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纳西族的风俗节日(纳西族的风俗)

发布时间:2024-04-27 14:11:13作者:浮生如梦来源:互联网

纳西族的风俗节日(纳西族的风俗)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纳西族的18个冷知识,唯一一个保留“走婚”制度的民族

在民族文化课堂上,提起纳西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纳西族的一直摩梭人,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保留着世界上唯一的走婚制度,让人很不理解。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纳西族的文化习俗。

1、纳西族是古代羌人的一支,如今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主要聚集在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滇川间的泸沽湖畔。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纳西族现有人口大约32万人。

2、纳西族因居住地不同,婚姻习俗有所区别,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部分地区存在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阿注”和“阿夏”的走婚制度。

3、阿注和阿夏在摩梭语中是伴侣或者情人的意思,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双方在生活中看对眼,确定关系之后,男方可以去女方家过夜,但天亮前必须离开,所以称为“走婚”。这种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哪一天双方没有感觉了,可以自行解除。

4、如果阿注和阿夏生的有孩子,孩子要归女方所有,男方没有义务抚养女方的孩子,男方要抚养的孩子是自己的外甥。女方的孩子由女方家的兄弟抚养。摩梭人的这种走婚制度世俗罕见,只因为在这里是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远远高于男人,因此这种制度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

5、在纳西族禁止询问阿夏的情况,禁止未经允许进入女孩的花楼。否则你可能惹上烦。

6、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字为东巴文,是纳西族独有的一种文字。纳西族信仰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

7、纳西族的房屋和白族的房屋相似,都是“三坊一照壁”的形式,即一正房,两耳房,加一个照壁,形成类似北方四合院的建筑。摩梭人居住的房子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有正房、祖母房、经房和花楼组成等几个部分组成。

8、纳西族以大米、玉米和小麦为主食,喜欢喝酒,饮浓茶、喜欢吃酸和辣的。比较著名的食物有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蒗的琵琶猪和泸沽湖的酸鱼。

9、关于纳西族的服装,青壮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穿黑色。

10、纳西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肩”,披肩以圆形花片为主,双肩各有一个大的,背上有七个小的,分别象征日月星辰,表示披星戴月、勤劳不息,恶鬼不敢接近。

11、纳西族最具有特色的节日是三朵节,即本族的保护节。三朵是纳西族千百年来供奉的保护神,三朵节是纳西族的盛大节日。

12、汉族人有自己的百科全书,纳西族也有自己的百科全书,纳西族人用东巴文撰写的《东巴经》是纳西族的宗教经书,它也是纳西族生活的百科全书。

13、纳西族是受汉族影响比较严重的一个民族,其建筑、雕刻、绘画融合了纳西族、汉族与藏族三个民族的特色。

14、纳西族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东巴画谱》是罕见的艺术珍品,长达15米的《神路图》堪称稀世珍宝。

15、纳西族在祭天、祭祀祖先、祭祀战神时,忌讳外来人观看。

16、纳西族人家门口都立有门神,忌讳别人用手去摸石头“门神”。

17、不能踩踏架锅做饭用的三脚架,不能翻弄灶里的土灰。

18、纳西族这几年走入大众视野的代表人数屈指可数,也就杨二车娜姆出名,主要原因还是纳西族人太少了。

关于纳西族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纳西族和摩梭族是什么关系?纳西族婚俗有什么特殊

本文来自:趣历史

中国总共分为有着56个民族,不过这些也已经是简略合并之后的。中国还是有着很多的未识别民族以及被合并入其它民族的少数民族,纳西族和摩梭族是什么关系呢?那么,本期一起来详解这两个民族习俗等等特别相似的民族吧!

摩梭,是摩梭人的自称;纳西,是纳西人的自称。摩梭人和纳西人是纳西族的不同支系。后来在民族识别时,鉴定他们属于同一民族,这样,用了“纳西族”的自称作为他们整个民族的族称。摩梭人,不是摩梭族,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

纳西族由于各支系之间的历史渊源、地域分布不同等诸多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与家庭形态。聚居在丽江一带纳西族早已实行了一夫一妻制,而居住在滇川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周围地区的摩梭人,在过去则过着不娶不嫁的婚姻生活。

在同一个民族中竟然存在着父系、母系以及父系与母系并行的婚姻家庭形态,这种现象早已引起了普遍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摩梭人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

摩梭人一部分属元代蒙古军南征时候留下居住在云南四川边界一带的蒙古人,但他们不属于蒙古族,早在汉代摩梭人的祖先古代羌人就已经来到云南,而之后的几百年蒙古人才来,而后来被归为纳西族的支系是因为木府的兴盛导致与周边势力融合所致。

摩梭人的叫法从族群归属存在争议来说,暂定为摩梭人。摩梭人自称“纳”或者“纳日”,摩梭人认为黑色能包裹万物,崇尚黑色。

摩梭人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它的巫师称作达巴,达巴参与每个摩梭人生老病死,一生的所有过程。后来由于政治影响,喇嘛教成为摩梭族人的主要信仰,大多数屋子的每个角落和屋外,都有堆放成金字塔形状的白石祭坛。大部分摩梭族人没有听过耶稣的名字。直到几年前才有摩梭族徒,现今已约有20位徒。

婚姻是下半辈子的开始,更是关乎你一生的大事。婚姻从古至今都讲究着门当户对的要求,而在少数民族的婚俗有什么不一样呢?纳西族婚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那么,本期纳西族文化一起来了解吧!

