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姓师的名人(姓师)

发布时间:2024-04-26 03:16:46作者:往事如风来源:网友分享

姓师的名人(姓师)

本文目录一览:

“师”姓源流

师,太原郡(秦时置郡,治所在晋阳,即太原市西南汾水东岸,汉代废止与重设,多次反复)。其一,源出姬姓。周王朝有师尹之官,其后人以官名取氏。《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后用为三公之称。三国魏曹操《让还司空印绶表》:"臣文非师尹之佐,武非折冲之任,遭天之幸,干窃重授。"其二,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擅长乐技的人皆被称为师,如有晋国师旷、师服,鲁国师乙、师襄,郑国师悝、师触、师躅、师惠、师叔,卫国师涓等等,后来,其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之职为姓氏,称师氏。此外,其他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傣族、黎族、侗族、土家族、土族、满族、保安族中也有师姓。

百家姓-师(饭后无用小故事)

#文章首发挑战赛#

姓氏师,听起来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的姓氏,但它的起源实际上有点神秘。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师姓的来龙去脉,咱们从中国开始说起。

古老的中国故事:

师姓可能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有趣传说。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叫做师傅的智者,他拥有无尽的智慧和知识,被人们尊称为“万事师”。这位师傅以教导人们解决各种问题和难题而闻名。他的智慧传承下来,逐渐演化成了姓氏“师”。

封建社会的姓氏起源:

在封建社会中,姓氏通常是与家族、地域或职业有关的。师姓可能是因为祖先从事了教育、文化或智慧职业而得名。这些职业通常需要高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被赋予了“师”的姓氏以示尊重。

代表人物:

姓氏师的代表人物当然不仅限于中国,还包括世界各地的杰出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文学家师范和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师傅被认为是师姓的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以文化和智慧、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贡献而闻名。

在国际范围内,我们也可以提到印度的著名领袖、非暴力运动倡导者圣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他的姓氏“甘地”与“师”有着相似的发音,他以非暴力和和平抵抗的理念而著称,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师姓的代表人物不仅限于古代,也包括现代的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无论是智慧、文化、军事、政治还是其他领域,姓氏师的人们都在不同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希望这个短小的故事能为你解开师姓的一些神秘面纱,尽管它的起源有点模糊,但代表人物们的伟大成就仍然熠熠生辉。

国漫推荐——《历师》

说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小伙伴们印象中都有哪些呢?是不是印象深刻的只有那几个有法定假日的节日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被忘记,一些从外面引入的节日甚至赶超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今天呢!小编就要为大家推荐一部弘扬传统节日的动漫——《历师》

看到名字,小伙伴们是不是也和小编一样,充满了疑惑,什么是“历师”。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什么是历师,以及为什么这部动漫深深地抓住了小编,让小编一口气看了9集。

《历师》动漫改编自石头羊的网络小说《黄历师》,讲述了一个普通青年萧南烛(男主)回到家乡,偶然发现了奶奶遗留下来的法宝“乾坤历”,通过口诀和手势可以召唤里面的“历神”,所谓历神也就是由传统节日幻化成的守护神,驱除邪祟,保护历师。在成功召唤出历神“小年”之后,萧南烛被告知自己已经被选为历师,历师的职责就是与历神联手守护人间。

动漫共16集,如今更到第9集,正好让小编在端午节,看到了端午,也是一种巧妙的缘分呢!动漫以每个历神为单元,讲述不同的故事。看前面几集的时候,让小编以为这可能是一部单纯的搞笑热血漫,万万没想到,在元宵开始就进入了催泪环节,更是让小编在半夜哭的稀里哗啦,这部漫小编认为是一部很好的治愈漫,里面表达的情感很容易引起共鸣,而且剖析的一些社会现象也很符合现在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且里面对于文化的表现,还有人物的刻画都很有特色。说了这么久,小伙伴们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看一下各有性格的历神呢?

1、历神——小年

外表表现为一个可爱的年画娃娃,怀里抱着标志性的大鲤鱼(小红),可惜小红出场不利,让男主煲了鱼汤,这可急坏了小年,为了安慰小年,男主更是拿出了自家的乌龟作为赔偿,理由就是:他们都是“水产品”。这里也算是小年这个单元的搞笑名场面了,小编也是在半夜笑出了声。

2、历神——除夕

小年之后出场的便是除夕,除夕看上去是一位高冷男,武力值最高,而且除夕的身上应该是隐藏了什么秘密,作为男主的第一cp,除夕的出场次数也是最多的,可谓是十足的“护妻狂魔”。至于除夕的名场面,在小编心里便是被小孩子的邪祟附身,缠着男主买糖葫芦的时候了,孩子气十足。看后面的预告,也许我们高冷的除夕神君可能要黑化,具体会怎么样发展,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后面的剧情吧!

