不仅仅是蓝玉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它提醒着我们,在权力的游戏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如何生存,如何在复杂的人性与残酷的现实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朱元璋死后,由于其在继承人问题上安排失误,加之继任的建文帝一系列错误国策,这导致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变”,皇叔朱棣造反成功,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由藩王反叛继位仅此一例,绝无仅有。
朱棣算是一代雄主,但是有一个很有趣的冷知识,现在想想可能令人发寒:他和朝鲜太宗的关系特别好。这很奇怪,很可怕吗?正常情况下这当然是好事,也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是:这朝鲜太宗也是个狠人啊。
朝鲜太宗李芳远,1367年出生,1392年,他老爹李成桂建立了朝鲜王朝,在这个过程中他出力最大,朝鲜王朝建立后,朝鲜王室非常清醒,一改之前高丽势力亲蒙元的国策,改亲附明朝,并成为明朝最忠实的藩属。
而李芳远呢?他多次随着朝鲜使团访问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鲜向明朝进贡马匹,李芳远随贡使前往当时明朝的首都南京,这期间其路过了北平,和当时进驻北平的的明朝皇子朱棣私相会见,两人性格相近,相谈甚欢。
但是,当时这两人到底聊了什么呢?联想到之后发生的事情,这真是细思极恐。
韩剧中,李芳远和朱棣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当然,影片情节虚构成分较大
在李成桂谋代高丽的过程中,李芳远出力最大。但是,他地位却不高,原因是李成桂晚年丧妻,续娶神德王后康氏,而之前六个儿子都是前妻韩氏生的,这几个人和自己后妈关系一直不好,但是李成桂宠溺康氏,所以也宠溺了自己这个后妻生的儿子——幼子李芳硕,并立他为世子。
这显然是一个很不明智的举动,裴克廉、赵浚等重臣一开始都建议国王以年龄和功劳两方面考虑,立长子李芳雨,或开国时功劳最多的李芳远。然而李成桂对康氏宠爱有加,非要立后妻生的儿子,后妻生的七子李芳蕃狂率无状,因此只被封为抚安君;最年幼的第八个儿子李芳硕当时只有十岁,最终在太祖元年八月二十日被李成桂册封为王世子。这主要是重臣郑道传推动的,他认为君主应该中庸无为,以避免君臣政治冲突而造成的元气耗损,之后郑道传成为了李芳硕的老师。
李芳远
郑道传不断打压李芳远,结果矛盾激化,朝鲜王朝太祖八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李芳远造反,其以“立嫡以长”为借口,联合益安君李芳毅、怀安君李芳干、上党君驸马李伯卿一同出兵,史称戊寅靖社(第一次王子之乱)。
韩剧中,朱棣和李芳远因境遇相似,惺惺相惜,在交流时早已经互相说了自己的心思
很成功,李芳远因势力弱小而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卫景福宫的禁军,杀入宫中,冲入世子东宫——资善堂,乱刀砍死了李芳硕,然后从景福宫南门杀出,袭击大臣郑道传。击杀郑道传与李芳硕的丈人富城君沈孝生。朝鲜王朝建国的功臣宜城君南訚也因属于郑道传一派而被杀。至于康氏的另一个儿子李芳蕃也同在此变中被杀。
之后,李芳远冲进宫中,宣布“李芳硕、郑道传谋反,图谋杀害王子”,使得李成桂被迫内禅王位予二子李芳果(嫡长子李芳雨早逝),李芳果即位,后称定宗。当然,这只是幌子,实际职位在谁手里不用多说了。
1400年朝鲜王朝再度发生第二次王子之乱,1401年,李芳远顺利当上国王,即朝鲜太宗。这次没有那么血腥。
朝鲜王朝王子之乱
于是,李芳远成功当上了朝鲜国王;而两年之后,他的好友,明朝皇子朱棣,也造反成功当上的皇帝。而这之后,朝鲜和明朝的关系得到极大改善(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由于在东北方向和朝鲜存在一定的边疆矛盾,所以朱元璋对朝鲜并没有什么好脸色,并无册封朝鲜国王,李成桂的正式头衔是“权知朝鲜国事”,李芳远是第一位得到中国正式册封的朝鲜国王,他一开始是得到建文帝的册封,这是因为当时建文帝在内战中焦头烂额,希望得到朝鲜支持,所以也顾不得太多礼法了,后来朱棣继位后,也很快册封他)。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太宗李芳远遣使前来明朝朝贡。
在李成桂和朱棣这两位“乱臣贼子”在位的时候,两国关系是极为良好。不过,在东北方面嘛,也仍然有一点矛盾。但这无伤大雅,两国的领导人的私人关系还是很好的。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所以,不得不令人有所联想:在公元1393年,这两位殿下还年轻的时候,在北平相谈甚欢,那么他们当时到底都交谈了什么内容呢?是否“规划过未来”,日后他们都当上国君后,在书信往来的时候,是否也互相交流过成功经验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云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