纳西族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优先婚配习俗。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谈恋爱称为“命若贺”,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和红白喜事场合相识交往,定期约会于山间田野,对歌弹弦,倾吐衷肠,互赠情物。

这种传统的社交自由,与汉文化影响的封建包办婚矛盾尖锐,加上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剥削和农民的贫困加深,致使相爱的青年往往不能成婚,为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就相约至玉龙雪山或村寨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文化教育的逐步普及,加之新婚姻法的深入实施,恋爱自由和结婚自主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纳西族的殉情之俗早也成为过去。

纳西族青年男女由于恋爱自由,因此,婚前大多数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和心上人。但是根据传统婚姻,得由父母来包办,而父母又讲究门当户对等,因此,不征求子女意见,不让有情人成眷属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种现象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特别突出,因此,父母不同意结婚的恋人往往采取逃婚和徇情的方式表示反抗。有的相约逃到偏僻的地方去隐姓埋名,安家落户,待若干年后再返回原籍;有的干脆就永远定居在外,不回原籍;有的反抗方式更为惨烈,即双双殉情。

殉情的方式有跳水、滚山崖、自焚、自缢、服毒等。他们相信,人世间不能成婚,只有死后到“玉龙第三国”永远相守,才能有美满幸福的生活,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时有发生。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现在,纳西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完全由父母包办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逃婚和殉情已成了令人喟叹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牛耕勤】纳西饮食习俗

【摘引】自古来,纳西人生活在一块安谧的净土上,较关注饮食和学习外来文化,尤其是汉文化,以丰富和完善自己,形成花色品种丰富,多采多样;川味、滇味、湖南味……什么都有,什么都被改造成具有自己的特色。当然,更多的是自己传统的民族风味饮食。如同东巴文化一样,是人无我有的留传到现在的“纳西货色”。

纳西饮食习俗

牛耕勤

纳西族主要聚居的丽江,以她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山川平坝,有江边河谷,形成立体气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加之有奇绝天下、四季积雪、拔地苍天的玉龙大雪山而风景绮丽,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民族历史文化厚重,加之是个“世代无大兵燹”(见《徐霞客游记》))的安宁之地,民风淳朴,汉、藏、白各族文化均能共融,而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又有古老的东巴文化而具有自己的特色。

史书记载的纳西饮食习俗

《南诏野史》下卷载:“麽些(纳西)……岁暮杀牛羊相邀,一客不至为耻,今有读书入泮者”。可见古代纳西族以牛羊肉为待客菜肴,并有好客的习俗——“一客不至为耻”。

明代景泰年《云南图经》卷5载:“一岁所食,园根丰之。园根即蔓菁也。”蔓菁是纳西人家常的食物,尤其是高寒山区。可以生吃,可以煮吃、腌吃、干吃——切成蔓菁花、蔓菁丝晒成干品煮吃炒吃,小蔓菁整个晒干后,叫“阿不”,不失为可口食品。纳西有话说:“蘑菇好吃的是根茎,蔓菁好吃的是“居于”。居于,就是蔓菁上的再生叶子,做成菜汤,也是鲜美的。

正德《云南志》卷11载:“麽些(纳西)不事佛事,惟每岁正月五日,具猪羊酒饭,极其严洁,登山祭天,以祈丰禳灾”。俗话说,纳西最大的是祭天。这便是纳西族古代祭天饮食文化的真实记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卷68四川4载:“麽些……尚以羊肉、青稞、荞麦、乳饼、酥油煎茶充饥,……婚姻亦以牛羊为礼……”。可知当时纳西族以青稞、荞麦、羊肉、乳饼、酥油煎茶叶等为主要饮食,以牛羊作为婚事的聘礼。近代山区纳西族仍以羊为聘礼。

景泰《云南图经》卷5载:“苦泉有二处,一出吴烈山涧内,一出(通安)州西剌沙里,其味微苦,夷人每往饮之,谓能除病”。吴烈山在丽江良美,剌沙里在黄山,出于两处的苦泉便是如今所谓的矿泉水,可见纳西人早就认识矿泉水的好处,所以常去饮用。