3、历神——大年

作为小年的哥哥大年,一出场就要为弟弟报仇,一身红衣,手拿鞭炮,武器法术都是春节习俗,年货。而动漫在这一集开始引入一些文化,大年这一单元出现了国宝文物,也第一次出现了反派“岁岁平安”,但是没让小编想到的是,这个反派的出场,却给男主送了一批装备,也是出乎意料呢!

4、历神——元宵

笑过之后,泪点来袭,元宵这一单元,讲述了过世的留守老人的故事,老人的愿望只是希望吃一次团圆饭,而这个故事正是反映了现在社会的现象,子女工作忙碌,等到想弥补的时候,亲人已经不在了,这个故事的叙述给小编的感觉就是一种温暖的遗憾。元宵这个单元没有太多的打斗,而元宵小姐姐也是可爱十足,还会做黑暗料理汤圆哦!

5、历神——花朝

花朝是一个温柔的大哥哥,但是由于现在的花朝节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了,所以花朝的力量变得有一些弱,但是并不影响帅气,花朝的单元讲述的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年导盲犬和主人的故事,对于一个刚刚失去狗狗的人来说,这个单元对于小编来说就是一颗催泪弹。

6、历神——寒食和清明

小编觉得,寒食和清明两个单元可以合在一起讲述,如果说前面的是催泪弹,到了这个单元绝对让你伤心欲绝,寒食和清明两个节日挨着,而这两个历神也有一段纠葛,这个单元的泪点就在于寒食,而这个单元里面对于淡忘节日还有人性寡淡的社会现象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寒食的结局也是十分不能接受。清明的傲娇,寒食的温柔,两个人的性格可谓是一冰一火,很有看点,而从这个单元之后,反派角色也一点点浮出水面了。

7、历神——端午

端午的性格也是让小编没有想到,端午的性格更像是一个一本正经的到书生,满嘴的“非礼勿视”,而我们的端午憨憨,还被一条美女蛇咬了一口,而这一单元反派开始出现,他们好像有一个很大的阴谋,第9集的末尾,男主救出了被困住即将魔化的除夕。

端午之后预告中还出现了一个痞帅的小哥哥,你们猜这是谁呢?

总而言之这部动漫在小编心里是一部很棒的国漫,很值得一看,好了今天的国漫推荐就到这里啦!

我是你们的小猴子,下期再见!

10个最好听的诗人名字,第一个最唯美,第三个最招人喜欢

每每读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觉得很美。

王维的诗很美,名字也很美。

其实,还有很多诗人,诗写得好不说,名字也美到让人心醉呢?

诗词君总结10个诗人的名字,第一个最唯美,第三个最贴心。

01

刘长卿

长卿,许多人喜欢这个名字。

犹记得,电视剧《仙剑三》里的徐长卿甫一出来,许多人惊叹,真是人气度翩翩,名字也颇有格调。

长卿,唐代就有人叫这个名。

刘长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世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中国唐代诗人。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中年以后阅世日深,创作技巧也日益圆熟。

名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历来传诵人口。

【代表作】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02

温庭筠

清雅流丽,是为庭筠。

乍一听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一个女子名。

温庭筠,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中国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温庭筠才思敏捷,写文章都不用打草稿,一叉手就写成一韵,八叉手就能写完一首诗。

考场经常有人向他求助,主考官看不过去了,让他单独应试,就这样,他还抽空帮了八个人呢!

【代表作】

梦江南·千万恨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03

张九龄

每每一读此名,就觉得风度卓然。

张九龄(678年-740年),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西)人,中国唐玄宗开元时的宰相、诗人。

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

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

张九龄罢相后,有人向唐玄宗推荐宰相人才,唐玄宗就问:“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张九龄还是第一个识破安禄山真面目的人,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

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代表作】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04

谢灵运

灵运,读来颇有意趣。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 晋宋间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佛学家,中国“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谢灵运是一个狂士,有一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即从此而来。

【代表作】

登池上楼

南北朝·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05

徐陵

陵,意为山丘。山有高风。

徐陵(507年~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南朝梁代诗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时期大臣、诗人。

徐陵的创作以宫体诗及骈文著名。徐陵为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流丽轻艳,风靡一时。

梁太清二年,42岁的徐陵以常侍官的身份奉命出使北朝东魏。

魏国特地设宴为他洗尘接风。

魏国的礼仪官魏收对他颇为轻视,刚巧那天天气很热,便有意对他说:“今天的热,是徐常侍带来的。”

