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不仅象征着吉祥,还代表累积福慧、事事圆满,是祈圆满的供具之一。
在寺院中香炉作为供具,象征着信仰和宗教氛围,但实际意义大于象征的。在佛教寺院中,不同形状的香炉,供在不同的位置,就要焚烧不同的香。
常见于大雄宝殿中央或门外丹墀的大香炉,多是铜铁等金属铸造或石雕的,炉身刻有该寺寺名,供信徒插线香之用。
走进大殿中,供桌上的香炉,有铜、石或瓷质的,用以焚烧檀香用。
大殿中还有一个长方形的炉盘,放着一个焚烧檀香的精致小香炉,盘子前垂着刺绣的炉围,很庄严美观,这是住持和尚上香专用的。每次在大殿佛事完毕,如要到其他配殿礼拜,侍者师就捧着炉盘前行,和尚便随后到配殿上香。
而在寺院中见圆形的大香炉,这种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是如法的放置,常用以比喻佛教中的三宝,缺一不可。
个人家庭之中如果供佛像,香炉是必备的供具,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香炉中供香自然给人心灵带来慰藉,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民间有种说法, 香炉就像佛菩萨的饭碗,香脚代表财富或佛菩萨的饭食,每日早晚上香是在为佛菩萨加饭。所以在家供佛应注意保持佛案的清洁,明净整洁。每日应收拾佛案及香炉外部,香灰满了就要清理一部分,香脚可以每日清理也可以定时清理,香脚可以攒到一定的时候一起燃掉。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传承有序。先民最初焚燃香草的习俗与祭祀相关,在众多遗址、遗物中留下了痕迹。汉代丝路畅通,树脂类香料开始传入中原;同时,原产于东方的麝香源源不断地向域外输出。香料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香文化历史长河中,上自朝堂,下至市井,皆习香事。上古婚嫁祭祀,先秦绮兰佩香,汉魏中西合香,各类香料广泛应用、各式香器应运而生,各种情感赋予其中。隋唐的富贵奢华、宋元的清远素净、明清的千姿百态,香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意义越来越宏阔。从神秘高远的祭祀,到奢侈华贵的庙堂;从清雅馨香的书房,到大众百姓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东方香魂独具神韵,魅力无穷。
人对香气的喜好是一种自然的本性。早在史前时期,具有芳香气味的木本香草就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沟通人神、敬奉先祖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媒介,具有怡情养性、启迪才思之妙用,是祛秽致洁、美化居室的妙方,是养生疗疾、祛疫辟瘟之良药。秦汉以降,伴随着丝路驼铃或海上帆影,域外香料来到中国,融入本土香事,逐渐形成了以“沉、檀、龙、麝”为骨架的四大香料体系。四香之首的沉香,因产量稀少、香味芬芳独特,自古以来是最理想的香材,也是制作合香的核心。
《说文》所释香字“香,芳也,从黍,从甘”。先秦时期,古人佩香、熏香的习俗已在上层社会流行,常见的有江蒿(川穹)、菌桂(山桂)等。屈原在《离骚》中借用香草抒发自己的抱负,“底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秦汉之后,树脂类香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原,沉香以其独特的芬芳,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沉香
金槽和碾沉香末,
冰碗轻涵翠缕烟。
一唐·徐寅《尚书惠蜡面茶》
九龙沉香博物馆藏
沉香为众香之首。它是沉香属树木腐朽后“结”出的固态凝聚物,其中混合了树脂和木质成分,因入水能沉,故称“沉香”,主要产于东南亚地区。
檀香
桂魄分余晕,
檀香破紫心。
—一宋·张元千《南歌子》
檀香树原产印度及印尼,东汉时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其沉稳而含蓄的香韵恰合释家的精神意蕴,坐禅诵经、行居起坐,皆与它如影随形,后人常说“檀为佛使,佛伴檀行”。
龙涎
孰云绮席罗奇珍,
龙涎入鼎烟如云。
一—元·王冕《望雨》
龙涎是抹香鲸的分泌物,最初为黑色,经阳光、空气和海水长期作用后,逐渐转为褐黄或灰白色。早期有人目睹龙涎香多出的地方有群鲸活动,猜测是鲸鱼的唾液所致,故取名“龙涎”。
龙脑
青驰马肥金鞍光,
龙脑入缕罗衫香。
—唐·李贺《啁少年》
龙脑香树主要生长于热带雨林。中医中所称的冰片,就是龙脑树的干燥树脂。由于龙涎香太过名贵,因此古人用来作合香时,通常会用龙脑代替。
麝香
麝香眠后露檀匀,
绣在罗衣色未真。
——宋代林逋《山舍小轩有石竹》