东巴经典中的纳西饮食

用图画象形文字写成的古老的纳西东巴经典中,有许多纳西族古代饮食。有一本专述饮食来历的经典《安主命》,用极其优美的诗句叙述了五谷种植、收割、脱粒、舂制过程,以及粮酒的蒸泡饮用过程。还叙述了大米做的稀饭、饭团、饵块和小麦做的饵块、油圈、粑粑,以及弓箭猎取的鹿肉、熊肉和腌制的猪膘肉,羊奶制作的奶酪,还有蜂糖做的红糖、白糖,树上的果树、核桃、柿子,河中的鲜鱼、石花菜等诸多饮食。东巴经典中有句常用语“安铺柔特本”,汉意为种谷防饥。说明纳西人自古对饮食很重视,自然花色品种也较多。在《从搬图》(人类迁徙记)中就有蔓菁的来历,是人类始祖从忍利恩从天上娶回天女衬红保白命时偷偷带回人间的。

东巴象形文字中就有许多饮食种类,除上述几种,还有许多肉食,除山兽野禽外,有猪、牛(黄牛、牦牛、犏牛)、羊(山羊、绵羊)、禽(家鸡、鸭子<蛋>、野鸭、鹅等)、肥肉、瘦肉、腊肉、烧肉、排骨、前后腿肉、心肺、肝腰、肚脾肉,及谷类的青稞、苦荞、甜荞、黄豆、小麦、大麦、稻谷、高粱及其产品粉皮、炒面等;奶类的奶汁、酥油、奶酪等;果类的桃子、梅子、梨子、花椒、青刺果;菜类的萝卜、韭菜、生姜、大蒜、瓜、蕨菜、蘑菇、竹笋等;还有茶、盐等不胜枚举,是古代纳西族常用的食品。

《都生阿吐故事》中述及招待稀客的饮食:管天署(自然神)之子忸生许陆到都生阿吐家中,受到都妻都咒许麻命拿“三年的猪膘肉,三月的甜酒”的款待。可见古代纳西人盛情待客的饮食。

《卡补左登》的故事中,就有段大办喜筵的叙述:卡补左登生了个有福的儿子,于是他宰了千百头公牦牛和公山羊,千百头公黄牛和公绵羊,宰了白脚的公山羊和肥羊。把长穗的稻谷、饱满的青稞、白净的大麦,百类谷种煮成一大锅,一次酿了千百坛酒,在家中招待天地间的盘人和纳人,崩人和俄人……言词有点夸张,但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富裕的纳西人大办喜筵的饮食。

在千卷图画象形文经典中,诸如上述饮食文字和描述比比皆是,仅只随便提及而已。

《徐霞客游记》中的纳西饮食

明代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受纳西土司木增之邀,来到神奇的玉龙大雪山下,在他的游记中不仅写下了丽江山川、丽江古城,而且多次写下了纳西饮食文化。

一月二十五日,木土司派遣的和把事迎接徐霞客到丽江古城万字桥附近自己家中时,他刚“坐余楼上,献酪为醴”。好客的纳西族一到家就捧给他奶酪吃。

二月初一日,在解脱林东堂徐霞客得到“下以松毛……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熟为异味也。抵暮乃散”的盛情款待。可知纳西土司饮食的丰富和习俗——“罗列甚遥”。

“初二日,余以叙稿送进,复令大把来谢。所馈酒果,有白葡萄、龙眼、荔枝诸贵品,酥饼油线(细若发丝,中缠松子肉为片,甚松脆)、发(麦芽)糖(白糖为丝,细过于发,千条万缕,合揉为一,细面拼之,合而不腻)诸奇点”。除了荔枝、白葡萄、龙眼,徐霞客吃得特别香甜而叙述也较详细的酥饼油线和麦芽糖是纳西族的独特食品。所以被徐霞客称之为“奇点”。

“二月初六,,余留解脱林校书,木公(即土司木增)虽去,犹时遣人馈酒果,有生鸡大如鹅,通体皆油,色黄而体圆,盖肥之极也。余爱之,命顾仆腌咸为腊鸡”。徐霞客所爱的大如鹅的肥美之鸡,可能就是纳西人骟(阉)后笼养、体形较大的土鸡——骟鸡,可谓历史永久的“丽江鸡”。

初八日“有把事持书,挈一人荷酒献胙(肉),冲雨而至,以余尚未离解脱林也”。初十日,在漾西木家院万德宫,徐霞客为木增之子木宿修改了《雅颂各得其所》的作文后,待他的“肴味中有柔(乳)猪,牦牛舌,但为余言之,缕缕可听(柔猪乃五六斤小猪,以米喂成者,其骨柔脆,全体炙之,乃切片以食。牦牛舌似猪舌而大,甘脆有异味。)惜余时已醉饱,不能多尝也”。徐霞客所叹惜的“柔猪”,就是现在的火烧乳猪肉,它和牦牛舌是当时纳西人招待贵客的特别菜肴。