徐陵知道魏收有意取笑自己,便回答道:“从前王肃到了这里,为贵国制定礼仪;现在我来,再使你们知道寒热。”

魏收听了,大为惭愧,从此佩服他的才能,不敢有所轻视了。

【代表作】

关山月

南北朝·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06

陶渊明

渊明,博渊清明,来自心灵的博大。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为人率真,爱喝酒,有朋友来访他,正好酒酿好了,可一时找不到过滤的工具。

想了一下,陶渊明解下头巾过滤,完了之后,又戴在头上。

为人率真如此。

【代表作】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7

王贞白

贞白,清洁无瑕。

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王贞白曾把自己的诗《御沟》寄给著名诗僧贯休,客气地请求指点。

恰好一次聚会,王贞白、贯休都在,贯休就说王贞白诗中有一个字不妥,要再推敲一番。

没想到,王贞白“呼”一下站起来,扬长而去。、

可没一盏茶的工夫,便回来,向贯休施礼请教。贯休与他一解释,王贞白心服口服,说:““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两人结为好友。

【代表作】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08

王观

普通的一个姓名,却颇有一种宁静清和之感。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泰州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市),北宋词人。

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

【代表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09

鱼幼薇

鱼幼薇,每一个字都让人喜欢。

鱼玄机(约844—868),中国唐代诗人,字幼微,一字蕙兰。 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虽是一个女子,鱼幼薇才思不输男子。

一年春天,鱼玄机到长安城南风光秀丽的崇真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她见了羡慕不已。

待进士们题完后,鱼玄机也满怀感慨地题下了一句诗: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我若是男子,这榜中也定有我的名字。

【代表作】

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唐·鱼玄机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10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名字一出,迷恋了多少世间女子。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与陈维崧、朱彝尊合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容若,超级深情,一直以来,拥有不少粉丝。

他和妻子卢氏成婚后,情投意合,夫妻和谐。

后来,妻子早逝,他陷入了深深的悲伤,时时怀念,留下许多感人的词。

【代表作】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师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家族来源过程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shī

注音:ㄕ

繁体字: 師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巾

简体部首: 巾

师的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6

笔 顺: 竖撇横竖折竖

五笔86:JGMH

五笔98:JGMH

UniCode:U+5E08

四角号码:21027

仓颉:LLMB

GBK编码:CAA6

规范汉字编号: 0413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效法:师法古人。

榜样:师范。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师。禅师。

军队:会师。出师。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师长。师座。

一国的首都:京师。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以官名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的职官名称就叫作“师”,如上古时期的师延,商王朝时期的师涓等。周王朝时期有师尹之官,专职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得姓始祖为师延,此支起源地在现在的河南省新郑。

源流二,以技艺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擅长乐技的人皆被称为师。当时比较著名的有晋国师旷、师服,鲁国师乙、师襄,郑国师悝(shikui)、师触、师躅、师惠、师叔,卫国师涓等等,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在这些精于乐技的乐师们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的职业技能称谓为姓氏者,称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少数民族文化上汉化改姓。清朝以后,蒙古人姓巴克西纳尔氏、巴戈西纳儿氏,改汉字姓均为师。今蒙古族、满族均有师姓。其一,源于蒙古族泰亦什氏。蒙古族泰亦什氏,亦称泰赤兀氏、岱齐郭特氏等,源出蒙古泰亦赤兀惕部,以部为氏,泰亦什氏是其分支之一。泰亦什氏历经蒙古汗国、元朝、明朝,至明朝中叶以后聚集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从事游牧、农耕作业,在明朝时期即开始冠汉姓为师氏,世代相传至今。另据蒙古史籍《蒙古秘史》中的记载:“察剌陔领忽之子想昆必勒格也。想昆必勒格之子俺巴孩等,为泰亦赤兀惕氏矣。”

