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惠敏莉个人简介(惠敏莉)

发布时间:2024-04-27 17:14:28作者:君心似我心来源:网友投稿

惠敏莉个人简介(惠敏莉)

本文目录一览: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丨惠敏莉:扎根人民,让“秦腔”艺术绽放新时代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标兵说

“‘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社会教育,推陈出新’是易俗社的宗旨。我将始终铭记‘艺术从人民中来,要到人民中去’的教导,扎根人民,服务基层,把戏台搭建到人民群众之中。”

——惠敏莉

百余年来,西安易俗社隐身于西安钟楼旁边案板街一隅,生旦净末丑,秦人秦声秦韵,一板一眼,嘈嘈切切,演尽人生百味,唱尽世间沧桑。

多年来,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惠敏莉和同事们以蓝天作幕布,大地作舞台,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近百个城市,惠及观众千万余人,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让戏曲回归本真,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惠及百姓,成风化人。

视频加载中...

把戏台搭建到人民群众之中

从艺40年,惠敏莉始终在秦腔的舞台上耕耘初心,一心想要把好剧目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父老乡亲的心窝窝里。

在父亲的熏陶下,惠敏莉自幼便对秦腔产生了浓厚兴趣,5岁便能学唱《三滴血》中的《虎口缘》,在乡广播站播放时,得到乡亲们的一片赞誉。

“18岁那年,踏入易俗社小院时的情景,至今难忘,因为这是我梦寐以求的秦腔殿堂。”惠敏莉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有幸成为易俗社的演员我激动极了。”久久凝望着“移风易俗”的题匾,她决心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艺术家。

多年来,惠敏莉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她被推选为易俗社业务副社长,2009年成为易俗社第十八任社长,是该社历史上目前唯一一位女掌门。

“秦腔创作来源于生活,一部经典剧目就是民间一部活的历史,它的传承离不开老百姓。”基于此,惠敏莉坚持人民艺术为人民的理念,牢牢扎根人民,服务基层,把戏台搭建到人民群众之中。

露天戏台,三九严寒冻到手脚发木,盛夏酷暑戏服湿透,这是惠敏莉和演员们这些年来的真实写照。

“母亲病危!”家人发来信息,而惠敏莉的“速归”已是几天之后。“母亲如果知道我是为捐助灾区而没能多陪她,她会理解我的,也会安息的。”惠敏莉红着眼睛说。

“党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惠敏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疫情期间,惠敏莉带领西安易俗社7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闻令而动,连续40余天下沉中海碧林湾和紫薇曲江意境两个小区……

多年来,惠敏莉与演员们,走到厂矿社区、田间地头,坚守在振兴秦腔艺术的阵地上,用艺术感染民众,让秦腔艺术绽放出璀璨的生命之花。

当好秦腔艺术守正创新“服务员”

“入了戏剧的行,就要端起戏剧的饭碗。” 惠敏莉常对年轻演员这样说,为的是让大家明白,这“饭碗”里盛的是艺,装的是德。

惠敏莉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舞台上,她是“战斗员”,身体力行地弘扬艺术,将秦腔唱到全世界;舞台下,她是“指挥员”,向年轻一代传授“艺精戏硬”的成长箴言;作为易俗社社长、秦腔界的旗帜,她当好秦腔艺术守正创新的“服务员”,带领易俗社昂扬迈出新时代的新步伐,为秦腔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每年春节及重大节日里,易俗社人都坚守在文艺岗位,在惠敏莉的带领下践行初心,为百姓们献上一场场精彩的秦腔大餐。

这些年,迎合观众的多元文化需求,惠敏莉积极开拓创新,在北京、西安多所高校开设秦腔公益讲堂,在易俗社开设“易俗社大讲堂”,讲述秦腔之美。同时,惠敏莉还积极推动秦腔“走出去”,在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18年起,惠敏莉作为陕西省人大代表,多次提交议案,呼吁政府立法来保护秦腔剧种。2022年1月1日起,惠敏莉参与制定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正式出台,为秦腔艺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法律层面的硬支撑。

“我将在文化传承发展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让秦腔的未来更加璀璨。”惠敏莉坚定地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本文来自【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百年易俗社“女掌门”的家国情怀——记著名戏曲表演家惠敏莉

敏莉, 1971年6月出生,党员,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上海(国际)白玉兰奖。

现任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从艺三十余年,共主演五十余部本戏、折子戏,拍摄戏曲电视连续剧及戏曲电影十余部,出版发行了CD、VCD、DVD个人唱段、剧目专辑等100余首。