纳西年节饮食

春节纳西饮食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是,必须有猪头肉和公鸡肉。有话说:“吉正,布公岩盘史孜”,意为春节,吃猪头、公鸡肉。这可能是群体祭天饮食的个体简化。祭天必须用整猪祭祀天地诸神,用公鸡祭祀恶神后,就要作为福泽肉平分给祭天群——每家每户,使祭天的子民食用后在新的一年里得到幸福安康。同样,各家各户的纳西人在春节里用煮猪头加尾巴(表示整猪),和昂首向天的公鸡加血祭祀天地诸神后,方可食用。

春节饮食是较为丰盛的,传统为六盘一碗。一碗为鸡肉块煮山药、红萝卜块、青菜茎。六盘为猪头片,酸醋鱼,意为一年有余(鱼),鸡杂碎炒黄芽韭,含有永久(韭)平安之意,炒百合,有百年合好之意,炒莲藕,纳西有话说:“菱华史可布”,意为“莲藕通七孔”,含有事事相通之意,以及凉拌吹猪肝等。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事事相通,万事如意,永久平安,百年合好。春节有客到家,就要请客人喝米花糖水,以示新年甜甜美美。

正月十五日,是纳西人的“弥老会”或“棒棒会”——交易农具的盛会,城里人喜吃大汤圆。吃法有清煮和拌炒面两种,后者称“牛打滚”,是纳西和汉族饮食文化的融合。

二月初八,是祭祀纳西族护佑神的三多节,现定为民族节。纳西青年喜到风景幽雅的好去处打平伙:吃传统火锅——鸡肉炖豆腐。

三月清明节:必用的饮食是肉炒蕨菜和香椿叶,香油煎糯米糍粑,煎凉粉皮(是纳西特色风味),炒青蚕豆等。

四月立夏节:吃大、小麦饵块,煮腊猪颈圈肉,青菜汤。

五月端午节:吃糖包子,饮雄黄酒(据说有杀虫除病的作用),吃面条等。

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天为火把节,纳西人称“创美生厄”:主要吃煮腊肉和纳西人特有的腌鸭蛋等。

七月半(祭祖节):一般初八接祖,十四送祖,称“三美包近”,非用不可的菜是:鱼、炒芋花、煎蒸肉茄子。供品有萝卜条、海棠果、梨子、苹果等。

八月尝新谷节:尝新出的大米。

八月十五中秋节:吃大月饼外,还有特产麦芽糖、核桃糖、红瓜籽、松籽、刺满梨、黄皮梨、巴肯史梨、黄果、石榴、煮板栗、核桃、带荚青黄豆、花生等。

十月是上坟的日子,在坟地起火,饮食为洋芋、红萝卜、芋头、豆腐、山药、肉丸子、粉丝、青菜茎等同煮的火锅。

冬至节:定要吃糯米饭,多为甜食,也可将糯米饭油煎咸食。

以上节日饮食,涵有纳西和汉族融合的文化,又有纳西族的个性。从节日上看大都是来自汉族的节日,但在饮食文化上却有着本民族的特点。

纳西婚礼饮食

订婚,纳西语称“日贝”,即送酒,男方要给女方送大坛窨酒。另外送上色红糖、糕点之类等。

婚礼待客筵席为六碗四盘。六碗是,大肉为纳西必用的一碗,一般言语中“吃大肉”表示结婚,可见大肉是具有纳西特色的婚礼中的主要饮食。大肉,边长约有3公分,为大坨肉,煮时要放红曲粉,使其鲜红,达到色味俱全的目的,也寓有办红事之意。还有酥肉,以青菜茎或白芸豆垫底。百合圆子,将剁肉加草果佐料揉合在豆腐内,圆成丸子,然后用百合瓣包成,蒸熟即可。仍有“百年合好”之意。粉丝,用肉汤煮熟,有“长命百岁”之意。也有“布史户史”(纳西语),不斤斤计较,有所能耐之意。板栗卤猪脚或茨姑卤猪脚、八宝饭等。

四盘是,腌鸭蛋、火腿肉、卤猪肝、鲜辣鱼、炒瘦肉。

“吃米酒荷包鸡蛋”成了纳西人做生育客的别名。也就是说得知亲戚生添儿女后,送去鸡或肉、蛋等道喜时,主人必请来客吃一碗米酒荷包鸡蛋。这是纳西人的饮食习俗。纳西人生育后妇女做月子期间的饮食也十分讲究,除每日早上给产妇米酒荷包鸡蛋至少两个(据说有催奶的作用,也有丰富营养)外,中午和晚餐都离不了炖母鸡肉汤,还经常服用三七粉,据说有去除污血的疗效。