有关“泰亦赤兀惕”这一蒙古语的具体含义,目前的说法还不统一,“顽强者”、“抗争者”或“善战者”之意,这有待与蒙古史学家、文学家、或语言学家进一步研究探讨。泰亦赤兀惕氏族,是由海都的曾孙俺能孩等多人合建组成的一个部落群体。北宋,泰亦赤兀惕部则是蒙古反抗金国统治的中坚部众,并在反击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成为蒙古诸部中最强的之一,拥有众多的属民和军队。正由于这个原因,当时著名的合布勒汗所组建的蒙古汗国,实际上是由孛儿只斤氏贵族和泰亦赤兀惕氏贵族的联合。合布勒汗虽有七子,但在临终时却把汗位传给了英勇善战的俺巴孩。自合布勒汗大致统一了蒙古诸部后,泰亦赤兀惕氏族始终与孛儿只斤氏族在一起。当也速该逝世后,泰亦赤兀惕部首领塔儿忽台乞邻图黑与诃额仑母子结怨。先是率众离去,后又执禁了铁木真,并经常予以虐待,幸而被速勒都思氏锁儿罕失剌在暗中相救。后来,泰亦赤兀惕部反过头来联合了孛儿只斤氏族的夙敌札答兰等部发动了“十三翼之战”,疯狂进攻铁木真。在被克烈部、蒙古部的联军所击败后,泰亦赤兀惕部众归附于乃蛮部。后来乃蛮部又被铁木真彻底击灭,泰亦赤兀惕部余众最终被并入成吉思汗的蒙古部。历史就是这样转了一大圈,泰亦赤兀惕部依旧归于蒙古。泰亦赤兀惕氏族,作为一行标志性氏族姓氏,实际上是蒙古民族中最后一批氏族之一。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民族,其氏族名称皆始于原始社会后期,蔓延于整个奴隶制时代。泰亦什氏历经蒙古汗国、元朝、明朝,至明朝中叶以后聚集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从事游牧、农耕作业,在明朝时期即开始改汉字姓为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有此师姓氏,源自唐朝时期 东爨乌蛮部落的归顺,现今云南省的彝族、纳西族、僳僳族中师姓,源自唐朝武德年间的师宗部落归顺。

据史书记载:云南省师宗县“昔爨蛮逐獠、僰等居之,其后师宗据匿弄甸,故名师宗部”(《元史卷六十一志第十三》)。西汉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师宗分别属漏江、漏窝县辖地但是,自西汉至唐南诏近一千年的历史时期,在师宗这个区域内,仅以“匿弄甸”称名,故后人曾对师宗县城有“匿弄村”之称。唐朝时期,西洱河地区出现了以滇东地区为主的三十七个“乌蛮”部落。这些部落中的“乌蛮”内部长期地保持自己的氏族——部落组织,他们并不互相合并,而往往是从一个氏族或部落组织中又出另一个氏族、部落组织来,散居到邻近的地方去。据传:当时,有两个部落之间发生了战争,其中一方兵力不足,指挥官就想到向相处甚好的“匿弄甸”酋长救援,指挥官就派遣士兵向“匿弄甸”搬兵救援,但这个指挥官却忘记了“匿弄甸”部落这个地名,只知道“匿弄甸”酋长的名字叫“师宗”,指挥官就和他派往前去搬兵的人说,你去找师宗救援搬兵就行了。派去搬兵的人找到师宗搬到救兵,打败了对方。为了感谢师宗,这个得胜部落就用“师宗”名称取代了“匿弄甸”名称了。

“师宗”是用汉文字记录下来的少数民族语音,由人名衍变成为区域名称后一直沿袭使用至今。唐武德年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二级制,当时的师宗归属于陇堤县。武德四年(621年),东爨乌蛮部落归顺唐朝后,设立了师宗县,部族中的人们便改其姓氏为“师”。由此,彝族、纳西族、僳僳族就有了师姓。

今彝族、苗族、傣族、黎族、侗族、土家族、土族、满族、保安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师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姓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祭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期,人类盲蒙恐惧于自然现象,因此有专职负责祭祀日、月、天、地、风、雨、雷、电、水、云的祭师,分别称作日师、月师、天师、地师、风师、雨师、雷师、电师、水师、云师等等,不一而足,在周王朝时期皆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

源流五,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官吏师君,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师君,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侍卫统领官职称谓,这里的“师”是武装护卫之意,司职为守卫君王正宫以及相关事宜,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

在典籍《周礼·春官》中记载,“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左,为古代王朝武将站班的位置。近来人们在甘肃汉墓中出土一石门,左边石门的虎头下站着师氏。在师氏、师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源于国名。出自汉朝时期西域姑师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姑师国,亦称车师国,是秦、汉朝时期西域地区的著名古国名称,是最早出现在我国史书中的西域古国之一,位置在今著名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是丝绸之路北线和中线的必经之地,其国民的民族成分与匈奴民族相近。它位于吐鲁番盆地,因与楼兰相距较近,所以在古书中两者常并称。它掌控着罗布泊以东、以北直到乌鲁木齐、奇台、吉木萨尔一带广阔的地域,它是汉朝能否通达西域各国的一个“障碍”。