麝香是从雄性麝鹿的腺囊内提取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本草纲目》将其列为“通关利窍之上药”,古人还在上等的墨料中加入少许麝香,可使字画芳香清幽、防腐防蛀。
沉香四品
沉香的形成需要特定条件,一般来讲,沉香树在遭到泥石流、雷击、风折、虫害等伤害后,某些伤口由于在开放期感染真菌,真菌和树的汁液发生化学变化后,所产生的树脂形成的结晶就是沉香。
沉香树在野生状态下的生长很慢,一般树龄超过30年才具备产出优质沉香的条件。树脂堆积的越多,形成的年代越久,沉香的品质就越高。
按照沉香的形成过程,人们将其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即生结、熟结、脱落、虫漏。《本草纲目》载:“香……其品凡四:曰熟结,乃膏脉凝结自朽出者;曰生结,乃刀斧伐仆,膏脉结聚者;曰脱落,乃因水朽而结者;曰虫漏,乃因蠢隙而结者。”
熟结
沉香树因外力倒伏于地,在风吹、雨淋、虫蛀等作用下,香树逐渐朽烂,只有含油脂的部分保存下来。熟结即从已经枯萎的沉香树中采集到的沉香。
生结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被取出的香叫作“生结”,其味道清凉香甜,有花和水果的香味,但水分含量很大。
脱落
香木部分自然腐朽掉落后结成,它是香树没有生命力的部分自动脱离本体,腐朽后残留的油脂结香。
虫漏
香木被兽虫噬蛀后结出,兽虫咬噬部分香木,导致其受伤感染,膏脂凝结而形成的香。
成香九要
传统合香技艺“成香九要”,包含“寻、拣、净、制、研、陈、合、成、客”九道工序,包含匠人长久以来总结的制香经验,也是古代制香技艺在当代传承的代表。
汉 龟鹤纹铜博山炉 山西博物院藏
香具,依香而生。作为承载香事、传达香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中国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反映着不同时期香文化背后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工艺技术、审美情趣等历史变迁。
西汉骑兽人物博山炉 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随着东周室内焚香的发端,秦汉以后,香具成为中国香文化的典型物化代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香炉。先秦时期体现礼仪的鼎、高、豆式薰炉;汉晋时期仙气缥缈的博山炉;南北朝供养神佛的长柄香炉;唐代雍容华贵的贵金属香具;宋代清新简约的瓷香炉;明清传袭久远的宣炉……无论是礼仪祭祀还是家居陈设,因人文内涵的改变而丰富多姿。
西汉彩绘陶熏炉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
中国焚燃香料的习俗源头与上古祭祀相关,先民们将燃烧上升的香烟视为人神之间沟通的媒介。随着丝路畅通,香料朝贡贸易往来不绝,为历代宫廷皇室所钟爱。宋元时期,市民阶层兴起,海路贸易繁盛,原本只为宫廷权贵享受的香事逐渐渗入民间。宋代中后期,以香炉、香盒、簪瓶为主体的“炉瓶三事”,渐成定制。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香料为大宗贸易品,与丝绸、茶叶、瓷器共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明成化素三彩鸭熏 1988年景德镇出土
中国人爱香、敬香,香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在一起,演绎出许多精彩故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香文化的演进,从沟通人神的媒介,到装点生活的雅事,从宗教礼仪的神器,到世俗信仰的供奉,完整再现了中国文化审美中的“嗅觉维度”。
人类于嗅觉的共通属性,使香成为联接古代文明的纽带。寻觅和解读中国香魂背后的精神情感与艺术魅力,是对美好生活艺术性的永恒追求。在不绝如缕的氤氲中,草木芳香是人与神的奇妙感应,流淌的香雾是人性的生活意趣。
宋 佚名 拜月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香炉里面到底装什么用来插香为好,传统的方法一般用香灰或者谷物(小米、大米之类)来铺满香炉,但是装小米、大米的时候,上香时,香如果粗了或插多了,容易把底下的谷物燃着,长期这样,香炉就容易废掉,而且时间长了以后,小米,大米还可能长米虫子。
装香灰插香也有一个问题,在清理香炉的时候,香灰非常轻容易飞溅出来,不好打扫清洁。
香炉最好的办法是放一些金刚砂(如果用黄颜色更好)用于插香,无论是有竹签的香、没有竹签的香,金刚沙不担心燃着,在清理的时候也方便、很干净,一般十几块钱就能装满一个香炉。也有一种民间的方法,装五谷的豆类,寓意五谷丰登。
经常上香多了以后,香炉里的香根满了,插香不是很方便,可用一些小的筛网,把香根筛出来包好,待香根积攒多了以后,用火把它燃掉就可以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