满月礼:要做六碗一拼盘,以炒瘦肉、莲藕、百合、煮排骨、卤猪肚、肉丸子等六样组成大拼盘。六碗与婚礼菜肴一致。

纳西丧礼饮食

丧礼饮食为八大碗:八大碗中有一碗典型的纳西菜:豆芽卤猪肉,纳西语称:“努于史卤”,是用黄豆芽和五花肉卤成,是道食而不厌的菜。它成了丧事待客中不可缺少的菜,因而“吃大肉”指做婚客一样,“吃努于史卤”就指做丧客。其它的七大碗是,大(坨)肉、酥肉(萝卜垫底)、煎小鱼(腌菜垫底)、煎粉皮、粉丝,还有猪肠子汤:豆腐块、白菜茎、红萝卜块、木耳、猪肠等五样煮成的“杂锅菜”,还起了个好听的汉名叫“五爷爹汤”。

人死后的七七四十九天期间,要做超度死者的“四·七”,饮食由出嫁女儿承担。早饭为素菜五碗四盘。煎豆腐、炒菠菜、木耳、绿豆芽,豆腐块和粉丝、粉皮、红萝卜、青菜茎合煮加豆浆为一碗,共五碗。煎乳扇、豆腐干、粉皮、酥油拌米饭加生姜草果佐料的一盘,共四盘。

晚饭为荤菜七碗,粉蒸等与婚礼饮食相同。

纳西高级宴席饮食

三叠水是纳西族的高级宴席饮食,分小三叠和大三叠。

小三叠为十二样菜,用小碗小盘,分冷、扣、炒。即冷四盘:卤猪肚、猪肝、猪舌头、卤鸡,都用蘸水食用;扣四碗:蒸煮鸡肉、海参、猪脚、百合圆子,都用扣碗;炒四碗:炒玉兰片根、鱿鱼、猪腰花、瘦肉。

大三叠为十八样菜,除小三叠的冷、扣、炒都用大碗外,均增加两样菜。即冷六盘中加卤鸭、卤猪心。扣六碗中加蒸鸽肉,化油拌糯米饭,加剥皮大枣、香橼蜜饯的八宝饭。炒六碗中加炒鸡胸肉丝、酥猪肝。

此外明代纳西土司招待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菜也都是高级的纳西“奇点”。“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更是高规格的宴席礼遇。可以窥见纳西人的好客和纳西土司对中原名士和汉族学者的敬仰之情,也是纳、汉民族团结友谊之情。

纳西家常饮食

洋芋:是平素常间的家庭主菜,可干炒、水炒,可放酸菜、蕃茄,放酸醋、辣椒等佐料作凉拌,可烧吃、煮吃,与豆腐、茄子、瓜类煮食,也可“土豆”炒牛肉、猪肉。做洋芋粑粑和圆子;将煮熟的洋芋碾碎,放上花椒等佐料煎成饼和圆子。做洋芋螃蟹:切成丝,拌上小粉,油煎后,酷似螃蟹。还可成条、成块、成个用香油煎食。

煮瓜、煮豆腐:也是纳西人家常便菜。主要用于中午饭和晚饭,煮瓜须放青豆荚和洋芋,江边还有江鱼煮瓜的吃法,叫“小瓜鱼”,味道独特。与众不同的是,纳西人煮瓜时还要贴锅边粑粑,待瓜菜熟时,锅边粑粑即熟,因那粑粑一面黄,一面泡,经瓜菜油盐等蒸煮过,比一般的味道好。也是一道纳西的特色食品。

纳西人也喜吃豆腐,但要同煮些其它菜蔬。还喜欢吃猪血煮豆腐:煮过的猪血切片同煮在一起,须放些生姜等佐料。其它豆腐煮鱼的吃法就更多,比如酸菜鱼、白煮鱼(大小鱼均可,都要加豆腐),还有豆腐炒菠菜、黄花菜,也可煮汤。

杂菜火锅:豆腐块、洋芋条、红萝卜条,韭菜根,青、白菜茎、莲藕片、海带、粉丝,用骨头汤在火锅内煮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纳西人冬季常食的杂菜火锅。据说丽江古城百岁坊晚清年间出了个108岁的寿星年世光,也是最爱吃杂菜,当然不一定用火锅煮食。

萝卜、蔓菁菜:平常鲜萝卜、蔓菁切片切丝做汤较多。很少有炒菜,也切块同猪排骨、牛肉煮炖,做泡菜腌菜,切块晒干后,同干块红萝卜、甘露、白菜茎用酸醋腌泡成菜,喜欢在春节期间食用,除了下菜,还解油腻。