姑师国的国民成分与匈奴民族相近。元封元年(前110),西汉因楼兰攻劫汉朝使节,梗阻丝路,被汉武帝的著名大将赵破奴在率军追灭匈奴时顺带攻灭。不久,车(音jū)师国又在姑师国故地上建立,国民的主要成分仍然是匈奴民族,因此,在历史上人们常将姑师国与车师国混为一谈。

车师国建立后,亲近匈奴,敌对过往汉使,仍然是西汉的一大威胁。于是,自公元前99年开始,到公元前60年,四十年的时间了便有了西汉车师的5次战争,以及车师国的先后3次投降归汉。

天汉二年(西元前99年〕,汉武帝以匈奴降汉的介和王成娩为开陵侯,率领楼兰国兵攻打车师,因匈奴遣右贤王率数万骑兵对车师进行救援,汉军失利,退回。

征和四年(西元前89年),重合侯 莽通率4万骑兵奉旨攻打匈奴时,途中让成娩率军中楼兰、尉犁、危须等西域六国的兵将包围了车师,使得车师国投降臣属于汉。但汉昭帝时,匈奴又降伏车师,并遣4000骑兵效仿西汉屯田制的做法,在车师屯田,监护其国。

本始二年(西元前72年),汉宣帝遣田广明等五位将军攻打匈奴时,在车师屯田的匈奴骑兵逃窜,车师国第二次臣属于西汉。匈奴对车师归降西汉极为不满,令其遣太子军宿入匈奴为质。军宿不愿入匈奴为质,便逃往母亲的老家焉耆,车师更立乌贵为太子。乌贵即位后,与匈奴联姻,亲近匈奴,与其勾结,劫杀汉通乌孙的使臣。

地节二年(西元前68年)秋,汉宣帝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率屯田渠犁的田卒1500人,及西域诸国兵万余人,共同攻打车师,一举拿下了交河城。因乌贵在交河城北的石城,未能抓到他。后来,汉军粮尽,退回渠犁。不久,郑吉、司马憙再次发兵攻打石城。乌贵向匈奴求救,匈奴拒绝出兵。于是,乌贵投降汉军。为使汉军相信,他还听从其贵人苏犹的建议,击破匈奴边国小蒲类。匈奴见车师又一次归降了西汉,便发兵进行攻打。郑吉、司马憙引兵北上迎敌,匈奴军不敢前进。而后,郑吉、司马憙指派了20人留守乌贵左右,带领大军回到了渠犁。乌贵担心匈奴再次攻打,性命不保,乃率轻骑出奔乌孙。郑吉遂令吏卒300人屯田车师。匈奴单于派兵来争,郑吉、司马憙乃率全部1500名渠犁屯田卒赴车师,迎击匈奴军。汉宣帝急遣长罗侯常惠,率张掖、酒泉2郡骑兵来救。匈奴军见汉军大队来攻,退去。郑吉复还渠犁。乌贵逃到乌孙,乌孙上书西汉,称欲将乌贵留在乌孙,以备将来车师有急,可从西面出击匈奴。于是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西汉从焉耆召还车师故太子军宿,立其为车师王,将车师一部分国民迁往渠犁。匈奴也立兜莫为王,率余众保博格达山北麓。自此车师分为前、后两部(亦称前、后国)。后部王都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

神爵二年(西元前60年),汉宣帝下令汉军再进西域,于是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西汉与匈奴“五争车师”,战争最终以西汉的胜利而结束。汉宣帝在今新疆轮台县策大雅乡一带设立了第一个西域都护府,首任都护就是带兵与匈奴征战的御前侍郎郑吉,从此,西域吐鲁番一带正式归入西汉王朝版图。郑吉上任后,即命车师国民一律改汉字姓,官为师氏、民为车氏,然后登记造册,上达“天听”。后又“选聪颖忠顺者入汉太学”,再后留居中原,文化上迅速汉化,终形成一支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源于官位。东周以后,各诸侯国扩充军队,每军再分中师、左师、右师,那些军制官职以官为氏,形成了复姓右师氏、左师氏,其后代以祖先职官为氏,也称为“师”,后逐渐省文简化为单字姓师氏

源流八,他姓改姓。师姓的血脉比较复杂,他姓因种种原因改为师姓的情况有四种:

一是改姓为师的情况发生在宋中后期的金朝。历史上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统治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汉文化的吸取。他们参照汉族的风俗,对避讳的对象做出有个规定,章宗还把“圣讳”列入了法律。《金史·卷一二·章宗本纪四》曰:“泰和五年(1205)三月,谕有司,进士名有犯孔子讳者避之,仍著为令”。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个时代的晚期就有了尹氏因避改姓为“师”,以及杨姓因虑及金宋两朝关系易姓为“师”。金代始制女真字的完颜希尹,卒于西元1140年。年轻时,他随金太祖完颜旻兴兵反辽,屡立战功。他是军事将领和改革家,西元1115年金朝建立后,他受命创造了女真文字。完颜希尹去世后,这位金朝的第一任左丞相,因为是女真文字的创制者,又是改汉文化的倡导者,受到了金朝多位国王的追封。皇统3年(1143年),金熙宗看他实无奸状,死非其罪,给他恢复了名誉,赠以开府仪同三司、邢国公,改葬之,萧庆银青光禄大夫。明昌五年(1194)2月5日,金章宗以他始制女真字,诏加封赠,依仓颉立庙例,立祠于上京纳里浑庄,岁时致祭,令子孙拜奠,把他视为仅次于孔子的大圣人。

金代另外有尚书右承相因金与尹的韵母相同,为避国讳而改姓师。金代(公元1115— 1234年)尚书右承相师安石(?——1228年),字子安,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清州镇人,为人轻财尚义,经历4任帝王。金承安(金章宗完颜景)五年(1200年)考取词赋进士,初补尚书省令史,适宣宗南迁,留平章完颜承晖守燕都。因金与尹的韵母相同,为避国讳而改姓师。

二是元朝避忌改“尹”姓为“师”姓。河北省井陉县苍岩山镇柿庄村村南分布着九座古墓,这组墓东南处有一通立石于元朝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元年(1308年)三月初六日的《师氏族谱记》石碑。《师氏族谱记》称避忌改“尹”姓为“师”姓。第二号墓出土的小瓷碗底上墨书有“尹纪”二字。

三是清朝 :山西省洪洞县苏堡镇尹壁村的村名也是“尹氏因避改师为姓”的例证。位于涧河南岸的这个古村,历史上就是尉、师、赵、李四大姓的祖居地。这里有因师姓较多,亦名东师村的说法。说起现在的村名,地名工作者称其源于清朝康熙年间,涧河发水淹没了良田,村人筑坝防水,把水引开逼其改道,遂改名“引逼村”。在1949年后分成了东尹壁、中尹壁、南尹壁、西尹壁四个村,“尹氏因避改师为姓”后为了不忘先人,取“引逼”的谐音把村名改成了尹壁。

金朝灭亡后,许多因避讳改姓为师的尹氏后人,又恢复了原来的“尹”姓。只是因各种历史原因,每一个尹氏家族由“师”姓恢复为“尹”姓的时间并不一致,有的家族在金亡后即立刻复改为了“尹”姓,有的家族改回原姓“尹”时却长达几十年甚至百余年。

四是宋朝时陕西省清涧县“杨”姓易姓为师。据《延安府志》、《绥德县志》、《清涧县志》记载:“安,原为杨氏,乃汉代关西夫子杨震之后裔,做官至陕北后定居清涧。据传安,原为北宋之老师官,群众尊称杨老师,或简称老师。宋室南迁,金朝统治华北,杨氏另一支随宋室南度,后安之次子,杨伟投入金朝,官至武功大夫、富延十一将。追赠杨安时,虑其金宋两朝关系,恐有牵连本族另一支,因有老师之尊称而易姓为师,清涧师族自此而始发,繁衍昌盛。”明洪武年间,清涧县师姓重建家谱时,考得师安墓内之墓志仍记为杨安。北门河对面旧有“关中师帅”之石牌楼,即师伟之官志;金朝追封师安为忠训郎后改为昭毅郎。其三子佺承信郎,孙六人有四孙正、雄、民、旌,均授于宣节郎、太尉、校尉等职,均因师伟之军功官职而封。《清涧县志》、《师氏族谱》中均载明官职朝代等。据,《渭南县志》载:“弘农杨氏震,为官清白,以‘四知’著名,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后裔除居弘农外,散居种多,有居琅琊者(今山东半岛东南部),有居丹阳者(今陕西宜川一代),居丹阳后裔因官至武功大夫而徙居富延一带而易姓矣”。《清涧县志》、《师氏族谱》记载,“清涧师氏是一巨族,人口兴旺,繁衍昌盛,古有‘师一千,惠八百’之称”,后逐步又迁于陕北各县,关中韩城、华阴、富平、铜川、眉县、武功及宁夏、甘肃、山西、山东等地。定居清涧者,现涉及11个乡镇30多个村;其后裔更是人才辈出。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师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在我国北宋初年问世,流行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的蒙学教材《百家姓》中,师姓排名第369位。