红色盖头掀开来,“柳河湾新娘”惠敏莉惊艳亮相北京剧院,优美的身段,声情并茂的唱腔获得了北京观众和专家的高度盛赞。

媒体评价惠敏莉:“她的秦腔戏像灵芝草,有仙家味仙家气仙家骨仙家态;她的戏雅而不俗,艳而不媚,浮而不虚,巧而不饰,庄而不逗,有情趣,有味道,有美感……”德艺双馨的秦腔表演艺术家 惠敏莉扮相端庄俊秀,唱腔委婉多情。作为易俗社建社百年来第一位女社长,惠敏莉是陕北黄陵县走出来的优秀秦腔表演艺术家。她幼年学戏,15岁考上延安戏校,18岁考入西安易俗社。

二十多年来,惠敏莉凭着自身的灵气以及谦虚、勤奋、好学的品格,赢得了同事和观众的爱戴。主演了《柳河湾的新娘》、《火焰驹》、《西施泣别》等三十多本大戏和数十个折子戏,出了10多个专辑。

2008年,惠敏莉在西安秦腔剧院创作排演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中担纲主演“新娘”。这部充满戏剧冲突的大戏讲述了新娘柳叶从夫妻分别,到为信守诺言而被误解,历经十年艰辛,最后献出了生命的感人故事。该剧先后荣获全国及陕西省20多项秦腔大奖,并赴北京汇报演出,获得了高度好评。凭借出色的唱腔和表演功底,

惠敏莉先后获得中国戏剧艺术最高奖“梅花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上海(国际)白玉兰奖等十多个全国性戏曲大奖,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惠敏莉被推选为易俗社业务副社长,主管易俗社业务。百年易俗社第一位“女掌门”人西安易俗社是西部著名的秦腔科班,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

上世纪二十年代,来西安讲学的鲁迅先生在易俗社听完秦腔以后,为易俗社亲笔题赠的“古调独弹”。这是鲁迅先生对易俗社能够站在平民的立场,联合艺人改良旧戏曲,推陈出新,移风易俗的褒扬。

2009年,惠敏莉担任易俗社社长和总经理以来,带领易俗社全体演职人员实施“惠民演出”、“传承经典”、“推出精品”、“传播秦腔文化”、“加强产业运营”五项工程提升易俗社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2017年开办周末小剧场文化惠民演出以来,易俗社实现经济收入年超500余万元。

2018年惠敏莉又提出了“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路,一手抓艺术、一手抓产业。艺术上抓精品,恢复经典;产业上走出去,主动开发市场。通过几年努力,易俗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家国情怀 赈灾义演近年来,惠敏莉积极响应中央“文艺下乡”号召,带领易俗社演出小分队深入秦岭深山,让大山深处的乡亲群众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秦腔。她和易俗社连续五年参加中国文联、省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举办的“春雨工程”赴边疆、厂矿、农村、部队演出。在2008年抗震救灾、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急关头,惠敏莉主动请缨,积极参与文艺战线公益活动。特别是

2008年“5.12”抗震救灾时,惠敏莉组织全社成员率先发起文艺赈灾秦腔义演十余场,为救灾一线募捐善款。当时她的母亲病危、公公癌症住院,6岁幼子无人照看,惠敏莉顾不得这些,毅然奔走于演出和募捐现场。当赈灾义演刚刚结束,她得知母亲病逝,禁不住泪如雨下,万分内疚。面对丈夫骨折、婆婆心脏病住院、父亲脑梗住院、姐姐血液病住院,惠敏莉毅然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带领易俗社按约演出。

2020年春节期间,惠敏莉将八旬老父亲挥泪写的一篇抗疫诗篇编成秦腔唱段录制传播出去,她还亲自创作了《吼秦腔、战役情》、《疫情无停止、易俗无停止》等诗歌以助抗疫。家国情怀是惠敏莉,也是易俗人的精神本色。走出国门 传播秦腔文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惠敏莉在秦腔表演艺术方面的成就赢得了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认可,

2009年以来,她先后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陕西省 “最具有文化影响力杰出成就人物”、陕西省十大“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被推选为省市人大两级常委、省剧协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等。秦腔文化需要传播,惠敏莉带领易俗社走出国门,赴韩国参加新罗文化艺术节,在美国、澳大利亚、港澳台等举办讲座,使秦腔艺术传播走向国际化。惠敏莉充分利用世博会、世园会、文博会、书博会、丝路会、欧亚经济论坛、“一带一路”海外推介会等多个平台唱秦腔、颂易俗,传播传统文化。

作为百年剧社第一代女掌门人,惠敏莉带领易俗社以全新的面貌走向新的时代,“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社会教育”。让“古调独弹”的鼻祖剧社、文化剧社唱响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