酥油茶:一般在早餐饮用,与其他民族不同之处在于讲究佐料,除酥油茶水外,要加舂细的核桃仁、籽、草果,有的还加鸡蛋,使那桶子里打出的酥油茶泛出乳白色,味道尤佳。

土罐茶:将茶叶在小土罐里火烤,加水涨沸,放上腊油、盐末,别有味道,是山区纳西族每日缺不了的饮品。罐茶的吃法很多,将小坨盐巴在火里烧红,冲在罐茶水里,叫“烧盐苦茶”(纳西语称:近勒考),将白酒掺进罐茶水里,叫“龙虎斗”,在罐茶水里同煨烧过的艾叶,叫“烧艾叶苦茶”(纳西语:奇艾近勒考),都是常服的感冒药茶。

鸡枞猪肝胙:与外地猪肝胙不同的是,除用猪肝、大肠、辣椒面外,还加味美的鸡枞,有的还加香菌和韭菜根,使猪肝胙味道更美。

核桃烧青包谷:将烧熟的青苞谷粒,伴合核桃仁同食,吃起来不仅香甜,而且苞谷粒异常酥软。是山里纳西人在苞谷成熟时待客和作午点的食品。

烧青辣椒舂核桃仁:青辣椒烧熟后,放上盐巴,同核桃仁在石臼里舂细食用,是又香又辣的副食品。

热蜂蜜:即从蜂窝里刚割下来的带蜂房的新鲜蜂蜜,与其它蜂蜜不同点是,因刚割下来而尚温热、味纯,所以爽口,食而不厌,是山里纳西人招待好友的食物。

纳西特色饮食

腊猪颈圈肉:猪颈圈肉和猪头一样是纳西年节的食品。猪颈圈因没有骨头而加工管理方便,不易生蛆。如今丽江古城人春节祭祀时多用猪颈圈肉代替猪头肉。同加工腊猪头和火腿一样,先用盐巴和花椒面、白酒抹一遍,如要色泽好看,就放些火硝,腌制十天半月,挂干即可。腊猪颈圈肉之所以受纳西人喜爱,是因为肥瘦均匀,加工后特别有味,色泽也好,因而有在外地工作的,古城纳西人很喜欢寄去腊猪颈圈肉。

吹猪肝:是普遍用于红、白二事的食品,也是纳西独具特色的食品。制作方法是,将鲜猪肝吹胀后,灌入草果、花椒等佐料酒水,挂干后切片加葱花、芫荽、醋酱等佐料做成凉拌,便成美味佳肴。

灌猪肺:将鸡蛋、小粉、草果等佐料灌入吹胀的鲜猪肺里,煮熟便切片油煎,是道独特的风味菜。

腌鸭蛋:是现在婚丧均用的特色食品,加工方法是将鲜鸭蛋在盐水里泡数月,也可用白酒盐末涂于蛋壳干制,加上火硝,制成的蛋黄蛋白更加夺目,味道也佳。

大(小)麦饵块:先将大麦芒在臼里舂尽,浸泡水里,蒸熟后在碓里舂做成圆形饵块,是东巴经中常述的祭品,也是纳西族过年必用的食品。

豆豉粑粑:是阿喜、石鼓金沙江边纳西人特色副食品。黄豆炒熟舂碎,拌合、辣椒、花椒面等做成粑粑即可。可烧吃、煎吃。由于阿喜辣椒以皮薄、香辣而出名,所以阿喜豆豉粑粑尤为好吃。也是江边人送人的礼品。

麦芽糖:呈白色,是用泡水麦芽和大米磨制成浆煮成,呈红茶色,加上核桃仁,便成核桃糖。要做成白色糖,就得不住地拉,直至拉呈白色。麦芽糖是《徐霞客日记》中赞道的奇点之一,甜而不腻,不失为纳西特色的传统食品。多出自金沙江边。

香橼蜜饯:丽江适宜香橼生长,个大、皮薄、汁多、香甜而受人欢迎。香橼蜜饯是纳西人待客的一道风味甜食,香味扑鼻且有下气、化痰等药效,不失为纳西特色食品。

鸡肉炖豆腐火锅:是纳西族野炊打平伙的一道独特饮食。制作方法极为简单:鸡肉和豆腐切块炖在火锅里,加以草果、生姜等佐料,因味美可口而被称之为“岩巴玖”,意为鸡青蛙。是野炊不可缺少的美菜。

冰粉:是由冰粉籽在凉水里揉制出粉浆后凝结而成,制作时加一些佐料使其色如琥珀,味道鲜美,加之乌梅糖水里放有冰块及香料,甜中带酸,在大热天里吃到一碗冰粉就感到十分凉爽。

凉宵:凉宵和冰粉同为冷饮,不过制作凉宵的原料则是麦面粉,在锅里煮成面浆,由漏筛漏进冷水凝结成颗粒状便是。饮用时同凉宵一样,加冰块、乌梅糖水,不仅好喝,而且有去暑的作用。