宋朝时期四川为师姓第一大省,据有关学者研究,宋朝时期,师姓大约有62000人,集中于四川、河南、湖北三地。其中,四川为师姓第一大省,大约居住了师姓人口的一半以上。

明朝时期山西为师姓第一大省,自宋朝至今一千年中,师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下降态势,而帅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到了明朝时期,师姓人口急剧减少,全国不足20000人,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其中,山西为师姓第一大省,大约居住了师姓人口的35%。

当今师姓的第一大省是山西或陕西,目前,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来自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资料,2008年全国师姓人口28万,位居第254,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2%。师姓的第一大省为山西或陕西,大约占全国师姓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青海等省。

在陕宁晋豫、内蒙古中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川渝北部、湖北大部、安徽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大部、北京西部,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以上,最高可达0.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6%,居住了大约64%的师姓人群。在辽宁西端、河北东北、北京东部、天津、山东中部、江苏北部、安徽中部、湖北东部、赣湘黔北段、重庆南部、四川中部,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一0.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9.9%,居住了大约19%的师姓人群。

六、家谱文献

陕西榆林清涧师氏族谱,明朝年间 木刻活字印本 2005年师氏合族续修 计算机排印本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师氏宗祠。

东山师氏族谱,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 木刻活字印本,现存上海市图书馆。

云南通海师氏族谱,清朝年间 木刻活字印本,因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涝灾该谱被损毁,2005年师氏族人开始重新修订,现存云南省昆明市铁路局师家伟处。

山东肥城、东阿两岫师氏族谱,2006年 计算机排印本,现存 山东省东阿市师发明处。

洧北师氏族谱,洧北师氏族谱创建洧北师氏族谱创建于1665年,距迁居时间将近300年。此后,先后进行四次续修。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据有关学者研究,华夏师姓太原郡望虽然形成于东汉时期,但其鼻祖却是春秋时期周王朝诸侯国之一晋国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晋穆侯(前812-前785在位)时不仅精通古乐,而且谙熟礼仪的大夫师服;另一个是起于悼公时代,亡于平公时代,目睹了晋国的风云变幻的杰出音乐家、政治家、思想家师旷。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曾以山东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琅琊郡:秦始皇时期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据有关学者研究,华夏师姓琅琊郡望形成于西汉末年,而著名的大臣、经济家、政治家师丹则是鼻祖。

堂号

授琴堂: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师姓的“授琴堂”,就是以春秋时期鲁国乐师师襄教授孔子弹琴的历史典故为堂号。

授琴是指教弹琴。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对弹琴也是十分重视的,听说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子弹琴的技艺很高,便亲自登门拜访,请师襄子做他的老师,教他弹琴。这个故事在《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列子》上都有记载。

太原堂:以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师姓出于山西太原一带,故师姓的堂号为“太原”,有认祖循宗之意。

平原堂:以望立堂,亦称德州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亦称胶南堂、藏马堂。

明德斋: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师氏堂号为“明德斋” ,取圣明善修德意也。

德馨堂:江苏丰县、沛县的师氏堂号为“德馨堂” ,愿德厚载物、馨香悟道也。

文苑堂:湖北咸宁县十二都师姓乃师廷公之后,分徙江西修水崇乡陈公坑,九江县马回岭镇富民村,其堂号为“文苑堂”。

八、字辈排行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后香坊村、前黄村、师黄村)、三朗乡师召村、辛庄乡白小麻村、坊庄乡坊庄村,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鲁权屯镇王贤屯村师姓使用的字辈:树恩立本,家庆延长,绍述承志,世守其昌。(注:循环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街道办事处、马王堆街道新桥村、马王堆街道办事处荷晏社区)、雨花区(洞井镇联盟村、湘湖渔场南湖大队),常德市石门县楚江镇郭家巷068号,郴州市桂东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民安街道办事处光明路、内溪乡内溪村、内溪乡沙湖村、内溪乡吴家村、内溪乡五官村)、岳阳市华容县师姓使用的字辈: 一元开万象,盛德立文明,孝友家声远,书易事雁新,克承祖宗泽,续绩大贤英,宝善居长久,傅经复后坤,守业惟勤俭,怡谋本读耕,芳腾兰桂秀,百代庆昌荣。

