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姓任的名人有谁 姓任的名人明星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1:31作者:伸手挽明月来源:网友整理

姓任的名人有谁 姓任的名人明星

本文目录一览:

任弼时在七大全票当选中央委员和“五大书记”,建国第二年却早逝

1945年4月23日,我们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共有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补代表参加,不仅总结了革命和民族解放的经验教训,而且选举、朱德、、周恩来和任弼时组成书记处(常委会),史称“五大书记”。从此以后,组织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正式形成,肩负起了继续革命的重任。

任弼时

新成立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52岁,朱德59岁,47岁,周恩来47岁,任弼时41岁。谁曾想到,在“五大书记”中最年轻的任弼时,竟然会成为第一个过世的,实在是令人扼腕不已。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客观公正的原则,文史不假通过原创文字为您讲述历史,竭力还原任弼时同志的一生功绩。为了杜绝和抵制抄袭,本人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任弼时

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塾塘乡唐家桥(今属汨罗市),原名任培国。他的父亲名叫任裕道,是当地的一名乡村教师,从小便教育儿子读书明智,要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的人。

任弼时聪明好学,刻苦勤奋,加之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明德小学和师范附小毕业后,他顺利考入了长郡中学读书,逐渐成为了思想上进的新青年,对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都有了清晰的认识。

到了1920年,任弼时因为家境困难而无法继续读书,又联系旅法勤工俭学未成,最终加入了由和何叔衡创办的俄国研究会。之后,他正式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踏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

任弼时

1921年5月,任弼时、和萧劲光等人冒险穿越军阀交战区抵达上海,乘船奔赴莫斯科就读于东方劳动者大学。临行离境前,他动情地向父母亲留下一封书信:

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惟祷双亲长寿康!

在东方劳动者大学读书期间,任弼时积极向组织靠拢,终于在1922年成为了正式党员。不过,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费用,他只能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甚至只能通过最廉价的黑面包来勉强度日。

通过三年的学习,任弼时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了认识,立志为之奋斗终生。刚刚毕业,他就迫不及待地返回国内工作,接替张太雷长期主持共青团的日常工作。

在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旗帜下,国共两党终于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联合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不过,作为负责人的陈独秀却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自主权。对此,平时文质彬彬的任弼时经常提出不同意见,但却总是被视为“异类”。

随着“四·一二”和“七·一五”相继爆发,蒋某人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也背叛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举起血淋淋的屠刀疯狂镇压革命者。就这样,被无数国人寄予厚望的大革命失败了,许多同志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927年7月,面对派的白色恐怖,任弼时临危受命出任了共青团总书记。从此开始,他更加义无反顾地抵制右倾错误路线,誓言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为了扭转革命形势,我们组织秘密召开了“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同时,还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负责机构。于是,年仅23岁的任弼时被选入了政治局,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成员。

任弼时

1928年夏,面对依然处于低谷的革命形势,国际帮助我们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虽然不尽完美,但却制定了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和工农等革命纲领,明确批判了“左”和“右”的两种错误路线。

为了向全国传达六大的会议精神,任弼时作为特派员前往安徽省。在此期间,他发现地方的革命形势远比想象中的还要严峻,自省委以下的各级组织都受到了严重破坏,而且依然还在被派大肆镇压。

眼见情势如此危机,任弼时再也坐不住了。他伪装成一名年轻商人,以“胡少甫”的化名潜入南陵县召开基层骨干会议,希望鼓舞革命士气。不过,由于叛徒的出卖,他和林植夫等人一同被敌人逮捕,关押在了当地的监狱。

在审讯过程中,任弼时意外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暴露,只是以嫌疑分子的身份被捕而已。因此,他咬定青山不放松,面对连番的严刑拷打都坚称自己只是无辜的商人,不属于任何的党派和组织。

由于身份没有暴露,加之敌人证据不足,任弼时终于被妻子陈琮英保释出狱。不过,几个月的严刑拷打和牢狱之灾却极大地摧残了他的身体,为后来患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埋下了祸根。

任弼时并没有休息太久便恢复了工作,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参加秘密会议时被巡捕抓获,再次遭到了严刑拷打。惊闻噩耗后,周恩来亲自布置了营救方案,还聘请著名的辩护律师潘震亚出庭,成功避免了被国民政府引渡。

秋收起义后,毛主席率领部队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931年,任弼时离开上海成为了苏区的副书记,开始与伟人进行默契的配合。