刺满梨:因产自刺满(黄山)而得名,色美、皮薄、肉嫩、汁丰且甜如蜜而出名,是中秋节非用不可的果品。

丽江雪茶:纳西语称“郭勒”,因生长在毫无污染,海拔4500米以上的玉龙大雪山上而尤为珍贵,丽江雪茶与一般雪茶不同的是,特别雪白、茎细而圆、饮用时回味异常,药效(清热消炎、清肝明目)更佳。

海棠果:是丽江的特产,可生吃干吃,一般做成蜜饯待客。干果,纳西语称:多利金补,可以泡水喝、煨吃,有利尿、消炎之功效。配些车前草等,对小儿尿路感染、肾炎、膀胱炎均有疗效。

有名的纳西饮食

丽江粑粑:是外地人特别喜欢,丽江人作为礼(食)品,最具纳西特色的食品,最出名的是油煎千层粑粑,即丽江粑粑,有甜、咸两种,不是人人都能制作的。由于它独特的工艺,所以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品。丽江粑粑必须用丽江上好麦面粉,什么富强粉之类所谓“高级”面粉都不能做出丽江粑粑。由于丽江的海拔和气候等独特环境,尤适宜于种小麦,也是小麦的高产区,也不无优质品种。提取了富强粉的丽江面粉也不能做出丽江粑粑。做丽江粑粑必须具备精湛的技艺,和的面粉越稀越好,擀面卷油的难度更大,油煎出来更好吃。因是用炭火烤煎的,香味就不同寻常。

丽江粑粑还有两面黄的火烧粑粑,在平底锅里烤得差不多,再用火烤熟,这样味香质美。还有水焖粑粑,也就是烤黄一面,往锅里放适量水焖熟,泡硬适中,都是受人青睐的纳西食品。

鸡豆凉粉:看起来有点灰黑,吃起来却非常好吃。制作原料为丽江特产的产量不高、颗粒扁小的鸡豆,泡水磨成豆浆后,在锅里文火熬制而成。好不好吃全在于用勺搅拌的功夫,所谓慢工出细活。可以趁热吃,佐以香油、籽、花椒、辣椒面等,叫热凉粉。凉后即凝成块,切成粉条,加上煮过的韭菜、菠菜、绿豆芽、生姜、莴笋丝和辣椒面、香油、醋酱拌和之后,又香又辣又酸美,是炎热仲夏的凉拌吃法。若是寒冷严冬,可在锅里油煎热食,也同样津津有味。还可制成干品:切成块状,在冬天经霜扎后,晒干成品,油炸后,以葱花、芫荽、辣椒、醋酱做成凉拌,也是道美味之菜。纳西人还喜欢将鸡豆凉粉加工成粉皮,油煎后又是与众不同的香美。

米灌肠:是纳西族又一独特食品,有个传说故事,说其他民族吃了米灌肠,觉得异常好吃,就提问是怎么做的?纳西人说是给猪喂大米饭,宰后将肠子蒸熟后即可。其实,米灌肠的制作方法是,先将蒸熟的糯米拌和在新鲜猪血里,加以茴香、草果面等佐料和花油,然后灌进洗净的大肠里。灌时还得有点窍门,拿线拴住大肠一头,退皮式将米血结结实实地塞进去,蒸熟后可切片热吃,冷后可油煎吃,味道皆美。是纳西人杀猪请客必不可少的佳食,是经常送给外地亲戚好友的礼(食)品。

以上用血灌的叫黑米灌肠,还有白米灌肠:将糯米饭拌和鸡蛋清等灌进猪大肠,蒸熟后呈白色,所以叫白米灌肠(纳西语称“麻补盘”),与黑米灌肠(纳西语称“麻补哪)相比较,又是另一种风味。

窨酒:色如琥珀,醇美甘甜,舒适可口,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葡萄糖,只有20度左右,是老少皆宜的饮料。窨酒的原料为大麦、小麦、高粱,用特制的土酒药和玉龙山泉水,经过半年的发酵,提取酒液于土陶缸中,密封窖存于地下数年后陈化而成。不像白酒类用蒸酿的制作方法。因而色味俱佳,曾获得过云南省名特产品、中国首届黄酒节二等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牌奖、全国旅游饮品优质奖。1985年日本华兴株式会社代理社长新行内宽,称赞窨酒是“天下第一好酒”,19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昆明,连干三杯窨酒传为佳话。窨酒是纳西传统名酒,是纳西人设宴待客的上品饮料,也是婚礼中必用之礼(饮)品。

红瓜籽:是产于大具的西瓜籽,但与外地西瓜的差异是,只取瓜籽而不吃瓜瓤,是一个独特的品种。据传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军队南下到丽江时留在大具的西瓜种变异而成。由于产自被称为“热锅底”的河谷热坝,色泽光亮、颗粒饱满、肉质香美,被誉为“皮亮肉美”,是纳西人待客的上品。