青海省互助县哈拉直沟师姓字辈:有生发成存,延永申贵宝,守道朝君尚,建树长明志,振治安育国,家旺广积德,立邦多顺理,为文庆增乐,兴善来祥和。

四川省宣汉县厂溪镇师家匾、师家坡、七丘木沟、王家坪等等,师姓字辈:应作为明林,文元达芝承,洪宁大仕友,万代永昌群。目前在洪字辈宁字辈大字辈最多。(本段文字编辑:师宁奎)

四川峨眉山市龙门乡师坪、师河沟一带,师姓字辈:俊守培仙进、昭良辅尚君。(本段文字编辑:师宁奎)

九、姓氏名人

师延传说中轩辕黄帝时期的乐官。世官司乐。据说他具有拊弦琴,则地祢皆升;吹玉律,由天神俱降;听众国音乐,以审兴亡之兆的神通。

师旷春秋(公元前572~532年待考),字子野;今山西洪洞人。著名晋国乐师。

师涓春秋,有两位,一位是商朝乐官,与纣为靡靡之音,武王伐纣,他往东逃亡,自投于濮水而死。另一位则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卫国,事卫灵公为乐官。

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人。汉灵帝好书法,征天下善书者于鸿都门。应征的数百人中,惟有师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他在酒馆时,可以写字于壁上以出售。

师叔春秋,著名郑国大夫。师叔是郑国有名的大夫,为政贤良。一次,齐桓公准备要联合诸侯攻打郑国,管仲却警告齐桓公说:“郑国现有叔詹、堵叔、师叔,有这三良执政,无隙可乘啊!”

师丹西汉,字仲公;琅邪,东武人。著名大臣、经济家、政治家。少时师事大学问家匡衡,研治《诗》,造诣高深且品行至孝,因而举孝廉为郎官。汉元帝末年,为博士,因事免官。师丹的主张大大得罪了当时实际操纵朝廷大权的傅太后。不久,师丹被降为关内侯,几个月后又被免为庶人,师丹于是闲居乡里数年。,汉平帝即位后,新都侯王莽下令挖开傅太后、丁太后的墓,宣布剥夺其原来的尊号,废为平民。师丹被重新赐爵为关内侯,不久又根据太皇太后的提议,加封师丹为义阳侯。不久,师丹病逝,谥节侯师丹虽身处末世,但能“端诚于国,不顾患难”,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汉统治为己任,不失为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师丹辅政不久,就联合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部分大臣提出限制豪强大族兼并土地,畜养奴婢的限田限奴的“救急”方案。他们在上汉哀帝的奏疏中建议:“诸侯王列侯皆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这一主张刚刚提出后,“时田宅奴婢,贾(价)为减贱”,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以外戚丁、傅和宠臣董贤为代表的勋贵宠臣对此皆以为“不便”,汉哀帝便下诏“且须后”,这个改革方案从此便被搁置起来,成了一纸空文。,汉哀帝原即定陶王,是汉成帝同母兄弟的儿子。汉哀帝即位后,尊汉成帝母为太皇太后、汉成帝赵皇后为皇太后,而汉哀帝的祖母傅太后与母丁后仍住在定陶,仍以汉哀帝之父定陶共王的身份定其称号。这时高昌侯董宏上书言傅太后与丁后宜同样尊为太皇太后和太后。汉哀帝把这个意见下放给大臣们讨论,当时任左将军的师丹及其他一些大臣坚决反对,认为尊卑之礼、人伦之序是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基本原则,是万万不可破坏、更改的。根据母从子、妻从夫的原则,傅太后与丁后的名号已定,再改称尊号就破坏了尊卑之礼,人伦之序,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师范宋朝,灵石人,元佑督岢岚军进士,督岢岚军后升为江南知州。他发现苛捐杂税太多,手续麻烦,民苦赋役,于是上奏朝廷,建议稍增田赋,免征苛捐杂税,使人民不感到赋役麻烦,国家也不减少税收。他的建议得到采纳实行后,受到江南人民的拥护,给他绘像祭祠。师范也成为历史上的良吏。

师逵明朝,东阿人,字九逵,年少丧父,事母甚孝,曾任吏部尚书。洪武中,他任监察御史,廉不置产,接受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亲戚朋友,以至于他的八个儿子都没有得到什么财产。明成祖曾说:“北来大臣之中不贪者,唯师逵一人。”

师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被中国书协顾问权希军先生誉为“当代草书翘楚”,电影《墨魂》原型人物。

师纂三国(?-264),曹魏武将,邓艾的心腹部将,曾随邓艾参与灭蜀战役。灭蜀后,被邓艾任为益州刺史。之后锺会兵变,益州大乱,师纂和邓艾一起被田续所杀。

师觉授南北朝,南朝宋时人,著名才子,曾撰《孝子传》。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