在王明和博古等人“左”倾冒险路线影响下,全国各地的组织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处境可谓是雪上加霜。甚至于,就连位于上海的总部机关都难以继续立足,随时都有暴露的危险,只能分批分次迁入苏区内部办公。

1933年1月,作为临时负责人的博古也抵达了瑞金,将“左”倾错误大幅扩张到了井冈山,还剥夺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任弼时和萧克率领红六军团西征,终于同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师,从此开始在外围协同作战。

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红一方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越打越被动,最终在损兵折将后丧失了“诱敌深入”的可能。无奈之下,总部机关和红军主力只得脱离井冈山根据地被迫转移,从此踏上了长征之路。

为了策应红一方面军长征,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主动发起了湘西攻势,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期间,贺龙和任弼时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就连基层战士们都感慨:“我们这两位小胡子首长,虽然性格不一样,但相处得却比一家人还亲”。

任弼时与贺龙

1935年1月,红一方面军占领贵州的遵义县城后进行休整,召开了临时会议专门检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一系列错误,史称“遵义会议”。最终,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重新确立了毛主席对于红军的指挥权,革命终于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终于跳出了的围追堵截,也粉碎了张国焘的图谋,成功抵达了陕北的吴起镇。1935年11月,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也奉命开始长征,离开了来之不易的湘鄂川黔根据地。

1936年6月,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到达西康的甘孜,成功与红四方面军实现会合。由于张国焘的之心仍然不死,继续宣扬“北上就是逃跑,南下才是革命”,甚至还指名道姓诽谤张闻天和毛主席等人。

对此行径,任弼时和贺龙严令部下提高警惕,准备采取“斗而不破”的策略联合红四方面军一同北上。同时,立即向陕北发电说明情况,希望得到明确的指示。

1936年7月初,组织电令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和第32军合并,组建了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担任总指挥,任弼时担任政委。在他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徐向前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张国焘最终同意红四方面军也共同北上。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地区,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之后,毛主席在窑洞会见了二、四方面军的部分领导,由衷地称赞贺龙和任弼时:

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了,就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出贵州和过乌江时,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可二、六军团却讨了巧,没有吃亏,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要总结,要让大家都学习。

非常遗憾,任弼时在长征结束后身体状况明显不支,只有32岁的他看起来却像50岁一样。而且,他已经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必须依靠大量的药物才能勉强入睡。

1936年10月,为了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全力“剿匪”,蒋某亲自赶赴西安进行督战。迫于无奈,二将只能联合发动兵谏逼迫对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为“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后,国共之间实现了停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初步形成。之后,任弼时和彭德怀一起到西安与杨虎城等人会谈,积极向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进行工作。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由此开始,军委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之后,朱德担任了总指挥,彭德怀担任了副总指挥,担任了参谋长,任弼时则担任了政治部主任,全军下辖有115师、120师和129师。

遵义会议后,虽然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主席为领导核心的地位,但国际依然还在支持王明。1937年11月底,他与康生等人从苏联抵达延安,还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表示:

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全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之建立,全中国统一的国防军队之创造。

虽然在“如何抗日”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为了获得国际的支持,毛主席还是认为有必要向莫斯科派出代表,准确表明我们的主张和态度。于是,任弼时肩负起这个使命前往苏联担任常驻代表,同时也能治疗自己的一身疾病。

在苏联期间,任弼时圆满完成了组织赋予的使命,极大地消除了国际对我们的误会,也表明了我们坚决抗战的态度。1938年6月11日,国际执委会明确表示:

你们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应该在复杂和困难的条件下团结起全民族的力量去反对日侵略。

1938年7月6日,苏联《真理报》第四版在“中国人民英勇斗争一周年”的标题下,公开刊登了毛主席和朱德的合影。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表明国际和苏共都认可了他的领袖地位。

任弼时

1940年3月26日,任弼时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返回陕北,被任命为秘书长负责书记处的日常工作。当时,延安虽然作为总部所在地,但并没有统一的办事机构和组织流程,很多事务都显得有些无序。

对于这种无章可循和管理混乱的局面,刚从莫斯科返回的任弼时显得很不习惯,因而身兼数职,从会议组织、人事安排到后勤补给都事无巨细全部过问。据说,因为找不到打字机,竟然还有人写信要他协调解决,的确是缺乏管理机制。

任弼时认为,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构才能提高效率,因而效仿苏联开始试行。因为工作太过繁忙,他的身体再一次亮起了红灯,周恩来都非常心疼地表示:

他是领导中身体最差的一个,可却是最忙碌的一个。

当时,任弼时和周恩来同住在一个窑洞的东西两厢房,前者每天都早起又怕吵醒邻居,总是蹑手蹑脚经过窗前;而后者每天晚睡也怕吵醒邻居,同样是蹑手蹑脚经过窗前。

任弼时的制度建设确保了总部机关科学高效运行,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之后,他又将许多制度都推广到了各个边区和各个部队,甚至为日后的全国执政奠定了基础。

从1942年春开始,毛主席号召开展整风运动,任弼时总是竭尽全力予以配合和支持。除了改造和编写教材外,他还先后发表了《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和《为什么要增强党性》等文章,发挥了极大的理论影响力。

在整风运动中,延安加大了对干部和群众的政审力度,希望揪出隐藏在我们中间的坏分子。但是,一些人却出现了极左的问题,甚至大搞“逼、供、信”等歪风,明显违背了毛主席的初衷。

任弼时看到乱斗乱批的现象,非常震惊,认为“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故而及时进行了汇报。毛主席非常认同他的主张,提出了“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方针,使得政审工作回到了正确的轨道。

随着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的斗争。为了争取光明前途,在打败日本侵略者后建立起独立、自由、、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组织准备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的筹备工作就交到了任弼时手中。

七大会址

为了选择合适的会址,任弼时亲自实地勘察了安塞的真武洞和枣园的后沟,最终才选定了杨家岭。大礼堂建成后,两边的墙上共挂着24面党旗,象征着组织已经创建了24个年头,后墙题写着毛主席的“同心同德”四个大字。

1945年4月23日,七大终于在延安的杨家岭如期召开,任弼时作为秘书长主持开幕仪式,发表了一段简短的演说。其中,他高度评价了与思想:

在24年的奋斗过程中,我们党产生了自己的领袖同志。同志的思想已经掌握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了不可战胜的力量,不仅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旗帜,而且成为了东方各民族争取解放的旗帜。

在这次大会上,任弼时以全票当选为中央委员,是44名中央委员中四位获全票者之一,另外三人分别是、朱德和。在之后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上,他同、朱德、和周恩来一起当选为书记处书记,成为著名的“五大书记”之一。

五大书记

由于长年累月的操劳,任弼时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被确诊了心脏病、高血压和脑梗阻等疾病。出于健康的考量,毛主席特别批示:“任弼时同志每天只能工作四个小时,否则就不给他安排任何工作”。

对于这个“禁令”,任弼时自然感谢组织对他的照顾和关怀,但却并没有严格执行。对于医疗小组的多次劝阻,他总是故作轻松地表示:

我们人肩负着革命的重任,如果能坚持走100步,就不应该只走99步!

1947年3月,胡宗南出兵大举进攻延安,组织决定主动放弃这里以吸引敌人的主力。临行前,任弼时深情地望着巍巍的宝塔山和潺潺的延河水,信心十足地表示:

放弃延安有延安,守着延安失延安,我们不久就会回来的!

到了解放战争的后期,虽然国内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但任弼时却从来都没有松懈过,继续忘我工作,终于累倒在了工作岗位。经过苏联专家的全面检查,明确表示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继续工作,必须进行长期的休养。

伟人亲笔

1949年4月,组织通过严令要求任弼时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进入北平西郊的玉泉山进行休养治疗。不久以后,他还收到了毛主席派人送来的一缸红鱼和亲笔书信:

弼时同志:送上红鱼一群,以供观览,敬祝健康。

1949年10月1日,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和牺牲,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在万众瞩目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和这四位书记处书记都登上了城楼,唯独缺少了任弼时。

当天,正在疗养的任弼时由妻子陈琮英陪护,满含热泪在病榻前通过广播收听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实况。事后,他这样激动地表示:

胜利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啊!

建国以后,任弼时的身体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组织决定将他送往苏联进行治疗。在临行前,毛主席亲自登门送别,还连连劝慰和鼓励:

国家事情虽多,但已不像过去那么吃紧,你要养好身体才能继续工作。

1949年12月,毛主席亲率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祝贺斯大林70寿辰,同时就两国之间的许多问题交换意见。期间,他专程到巴拉维赫疗养院去看望任弼时,还准备了湖南风味的辣酱烧黄鱼,只是被苏联医生劝阻而没有食用,两人只能相视一笑而作罢。

病情稍有好转后,任弼时坚持要求回国工作,终于在第二年春成行。经过领导们集体讨论和慎重考虑,伟人作出了如下的批示:

同意弼时同志试做工作,主管组织部和青委,但每日工作不超过四小时。

任弼时剧照

终于复出工作后,任弼时继续秉持着一贯的艰苦作风,珍惜国家的每一分钱,严于律己和律人。面对配发的全新小轿车,他坚称自己的旧车还能使用,还为了节约汽油而几乎闲置。不过,上天并没有垂青这个公而忘私的人,不久便又一次因病倒下了。

周总理在出国访问前,特意去探望了重病的任弼时,还向医院索要了病历本和膳食卡,准备请外国专家进行会诊。不过,他当时正在接受治疗,故而只是匆匆见了陈琮英一面就离开了。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爆发了大规模军事冲突,朝鲜战争由此开始。为了维护半岛的均势,更为了维护冷战的优势,美国迅速拉拢了英国、法国、希腊、加拿大、荷兰、土耳其、澳大利亚、卢森堡、新西兰、泰国、比利时、哥伦比亚、南非、埃塞俄比亚和菲律宾共同拼凑了所谓的“联合”。

随着战事不断扩大,应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请求,组织最终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其间,政治局没日没夜开会商讨,任弼时不顾劝阻常常都坚持到深夜,甚至通宵不睡。

1950年10月26日,长期负责任弼时医疗和保健工作的傅连暲向组织递交了病危通知书。其中,他这样提到:

任弼时同志今早7时出现了中风现象,右半身瘫痪且失语,血压230,脉搏100,病情极其严重,随时都有去世的危险。

第二天,虽然经过奋力的抢救,但终究还是回天乏术,任弼时在北京溘然长逝,时年仅仅46岁。闻讯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和等人都参加了他的遗体入殓仪式,亲送自己的战友最后一程。根据女儿任志远这样回忆:

父亲去世后,毛主席满面悲戚亲自为他覆盖上党旗,朱总司令沉痛地举起右手行军礼与父亲告别,而周总理则当着很多晚辈的面掩面失声痛哭.......。

妻子陈琮英

当着所有人的面,毛主席面容悲戚地表示:

那时,我和周恩来同志、任弼时同志,在陕北的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伟人对战友的无限怀念和充分肯定。在周总理一再提醒“主席,该走了”,他才在警卫员的搀扶下缓慢离开,最后还回望了任弼时的遗像。

1951年7月18日,任弼时的安葬仪式在八宝山公墓隆重举行,墓碑的正面镌刻着由伟人亲笔题写的碑文——任弼时同志之墓。鉴于生前级别和历史贡献,他的墓地面积达到了三百平米,是陵园中占地最大的一座,人称“八宝山第一墓”。

任弼时和妻子陈琮英结婚后,先后诞下了9个孩子,可活下来的只有4个,分别是长女任远志、次女任远征、三女任远芳和长子任远远。这几个子女都很低调,丝毫没有辱没父亲的英名,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同贡献。

任弼时全家

任远志出生于1931年,从北京师范毕业后进入轻工业部和军事博物馆工作,1992年离休;任远征出生于1936年,从北京工业学院毕业后进入航空五院、国家气象局和监察部工作,1998年退休;任远芳出生于1938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在中机公司工作,1999年退休;任远远出生于1940年,曾任总参谋部情报二局局长,1995年11月7日因肺癌病逝于北京。

任弼时同志一生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勤俭节约,公而忘私,堪称所有人的楷模和榜样!@文史不假​

任姓家族十大名人

任嚣:

秦朝官员,秦始皇曾任命他为主将进攻百越各部族,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整个岭南划入了秦朝的版图;他吸取之前征战中的教训,在战略上采取了每当秦军占领一地便将部分移民留驻此处,这使秦军有了较稳定的后方根据地,使秦军在人力的消耗中有所补充,为军队粮饷的补给创造了条件;他在百越战场上开始大规模的征伐,兵锋凌厉,势如破竹,很快击溃了西瓯部落的反抗力量;随后他又挥戈南下,乘胜进击,一举击溃了雒越部落;后任南海郡尉,称“东南一尉”,在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

任敖:

西汉建立初期的功臣,他年轻时在沛县监狱当狱卒,一向与刘邦关系很好,他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当时刘邦受到官府的追究,夫人吕雉被牵连逮捕, 狱中受到不善待遇,他出手击伤主持吕雉狱事的官吏,保护吕雉少吃苦头,吕后当政后,把他当成自己的恩人,对他很是信任,任命他为御史大夫,以副首相主管汉帝国的司法政务;他后来以宾客身份随刘邦起兵,坚守丰邑二年,升为上党郡守;后陈豨反叛,他坚守,封为广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户,官拜上党郡守。

任延:

东汉官员,十二岁就成了太学的学生,通晓《诗经》、《易经》和《春秋》,被称为“任圣童”;他在任期间礼贤下士,聘请所有品行高洁之士,部属有贫难,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他教白姓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让百姓自给富足,又教他们嫁娶礼法以年龄相配,大家都仰慕他的德义,愿意守保边关,因此他撤掉了侦察候望的人和把守边关的士卒;他还组织修建水沟渠道,兴建学校,使百姓得到好多益处。

任尚:

东汉名将,爵位为乐亭侯,他曾用皮革缝制小船,放在木筏上,作为渡河工具,率领汉军发动袭击,大败迷唐,迷唐的整个部落几乎全被消灭,战功赫赫;后相继擒杀北匈奴单于于除鞬,大败南匈奴逢侯单于,在西域击退叛乱诸国联军进攻,击溃羌族烧当部落、先零部落的反叛与侵犯,为东汉王朝边疆安定起到重大作用;他颇具将帅才能,但在担任西域都护后,未采纳前任西域都护班超的劝告,最终断送西域和平。

任伯年:

清代著名的画家,他幼年就掌握了写真画技巧,为人率真,不修边幅,学画时近30岁,画多而名声渐大;他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他的花鸟画富有创造,富有巧趣,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海派画家之一,是从古代向现代转变的推动者与启蒙者,是开辟通向20世纪中国画全面复兴之路的先驱者。

任昉:

南朝梁文学家,著名学者,官至宰相;他自幼聪明神悟,四岁能诵诗,八岁能文,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生性通达洒脱,知名乡里;任职期间生活俭朴,甘于淡泊,为官清廉,仁爱恤民,遭遇大灾荒时只取他五分之一的粮食作为俸禄,余下全都用以济民;他对父母极其孝顺,每次伺候得病的父母,睡觉不脱衣服时刻准备起来,汤药、饮食一定要先亲自品尝;他擅长表、奏、书、启等文体,文格壮丽,与同期以诗著称的沈约合称“任笔沈诗”。

任仁发:

元代画家,为官期间主要从事水利兴修,曾先后主持过吴淞江、通惠河、会通河、黄河、练湖和海堤等工程,在中国水利史上作出过有益贡献;他的著作《二马图》 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状,他的思想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以隐喻的手法,讽刺了那些“肥一己而瘦万民”的贪官污吏,为那些“瘠一己而肥一国”却不被重用,终生不得志的士大夫鸣不平,借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心态;他的画作《五王醉归图卷》最终以3.036亿元成交。

任光:

无产阶级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革命音乐家,被中央列入著名烈士传中的英烈;他创作中国最早的抗日歌曲之一《十九路军》,他与聂耳共同开创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音乐的新时代,后组织巴黎华侨合唱团,首次教唱《义勇军进行曲》;他创作的许多抗日革命歌曲,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开创了海外爱国、爱家歌咏的先声,是中国电影音乐的开拓者,被音乐界誉为“民族的号手”。

任弼时: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曾参加湖南各界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提灯会,后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22年加入中国;后指导青年团积极参加“五卅”运动,领导全国共青团在斗争中大力发展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八七会议上他被选入政治局,成为党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任昌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曾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过攻打吉安的战斗,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攻克了多处日军据点,收复大片土地;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参加对军的战略性,为全歼东北地区的军奠定了基础,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历史上姓任的名人

任不齐: 任不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因其品德高尚和学识渊博,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任敖: 任敖是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他初为沛县狱吏,与刘邦关系密切。在刘邦起兵反秦时,任敖以客从之,后在汉朝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在高后当政时被封为御史大夫,并在去世后被赐予“懿侯”的谥号。

任光: 任光是东汉武将,字伯卿,南阳宛人。他少年时就以忠厚诚实闻名乡里,后来成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功臣之一,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第24位。任延: 任延是东汉名吏,字长孙,南阳宛城人。他在十二岁时就已经熟读《春秋》、《易经》等经典著作,被誉为“任圣童”。在汉光武帝初年,他年仅二十三岁就被任命为官,显示出其卓越的才能。

任红昌(貂蝉): 虽然貂蝉的真实身份和是否存在尚有争议,但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她被描绘为一位美丽聪明的女子,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曾参与了王允策划的连环计,对三国时期的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任继愈: 任继愈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历史学家,曾任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他出生于1916年,对中国的哲学、宗教和历史文化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佛教和儒教的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位,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姓任的名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任姓名人的成就和贡献,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宝库,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知识传统。他们的故事和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学习,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