纳西饮食禁忌

传统的饮食禁食狗肉。“纳西吃猪肉,××吃狗肉”,吃狗肉作为骂人话。纳西人不吃狗肉的原因是据传稻谷种是狗从遥远的地方,卷在狗尾里过江带到纳西地区的,所以谷子成熟,尝新米时,首先得给狗尝新,这是民间之说;据祭天东巴经典《从搬图》说:当纳西始祖从忍利恩与天女衬红保白命婚后不能生育时,是白狗和蝙蝠从天神朱劳阿普那儿窃听来了“天机”后,他们才生下三个能干的儿子,后来变成了三个民族。

禁食马肉:东巴经典《献冥马·马的来历》说:马是活人的坐骑,死人的驮尸者。善神美利东阿普言定:人不能吃马肉,穿马皮。所以纳西人禁食马肉并禁穿马皮制作的衣物。

禁食猫肉:东巴经典《从搬图》中说:猫是从忍利恩从天神朱劳阿普那儿偷偷带到人间的宠物,所以禁食猫肉。

禁食蛙、蛇肉:据署古(人与自然和好)经典说:蛙、蛇是属于主宰自然神——署类的动物,为了和自然神和好相处,以免报复,因而禁食蛙、蛇肉。

举行署古——人与自然署和好习俗仪式时,禁食杀生的肉食和吃荤,据说动物属署类,所以要吃素。还禁食葱、芫荽、蒜,禁喝酒等有异味的饮食。认为自然署喜欢纯净的环境,住在狗没屙过屎的没有丝毫污染的高原上,因而不喜欢闻到异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史料记载,到东巴经典化,到明代《徐霞客游记》,到民间习俗饮食文化中可以窥见,十分淳朴好客和民族文化十分厚重的纳西族,是十分讲究饮食文化的,所谓“丽江吃的穷”。由于纳西族主居地丽江是汉、藏、白文化的交汇点,再由于纳西族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外来的月亮比纳西圆。纳西的饮食习惯中就有汉族、藏族、白族文化。尤其是汉族的,从节日饮食和高级宴席饮食中就更明显。然而又不“照抄照搬”,而是被改造成适合自己的口味。

由于丽江的水土和高海拔气候,纳西人都喜欢吃肥肉,尤其是肥猪肉。据说外地在丽江工作的人,时间长了也能吃肥肉。再则喜欢吃辣吃酸、色味俱全,被吸收的外来饮食制作时就成了辣的和油的,或是佐料丰富,或成为凉拌。尤其喜欢用腊肥肉,煮的菜、炒的菜放些腊肉就感到味道好。如果只用香油,除了干炒洋芋外,制作出来的菜如同不放辣椒、盐巴一样,不大受人欢迎。远的不说,就说七八十年代才从昆明引来的小锅米线吧,那么多辣椒,那么多油,还有味精,真叫人吃得“过瘾”——成了“丽江小锅米线”。又如凉面,放了酸辣等佐料还不行,还要放卤猪脚、卤猪肚、猪心,还有卤水,也成了“丽江凉面”。

酥油茶是藏族人的饮食,吃法也简单,但到了纳西人家里就不怎么简单,加了核桃仁、花生、麻籽,有的加草果等佐料,还加鸡蛋,在桶里打它个够,就这样吃得油油的、香香的。

总之,自古来,纳西人生活在一块安谧的净土上,较关注饮食和学习外来文化,尤其是汉文化,以丰富和完善自己,形成花色品种丰富,多采多样;川味、滇味、湖南味……什么都有,什么都被改造成具有自己的特色。当然,更多的是自己传统的民族风味饮食。如同东巴文化一样,是人无我有的留传到现在的“纳西货色”。

【作者简介】牛耕勤,纳西族,大专文化,1950年6月生于丽江大研古城,为清代纳西族特独立行诗人牛焘后裔,笔名四荣、老牛。在丽江特困大山中当知青和购销店营业员、基层供销社会计达15年,曾借调在东巴文化研究室翻译东巴文学经典,记录整理东巴祭祀仪式等。198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有东巴系列小说集《神秘的东巴故事》、东巴文学经典译著集《纳西风俗东巴故事》、东巴主持的纳西古俗集《神奇的纳西东巴风情》、传记文学集《名城丽江与中外名人》、地方掌故集《名城丽江旧话》和历史文化专集《丽江古城话古今》《牛耕勤(小说)作品选集》等。从事地方文史工作30年,征集编辑抢救出版《丽江文史资料》22辑(近300万字)、《丽江文史资料全集》5大卷、文献典籍《清代、纳西族诗文集》4卷(为12位丽江先贤的诗文手抄孤本);抢救整理翻印《光绪丽江府志》(十一卷全本)、《丽江史志汇编》等。

执行主编 和志菊

责任编辑 和秀成 叶 紫

文稿来源 《丽江文史》第19辑,2000年10月

图片来源 网 络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延伸阅读】

【和汝恭】解放前纳西族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